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匏樽是什麼
匏 清乾隆模印八仙紋匏瓶「乾隆賞玩」楷書款匏
páo
〈名〉
(會意。《說文》:「從包從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蘆。省:即省形,選取「瓠」字形體的一部分「誇」,與「包」會合成義。本義:葫蘆的一種,即匏瓜)
同本義 [gourd]
匏,瓠也。——《說文》
匏有苦葉。——《詩·邶風·匏有苦葉》
吾豈匏瓜也哉?——《論語·陽貨》
其器陶匏。——《漢書·郊祀志下》
匏樽 是 酒杯的意思!
匏,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八音」之一,《三字經》中有這樣的句子: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中國古樂器中的笙、竽屬於匏音。 [編輯本段]匏藝匏,是我國古代對葫蘆的稱呼,一般由兩個球體組成中間相連接,下面球體大,上面球體小的葫蘆古代稱為壺。匏在古代泛指一個球體的葫蘆,匏最廣泛的用途就是從中間開成兩半做水瓢,民間將匏俗稱瓢葫蘆。
匏藝,是指范匏工藝,就是用預先製作好的模具套在幼小的葫蘆上使葫蘆按照模具生長,匏藝起源於中國明代,興盛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散朝,道光以後逐漸衰敗,至今仍有民間范匏藝人在種植,市場上也可以見到各種現代匏器。大雍匏藝軒(天津大雍工藝葫蘆種植基地)在匏藝研究上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編輯本段]匏器匏器,又名葫蘆器,是明末出現的一種特殊工藝品,為明末太監徐九公(一說為梁九公)所創。明謝肇淛《五雜俎》中說:「葫蘆(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為一首詩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可見到了16世紀,帶各種花紋、文字、詩詞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見。清康熙時,匏器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工藝品。
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識,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和樂器等器具。其中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此時期匏器工藝已臻精緻,品種齊全,式樣新奇,紋飾豐富。至乾隆年間,這種「朴雅」之器更深得乾隆的鍾愛,以為可勝金玉,乾隆御制詩中以匏為題材的即有數首。這些宮廷制匏器除供御前賞玩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臣以及饋贈外國嘉賓使臣。清代中期後,宮廷范模匏器漸趨衰落,嘉慶、道光朝的宮廷范匏製作已遠不及康乾時代之盛。同治、光緒款者零零星星,更難得見。而勒扎、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在道光中葉之後相繼出現,這些造型奇特、紋飾優美的器皿隨著時間的洗拭和人為的摸撫摩擦,器色日漸深沉,猶如蒸栗,瑩澈潤細,愈具欣賞魅力。
清葫蘆刻山水小碗匏器的製作
匏器製作可分為三大類:1、本長葫蘆,即通過倒栽、勒脖、夾板、打結等方法,長成形態各異的葫蘆,達到翻、脖、肚、底的理想比例。2、用成熟後的葫蘆加工成形態各異的器物,如刀刻、針刻葫蘆。3、是將模具套在生長的嫩葫蘆上、使其長成與模子完全相同的樣子,有人稱其為「范制葫蘆器」。現介紹一下部分匏器製作的工藝。
游刃有餘的刀刻葫蘆
刀刻葫蘆,此工藝在匏器中出現的較晚,分為山東刀刻單肚葫蘆和刀刻書畫葫蘆。前者選用無柄葫蘆,先將其染成紅色,然後施刻。花紋均是由線刻、點刻組成的圖案,刀法流暢,線條飛動,具有粗獷淳樸的意趣。此種匏器多用作飼養蟈蟈的蟲具、供小孩兒游戲的玩具等,收藏價值不是太大。刀刻書畫葫蘆一般先由名家在葫蘆上作書畫,然後由葫蘆雕刻家運用淺刻法加以完成,這樣珠聯璧合無疑是葫蘆雕中最具藝術性、最具收藏價值的一類。同時,也有一些書畫名家自畫自書自刻,若書、畫、刻俱佳者,更為難得。
精工細做的針刻葫蘆
即以針尖在葫蘆上細刻,表現出各種圖案,採用的多是圓球狀的小型葫蘆,所刻圖案格局性強,細微精緻,可以作為工藝品加以收藏。
簡繁不同的范制葫蘆
清 葫蘆天鵝形擺件
范制葫蘆,又稱模子葫蘆、范匏,就是以范迫使葫蘆依照人的意願生長成形。范制葫蘆的方法,是將幼小的葫蘆,納入刻有陰文的范模中,隨著葫蘆的長大,逐漸填實范模中的空間,待葫蘆木質化後取出,范模的陰刻圖文便在葫蘆上作陽文顯示出來。然後再經過裁割,塗黑漆里,鑲象牙、玳瑁等口,即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范制匏器可分為以下幾種:一,夾范,僅以兩片木板將幼葫蘆夾起來,長成後的葫蘆呈扁形,這是最簡易的范制葫蘆。二、素范,范模光素無紋,僅求葫蘆的整體造型的變化,但對造型的要求非常高,輪廓線條的曲直長短的不同,體現了器物的藝術性的高低。三、花范,范模刻成各種圖文的形態,葫蘆通過花范培育,便可獲得各種人物、花卉、魚蟲、山水圖案和文字及各種造型的器物。
范制匏器雕刻精緻,製作精良,極富藝術性。2003年在嘉德秋拍中曾以63.8萬元拍出一件清模印八仙紋匏瓶,至今仍保持著匏器拍賣的最高記錄。此件匏器范模清晰,紋飾寓意吉祥,器型優美,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匏器藝術品。范模是匏器文化的直接體現,所以雕刻精緻的陽模或陰模也都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有的范模製作名家也是被載入史冊的人物,所以名家製作的范模一直受世人矚目。
主要用途
此外,「匏器」的種類按用途來分,可分為實用器和陳設品兩大類,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尚和審美取向,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珍貴遺產。此外,匏器在具有實用價值的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器物,更給人以古樸、凝重的美感。
康雍乾時期的匏器大多都用在陳設上面,在製作上多不計血本。匏器在製作上,審美要求極高,一般情況下,百隻才能有一隻真正符合匠工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較高的審美性。此時的匏器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鍾愛,是因為它有多變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經過加工之後的葫蘆,表面可以產生繁復的圖案,而且可以通過改變葫蘆的形態,來達到一種奇妙的藝術美感。每年製成的工藝品數以百計,有碗、盆、瓶、壺、盒、罐、爐等等。
乾隆年制玳瑁鏤雕花蝶繞枝匏器匏器還可以作日用品,可以裝葯、盛煙和飼蟲,還可以作單純的觀賞擺件。葫蘆所具有的特殊質地和色澤,洋溢著一股清新自然之氣,給人以古樸、凝重的審美感覺。老熟的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再加上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包漿最後達到紫潤光潔的程度,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其中用葫蘆做成的蟲具是最有特點的, 在諸多的蟲具中,葫蘆蟲具以其典雅別致最受鳴蟲愛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最講究的是口和蓋,鋸掉葫蘆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紅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虯角或象牙的蓋(也叫芯子),畜養蟈蟈的還要在口內裝一人用黃銅絲盤成的膽,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葫蘆蟲具。蓋又分為高蒙芯、平蒙芯、低蒙芯,高蒙芯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得玲瓏剔透,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圖案,還有雕有圖案的蒙芯。蟲具匏器既有實用價值,也具獨特的藝術價值。那些經過玩者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而由黃變紅,由紅變紫,價值就變的更高了。口的材質和厚薄最重要,因為會影響蟈蟈的音色。
Ⅱ 鳴蟲葫蘆里的范制葫蘆中有一個名詞「拉模」,有「拉模」的葫蘆價格會比較低,請問「拉模」具體是指什麼
額……一年多了啊,不知朋友現在懂了否?
拉模是種葫蘆者常用的行話,葫蘆表面在脫模時粘在模具上,從而令局部沒有表皮而出現色差。
拉模對於葫蘆的價值影響要看其面積,如果面積較大,葫蘆甚至可能會一文不值;如果面積不大,且比較零星分散於不顯眼位置,則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多少都會有掉價。
Ⅲ 求葫蘆模具!!!
你可以自己做模具
材料可以用樹脂 石膏等 泡末(一半不要 因為易變形)
工具有木板 小刀等可以進行削切等修改的東西
如果想知道怎麼做
可以交流一下 我以前做雕刻 也做過工藝模
Ⅳ 葫蘆怎麼做成工藝品
怎樣製做葫蘆工藝品
去找這方面的圖書-書店包括網上書店,QQ群、論壇等,有些專門的要求的,所以,要多做了解,不然,盲目的去做,既浪費時間也浪費材料。
我們種了一顆葫蘆…長出來的葫蘆怎麼做成工藝品啊?只是靠晾曬么?
先把葫蘆的表皮刮掉,風干後用電烙鐵畫上山水、人物等等就是工藝品了。
新鮮葫蘆怎樣製成工藝品
別聽樓下的暴曬
青葫蘆表面有層薄薄的表皮,一定要把表皮輕輕颳去才能曬干成黃葫蘆,要陰干。
然後幹了之後把葫蘆表面在處理一下就可以創作了,支護店烙鐵還是花花 還是雕刻 等等的看你喜歡什麼了
最後可以上一層清漆,
葫蘆怎樣加工成工藝品
標題:肉類加工葫蘆
脫水肉類加工一般用瓠果有15-20天,25-30厘米高的果實大小,光用手指掐破嫩瓜皮,收獲後處理。
1)加工設備。葫蘆切割機:目前採用日本野生狀態號TK-3干瓢機,每公頃葫蘆切割機可以約1個單位,每個處理能力都在300-500公斤/小時。 3-5厘米,寬0.6-0.8厘米厚的處理限制。晾衣架:在田邊樹蔭下搭成有木製晾衣架,該機L.3米,高架L之間的距離,約5米長的貨架可靈活搭配的地形,為了方便操作即可。乾燥極選1.5-2米長的竹竿,每兩個組1,可以干30葫蘆。薰硫棚:土塊用磚或磚,屋頂流下了厚厚的塑料膜或布套。每個薰硫棚寬,長6米,高1.8米1.4米。薰硫棚多根據每公頃日處理量來確定一般需要採取兩個薰硫棚。
2)生產過程中。過程:去皮→切斷→乾燥→→烘乾翻曬轉硫熏熏硫→→→包裝分級選。處理程序:加工季節的葫蘆,從七月中旬到十月下旬結束,約90天左右,夏季氣溫高,空氣乾燥,乾燥時間短,秋季天氣的開始轉冷,乾燥時間比夏天l次延長。因此,必須有足夠的竹子進行備份。清晨開始切割,並保持切口葫蘆掛桿干,中途轉了2桿l避免葫蘆和竹子的附著力,結合位點很長一段時間,以緩解緊張,「下篇文章」(糖化)和低質量。經過差不多6個小時的乾燥,當皮膚皺紋棚葫蘆可以移動一次熏熏硫硫,之後棚外然後乾燥,轉向桿,修邊,後約3-4小時,輕微捲曲硫磺燃燒時,葫蘆(水含量20%),然後轉移到第二個棚薰硫。接到進廠直到第二天(或處理室)組織,分級和包裝。為了確保本產品,當大雨或暴雨,應停止工作,以防止變黃或沾有污物葫蘆的質量。硫磺熏製品:為了使葫蘆漂白消毒劑,以便用100克同量的需要兩次薰硫,硫量標准為每薰干冬瓜(800)10千克(乾重)的兩倍,但要避免過度硫磺薰。質量要求和檢驗包裝:脫水苦瓜要求色白,不準帶種子,帶果皮,有腫瘤切片,用青筋和斑點等,18%<0.4%含水量子酸含量,干葫蘆剝掉1產物的長度為200厘米,為100厘米2的產品30 cm 3以上的產品。應當組織對這些質量要求分級檢查,並與細胞核去除,有腫瘤的部分,有皮,有青筋,乾燥帶斑點,然後分級包裝干品,每公斤紮成捆,每片含15包(西北15千克),具有兩個層的聚乙烯塑料包裝,分層存儲袋緊緊密封可輸送。
B:
葫蘆加工
1,銘文傳熱
取1份濃硫酸,4份水潑慢慢的,不得倒置,用蘸有稀硫酸,書寫或繪畫毛筆,書寫的內容,如「恭喜發財」內容「生日快樂」等,從報紙,火柴盒上繪制。然後在煤油燈投烘烤,立刻呈現畫作來。溫度越高,顏色越深的筆跡,傳熱10說明印在葫蘆的圖片,然後用刷子沿著帶抽獎,烘和服務。
2,貼花加工
T01-14具有快乾膠水油脂漆,在商店出售,部分貼花化學品葫蘆(葫蘆匯駝背)刷一遍,貼花(如山水花鳥,龍的生日)陽性(印畫側)貼在噴漆區,按扁,20分鍾,然後取出貼花,印在上面貼葫蘆美麗的圖案。
3,開水色彩處理
鍋內,加少許膠水(木膠),待熔化,然後進入油漆(紅,橙),色彩深度由試驗確定。然後把葫蘆鍋,上下翻動用木棍使顏色均勻葫蘆撈起瀝乾,並設置坐著干,然後擦拭的布,使光滑明亮,色彩鮮艷。
C:刻葫蘆,顧名思義,是指刻字刻葫蘆畫,使葫蘆藝術供人欣賞。
那麼,如何葫蘆葫蘆上面來樣加工來描繪呢?必須掌握一套烹飪,去皮,漂白,乾燥,賦色組成等程序葫蘆雕刻技術。最後確定屏幕想法的內容,根據葫蘆的結構和布局的大小,然後轉換為烙畫,油畫,雕塑和描繪,加工成各種葫蘆工藝品其他工藝刀...
剛摘下的葫蘆要什麼才能做成工藝品?
好像葫蘆工藝品的話,在葫蘆生長的過程中,用模具套在葫蘆的表面,使葫蘆按照模具的形狀生長,通過這種工藝可以得到杯形、盤形、瓶形或上下兩節都為正方形、正菱形的葫蘆,並且表面帶有凸出的優美圖案。范制技術的關鍵在於製作模具。現介紹一種先進的模具製作方法:先在塑料的表面做出凸出的圖案,將其放入鐵桶中,將石膏水倒入鐵桶與塑料圖案之間,晾乾,即可得到石膏模具。將葫蘆放入石膏模具內,待長成後取下模具,即可得到形狀和模具一樣的葫蘆。這種方法生產出的葫蘆造型奇特、市場售價極高,不曉得你的是不是也這樣做了
葫蘆工藝品製作方法
這是機器活 手工可以選擇刻刀雕刻 顏色是丙烯
葫蘆工藝品的介紹
葫蘆工藝品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鍾愛,是因為它有多變的造型和精湛工藝。經過加工之後的天然葫蘆,表面可以產生繁復的圖案,而且可以通過改變葫蘆的形態,來達到一種奇妙的藝術美感。
生葫蘆工藝品 怎樣防霉?
生霉可能是因為工藝品周圍的空氣潮溼造成的,可以在初夏還沒有生霉跡象的時候放在透風沒有陽光的地方晾晾,然後用干凈的透明包裝袋密封好,這樣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隨時欣賞。
葫蘆,怎樣變成了藝術品
首先你得有藝術的手法啊
工藝品葫蘆前景如何
前景很好的,我看到過有人賣也有人買的,超大個的葫蘆,上面繪的圖案很美
,也有烙上去的,關鍵就看你的葫蘆造型與製作的是否精美了,肯定有前途的
Ⅳ 山核桃工藝品葫蘆的模具怎麼做
山核桃工藝品的模具分內模和外模具兩種,一般葫蘆用的是外模。(我指的是磨塊粘瓶法)用密度板做個葫蘆的外形,然後用旋轉的方法一層層把核桃片粘起。如果用內模就可以做個比設定葫蘆稍小一圈的葫蘆,材料可以是泥,石膏或吹朔板,然後用山核桃在外面將模具圍起就可以。
Ⅵ 模具用的葫蘆
有一種是不可轉動的叫帶剎車腳輪,規格就是輪子的直徑,分帶螺絲和不帶螺絲。
還有一種是可以轉動的叫帶剎車萬向腳輪,規格同上。
Ⅶ 怎樣製作葫蘆模具
一、製作方法:
用4紙張切得小條,手裡拿的是葫蘆狀子,(狀子屬於循環利用的,製作比較麻煩建議自己某寶購買成品,因為用到精密的大型車床)碗里是普通的清水,小條要完全浸濕,不然下面的工作做不到完美;
小條浸濕後,均勻貼在狀子表面,一層就一可以了,貼緊不要留下空隙和沒有貼到的地方;
貼得第二層;
白色小條貼完4到5層之後,這是第二步了選用5cm寬左右的牛皮紙,用漿糊塗抹(兩邊都要哦盡量做到看起來漿糊把牛皮紙浸濕的樣子);
用牛皮紙纏繞,一定要緊密無空隙;
用手摸緊;
繼續纏繞箍緊,尤其是肚子和肚臍的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沒法纏繞的多完美,用說箍緊了;
纏繞6.7層之後的樣子,留下的白色A4紙小條下翻;
用牛皮紙貼住,封好;
用手箍筋緊。完成;
糊完之後晾曬一到兩個小時。
二、模具的簡單介紹:
模具(mú jù),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工具。廣泛用於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製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沖裁)。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製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模具生產的發展水平是機械製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Ⅷ 沒見過這幾種葫蘆,千萬別說自己是文玩行家
天然本生葫蘆
本生葫蘆也稱本長葫蘆,是與范制葫蘆相對應的概念。是北方鳴蟲玩家的一句行話,表明這把葫蘆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套模具人為干涉其形狀。
前者可喻之為天然生成璞玉,後者成器而破形,已是大璞不完善矣。
烙畫葫蘆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一種特徵傳統工藝美術品比較聞名的產地有山西,安徽。烙畫葫蘆藝術家用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保藏,藝術價值極高。
押花葫蘆
押花葫蘆又名掐花、砑花葫蘆,用金屬刀片、瑪瑙、玉、牙等製成的押花刀具,在葫蘆外表押擠出陰文斑紋,作用共同。押花葫蘆者,取質堅而潤之物體,如瑪瑙、玉、象牙、牛角等,磨成鈍刃,押、砑、擠、按葫蘆外表,使之出現有如浮雕之斑紋。
勒扎葫蘆
勒扎葫蘆又名系繩葫蘆,主要是勒扎前的構思,最好在紙上畫出草稿,根據草稿具體操作,勒扎的時間在作果15天左右,比老練瓢的一半稍大時開端環繞電線,將其纏成螺絲狀。勒扎葫蘆者,繩子結網,兜套幼實上。長成後或勒出下線直痕,如八棱呼鳥葫蘆,或界成花瓣,如揉手之小葫蘆。之痕之疏密,花瓣之巨細,悉憑繩子網目而定,自以勻整為上,故亦有精粗、巧拙之分。
針劃葫蘆是用針尖在葫蘆上刻劃表現各種圖畫的葫蘆,為甘肅蘭州傳統工藝品,。葫蘆乃當地特產,單肚無腰柄,蒂微隆,大者如雞卵、小者如荸薺,不留本,有如核桃,可揉手,或純作為欣賞之用。
范制葫蘆
所謂范制葫蘆,簡單說就是用小葫蘆套進模具里,終究長成帶字、帶圖畫或有五官的工藝品。范制葫蘆者,當其幼小時歸入有陰文斑紋之范,秋老取出,形狀圖文悉如人意,宛如斧削刀刻而成,誠天然與人工之巧妙結合。范制葫蘆的終究形狀令人稱奇,它也是我國所獨有藝術品。
Ⅸ 雕刻葫蘆用什麼工具
懷中揣四種手段各不同
一把冬蟲葫蘆,可手中把玩、懷揣的寵物,在它大體功能性的造型之外,還有諸多錦上添花的美化手段,計有印、刻、砑、燙等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
「印模屬於印的范圍。待葫蘆長成印上花紋,形成浮雕,一般設計在葫蘆通體,四周布滿花紋,八卦圖、五福捧壽、雲龍、太師少保、三陽開泰、合和如意、四季花開、人物故事等。印花工藝多用於蟈蟈葫蘆,因其身長便於印模,黑蟲與金鍾印花葫蘆較少。」
「刻,用牛角或瑪瑙刻成器具,按葫蘆圓體隨勢刻畫,線條流利,形體簡練,多為花草、魚類及戲曲人物故事。秋後,很多山東聊城等地的農民帶著自種自刻的扁圓葫蘆來津出售,物美價廉,多用於晚秋蟈蟈飼養之用。」
「砑,砑花是匏葫的特殊製作工藝,創制於北京。在清道光年間,北京有徐某獨善其藝,所作如天生成。天津近代有陳錦堂老藝人,為砑花工藝高手,他構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細,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國畫,題材為山水、花鳥等,還有的用畫師劉奎齡的稿子,更加絕妙名貴。砑花的製法是將葫蘆表層硬皮輕度軟化,之後用不同角度的瑪瑙砑子為工具,在已定稿葫蘆身上砑制出點、線、面,凸於平面,力輕則砑不凸出,力重則劃破表面面線,完全靠手感力度進行創制。」
「燙,燙面也稱火筆,老法以自製火香,製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鋼針以為筆頭,點燃之後導熱至銅針,用以燙畫圖案。現代以電烙鐵代替,但燙染效果,遠不及舊法理想。陳錦堂擅長這種藝法,所燙雲龍後人無人可比。現代有姓曹的和王殿華所燙山水、人物也為藏家珍藏。」
「漆,舊時天津大漆葫蘆,顏色絳紅,晶瑩可愛,匏體經漆之後,堅固耐用,它也同於古樂器,在美化音色方面,也會起到良好效果,也有雕與描金工藝,更為罕見。」
「以上是葫蘆『身兒』的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此外還有一個關鍵部件即起到音孔作用的蒙心。蒙心在口蓋之上,蟈蟈類葫蘆口上加瓢蓋,上有五孔或者七孔,是為音孔,個別也是平蒙心者。蒙心的規格有高、平之分,全依個人愛好來決定。蒙心的製作,不拘何種材質,都要求精細而堅固,線面排列勻稱細密,一隻優質細工的蒙心,也是一種高級的微雕特種工藝品。我曾經見過一套八種類別蒙心,材質有牙、玉、翠、椰殼等,題材分別為西遊記等全系人物故事,都是高體微雕,而且每件作品帶動,堪稱巧奪天工的絕妙作品。」
「天津刻制蒙心高手,為八十高齡的李如柏老藝人,他所刻制蒙心,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雖然是傳統題材,時創新意。常見刻制內容二龍戲珠、龍鳳呈祥、五福捧壽、海八怪、暗八仙、番八寶等吉祥圖案。帶動是他的拿手特色,所謂帶動是方寸之間的小天地,把立體物以套刻方法,可以在蒙心中間活動,更顯構思巧妙,手法精確,絕不能掉出蒙心。帶動主體物的數目,要依題材與規格而定,通常由一動至二十動。如九動松鶴延年蒙心,在圓徑三厘米,高二厘米的蒙心上,以九隻動態仙鶴飛翔蒼松之間,生趣盎然,絕妙至極。其他還有絲瓜蝴蝶、游龍戲水等諸多樣式。此外還有高圓雕,多用透雕方法,題材有纏枝牡丹、八仙祝壽、教五子等。教五子為牙透雕雞籠,內雕一隻公雞五隻小雞,形狀如同米粒,其規格為底圓徑三厘米,高四厘米,可謂絕妙構思。」
冬蟲葫蘆歷史由來已久
天津距離北京比較近,又是近代商業城市,市井文化發達,葫蘆種植與形成都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天津種植冬蟲葫蘆,起於清末民初,集中近郊西梁咀子一帶,此地土質肥沃,又有運河之水的灌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比較著名的種植戶有宣家、李六、王庚、蕭扯子等數家,還有非專業以自娛性質的長春堂張家、振德黃家。各家之中都有獨到的種植方法與造型特點,至今仍影響與啟發當代的種植專業戶。宣家葫蘆瓦模精細,造型俏麗,李六瓦模拙樸,比較而言,有文武之別,這兩家通力合作,取長補短,其中有一形制為「兩大堆」的,音韻鏗鏘,迴音悠揚,頗受玩家青睞,究其原因乃是兩家的合種。李六種植中小有走模變形,收獲的季節,兩家按成品各分一堆,「兩大堆」名由此而來,此並非指形制而言。長春堂的葫蘆以瓦模凸花見長,多系蟈蟈葫蘆,是仿北京官模的繼承和發展。
一片一片綠心葉一個一個小葫蘆
一片碧綠的葉,一棵彎彎的藤,藤上星星點點出現幾個小葫蘆,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從遠處一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望不到邊。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葫蘆,它裡面古老的歷史和故事就像葫蘆籽一樣多得數也數不完。
這里就是天津市工藝葫蘆協會會長張才日種植葫蘆的地方,他向記者更細致地講述了自己種植葫蘆和收藏葫蘆的故事。
種植葫蘆的開始
「我從十來歲開始種植葫蘆,那時候,我住在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22段,平房前面有一大片空地,我開始在上面灑籽種葫蘆。最初我只是單純地種普通的瓢葫蘆,每天為他們施肥、澆水,經過一番辛苦的栽種後,看著藤子上一個接一個的小葫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
工藝葫蘆搞創新
「當時養蟈蟈的葫蘆價格很昂貴,是一般平民家庭難以承受的,所以我突發奇想,自己種葫蘆。我很喜歡形狀另類的工藝葫蘆,這種絕活是讓葫蘆在特殊模具里生長出來。我嘗試著找一塊木頭,銼成「棒子」形狀。開始,我發明用紙做模具,先用紙將刻好的木頭包裹好,一層摞一層,共有幾十層厚,將裡面的木頭從上面抽出來,把剛剛成型的小葫蘆放在紙模里,每天看著它慢慢成長,每當這個時候心裡有一種成就感。不久,我發現紙模的弊端,葫蘆裡面會往外面滲水,一點一點將紙模洇濕、炸開。於是,我改進工藝,在模具外面用三層布包裹,最終成功種植出第一代工藝葫蘆。後來我研究在葫蘆上雕刻精美的花紋,模具材質更新為石膏,這種石膏模很結實、耐用,而且成本很低,經濟劃算。」
「據我了解,從清朝開始宮廷有人做工藝葫蘆,樣子很漂亮,因為模具是木頭手工雕刻而成,所以造價很高,我想把古代的這種傳統工藝延續下來,所以我開始摸索仿製清代的工藝葫蘆。」
「鼻煙壺是工藝葫蘆的一種,小巧的葫蘆為上乘。鼻煙壺的模子需要用石頭來雕刻,我選好石頭後,用小刀在上面一點一點雕刻花紋。時而雕刻一朵朵小花,時而雕刻精美的文字,這很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和耐心。包裝後的石頭上面帶有精美的圖案,然後用兩個半圓的石膏包裹在外面,石膏晾乾後,石膏內壁會出現精美的花紋。將這兩半石膏合上,裡面倒上膠,膠干後,膠的外層就出現和石膏內壁相同的花紋。最後,外壁帶花紋的膠模外面再裹上一層石膏,精美的圖案神奇般復制到這層石膏的內壁上,這個石膏就是葫蘆的模子。將小葫蘆放在模子里,克隆出形狀、圖案和模子一樣的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