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大立860模具機精度多少

大立860模具機精度多少

發布時間:2023-02-01 07:57:35

『壹』 模具廠里的說的電腦鑼是什麼東西

電腦鑼其實是香港那邊的一種叫法,後來傳入大陸珠三角,其實就是數控銑床,在江浙一帶有人叫「加工中心」,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並將其解碼,從而使機床動作並加工零件.又叫做CNC或數控機床。
電腦鑼的英文名:CNC machining center
電腦鑼是人工智慧化的一種,是由電腦控制機床完成復雜加工。電腦鑼最復雜的部分在於控制系統這一部分,由電腦發送各種指令控制機台三軸的伺服馬達按照制定路線相互協作從而加工出各種復雜的工藝,同時能保證較高的加工精度,目前市場上用的最多的系統有日本發那克,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占據著市場上大部分的份額,另外還有的廠家自己研發的系統,如德國羅德斯,美國哈斯,等都是自主研發的代表。但大部分廠家沒有這個精力去開發系統這一塊,更多的是拿發那克,和三菱的系統進行組裝而成。國內的系統生產商有廣州數控,華中數控,等等但是還不夠成熟,不夠穩定很少用在電腦鑼上一般用於數控車床,數控銑等機床上面。
機身部分,主要組成是鑄件,鑄件也是影響著電腦鑼機床精度的一大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說鑄件的好壞決定著機床的檔次與未來使用的穩定性。鑄件製造有什麼要求呢,就是要不變形,夠剛性。不變形是指的出廠之後實際加工過程,機床精度保持良好,變形了必將影響精度。剛性夠機床才能滿足重切屑加工需工。國外的鑄件製造比國內的又要成熟很多,以台灣為例,台灣如永進,大立這些機器鑄件做好了之後要經過時效處理,有的放在海里泡幾年經過海水的浸泡,經過大自然的風吹雨打,鑄件的性能趨於穩定,再拿出來加工,這樣做出來的機床穩定性自然要好。

『貳』 CNC加工中心都有那些品牌,哪個品牌性價比最高

CNC加工中心的品牌國內的有北一、北京機電院、宏傑數控、南通科技、沈陽、大連、新瑞、紐威、日發、海天、新貝斯特
中國台灣:麗馳、大僑、大立、友佳、麗偉、艾格瑪、綺發
自己有在用宏傑數控的CNC加工中心,覺得不錯。宏傑數控的機床有以下特點:
1、底座採用A字形筋結構布置提高吸震效果,整體鑄件採用人字形設計,達到高度彎曲剛性。

2、結構採用高級米漢納材質,經回火處理消除內應力,確保剛性精度持久性。
3、高剛性結構源自於多年經驗數據累積與合理化結構細長比設計,提高鑄件抗壓縮與抗側彎能力。
4、高速換刀結構設計,配合預先感應控制,結合高效能打刀系統,進行換刀工作,提高換刀效率。
JV系列
高剛性主體結構
1、JV系列機台,除了具有良好主軸的功能外,更為機台高速化、高效能上注入優異的ATC,換刀速度與快速位移速度。
2、專為汽車零部件加工,電子消費產品零件加工、生產效益高是生產企業的選擇。
3、三軸採用高速滾珠線軌,高速、高效率的同時提高機台剛性,更好為客戶創造財富。
L系列
使用大規格線軌,Z軸硬軌強化結構設計,大幅度提高加工強度與機床鋼性,搭配高效率伺服電機,使本系列可以獲得生產效率,是零件、鋼鐵件強力銑削加工的機型選擇。

『叄』 舜宇光學VS大立光:一個光學巨人的崛起與隱憂




據說,在寶島中國台灣的消費電子產業里,有兩家可以 和蘋果「掰手腕」 的企業:一家是威名在外的晶元代工龍頭「台積電」,依靠先進製程維持著行業地位;另一家則是普通人經常使用卻很少知道的鏡頭公司: 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


大立光的產品用於手機鏡頭。一般來說,手機的鏡頭模組由 鏡頭、濾光片、CMOS感測器和FPC基板 幾部分組成,其中成本佔比最高、技術最密集的是CMOS感測器和鏡片。越是高端的鏡片,利潤就越高:大立光毛利率常年高達70%上下——這個毛利水平離茅台鎮的醬香 科技 還有不小的距離,但也足以把一眾製造業同行氣暈。


手機鏡頭模組的構成,廣發證券


手機鏡頭領域的玩家有台企大立光、玉晶光、日本企業Kantatsu,以及大陸企業舜宇光學。大立光不僅技壓同行,也經常可以把「甲方變乙方」。從iPhone3G時代,大立光就開始給蘋果供貨,基本掌控了高端手機鏡頭中鏡片的生產,無論是華為高端機的鏡片,還是iPhone祖傳的1200萬像素鏡頭,基本都仰仗大立光生產。


蘋果也想扶持別的企業,弱化大立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效果均甚微。 比如2013年,蘋果推出iPhone5S,但由於對鏡頭模組的輕薄要求更高,蘋果只能將iPhone5S的鏡頭交由大立光生產,但iPhone5C的鏡頭就交給了玉晶光。可惜,由於iPhone5C銷量低迷,玉晶光的良率始終難以突破,最終,蘋果又不得不將後續iPhone5C的訂單也交給大立光。


大立光「卡脖子」的能力可見一斑。那麼,為什麼一個手機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組件,卻能創造了一家千億市值、卡在產業鏈最頂端的光學巨擘呢?探究這個問題,對於正在爬坡階段的大陸電子製造業來說,很有啟發意義。


本文將聚焦以下三個問題:


1. 大立光如何崛起?

2. 大立光的優勢從何而來?

3. 舜宇光學的反超機會在哪裡?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提起鏡頭,大家首先聯想到的大部分是徠卡、蔡司、尼康、佳能,前兩家是德系、後兩家是日系,這幾家公司在單反、攝像機等領域無可撼動,它們所佔據的是 「玻璃鏡片陣營」 ,前文提到的大立光、舜宇光學等公司,占據的則是 「塑料(樹脂)鏡片陣營」 。而大立光的崛起,正是因為塑料鏡片的爆發。


玻璃鏡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玻璃,折射率高、透光率高、色散也更低,而且更重要的是,生產流程復雜,需要不斷研磨,很多環節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和調教,無法自動化,因此很難做到高度標准化。因此,強調嚴謹、工匠精神的德系、日系自然也成為了主要競爭者。


而塑料鏡片在參數上打不過玻璃,但勝在成本低、不容易老化,而且一次成型,生產自動化程度高、標准化程度高,容易大規模量產。


兩種鏡片的生產流程,海通證券


如果下游只是單反這種高端產品,那自然沒塑料鏡片啥事兒。但幸運的是,手機崛起了。盡管,2003年,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為代表的高端機都配備了攝像頭。但在很長時間內,拍照只是手機的附屬功能,就像筆記本攝像頭一樣,「得有但未必常用」、湊合一個就可以了。因此,低成本成為首選。


塑料攝像頭正好迎合了這種產品需求。因此,大立光等企業,也相繼介入了光學領域。從1998年到2002年,大立光收入增長了6倍。在此期間,也有許多競爭對手出現在塑料鏡頭領域,但大立光不僅「起了大早」,而且「堅定趕集」:持續在手機塑料鏡頭領域研發。


2002年,大立光上市後,成功研發出了300萬像素三倍光學變焦鏡頭,卡住了塑料鏡片的上限身位。


而和高大上的玻璃鏡片相比,手機鏡頭依然不算得大生意。哪怕在如今,以三星高端手機S20Ultra為例,其鏡頭模組成本已經「高達」107.5美元,但這個成本在單反相機上,只能做一個票友級別的鏡頭。所以,在當時,其他公司不願意過多押注。要麼在技術路線上猶豫不決,要麼在研發投入上裹足不前。


這個狀況一直等到蘋果的問世。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發布,大立光自然成為了其供應商之一,而日本的Kantatsu(康達智)和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達)則因為工藝技術落後被蘋果淘汰,韓國的Chabiotech和Kolen等廠商也只能靠著三星和LG的「欽點」才有生意。


此後的故事,已經非常清楚,蘋果的熱銷,讓一批批供應商坐上了收入「噴射機」,而大立光也因為對賽道前景的押注、投入,賺了一大筆。而塑料鏡片也完成了對玻璃鏡片的「屌絲逆襲」:出貨量方面,智能手機已經是光學設備中的最大品類,佔比高達75%,而相機只有1%,還不如平板電腦的8%和PC的4%。


押注新產品、等到猛大哥,大立光的起步似乎是憑眼光和運氣。但大立光不只有運氣,從iPhone3G到如今的iPhone12,每一代iPhone都有大立光的身影。對蘋果來說,大立光的實力,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一直以來,蘋果都以對供應鏈近乎極端的掌控力聞名。一方面,蘋果希望供應商的技術不斷進步,但同時,蘋果又不願意看到供應商的技術達到「卡脖子」的水平,導致自己喪失議價權。


從2007年選擇大立光供應鏡片起,蘋果就一直希望扶持一個能夠與大立光抗衡的供應商,改變大立光在鏡片環節一家獨大的局面。2010年,同樣地處台灣地區的鏡片廠商玉晶光進入蘋果產業鏈,和大立光分享iPhone4/4S的鏡頭訂單。


蘋果的動作隨後引起了大立光的警覺: 2013年,大立光向加州地方法院提起專利訴訟,控告玉晶光「引誘」蘋果侵犯大立光5項美國專利,同時認定玉晶光8項產品侵害大立光專利。不僅把地點選在了蘋果總部所在地,時間還是在蘋果供應商加緊備貨的6月份,敲打蘋果的意味明顯。


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三年,最終在2016年,以大立光和玉晶光達成和解告終。大立光敢於敲山震虎,本質上還是自身積累的優勢,加上這個行業的特點所決定的。


(1)技術壁壘: 鏡片製造中,模具和設備是良率的關鍵。大立光模具基本以自製為主,自動化設備也能自己生產一部分。這也是判斷一個工廠是否「高端」的指標之一,有的代工廠看起來高端大氣,結果設備全是買來的,自然屬於山寨富士康水平。


例如在高端鏡頭的生產中,一台注塑和鏡片切割機一分鍾可以生產16片鏡片,但是一片鏡片的檢驗要花30分鍾。大立光自行建造的檢驗機大大提高了檢驗的自動化水平,其他廠家大多隻能等鏡頭組裝好再檢驗,犧牲了良率。


(2)專利壁壘: 大立光持續投入研發,持有中國台灣、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專利件數超過千件(包括申請中專利),這些專利多為鏡頭設計領域。大立光把容易生產的技術都搶注了專利,只能逼著其他公司想盡方法繞道而行,得到的要麼是高成本、要麼是低良率。


2013年後,大立光曾對玉晶光、先進光、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相繼發起專利訴訟,意圖減緩其他廠商追趕速度,並試圖達成專利授權,這些訴訟最後也多以勝利告終。


依靠著專利壁壘,大立光獨享超額收益。


(3)規模壁壘: 鏡頭代工領域,產能規模是良率的關鍵,產量越大、良率越高,很容易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日本廠商雖然在技術積累上有優勢,但產能是最大短板。


另一方面,iPhone的出貨周期往往長達一年以上,又使得大立光有足夠的時間逐步提高良率。而大多數手機品牌出貨周期較短,供應商很難在短時間內將良率提升到足夠穩定盈利的水平,進一步加固了大立光的壁壘。


大立光與玉晶光收入及利潤對比,廣發證券


比如前文曾講過玉晶光的拉跨,而在此之後,蘋果又轉而扶持日本廠商Kantatsu,並讓Kantatsu在2016年取代玉晶光,拿下了蘋果20%的訂單,但大多集中在前置攝像頭和Mac鏡頭等低毛利產品上,高端鏡頭的生產依然依賴大立光。


總結下來,相比台灣和大陸廠商,大立光有技術優勢;相比日本和韓國廠商,大立光有產能優勢。提前布局帶來的技術與規模壁壘,加上蘋果產業鏈的造富運動,塑造了這支股價一度超過6000元新台幣的台灣股王。


但隨著大陸半導體產業鏈的崛起,行業格局也在出現新的變化。





2018年9月,大立光在手機鏡頭領域的霸主地位第一次受到了大陸廠商的挑戰:舜宇光學當月的鏡頭出貨量第一次超過大立光。同年3月,三星旗艦機型Galaxy S9的鏡頭也交由舜宇光學代工。而在這之前,三星手機鏡頭的供應商大多是Kolen、Sekonix等韓國本土品牌。


舜宇光學的起步和大立光有相似之處,除了光學鏡頭,舜宇光學大部分收入來自鏡頭模組業務。2004年,舜宇光學啟動「名配角」戰略,即為索尼、柯達、諾基亞等大公司當打工人,迅速在鏡頭模組領域站穩了腳跟。


手機鏡頭出貨量,截至2019年12月,國盛證券


所謂鏡頭模組,可以簡單理解為從供應商采購鏡片、CMOS感測器和FPC基板等部件,組裝成完整的鏡頭打包賣給手機品牌。


雖然看起來技術復雜、工藝精密,但本質上是個常見的「德國人出設備、中國人出人力」類型的代工品種,毛利不高,市場集中度低。這裡面比較有名的是之前被蘋果無情踢出供應鏈的歐菲光,毛利率只有10%左右。


做模組也有錢賺,但是否止步於此,是公司不同命運的抉擇。而舜宇光學並不想只做「打工人」。2008年金融危機中,舜宇抄底韓國力量光學54.9%的股權,獲得了其在高端鏡頭領域的部分技術。2013年,舜宇又收購了日本鏡頭製造商Konica Minolta在上海的手機鏡頭生產基地,將一系列專利攬入懷中。


長期的研發投入以及幾次技術並購,幫助舜宇光學成功拿下了包括華為在內的絕大多數國產手機鏡頭的市場份額。大立光做高端高毛利,舜宇做中低端低毛利(毛利率40%左右,也不算低)市場的格局逐漸形成,這也是兩岸消費電子產業常見的分布。


主要鏡頭製造商營收對比,國盛證券


但與台積電在高端製程上難以追趕的優勢相比,大立光在高端鏡頭上的優勢,卻存在著一些隱患:


(1)蘋果的套路深: 雖然大立光一家獨大,玉晶光扶不起來,但蘋果不會放棄對其他供應商的扶持,「舜宇進入蘋果供應鏈」的傳聞也若隱若現。今年1月,果學第一人、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再度爆料,稱未來iPhone主要鏡頭供應商為大立光、玉晶光與舜宇光學。


(2)技術迭代放緩: 隨著手機攝像頭對成像質素的要求越來越高,手機鏡片數量越來越多,從3P(Plastic,即塑料片數)到5P到8P。但一方面,鏡片數量提高,技術難度也指數級增加。目前,8P鏡頭的製造工藝牢牢掌握在大立光手中,但9P10P的量產依然有難度。


塑料鏡頭結構,國盛證券


另一方面,單純鏡片增加的空間也有限了。8P已經是業內認為的頂配了,鏡片再增加,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沒那麼大了,邊際效應遞減。就像是吃包子一樣,前三個吃起來都很爽,後面再多也就那樣了,甚至會成為負擔(比如成本大幅增加)。


而目前,舜宇光學實現了7P鏡頭的量產,在中高階鏡頭競爭最為激烈的6P市場,舜宇也緊咬大立光。換句話說,從鏡片角度看,當第一名站在終點線上沒辦法繼續前進時,留給後來者的追趕難度也就小多了。


(3)技術路線變化: 由於塑料鏡頭面臨的量產困難,玻塑混合鏡頭成為了一種新的技術路線。由於玻璃透鏡透光性好、折射率高,一片玻璃透鏡的效果大致等於2片塑料透鏡。一個7P鏡頭,通過5P+1G(Glass)或3P+2G實現厚度減薄,也使得製造商存在「彎道超車」的空間。


2017年,LGV30最早應用玻塑混合鏡頭方案,榮耀也在2019年的榮耀20Pro和榮耀V30Pro中採用了6P+1G鏡頭的方案。相比塑料,玻璃透鏡打磨難度大,量產也比較困難。也可以說,大家又都來到了一個新的同一起跑線上。


玻塑混合鏡頭結構,國盛證券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像不少台企老闆奮斗幾十年後奮斗慾望降低、開始享清福一樣,大立光目前在玻塑混合方面,並沒有大幅發力,仍是聚焦塑料鏡頭領域;而舜宇光學則在研發上不斷投入,已經實現了玻塑混合手機鏡頭的量產。


大立光掌門人林恩平,其精舍門口有4個大字,「只管打坐」,寄語自己要時刻學會清零。然而,從產業動態、以及自6000元新台幣之後就開始下跌的股價來看,面對新技術趨勢,能否抵擋住舜宇光學等公司的挑戰,並不明朗。





舜宇光學一步步縮小與大立光差距的過程,其實也是大陸光學產業逐步崛起的一個縮影。


在鏡片製造上,舜宇光學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升級的樣本;在CMOS晶元上,韋爾股份沖擊高端市場、格科微站穩中低端市場;在鏡頭模組業務中,歐菲光、舜宇光學和丘鈦 科技 坐穩了前三名。


而回到當下,新能源車帶來的攝像頭增長,也會是一個新的增量。而依託本地化優勢,國內光學企業也會迎來機遇。新的產品浪潮,是大立光當年作為挑戰者而成功的「密碼」;而也將會大陸這些挑戰者而成功的「密碼」。


而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看,光學產業也為國內製造業擺脫依賴人力成本的低端加工,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路徑。在消費電子領域,無論是技術突破、還是產品量產、還是良率提升,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與耐心。唯有如此,才能擺脫「分工鏈」的尷尬,形成「價值鏈」的競爭力。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1] 從大立光成長史看lens行業變革,海通證券

[2] 從大立光看電子企業如何穿越周期,廣發證券

『肆』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別也相當的大。到底差異在哪裡呢?且聽老金評說。老金孤陋寡聞,請沒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廠家釋懷,此文也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請盡管拍磚。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國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的。它在數控卧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197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說法是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製造的。當年,中國和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

如今,中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較大的差距。為什麼同樣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為800mm,Y向行程為500),國外和國產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為什麼國產品牌之間也有相當的價差?

國內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的廠家標准配置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力機型,各廠家配置會有所不同),來談談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對比,做出一個對國內機床所佔位置的正確分析。

每支梯隊的區分讓老金大傷腦筋,本文所提到的廠家均為經受多年市場考驗得以生存的企業,其產品售價基本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售價基本能體現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以大致售價作為依據,這種劃分實際上並不很科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1梯隊---超一流選手:潛心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吧

第1梯隊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銘、德國哈默、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於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選手,售價大於150萬。

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因價格實在太貴,使用成本實在太高,用戶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購。

第1梯隊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矣,猶如機床中的超級跑車。曲高和寡,采購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非常之低。售價雖高,利潤不一定高,品質雖好,經營不一定好,光鮮之後的轉身可能是心酸的淚水。瑞士米克朗已經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寶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由聯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叱吒車壇的背後是4度轉手的悲慘。

機床的品質由床身材料優劣、機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質量、裝配質量以及生產管控等環節來確保,機床裝配質量始終靠人工保證,不象汽車、家電等產品可以實現自動化裝配。裝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機床批量生產又有苛刻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大批量生產的機床很難保證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銷量排名前十名的機床廠商無法進入第1梯隊的原因。

第2梯隊---壓陣高手:家大業大名氣大,坐鎮工廠好幫手

第2梯隊中的德國DMG、德國斯賓納、德國斯塔瑪、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偎、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喬堡、義大利菲迪亞、西班牙達諾巴特等多位選手的大名幾乎耳熟能詳,是世界一流機械生產企業的主力機床,售價定位80-150萬。

這些選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額榜單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產,管控到位,品質很好僅用於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相對第1梯隊來說比較接地氣。

第2梯隊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佔有率高、專門解決高難機械加工問題,鼎鼎大名幾乎超過第1梯隊。對於有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企業,如果沒有幾台第2梯隊選手坐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有些企業的機床絕大多數是中低端的,也會買個一兩台第2梯隊機床來充門面,專供接單和客戶參觀之用。這和奧迪車雖說不是頂級豪華車卻可以成為公務車首選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1、2梯隊在產品品質、科技創新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恆溫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桿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均率先應用在第1、2梯隊的產品中。

第1、2梯隊幾乎是瑞士人、德國人、日本人的天下,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始終如一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是他們能製造出優秀機床的根基。10年內,中國企業進入第1、2梯隊的機會很渺茫。

第3梯隊---攻堅好手:不埋怨不放棄,解決問題是要點

中日合資北一大偎、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挺喬堡、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代、韓國三星、台灣永進、台灣東台、台灣台中精機、台灣快捷、台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售價在45-80萬之間。

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雖然也使用第1、2梯隊的機床,但由於采購成本太高,實際大批量使用的還是以第3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結實耐用、可靠穩定,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是確保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

第3梯隊大多是國外及台灣機床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或者在國內生產,在機床的生態環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對推動國內機床業的技術、管理及營銷水平,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第4梯隊---實戰主力:實力不俗鬥志揚,忙頭苦幹望前程

北一、北京機電院、南通科技、新瑞、紐威、日發、海天、大金、台灣麗馳、台灣大僑、台灣大立、台灣友佳、台灣麗偉、台灣艾格瑪、台灣綺發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價格在32-45萬左右。

第4梯隊的機床市場保有量不亞於第3梯隊,雖說在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遜於第3梯隊,因為價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中的主力機型。

這支梯隊的企業由國內優秀企業和一些台灣企業大陸工廠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對第3梯隊造成威脅,特別是幾家民營國產機床企業起點高、進步快,很有希望在幾年之後躋身於第3梯隊。

第5梯隊---萬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麼都干什麼都做

沈陽、寶雞、雲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強(新浙)、青海一機、魯南、杭機、寶佳、皖南、捷甬達、永華、迪萊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個角落裡的機械加工企業里都有可能看到。售價大致25-32萬。部分品牌也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價機型,不推薦使用。

這個價位區間的850立加在國內的市場銷售數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所接受,屈指數數品牌有一兩百家之多,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什麼臟活、累活、沒人乾的活都是這些機床在做,工作環境相應比較惡劣,恆溫恆濕環境的優越環境與他們無關。

這支梯隊至少有一半的廠家採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加,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比較低。如果工廠規模相當、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質之間的差異很小。

選擇這支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具備比較強的應用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床部件和選配件,用對、用好機床可以生產出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

國產機床幾大巨頭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隊的立加,卻對自己放鬆要求,自甘平淡混跡在第5梯隊打價格戰,拿著國家的巨額補貼去做與中小企業爭利的事情,叫人說什麼才好呢?幾大巨頭頻繁的並購國外機床企業沒有給自身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提升,卻得到了「國外機床品牌摧毀者」的外號,問題出在哪?

第6梯隊---經濟實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費,夠用就是好選擇

海滕、百事特、一鳴、大森、鼎亞、海特、力創、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機普遍選用低端品牌數控系統,大約銷售價格18-25萬。部分企業為組裝光機的生產模式。

第6梯隊的機床由於企業相對規模較小,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於第5梯隊。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選購方面也會選用一些廉價品牌,對穩定性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嚴格的出廠烤機和出廠檢驗是降低機床出廠故障率的好方法。

對於產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購預算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第6梯隊的加工中心是不錯的選擇。西門子808D的出現也讓這個梯隊的立加多了數控系統的選擇。

第7梯隊---省錢首選:認真細致選對人,創業起步好幫手

第7梯隊為代裝游擊隊組裝的加工中心,付出代價小於18萬。

做法是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然後代裝游擊隊負責到現場組裝,品質水平和場地條件、代裝游擊隊的工作情緒直接相關,品管等QC流程是沒有的。服務質量不用動腦也能知道。

這個檔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灣新代、寶元或者是國產的凱恩帝、廣州數控系統,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見。絲桿導軌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則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態度去采購。

如果你和代裝游擊隊的私交很好,而且該代裝技師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點機械和電氣維修,那麼恭喜你已經大大降低了機床的采購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項,那麼你付出的使用代價可能會比采購第6甚至第5梯隊更高。

囊中羞澀的創業者用此方式購買立加的比例較高,購買時請注意兩項,一是要反復調研,深入了解機床光機、零部件的品質以及機床驗收方法,二是要調查代裝游擊隊的口碑。

總結語:

7支梯隊的立加廠家組成了一個菱形,菱形上頂點代表第1梯隊,從上往下隊伍不斷壯大,菱形左右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第5梯隊也就是生產廠家最密集的梯隊,再往下隊伍開始縮容,菱形最下方的點代表第7梯隊。

1-3梯隊是清一色的外資企業,第4梯隊由國產和台企組成,第5-7梯隊是國產的天下。國外不是沒有5-7梯隊的產品,該區間國產立加的強勢讓他們無法擠入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的。

國產立加突破到第3梯隊不是難事,再往上就難度重重,望在座的諸君努力進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機床,讓老金能活著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伍』 全景相機 最全VR相機獨家盤點:全景相機哪家強

消費級全景相機介紹:

小米

4月5日小米發布了米家全景相機,由兩個190° 魚眼鏡頭相機組成。不需配合手機,可以獨立使用。

米家參數:安霸 A12 處理器,索尼 IMX 206 感測器,2388 萬有效像素,內置6 軸電子防抖,使用中無論是翻轉、俯仰、偏航,都能實時矯正並獲得穩定流暢的畫面。符合IP67級防水防塵認證。可滿足家用、戶外和新聞等日常拍攝需求。售價 1699元。

努比亞

4月6日,努比亞發布了NeoAirVR全景相機。配備了兩顆210度魚眼廣角鏡頭,可拍攝圖片解析度3008×1504,視頻解析度2560×1280、幀率30fps,全景內容自動拼接無需後期處理,支持魚眼、小行星、水晶球、透視等多種模式。

售價699,只能搭配手機(目前僅支持安卓手機)使用,不能獨立使用,這是為什麼它比小米便宜1000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光

理光宣布在2017年全美廣播電視設備展上公開展示其最新研發的新款THETA 360 全景相機。新機的最大特點將是能夠拍攝30fps 4K解析度的360 全景視頻,同時使用內置的四通道麥克風進行立體聲錄制。

專業級全景相機

Google

4月下旬,Google 發布了繼Jump後的升級產品YiHalo。YiHalo 由小米旗下品牌小蟻與 Google 合作研發,由 17 台 相機構成,其中 16 台採用環繞形式組裝成圓形陣列,1台安裝在圓盤頂端。

YiHalo採用安霸A9SE75晶元,索尼1200萬像素的IMX377感測器。能夠達到每秒30幀的8k解析度/每秒60幀的5.8k解析度拍攝視頻。售價16,999 刀,面向專業視頻內容製作團隊。

Facebook

Facebook 4月20日發布了Surround 360 X24/X6全景相機。

X24由24台相機組成,X6由6台相機組成,和此前的surround360的圓盤設計方式不同,X24/X6均採用球形設計。支持以6自由度(6DoF)拍攝高達8K解析度的視頻,通過6DOF追蹤,無論Facebook自己的OculusRift還是HTC的Vive用戶,都將能夠在鏡頭拍攝的任何方向上移動,而不僅僅是從固定的中心位置360度觀看整個場景。目前,只能用計算機生成的圖像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全景相機的幾個重要參數如下:

1、相機數量:全景相機採用多相機(至少2個)拼接,相機數量越多,單位角度內有效像素數也越高,畫面畸變越小,視覺效果越好,但相應的計算量也越大,拼接難度也越大,硬體和演算法成本越大。目前 6 個相機以內的全景相機方案還能勉強實現機內拼接,超過6個相機一般要在專用工作站上進行拼接。

2、解析度:包括圖片解析度、視頻解析度。對於圖片解析度來說,消費級全景相機主流是 4K,而專業級全景相機最高可達8K。

3、畫質:畫質是最終畫面的質量,包括細節解析度、層次、對比度等。影響畫質的主要在於圖像CMOS感測器成像質量以及ISP晶元處理演算法。

4、成像一致性。主要指曝光、白平衡等參數。全景相機基於多個相機拼接,當場景中有單向強光源(如早晨斜射的太陽)時,不同角度的相機入射光強不同,曝光參數差別很大。造成曝光不一致,這時能明顯看到畫面中亮度不一致,嚴重影響拼接演算法。

5、安全距離:很多全景相機依靠相鄰鏡頭拍攝畫面的重疊,匹配共同特徵實現拼接。當被攝物體距離相機較近時,共同特徵很少,拼接時容易發生變形或者錯位。這個臨界距離就是安全距離。安全距離越小越好。

6、機內拼接:就是在全景相機內部完成全景圖像的拼接,這樣操作使用都很方便,但機內拼接對機內發熱、運算性能等方面要求比較高,相機數目少於6個時容易實現。

雙魚眼全景相機存在的問題

雙魚眼技術方案是目前主流的全景相機方案,但是雙魚眼技術並不是全景相機的最理想方案。

雙魚眼全景相機因為需要兩個相機具有相同的重疊區域才能拼接,所以每個魚眼鏡頭都在180°以上,190°和200°最常見。而如此大視場角的魚眼鏡頭會產生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三個:

畫面邊緣畸變嚴重

魚眼圖像的畸變程度是從圓中心到周圍逐漸變大的。一般中心的圖像還算比較正常,但是四周會變形比較嚴重,如下圖周圍的人和房頂都變形很嚴重。這對魚眼展開後的拼接不利。

安全距離大

安全距離越小越好。但雙魚眼的技術方案使得安全距離較大,手持拍攝時人的手臂無法很好的拼合。或者在室內等小空間拍攝時,柱子或天花板容易出現斷層和扭曲。

單位角度有效像素低

魚眼相機所使用的 COMS 感光元件其實跟一般的相機並無區別,但由於只利用了方形 COMS 中間圓形的一部分,實際有效的感光元件面積變少,加上魚眼鏡頭覆蓋的視場角遠大於普通視場角,每一度視角上的有效像素便稀釋得很少了。舉個例子,兩個 1200 萬像素的魚眼鏡頭組成的全景相機,換算到單位角度上可能只有普通視場角(一般小於70°)1200 萬像素手機的三十分之一左右。

目前拍攝設備分類

在介紹全景相機的發展趨勢前,先來聊一聊目前的拍攝設備分類情況。目前拍攝設備主要分為三大類:手機攝像、相機攝像、影視攝像。

其中手機攝像面對普通個人用戶,對拍攝質量要求不高,但對價格敏感。一般用來拍攝生活照、旅遊照片等。

影視攝像設備面對的是專業的影視製作公司,對設備成像質量、長時間工作的穩定性要求很高。售價也非常高。

相機則介於兩者之間,最常見的就是單反相機。既有面向普通用戶的消費級產品也有面向專業用戶的專業級產品。

全景相機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全景相機很可能會像上述的拍攝設備一樣分為相應的三個發展方向。

全景相機作為手機配件

由於手機機身尺寸(尤其是厚度)的限制,手機鏡頭無法像單反那樣具有大尺寸感光元件、大范圍可調光圈、大范圍可調焦距等一系列功能。因此全景相機作為手機在攝像方面的一個延伸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

這類全景相機主要採用雙魚眼的技術方案,研發主力是手機廠商(三星、小米、努比亞、LG等)以及部分第三方廠商(理光、insta 360等)。

這個方向的全景相機目前比較多,發展比較成熟,中國增強現實產業聯盟認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1、小型化。因為主要搭配手機使用,所以輕便、小巧非常重要。
2、傻瓜化。可以實現自動全景拼接,實時預覽,無需通過電腦直傳手機。操作簡單,可以快速上手。
3、生態化。提供配套的APP軟體,支持圖片編輯人物美化、主流社交軟體分享、增值服務等功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閱讀全文

與大立860模具機精度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粉碎鋁合金 瀏覽:775
不銹鋼天花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584
如何挑選無縫牆布 瀏覽:849
浙江閃閃鋼構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61
鋼鐵材料是什麼得合金 瀏覽:928
鋼鐵之軀武器怎麼用 瀏覽:98
沈騰演鋼鐵俠是什麼小品 瀏覽:630
焊接時一般速度是多少 瀏覽:750
鈦合金車架用什麼方式塗裝 瀏覽:121
402不銹鋼是什麼材質的 瀏覽:304
鋼板移位了什麼症狀 瀏覽:32
塑料模具燒焊注意什麼 瀏覽:921
鋁合金板如何鑲嵌螺母 瀏覽:836
pe焊制管件下料參數 瀏覽:687
模具工作月多少錢 瀏覽:907
拉斯鋼化膜和玻璃膜的區別 瀏覽:543
彩鋼板用於什麼冷庫 瀏覽:867
怎麼識別玻璃剛沒鋼化 瀏覽:416
鉻鉬鋼高碳鋼和鋁合金哪個好 瀏覽:154
鋼材的承重怎麼算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