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撻不上色是為什麼
蛋撻不上色的原因大概有幾種。
第一種是烤的時間不夠長。
在蛋撻的模具刷完油之後,把蛋撻的主體食材倒進去,然後面上再放一層蛋黃,打的發泡,這樣上下兩層都有東西,而且是分隔的,需要烘培的時間也不相同,烘培久了一點蛋撻就會容易上一淺焦黃色,也就是對時間的控制。
第二種是蛋撻本身食材的,問題。
我們知道蛋白也就是蛋清和蛋黃要分離發泡,在這個過程當中,時間也很重要,發泡的程度對後期烘培也會起到一定的影響。所以一般建議是分開發泡。哦,再把蛋黃放到蛋清上面。
基本上就是這,兩個問題。
㈡ 自己做的蛋撻,皮硬不酥脆是什麼原因
眾所周知,在生活當中很多女性朋友無所事事的時候,都會在家自己做蛋撻,但是發現皮硬不酥脆,這是因為用錯了麵粉。因為製作蛋撻皮的時候,是需要使用低筋麵粉的,如果使用普通的麵粉或者是可食用的麵粉,那麼做出來的蛋撻皮,就會有這樣的效果。
因此大家在家製作蛋撻皮的時候,一定要搜索相應的教程學習,這樣都能夠保證大家做出來的蛋撻皮非常的酥脆。如果覺得特別麻煩,也可以購買做好的蛋撻皮,這要等到烤的時候,直接加入蛋液即可,非常的方便,而且口感也不輸自己手工製作的蛋撻。
㈢ 蛋撻製做(高手救急啊~~!!)
葡式蛋撻
方法一.
塔皮材料:低粉135g 高粉15g, 酥油23g, 水75g 片狀瑪棋琳90g (包入用)
塔液材料:鮮奶油105g 牛奶83g 低粉8g 蛋黃2個 白砂糖 30g 煉乳7g(可根據口味決定放還是不放。放了煉乳之後,蛋撻水的奶味會更香濃。)
原方子用量為:
A.塔皮材料:低筋麵粉270克,高筋麵粉30克,酥油45克,片狀馬琪琳250克,水150克左右。
B.蛋撻水材料:鮮奶油210克,牛奶165克,低筋麵粉15克,細砂糖63克,蛋黃4個,煉乳15克
1、高粉和低粉、酥油、水混合,拌成面團。水不要一下子全倒進去,要逐漸添加,並用水調節面團的軟硬程度,揉至面團表面光滑均勻即可。用保鮮膜包起面團,鬆弛20分鍾。
揉好的面團
2、將片狀馬琪琳用塑料膜包嚴,用走棰敲打,把馬琪琳打薄一點。這樣馬琪琳就有了良好的延展性。不要把塑料膜打開,用壓面棍把馬琪琳擀薄。擀薄後的馬琪琳軟硬程度應該和面團硬度基本一致。取出馬琪琳待用。
打薄的馬琪琳
3、案板上施薄粉,將鬆弛好的面團用壓面棍擀成長方形。擀的時候四個角向外擀,這樣容易把形狀擀得比較均勻。擀好的面片,其寬度應與馬琪琳的寬度一致,長度是馬琪琳長度的三倍。把馬琪琳放在面片中間。
4、將兩側的面片折過來包住馬琪琳。然後將一端捏死。
5、 從捏死的這一端用手掌由上至下按壓面片。按壓到下面的一頭時,將這一頭也捏死。將面片擀長,象疊被子那樣四折,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再擀長。這是第一次四折。
6、將四折好的面片開口朝外,再次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擀開成長方形,然後再次四折。這是第二次四折。四折之後,用保鮮膜把面片包嚴,鬆弛20分鍾。
7.將鬆弛好的面片開口向外,用壓面棍輕輕敲打,擀長成長方形,然後三折。
8.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擀開,擀成厚度面片。用壁紙刀切掉多餘的邊緣進行整型。
9.將面片從較長的這一邊開始捲起來。
10.將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鮮膜,放在冰箱里冷藏30分鍾,進行鬆弛。
11.鬆弛好的面卷用刀切成厚度1CM左右的片。
12.將(11)放在麵粉中沾一下,然後沾有麵粉的一面朝上,放在未塗油的蛋撻模里。用兩個大拇指將其捏成蛋撻模形狀。
13.在捏好的蛋撻皮里裝上蛋撻水(裝七八分滿即可),放入烤箱烘烤。烘烤溫度為220攝氏度左右,烤約十五分鍾。
蛋撻水的做法:
1.將鮮奶油、牛奶和煉乳、砂糖放在小鍋里,用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至砂糖溶化時離火,略放涼;然後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2.把麵粉過篩,加入(1),拌勻。然後將製成的蛋撻水過濾,倒入蛋撻皮中。
方法二.
1、撻皮:製成蛋撻外面酥皮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家庭中製作可以選用普通的中筋麵粉,例如「富強粉」、「餃子粉」等。在和面時,加入少許的黃油可以令面團既光潔又不黏手。制皮時,包入的大量黃油可以令蛋撻外皮酥脆多層。
2、撻水:蛋黃、淡奶油、白砂糖、全脂牛奶是製作蛋撻內餡必不可少的原料,這樣烤出的蛋撻味道才會軟嫩細膩、蛋香飄萬里。
3、工具:烹調所用的烤箱需要有上、下賜教加熱烘烤的功能,只有單獨上端或下端1組加熱管的烤箱都不適合用來製作蛋撻。西式滾輪型的擀麵杖與普通的擀麵杖相比,操作更加方便,手掌上的力量可以均勻地壓落在面團上,令擀成的面片薄厚均勻。使用金屬材質的蛋撻模在捏制撻皮時不會變形,非常方便操作,而且還可多次重復使用。此外,製作蛋撻時還會用到保鮮膜、烤盤、量杯、小秤和隔熱手套等工具。
個人經驗分享:關於蛋撻模標準的是上口直徑7cm,高2.5cm的模,做出來的蛋撻和肯德基的一樣大小。
不過我個人覺得使用菊花撻模在做好後蛋撻更容易從模中取出。推薦三能出的撻模具,做工和質量比較好,價格一般在3-6元一個。三口之家買4個模就夠了,這么大的蛋撻吃一個就夠了。想多吃可以再接做烤幾爐嘛!
二、和面
1、預先取250g黃油,用保鮮膜包裹好,入在室溫下使其自然軟化。
2、用小秤稱出300g中筋麵粉,倒在案板上,將中間的麵粉堆向四周,使麵粉堆成類似火山口的形狀。
3、用量杯取150ml冷水,徐徐地倒入中空的麵粉中,並不停地將麵粉與冷水混合。
4、最後將麵粉與冷水完全混合均勻,和成一個完整的面團。
5、取20g自然軟化的黃油放入面團中,用手不停地按壓揉搓,直到黃油完全滲透入面團中(起初用水和好的面團質地較硬,但均勻揉入黃油後就會變得綿軟而不黏手)。
6、取少許和好的面團放在手中,按成小餅狀,再用雙手拉開,如果小面餅可以抻得很薄、很長而且不破,面團就算和好了。
個人經驗分享:
(1)我覺得用盆來和面更容易控制,加入黃油後開始和的時候會覺得黃油和面團總是分離,而且滿手都沾了油油的黃油,這時不要停下來,堅持繼續和面,過一會兒時間黃油就會與面團完全混合,手上沾的黃油和麵粉都沾回到面團上,手會變得非常干凈了。
(2)用手拉開小面餅只要能拉長一段不是那麼容易破就行了,我做過三次撻皮,沒有一次能像上面說的可以抻得很薄,但做出來的撻皮也都不錯。
三、擀皮
1、將和好的面團按成餅狀,再將餘下的自然軟化黃油(230g)放在面餅中間,並用保鮮膜將黃油表面按壓平呈餅狀。
2、將保鮮膜揭下,再用底下的面餅將中間的黃油完全包裹住,並將上口封嚴。
3、把包好黃油的面團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0分鍾。
4、在案板上撒少許薄面,將冷藏過的面團用手小心地按成餅狀,注意不要將麵皮按破,使中間的黃油露出來。
5、用擀麵杖將面餅擀開擀薄,製成1張厚約1cm的長圓形麵皮。
6、將擀好的長圓開薄餅均分成3折,再將左右兩段向內折疊,接著用手輕輕壓實。
7、繼續將面餅擀壓開,擀成1張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麵皮,注意適時地在麵皮上撒些薄面,避免案板或擀麵杖與麵皮粘黏。
8、接著將長方形麵皮均分成3折,繼續將左右兩段向內折疊,並用手輕輕壓實,將面片疊成一個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面餅。
9、將疊好的長方形面餅用保鮮包裹好,放入冰箱中冷藏30分鍾。
10、將面餅從冰箱中取出,揭去保鮮膜,再次用擀麵杖擀壓開,擀成厚約1cm的長方形麵皮,並再次均分成3折,繼續將左右兩段向內折疊,疊成一個薄厚均勻的長方形面餅。
11、最後將長方形面餅擀成厚約1cm的長方形麵皮,再從較窄的一邊開始捲起,注意一定要將麵皮卷緊實。
12、待將面卷直徑卷至約5cm時,用刀將麵皮斜切斷,再將麵皮邊緣壓實,並用保鮮膜將面卷包裹好,再放入冰箱中冷凍1小時。
13、然後繼續將餘下的麵皮用同樣的方法捲成面卷,放入冰箱冷凍。
個人經驗分享:
(1)先在保鮮膜中把黃油按成餅狀比放到面餅上再按要好;
(2)包裹黃油時一定注意不要留空氣在面團中,到後面捍的時候容易破;
(3)擀麵時一定要輕一些,這樣才能盡量避免把黃油擀出來,我做過三次撻皮,每次都最終還是會有黃油漏出來,最後一次算比較好,在最後三折的時候才漏出來,看來想不漏出來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練習才行。黃油漏出來麵皮就容易粘到擀麵杖上,這時不用理會破的地方,完成所有步驟,照樣捲起來,雖然破了,便並不影響撻皮的製成。
四、捏皮
1、將凍硬的面卷從冰箱中取出,在室溫下使其自然解凍,用手輕捏面卷,感覺面卷回軟,可以捏動即可。把面卷外的保鮮膜揭開,用刀切成長約4cm的小段,每段約25g。(因金屬材質的蛋撻模大小型號略有不同,所以在製作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面卷小段的大小,一般每段掌握在25g-30g左右比較適宜。)
2、將面卷小段立放在蛋撻模中,用大拇指向四周捻按開。
3、再用大拇指將面卷的邊緣抹壓在蛋撻模內壁上,不要留有空隙。
4、一隻手握住蛋撻模慢慢轉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從面卷中心向外圈捻壓。直至將蛋撻模中的面卷捻成一個與蛋撻模形狀類似的碗狀撻皮。
5、接著慢慢轉動蛋撻模,將撻皮邊緣向上捻起至略高於蛋撻模邊緣。將將所有的面卷小段用同樣的方法捏好,再放入冰箱中冷藏10分鍾。
經驗分享:
(1)面卷自然解凍不要太軟,過軟面卷會比較粘手,也容易粘在撻模上;
(2)放入蛋達模後一定要再放入冰箱中冷藏一下,我覺得冷藏後的撻皮在做好之後比較容易從撻模中取出。
五、制餡
1、取120ml全脂牛奶倒入大碗中,再加入80g白砂糖,用打蛋器輕輕攪動,使白砂糖充分溶化在牛奶中。如家中有攪拌機,可先將白砂糖攪打成較細的白砂糖顆粒,這樣更加容易溶解。
2、在混合好的砂糖牛奶中加入100ml淡奶油和5個蛋黃(約80g)。
3、再用打蛋器輕輕地混合均勻,注意不要猛烈攪打,以免將淡奶油打至發泡。
4、用細篩網將混合好的撻水過濾一次,以便去除其中的雜質。
六、烤制
1、將烤箱溫度設定為250度,選用下下同時烘烤檔,時間設定為25分鍾,將烤箱提前預熱。
2、將蛋撻模從冰箱中取出,整齊地碼放入烤盤中,再將混合好的撻水倒入蛋撻模中,約倒至蛋撻模高度的2/3處即可。
3、待10分鍾後,烤箱預熱至250度時,將烤盤小心地移入烤箱中,注意不要將蛋撻模中的撻水灑出來,用250度的溫度烤制15分鍾。
4、戴上隔熱手套,將烤盤小心地取出,蛋撻的餡會像小山一樣高高鼓著,表面有自然的黑色斑點。數分鍾後待蛋撻變至溫熱,中間的蛋撻餡就會像外面買到的蛋撻一樣,向下凹陷。
5、待蛋撻模不燙手時,再將裡面的蛋撻小心地取出,之前的所有辛苦與等待,終於有了圓滿的結果,奶香四溢的蛋撻就烤好了。
七、其它
1、蛋撻的烘烤溫度較高,撻餡中的熱量更是不易散出,食用時不要過於心急,避免燙傷口舌。
2、錫紙質地的一次性蛋撻模雖然便宜,在捏制撻皮時容易變形,不建議初學者使用。
3、烤好的蛋撻一次吃不完,可以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中冷藏1-2天,再次食用時只需放入微波爐或烤箱中加熱1-2分鍾即可。
4、除了熱吃蛋撻,夏天的時候還可以將烤好的蛋撻放入冰箱中冷藏後直接食用,或放入冷凍室稍稍冷凍冰吃,味道很像冰淇淋,很消暑。
5、學會了原味的蛋撻的做法,還可以舉一反三,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適量的咖啡、水果或甜玉米粒,製成不同種類的美味蛋撻。
簡易港式蛋撻
港式蛋撻的撻皮屬於混酥類別,製作方法比葡式蛋撻的撻皮要容易的多,但是酥鬆的口感卻一點也不會輸給他。
配料:
撻皮:黃油120g、糖粉80g、全蛋1個、鹽2g、低筋麵粉250g、奶粉70g
鮮奶撻水:牛奶280g、細砂糖40g、煉乳40g、全蛋4個、吉士粉3g
製作方法:
撻皮部分
1、把黃油、糖粉、鹽一起放到容器里,先低速混合一下
2、開到高速打到松發狀態,顏色乳黃蓬鬆,大約有原體積的兩倍大(記得中途停機幾次,用橡皮刮刀把容器壁上粘的黃油刮下來,防止打發的不均勻);把雞蛋加進去,快速打發到與黃油充分融合。
3、低筋麵粉和奶粉過一下篩,加到打發好的黃油里,用用橡皮刮刀混合一下,用手混合均勻成一個面團。
4、面團取出來蓋保鮮膜放到一旁醒發15分鍾左右。
5、醒發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分成30g左右一個的小劑子。
6、小劑子放到撻模裡面,用兩個拇指從中間往下壓,並向四周推上來,厚度捏到約0.3mm厚。
7、捏成的撻皮要高出撻模。
8、不要怕高出撻模太多,我們找一個軟的刮板,跟撻模邊緣斜45°角,削掉多餘的撻皮。(別忘了削下來的撻皮捏成團繼續用啊)
撻液部分
1、牛奶和吉士粉融化開,放到容器里,加入糖、煉乳。電磁爐加熱,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到糖融化後關火。
2、打散的全蛋倒進放到微溫熱的牛奶溶液里,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
3、用粉篩過濾掉雜質。倒入撻模裡面,要比葡式蛋撻的撻液多一點,八分滿。(我的撻水有點不夠了,所以倒的比較少。)
放到預熱170°的烤箱里,中下層,烤20-25分鍾就可以了。
㈣ 蛋撻從模具里難取出
墊層花紙 就好了
㈤ 用烤箱做好的蛋撻一點不脆,是哪裡出錯了呢
在家做蛋撻的時候,很多人也會發現,在做蛋撻的過程中,很多人他們做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很多網友們他們在網上買了一些半成品的蛋撻皮或者是一些,但他也之後也是開始准備自己做蛋撻了。但是再把這些做好的一些半成品放入烤箱中去做,這樣的一個蛋塔的過程中做好了之後卻一點都不脆。
把這些蛋撻液放進這些模具里,放入烤箱中就可以去製作了,另外就是大家在放入烤箱的過程中一定要去注意自己的蛋撻是否放好了以及油酥是否放了。不然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因為這些方面的原因導致蛋撻做好了之後一點都不脆,另外就是也要注意一下火候,火候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㈥ 我的打蛋器不轉了,請問是怎麼回事
可能機器摔壞了,找人去修嘛,話說用筷子打雞蛋比打蛋器方便的多啊,而且便宜又不難
㈦ 自製蛋糕 在蛋撻模具里烤的,用的是戚風的配方,回縮得很厲害並且有分層,怎麼辦呢
用料
雞蛋 3個(每個60克左右)
酸奶 50克
玉米油 30克
砂糖 50克
低粉 50克
海鹽 2克
戚風蛋糕,酸奶戚風的做法
雞蛋先分離,蛋白拿去冷凍室冷凍一下,打出來的的蛋白霜會很穩定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