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模具模心熱處理有什麼作用

模具模心熱處理有什麼作用

發布時間:2023-01-22 07:34:53

❶ 熱處理分為哪幾種各起什麼做用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熱處理類別:

1、整體熱處理: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獲得需要的金相組織,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2、表面熱處理:

通過對鋼件表面的加熱、冷卻而改變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是表面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獲得高硬度的表面層和有利的內應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勞性能。

3、化學熱處理:

化學熱處理是利用化學反應、有時兼用物理方法改變鋼件表層化學成分及組織結構,以便得到比均質材料更好的技術經濟效益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1)模具模心熱處理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國人在生產實踐中就已發現,鋼鐵的性能會因溫度和加壓變形的影響而變化。白口鑄鐵的柔化處理就是製造農具的重要工藝。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根據加熱介質、加熱溫度和冷卻方法的不同,每一大類又可區分為若干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同一種金屬採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可獲得不同的組織,從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鋼鐵是工業上應用最廣的金屬,而且鋼鐵顯微組織也最為復雜,因此鋼鐵熱處理工藝種類繁多。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獲得需要的金相組織,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❷ 熱處理有哪些作用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按照熱處理不同的目的,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1
.預備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准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

1
)退火和正火
退火和正火用於經過熱加工的毛坯.含碳量大於
0.5%
碳鋼和合金鋼,為降低其硬度易於切削,常採用退火處理;含碳量低於
0.5
%
的碳鋼和合金鋼,為避免其硬度過低切削時粘刀,而採用正火處理.退火和正火尚能細化晶粒、均勻組織,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退火和正火常安排在毛坯製造之後、粗加工之前進行.

2
)時效處理
時效處理主要用於消除毛坯製造和機械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
為避免過多運輸工作量,對於一般精度的零件,在精加工前安排一次時效處理即可.但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如座標鏜床的箱體等),應安排兩次或數次時效處理工序.簡單零件一般可不進行時效處理.
除鑄件外,對於一些剛性較差的精密零件(如精密絲杠),為消除加工中產生的內應力,穩定零件加工精度,常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之間安排多次時效處理.有些軸類零件加工,在校直工序後也要安排時效處理.

3
)調質
調質即是在淬火後進行高溫回火處理,它能獲得均勻細致的回火索氏體組織,為以後的表面淬火和滲氮處理時減少變形作準備,因此調質也可作為預備熱處理.
由於調質後零件的綜合力學性能較好,對某些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也可作為最終熱處理工序.
2
.最終熱處理
最終熱處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強度等力學性能.

1
)淬火
淬火有表面淬火和整體淬火.其中表面淬火因為變形、氧化及脫碳較小而應用較廣,而且表面淬火還具有外部強度高、耐磨性好,而內部保持良好的韌性、抗沖擊力強的優點.為提高表面淬火零件的機械性能,常需進行調質或正火等熱處理作為預備熱處理.其一般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表面淬火——精加工.

2
)滲碳淬火
滲碳淬火適用於低碳鋼和低合金鋼,先提高零件表層的含碳量,經淬火後使表層獲得高的硬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強度和較高的韌性和塑性.滲碳分整體滲碳和局部滲碳.局部滲碳時對不滲碳部分要採取防滲措施(鍍銅或鍍防滲材料).由於滲碳淬火變形大,且滲碳深度一般在殘
0.2mm
之間,所以滲碳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之間.其工藝路線一般為:下料—鍛造—正火—粗、半精加工—滲碳淬火—精加工.
當局部滲碳零件的不滲碳部分採用加大餘量後,切除多餘的滲碳層的工藝方案時,切除多餘滲碳層的工序應安排在滲碳後,淬火前進行.

3
)滲氮處理
滲氮是使氮原子滲入金屬表面獲得一層含氮化合物的處理方法.滲氮層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和抗蝕性.由於滲氮處理溫度較低、變形小、且滲氮層較薄(一般不超過切0.0.7mm
),滲氮工序應盡量靠後安排,為減小滲氮時的變形,在切削後一般需進行消除應力的高溫回火.

❸ 通常模具中哪些零件需作熱處理,作哪類熱處理其作用是什麼

壓鑄模零件的熱處理:
1、淬火設備為高壓高流率真空氣淬爐。
(1)淬火前:採用熱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熱和冷卻的整體一致性。對凡是影響到這一點的薄壁孔、溝槽、型腔等,都要進行填充、封堵,盡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熱和冷卻;同時,注意裝爐方式,防止壓鑄模在高溫時因自重而引起的變形。
(2)模具的加熱:在加熱過程中要緩慢加熱(用200℃/h升溫),並採用兩級預熱方式,防止快速升溫造成模具內、外溫差過大,引起過大的熱應力,同時減小相變應力。
(3)淬火溫度與保溫時間:要採用下限淬火加熱溫度,均熱時間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由壁厚和硬度來確定均熱時間。
(4)淬火冷卻:採用預冷方式,並通過調節氣壓與風速,有效的控製冷卻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實現理想冷卻。即:預冷到850℃後,增大冷卻速度,快速通過「C」曲線鼻部,模溫在500℃以下則逐漸降低冷卻速度,到Ms點以下則採用近似等溫轉變的冷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淬火變形。模具冷卻到約150℃時,關閉冷卻風機,讓模具自然冷卻。
2、退火包括鍛造後的球化退火和模具製作過程中的去應力退火兩部分。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階段進行結晶組織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後變形和淬火裂紋而去除內應力。
(1)球化退火。模具鋼經鍛造後,鋼的內部組織變成不穩定的結晶,硬度高切削困難,且此種狀態的鋼,內應力大,加工後容易變形和淬裂,機械性能差,為使碳化物結晶變成球化穩定組織須進行球化退火。
(2)去應力退火。對有殘留應力的模具鋼進行機械加工,加工後會產生變形,如果機械加工後仍留有應力,則在淬火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淬火裂紋。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必須進行去應力退火。

模具製作過程中一般進行三次去應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體積的1/3以上形狀或對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時,加工餘量留有5~10mm,進行第一次去應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餘量(2~5mm)時,進行第二次去應力退火。
(3)在試模後,淬火前進行第三次去應力退火。
3、回火淬火的模具冷卻到約100℃時,就要立即進行回火,以防止繼續產生變形,甚至開裂。回火溫度由工作硬度來確定,一般要進行三次回火。
4、氮化處理一般壓鑄模經淬火、回火(45~47HRC)後就能使用,但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蝕性和抗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長模具的壽命,必須進行氮化處理。氮化層深度一般為0.15~0.2mm。氮化後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層(厚約0.01mm左右)。
5、幾點說明
(1)模具的熱處理變形是由於相變應力、熱應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正確選材的前提下,還要注意毛坯的鍛造,要採用六面鍛造的方法,反復鐓拔。同時,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必須注意,使壁厚盡量均勻(壁厚不均勻時要開工藝孔);對形狀復雜的模具,要採用鑲拼結構,而不採用整體結構;對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採用圓角過渡和增大圓角半徑。在熱處理時要作好數據記錄,長、寬、厚各方向上的變形量,熱處理條件(裝爐方式、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硬度等),為日後模具的熱處理積累經驗。
(2)壓鑄模的加工一般有兩種工藝流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第一種:一般壓鑄模。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淬火前)→淬火→回火→鉗修→氮化。第二種:特別復雜的及淬火很易變形的模具。鍛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5~10mm)→淬火→回火→機、電加工→第二次去應力退火(留有餘量2~5mm)→機、電加工→第三次去應力退火(試模後)→鉗修→氮化。

❹ 模具熱處理 是什麼

模具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內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容。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點是改善工件的內在質量,而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為使金屬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除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外,熱處理工藝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鋼鐵是機械工業中應用最廣的材料,鋼鐵顯微組織復雜,可以通過熱處理予以控制,所以鋼鐵的熱處理是金屬熱處理的主要內容。另外,鋁、銅、鎂、鈦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過熱處理改變其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以獲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❺ 模具鋼為什麼要熱處理

熱處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機械性能、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屬的切削加工性。

按照熱處回理不同的目的答,熱處理工藝可分為兩大類: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1.預備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內應力和為最終熱處理准備良好的金相組織。其熱處理工藝有退火、正火、時效、調質等。

2.最終熱處理

最終熱處理的目的是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強度等力學性能。

❻ 熱處理的作用是什麼

一,
熱處理的作用
熱處理工藝:
熱處理是將鋼在固態下加熱到預定的溫度,並在該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然後以一定的速度冷卻下來的一種熱加工工藝熱處理的作用和目的:
其目的是改變鋼的內部組織結構,以改善鋼的性能。
2.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以顯著提髙鋼的機械性能,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

3.熱處理工藝不但可以強化金屬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潛力、降低結構重量、節省材料和能源,而且能夠提高機械產品質量、大幅度延長機器零件的使用壽命,做到一個頂幾個甚至十幾個。
4.恰當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消除鑄、鍛、焊等熱加工工藝造成的各種缺陷,細化
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內應力,使鋼的組織和性能更加均勻
5.
熱處理也是
機器零件
加工工藝過程中的重要工序。例如用
髙速鋼製造鑽頭

必須先經過預備熱處理,改善鍛件毛坯組織、降低硬度(達到
207~255HB


這樣才能進行
切削加工
。加工後的成品鑽頭又必須進行最終熱處理,提髙鑽
頭的硬度(達到
HRC60

65
)和耐磨性並迸行精磨,
以切削其它金屬

6.
此外,通過熱處理還可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損、耐腐蝕等
特殊物理化學性能
例如用
T7
鋼製造一把鉗工用的鏨子
若不熱處理,
即使鏨子刃口磨得很好,
在使用時刃口也會很快發生卷刃;
若將已
磨好鏨子的刃口部分局部加熱至一定溫度以上,
保溫以後進行水冷及其它熱處理
工藝,則鏨子將變得
鋒利而有韌性
。在使用過程中,即使用鄉頭經常敲打,
鏨子
也不易發生卷刃和崩裂現象

鋼經熱處理後性能之所以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
是由於經過不同的加熱冷卻過程,鋼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
因此要制定正確的熱處理工藝規范保證熱處理質量:
必須了解不同加熱和冷卻條件下的組織變化規律
鋼中組織轉變的規律就是熱處理的原理

❼ 模具材料為什麼要進行熱處理

❽ 模具為什麼要做熱處理

你家裡做飯用的刀如果沒有硬度的話,幾天就切不動肉了。模具也一樣,如果沒有硬度的話,沖不了幾次,模具的刃口就會鈍了,就沖不下活,模具也容易變形。費了很大功夫做成的模具,用不了多久就不能用,那就太劃不來了。所以製作的模具必須要淬火,盡量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

閱讀全文

與模具模心熱處理有什麼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玻璃鋼化後有指紋印 瀏覽:835
不銹鋼表面一層是什麼 瀏覽:375
鋁合金轉椅價格多少 瀏覽:904
夢幻西遊鋼板大唐怎麼玩 瀏覽:288
小杜方管 瀏覽:270
模具的外皮是用什麼製造的 瀏覽:606
鋼金鍋使用前怎麼處理 瀏覽:807
衢州模具定製要多少錢 瀏覽:23
鋼材適用於什麼行業 瀏覽:496
一般沖裁模具用什麼鋼 瀏覽:454
浙江大學高溫合金研究所怎麼樣 瀏覽:359
一體化玻璃鋼體筒 瀏覽:237
鎖骨鋼板斷裂後該怎麼辦才好 瀏覽:341
鋼材的抗怎麼計算公式 瀏覽:763
ps位移怎麼做無縫隙 瀏覽:110
鋼鐵廠工作鞋什麼樣 瀏覽:423
鋼板取出後多久鑒定 瀏覽:386
窗戶護欄怎麼計算平方 瀏覽:452
拔鋼板樁後注漿量怎麼計算公式 瀏覽:453
鋼鐵之軀怎麼賣食物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