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解釋一下回火和淬火及其作用
淬火可以加強硬度,回火可以加強韌性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快速冷卻下來,進行淬硬工件的熱處理方法.其實質是通過加熱使鋼組織結構中的鐵素體和珠光體充分轉變為成分均勻的奧氏體,然後急冷下來得到硬度很高的馬氏體.回火是緊接於淬火之後的熱處理工序,淬火鋼在不同的溫度下回火,所得的組織不同,因而其機械性能差別很大,總的趨勢是:隨著回火溫度升高,其強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韌性提高。淬火鋼中的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都是不穩定的組織,加熱就會發生轉變。隨著溫度升高,碳原子逐漸以滲碳體的形式析出,引起組織轉變。最後滲碳體聚合而分散在鐵素體基體上,形成各種回火組織。②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都有什麼作用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作用分別是:
1、退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使成分均勻化、細化組織、消除內應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2、正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目的是調整剛的硬度、細化晶粒、為淬火做准備。
3、淬火
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目的是提高硬度和耐磨度。
4、回火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目的是消除淬火是產生內應力、提高塑性和韌性。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隨著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又演變出不同的熱處理工藝 。為了獲得一定的強度和韌性,把淬火和高溫回火結合起來的工藝,稱為調質。
某些合金淬火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後,將其置於室溫或稍高的適當溫度下保持較長時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強度或電性磁性等。這樣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時效處理。
把壓力加工形變與熱處理有效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行,使工件獲得很好的強度、韌性配合的方法稱為形變熱處理;在負壓氣氛或真空中進行的熱處理稱為真空熱處理,它不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脫碳,保持處理後工件表面光潔,提高工件的性能,還可以通入滲劑進行化學熱處理。
③ 什麼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
有時候對於大型鑄件、鍛件進行正火處理之後也採用相似的工藝處理叫做回火。
降低脆性,權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鋼件淬火後存在很大內應力和脆性,如不及時回火往往會使鋼件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獲得工件所要求的機械性能,工件經淬火後硬度高而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過適當回火的配合來調整硬度,減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韌性、塑性。
穩定工件尺寸
對於退火難以軟化的某些合金鋼,在淬火(或正火)後常採用高溫回火,使鋼中碳化物適當聚集,將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Ac1(加熱時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的適當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於減小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淬火後的工件應及時回火,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④ 回火的目的是什麼,工件淬火後為什麼要及時回火
工件熱處理淬來火後回火不及源時對整個產品質量的影響,根據鋼種不同影響結果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鋼淬火後得到馬氏體組織,根據含碳量不同還有可能有殘余奧氏體或碳化物代,由於組織(除了碳化物)都是亞穩定組織,在室溫下有向穩定組織轉化的趨勢,淬火後的回火只不過加速了這個趨勢而已。同時,淬火產生了很大內應力,不管是組織應力造成的還是熱應力造成的,都會殘留在鋼中形成內應力。不穩定組織+殘余內應力,這就是淬火後的狀況。
1、對於低碳馬氏體鋼,由於淬火組織應力很小且有良好的強韌性,不及時回火也問題不大,甚至於可以不回火直接使用。
2、對於中碳鋼,由於淬火組織應力較小且有較好的強韌性,不及時回火問題也不是很大,就是時間不能間隔太長,時間太長不穩定組織發生變化,附加在內應力上會導致增加變形開裂的危險。因此,最好及時回火,不能及時回火的也不應該超過24小時。
3、對於高碳鋼,由於淬火組織為片狀馬氏體,內部產生孿晶和微裂紋,過飽和度大,因此,應力大且有較強的脆性,變形開裂的危險性加大,必須及時回火,最長不應該超過6~8小時。
⑤ 什麼叫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麼
又稱配火。金屬熱處理工藝的一種。將經過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熱到低於下臨界溫度的適當內溫度,保溫一容段時間後在空氣或水、油等介質中冷卻的金屬熱處理。或將淬火後的合金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若干時間,然後緩慢或快速冷卻。一般用以減低或消除淬火鋼件中的內應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強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韌性。根據不同的要求可採用低溫回火、中溫回火或高溫回火。通常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硬度和強度降低,延性或韌性逐漸增高。
鋼鐵工件在淬火後具有以下特點:①得到了馬氏體、貝氏體、殘余奧氏體等不平衡(即不穩定)組織。②存在較大內應力。③力學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因此,鋼鐵工件淬火後一般都要經過回火。
作用 回火的作用在於:①提高組織穩定性,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組織轉變,從而使工件幾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穩定。②消除內應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並穩定工件幾何尺寸。③調整鋼鐵的力學性能以滿足使用要求。
⑥ 什麼是回火, 回火的作用及分類求答案
回火的目的是減小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降低淬火鋼的脆性,使工件獲得較好的強度、韌性、塑性、彈性等綜合力學性能。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回火分為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1.低溫回火回火溫度為150~250°C。低溫回火可以部分消除淬火造成的內應力,降低鋼的脆性,提高韌性,同時保持較高的硬度。故廣泛應用於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零件,如量具、刃具、冷變形模具及表面淬火件等。2.中溫回火回火溫度為300~450°C。中溫回火可以消除大部分內應力,硬度有顯著的下降,但仍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中溫回火主要應用於各類彈簧、高強度的軸、軸套及熱鍛模具等工件。3.高溫回火回火溫度為500~650°C。高溫回火可以消除內應力,使工件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又具有較高的強度。淬火後再經高溫回火的工藝稱為調質處理。對於大部分要求較高綜合力學性能的重要零件,都要經過調質處理,如軸、齒輪等。⑦ 模具鋼要淬火,回火,氮化處理各什麼意思如何進行能起到什麼作用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回火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淬火不能最終熱處理,為了消除淬火鋼的殘余內應力,得到不同強度、硬度和韌性配合的性能,需要配以不同溫度的回火。鋼淬火後再經回火,是為了使工件獲得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充發揮材料的潛力氮化熱處理一般溫度大概700度左右(看鋼材)提高型腔型芯及運動件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防腐蝕性。模具一般採用軟氮化工藝 查看原帖>>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