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筒體表面溫度散熱損失如何計算
筒體表面散熱損失是通過測量設備表面溫度,再按GB4179—2008(回轉窯企業)規定,計算熱工系統(包括窯、預熱器、分解爐、冷卻機、熱風管道和磨機等)的表面散熱損失。筒體結構的計算方法應反映剪力牆簡體和框筒的空問整體受力特點,考慮不同方向抗側力結構的整體工作。三角形、曲線形或其他復雜形狀的筒體結構不宜採用劃分為平面抗側力結構後進行協同工作分析的方法。筒體結構的計算方法應反映剪力牆簡體和框筒的空問整體受力特點,考慮不同方向抗側力結構的整體工作。三角形、曲線形或其他復雜形狀的筒體結構不宜採用劃分為平面抗側力結構後進行協同工作分析的方法。
矩形或其他規則的框筒可採用等效角柱法、展開平面框架法或其他有效的降維方法轉變為等效平面框架近似計算。框筒可以用位移相等的原則化為連續的豎向懸臂簡體,採用彈性力學分析或有限元法、有限條法和其他有效的方法計算。得有筒體的保溫材料導熱系數和各材料厚度等信息。環境溫度按20攝氏度計算。正常生產筒內溫度1450攝氏度。
這個要我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定,但這數據也要有依據不能隨便取個數算。這該怎麼做呢?
保溫材料選取:耐溫性,保溫性,規格、厚度,場地空間限制,價格,材料本身可施工性好壞等等。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要綜合考慮以上幾點。但,前提你要自定好要達到的外表溫度范圍。這個可查看一些窯爐手冊獲取信息。
⑵ 鑄造金屬時,模具界面溫度如何計算
主要有重力鑄造模具、高壓鑄造模具(壓鑄模)、低壓鑄造模具、擠壓鑄造模具。
1、重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也稱重力澆鑄。廣義的重力鑄造包括砂型澆鑄、金屬型澆鑄、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泥模鑄造等;窄義的重力鑄造主要指金屬型澆鑄。
2、高壓鑄造是通過液壓缸驅動壓射頭將金屬液高速壓入模具型腔中,由於是用油壓,壓力較高,故俗稱高壓鑄造;
3、而低壓鑄造是通過氣壓將金屬液壓入模具型腔中,氣壓一般在0-2Kg/cm2,故一般稱為低壓鑄造。
4、擠壓鑄造也稱「液態模鍛」,是將熔融態或半固態金屬澆入金屬模內,然後施以離原,使之在壓力下凝固成形,獲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其實質是金屬液在機械外力作用下結晶、補縮並伴有少量塑性變形的過程,具有金屬利用率高、工序簡化和質量穩定等優點
⑶ 熱損失計算公式
熱損失計算公式:Q=(導熱系數*保溫面積*溫差*保溫時間/保溫厚度)*860
⑷ 加熱模具的散熱量如何計算
主要是空氣的對流(層流)散熱。用簡化的熱流密度公式φ=2.5×C×(Δt)^(1.25)/D^(0.25),
設室溫為20℃,Δt=350-20=330,
1, 上面的熱流密度,(C=0.54、D=0.15,面積As=0.03(m2)。
φs=2.5×C×(Δt)^(1.25)/D^(0.25)=3051(W/m2)
上面的散熱量Φs=φs×As=91.5W。
2, 底面的熱流密度,(C=0.27、D=0.15,面積Ad=0.03(m2)。
φd=1526(W/m2),
底面的散熱量Φd=φd×Ad=45.8W。
3, 側面的熱流密度,(C=0.59、D=0.02,面積Ac=0.016(m2)。
φc=5517(W/m2)
側面的散熱量Φc=φc×Ac=331W。
總的散熱量為486.3W。
考慮傳導、輻射散熱,空氣導熱數據在200℃以上的誤差,實際散熱量會比這數值大一些。
另外,設銅的比熱為385J/kg•℃,不考察散熱,則升溫到350℃所需能量為
Q=Cp×Δt×M=385J/kg•℃×330℃×3kg=381150J。
如果加熱時間是1小時,則需功率為10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