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塑機的保壓
根據收縮情況和冷卻效果。如果工件出模後有收縮現象就要增加保壓時間,如果工件出模後較軟,定型不好,也要嘗試增加保壓和冷卻時間。
2. 模具中保壓時間與哪些因素有關
這個提問太廣泛了
1、針對產品,尺寸要求很高,那它的重量幾乎變化不能太大,否則易引起尺寸部份變亦,可以使用3樓所說的稱重法;取澆口封閉時間+0.5S左右的保障時間。當然,也有一些產品(如超薄且小的產品),只需一次壓就搞定的,用稱重法,可能無法搞定。
2、大的部品,若使用稱重法,可能會導致產品脹模,因為,澆口封閉時間需要很長,但實際射保時間不能長,通常取決於產品外觀縮水程度與尺寸要求。一旦確立之後,稱重取其五水準;從面敲定最終工藝。
3、當然,不能的結構,即便類似的產品,其射保時時間也是有差異的,可能更多取向於經驗值。
另:保壓時間長和注射速度慢會有氣泡。一般在0.幾到1.幾,縮水比較大的,壓力速度放大一點,保壓時間看產品大小,厚度來設置,一般保壓時間設置到這個產品不易縮水情況下就行。
射出時間+保壓時間
3. 注塑機的保壓壓力從哪裡來
1、保壓時間設定:保壓時間即澆口冷凝時間。每次取兩模產品,然後稱重(不含料頭),保壓時間就是產品重量開始穩定的時間,每次加0.2s。 保壓時間=重量穩定時的時間+0.2秒 。
2、注塑機不同的工序過程中壓力和時間分布:
(1)送模具過程:壓力低,時間較短。
(2)合模具過程:左右兩個模具相接直至完全閉合,壓力略高,時間不長。
(3)保壓過程:送料至模腔,直到成型,固化。壓力較高,時間較長,約佔一件產品製造時間的40—60%。
(4)脫模具過程:加工成型,開啟模具,脫模,取出加工件。壓力略高,時間不長。
(5)退模具過程:加工件取出,模具後退原位,進行輔助工作後,待再次加工。壓力低,時間較短。
對同一台注塑機,加工不同的塑料件,其壓力(P)與時間(t)長短是各不相同的。由於加工件模具的復雜性,使用不同的塑料,一個加工件的總用料量,有否嵌件等有關。
4. 注塑成型試模時為什麼要分保壓一段和多段保壓分多段保壓有什麼作用
分保壓一段和多段保壓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保壓壓力過大產生飛邊和保壓過小製品表面出現凹陷。
都是先高後低,但如果製品表面有凹陷(一般來說都是製品大,而且壁後的情況),加高保壓後又出現飛邊就需要先將保壓壓力設低一點,也就是第一段保壓壓力,設置時間一般3秒左右,然後提高保壓壓力,保壓時間視情況設定,一般3至5秒。
為防止製品冷卻收縮後在澆口附近應力集中,可將保壓壓力逐步設低,不過設定壓力一定要大於澆口封澆前的行腔內的熔體壓力,避免逆流。
無論哪段保壓,都是使產品的尺寸更穩定、表面更與模具密貼、產品內部更密實。注塑成型的第一段保壓的作用:罩住產品的80%以上。最後一段保壓的作用:畫龍點睛。但該值過大的話,對於非熱流道模具,易使料把坐於定模。
(4)模具如何實現保壓的擴展閱讀:
在注塑過程中,注塑機噴嘴處的壓力最高,以克服熔體全程中的流動阻力。其後,壓力沿著流動長度往熔體最前端波前處逐步降低,如果模腔內部排氣良好,則熔體前端最後的壓力就是大氣壓。
在保壓階段,由於壓力相當高,塑料呈現部分可壓縮特性。在壓力較高區域,塑料較為密實,密度較高;在壓力較低區域,塑料較為疏鬆,密度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隨位置及時間發生變化。保壓過程中塑料流速極低,流動不再起主導作用;壓力為影響保壓過程的主要因素。
保壓過程中塑料已經充滿模腔,此時逐漸固化的熔體作為傳遞壓力的介質。模腔中的壓力藉助塑料傳遞至模壁表面,有撐開模具的趨勢,因此需要適當的鎖模力進行鎖模。
5. 塑膠模具注塑中給模具保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
保壓分為保壓壓力和保壓時間,在注塑的時候,大約1-2秒就可以不模具行腔填滿,然後熔融的塑料在模具里冷卻,那麼體積就縮小。所以在注塑1-2秒後,要設置保壓時間和保壓壓力,壓力是繼續把塑料壓入模具,時間是壓的時間
6. 注塑機保壓是怎麼操作的
1、保壓時間設定:保壓時間即澆口冷凝時間。每次取兩模產品,然後稱重(不含料頭),保壓時間就是產品重量開始穩定的時間,每次加0.2s。 保壓時間=重量穩定時的時間+0.2秒 。
2、注塑機不同的工序過程中壓力和時間分布:
(1)送模具過程:壓力低,時間較短。
(2)合模具過程:左右兩個模具相接直至完全閉合,壓力略高,時間不長。
(3)保壓過程:送料至模腔,直到成型,固化。壓力較高,時間較長,約佔一件產品製造時間的40—60%。
(4)脫模具過程:加工成型,開啟模具,脫模,取出加工件。壓力略高,時間不長。
(5)退模具過程:加工件取出,模具後退原位,進行輔助工作後,待再次加工。壓力低,時間較短。
對同一台注塑機,加工不同的塑料件,其壓力(P)與時間(t)長短是各不相同的。由於加工件模具的復雜性,使用不同的塑料,一個加工件的總用料量,有否嵌件等有關。
7. 注塑機保壓是怎麼操作的
新模開發出來的首次試模工藝你可以去找工藝開發手冊,參照開發手冊初步制定轉速,背壓,保壓,射速,冷卻等參數。此後根據產品結構以及模具結構設計的情況修模改善,再更新完善試模工藝。
原料的特性你要參照原料供應商提供的物性表,就算是PP料也分不同廠商不同型號不同批次,比如烘料溫度,水分要求,螺桿溫度等物性表都有推薦值,在此基礎之上調整參數。
保持壓力的設定是為使樹脂在冷卻的過程中不致產生迴流,
且能繼續補充因樹脂冷卻收縮而
不足的空間,而得到最佳的模具復制效果。
保持壓力設定過高,易造成毛邊、過度充填澆口附近的應力集中等不良現象,保持壓力設定過低,又易造成收縮太大、尺寸不安定等現象。
保持壓力必須伴隨保壓切換點及保壓時間設定方為有效。 保壓不足時會導致:1.凹陷;
2.氣泡;3.收縮率增加;4.成形品尺寸變小;5.尺寸的波動性變大;6.由於熔膠迴流導致內層配向。
8. 注塑成型試模時為什麼要分保壓一段和多段保壓分多段保壓有什麼作用
分保壓一段和多段保壓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保壓壓力過大產生飛邊和保壓過小製品表面出現凹陷。
都是先高後低,但如果製品表面有凹陷(一般來說都是製品大,而且壁後的情況),加高保壓後又出現飛邊就需要先將保壓壓力設低一點,也就是第一段保壓壓力,設置時間一般3秒左右,然後提高保壓壓力,保壓時間視情況設定,一般3至5秒。
為防止製品冷卻收縮後在澆口附近應力集中,可將保壓壓力逐步設低,不過設定壓力一定要大於澆口封澆前的行腔內的熔體壓力,避免逆流。
無論哪段保壓,都是使產品的尺寸更穩定、表面更與模具密貼、產品內部更密實。注塑成型的第一段保壓的作用:罩住產品的80%以上。最後一段保壓的作用:畫龍點睛。但該值過大的話,對於非熱流道模具,易使料把坐於定模。
(8)模具如何實現保壓的擴展閱讀:
在注塑過程中,注塑機噴嘴處的壓力最高,以克服熔體全程中的流動阻力。其後,壓力沿著流動長度往熔體最前端波前處逐步降低,如果模腔內部排氣良好,則熔體前端最後的壓力就是大氣壓。
在保壓階段,由於壓力相當高,塑料呈現部分可壓縮特性。在壓力較高區域,塑料較為密實,密度較高;在壓力較低區域,塑料較為疏鬆,密度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隨位置及時間發生變化。保壓過程中塑料流速極低,流動不再起主導作用;壓力為影響保壓過程的主要因素。
保壓過程中塑料已經充滿模腔,此時逐漸固化的熔體作為傳遞壓力的介質。模腔中的壓力藉助塑料傳遞至模壁表面,有撐開模具的趨勢,因此需要適當的鎖模力進行鎖模。
9. 注塑機〖保壓〗什麼意思,什麼才叫保壓。
1、保壓是在模具注滿膠後或者射膠時間完成後,射缸還保持一定的壓力而螺桿停留不動,(不往模具里射膠)起到鞏固塑膠件不縮水,提高塑膠件的品質。
2、注塑機的檢查:
使用前檢查:
1.油箱內油量的檢查.確定在油量標准內.
2.室熱與油溫的檢查.室內低溫狀態下應預熱油液.室內高溫,要作散熱處理.
3.壓力表的檢查,是否擺動嚴重,能否回零位及里程狀態.
4.溫控系統的查.
使用中檢查:
1.啟動時溢流閥調至最低壓力.
2.檢查和調節溢流閥的調節壓力,是否連續均勻升降,一切正常後再調至設定壓力.
3.油泵\油殼\電磁鐵的檢查,油溫20度-50度算正常,泵殼溫度比室溫高10度-30度也正常.
4.漏油情況檢查.
5.雜訊振動檢查.
6.壓力表檢查.
7.電氣元件工作情況,安全裝置可靠程度檢查.
8.各機柱\油缸元件的緊固螺帽螺絲是否松動.
停機後的檢查:
1.油箱油麵的檢查
2.檢查各液壓元件
3.各閥手柄位置應恢復到「卸壓」「停止」「後退」等位置。
4.檢查控制開關按鈕以及電氣元件是否松動,動作靈敏程度.
5.機柱與含油軸承活動連接運動部位加註潤滑油.
6.關掉電源,做好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