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模具流程圖
模具製作流程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 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
D..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
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㈡ 我自己做了一種簡單的塑料產品,想做幾個模具,可是模具廠說要圖紙,請問這圖紙要什麼樣的呢
如果需要別人去開模具的 最好有詳細的產品尺寸 重要位置 以及材料的要求 不是說用什麼視圖就行的 你最好給模具廠商完整的3D造型 或者直接給他們樣品 要他們按照樣品開發 在然後你的產品的環境是什麼樣子 高溫 耐磨 等等
㈢ 自己怎麼做模具
如果你想復制一件喜歡的工藝品,可以採用製作模具的方法。製作模具並不難,你可以做成任意形狀任意大小的。
一. 製作容器:
放入半個橡膠模,再放入物件。確保橡膠模的四周貼合容器。
在半個橡膠模的表面塗上一層脫模劑,以防止兩半模具粘連。
在容器中倒入橡膠,待其凝固,脫模。雙拼模具就做好了。
㈣ 自己怎麼做模具
自己做模具的步驟如下:
1、准備好一些小的容器,一些小蓋子呀,鐵盒子呀,只要底面是平的就可以了
2、找到你想做成的模具的配件,好的選擇是有一面是平整的配件才可以,全立體的配件做模具是有難度的,很難成功,所以新手不要選擇做立體的模具。
㈤ 模具設計工藝方案、配置方案
模具設計的國標程序
首先你應該熟悉設計冷沖模的規定內容
1. 繪制產品(即製件)圖紙.
2. 繪制裝配圖..
3. 繪制零件圖.
4. 編寫繪制沖壓工藝卡.
5. 編寫繪制設計說明書.(目前來講現行工廠一般不用編寫,可以省略。但是,你要會啊,萬一要編寫呢?).
冷沖模設計步驟與要求
先收集必要之相關資料:老闆或客戶給你的一個或一套產品(即製件)圖紙或實物、有沒有給你一份模具設計書?此次批量的大小、你公司喜好用何種材料和現有何種材料(指邊角廢料?卷料?或張片料?),你公司現有的沖壓設備技術資料、你公司現有的模具加工設備技術資料、模具標准件的技術數據資料、沖模設計圖庫、圖塊(三維光碟)等等.還有你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數據資料、沖模設計圖塊圖庫、把它製成光碟隨身帶.
A 繪制產品(即製件)圖紙;
1.把產品實物或者傳真來的圖紙(包括香港,美國,台灣,日本的,因為有些國家和地區的視圖是第三角即鏡射的,而我們國家的標准視圖是第一角即正投影的)那麼你就得把它測繪出來變成我們國家的標准視圖的零件圖紙,即轉換成你公司使用的國家標准視圖的圖紙.這就是工廠通常所說的轉換圖紙或圖紙轉換工序. 最好用三維軟體畫出然後轉換成CAD的工程圖(另存為CAD的dwg格式即可),再在CAD里配上圖框做出來.一般用1:1的比例,如產品太小或太大,可按A4/ A3紙自定比例(同時右上角放一立體圖並把展開圖也畫在下面適當的位置,也自定比例).見附圖(鐵卡片沖裁模全套CAD圖紙之產品圖).
2.再根據展開圖把排樣圖或單工序圖畫出來,再根據展開料圖設計出每個步驟
之產品零件圖,這就叫自己打草稿用的工藝圖. (此圖紙不作為正式圖紙,僅作為自己畫圖紙參考之調用)
3.根據以上打草稿用的參考圖/工藝圖再設計出每個工藝零件的模具總裝圖來. (此圖紙也不作為正式圖紙,僅作為自己畫圖紙參考之調用)
4.再正式畫出模具的總裝圖來並設計出總裝圖里每個模具零件的模具零件圖來.(把全套模
具圖和工藝卡及設計說明書按ISO9000文件程序交公司文控中心受控就萬事大吉了)
總裝圖的畫法規則
繪製冷沖壓模具總裝圖時,一般用1:1的比例,這樣比較直觀,易發現問題.總裝圖包括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及局部視圖等,此外還有工件圖,排樣圖和零件明細表等. 圖中應標注的尺寸是: 模具閉合尺寸(主視圖為開式則寫入技術要求中)、模架外形尺寸、模柄直徑尺寸等. 不應標注的尺寸是:形位公差和配合尺寸以及上述規定以外的尺寸.
1.主視圖:
放在圖紙的上面左方,按沖模正對操作者方向繪制,採用剖視圖畫法(或局部剖視圖畫法).一般為模具在閉合狀態下繪制,在上下模間有一完成的沖壓件.斷面塗黑或紅色.按模具的習慣畫法,常將模具中心線的右邊畫成模具的閉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時),也可以全部繪制為閉合位置.
2.俯視圖:
放在圖紙的下面左方,與主視圖相對應.按習慣畫法,常將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左邊)而繪制. 俯視圖上沖壓件和排樣圖的輪廓用雙點劃線繪制.
側視圖:
仰視圖及局部視圖等: 可選擇繪制,達到完全清楚表達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為佳.
3.工件圖:
一般工件圖畫在總圖的右上角,對於由數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則還需繪出前工序的工件圖.( 前工序圖畫在工件圖的左邊) 註明材料、規格、及沖壓件的尺寸、公差等比例應為1:1, 工件圖太小或太大可放大或縮小比例.方位應與沖壓方向一致,若不一致須用箭頭指明沖壓方向.
4.排樣圖:
繪出坯料排樣情況,對於連續模最好能畫出工序圖,畫在總圖里工件圖的下面,註明條料寬度、公差、步距、及搭邊值.( 圖面位置不夠可另立一頁) 比例應為1:1, 工件圖太小或太大可放大或縮小比例.
5.標題欄和零件明細表:
應畫在總圖的右下角,按機械制圖國家標准添寫,包括零件的件號,名稱,圖紙號,數量,材料,熱處理要求及標准零件代號,規格,備注等.模具中所有的零件都應詳細添寫進明細表之中.
技術要求及說明:
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布置在圖下部適當的位置,內容包括:凸凹模間隙,模具閉合高度(當主視圖為非閉合狀態時),所選模架型號,所選壓力機型號(或噸位)等,說明部分包括模具結構特點及工作時的特殊要求等.
冷沖壓模具零件圖的繪:
繪製冷沖壓模具零件圖時,一般用1:1的比例,繪制除模架和國標標准件以外之所有零件圖.要標注全部尺寸,公差與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材料,熱處理及其它技術要求. 沖壓模零件在圖中的方向盡量按該零件在裝配圖中的方位畫出,不要隨意旋轉或顛倒.
對於凸凹模的配作加工,其配製尺寸可不標公差,僅在標稱尺寸右上角標*即可,同時在技術要求中說明*按凸凹模的配作加工並保證間隙若干即可.
冷沖壓工藝卡的製作
沖壓工藝卡,它是以工序為單位,說明整個沖壓加工工藝過程的一工藝文件. 它包括(注意:一般工廠只編寫沖壓工藝卡,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卡不須編寫,如凸凹模,螺絲等).
※ 製件材料,規格,質量.
※ 製件簡圖或工序簡圖.
※ 製件之主要尺寸.
※ 各工序所需設備(壓力機)和工裝(模具).
※ 檢驗及工具,時間定額等.
冷沖壓作業指導書的製作
作業指導書是掛在沖床及其它各種機器上的供操作人員和檢驗人員之用的文件.它包括:
模具技術員須知:
1. 本工序可以在16/25噸位沖床上
使用.
2. 要告知員工正確操作方法和正確
的擺放方式.
拉長,組長要告知員工:
1. 每沖十幾件產品,必須要看是否
有花傷,頂傷現象.如有:應立即
告知組長.
2. 安全的操作方法和正確的擺放方
式.
品質檢驗員須知:
1. 每遇改模產品要全檢,首次裝模
要首檢.
2. 巡檢按"作業指導書"中尺寸規
定.每隔半小時檢查一次.
3. 一般用卡尺度量.特殊另標示
㈥ 怎麼出模具加工圖
這個直接使用ug編程模塊進行編程即可輕松搞定模具加工圖。
㈦ 模具編程入門先學什麼
模具編程入門,最主要的是先學模具工藝,這是必須明確的。要了解模具工藝有很多途徑:
1、自己做加工,先到基層待幾個月,CNC EDM WEDM 這些都必須會。因為編程的時候加工路徑都是要你自己熟悉才可以的。
2、了解模具結構,做套路模具的編程,這個編程是死東西一般只要有人教你就可以了,都是按照套路來的;做編程時這些編程最重要的是多下車間了解加工中出現的問題,從問題中找出編程的捷徑。
模具編程注意事項
1、仔細審核圖紙內容,尺寸標注是否完整,視圖是否清晰,圖紙備注一定要看。
2、在編程前先確定加工工藝,基準的確定及選擇合適的裝夾方法。
3、仔細審核圖紙內容,尺寸標注是否完整,視圖是否清晰,圖紙備注一定要看。
4、根據工件材質、CNC機台性能及加工刀具質量選擇合適的加工參數,參數沒有一塵不變的,理論編程參數要麼太慢要麼太快沒個標准,不要迷信那些參數,合適的就是最好的,憑經驗聽聲音,聽多了自己心裡就有數了。
5、編程上面有必要延伸的刀路一定要作延伸處理,避免留料或踩刀,所以作為編程員一定要到現場確認毛坯大小再做程序。
㈧ 自學模具編程
你要學模具編程,刀路吧,怕你沒有搞清楚是模具設計還是刀路編程。
編程你自己學的話非常的吃力。最好是先看看別人加工車間裡面操機工要做的事,有個感性的認識。難後理解某個編程軟體編程的各個環節,(有一點點的不一樣。我個人是用UG)
學編程你要先掌握它的一般步驟:比如:
1.量毛配大小,用軟體確定要加工的范圍
2.怎麼放好坐標,這個關系刀加工時材料的放置和方向
3.刀具的選擇,該用什麼刀做什麼工序 (如開粗用 直徑50mm 中光 可以30mm等等)
4.確定加工工序(這個要多看別人的程序單,或者書上參考下,但不能照搬,比如書上經常寫下刀深度2MM,但實際我們一般一刀只到0.6mm,2mm一下去刀子就蹦掉了)
...............
總之一定要先掌握加工的步驟,然後各個突破,這樣你就學會了。
模具有非常多的方面,你可以學編程的同時多到加工車間看看別的工種,這樣知道別的工總後,你才會知道為什麼編程要那樣編。
㈨ 模具編程入門先學什麼 模具編程入門要學什麼
1、模具編程又稱呼為UG編程、數控編程、CNC編程、UG數控編程等方面。
2、簡單說就是三維編程(以下簡稱3D)。是兩個概念,相對畫圖來說二維的簡單,模具很復雜。編程都不一樣。2D主要是.銑平面,挖槽,銑外形,打孔,鏜孔,攻牙。3D主要是.開粗,粗光,精光。說起來簡單,學起來就不簡單。2D有手工編程和電腦編程。手工比較復雜,電腦就簡單。3D就必須電腦編程。既然你想學,推薦你兩個軟體,MasterCAD(2D編程比較強) ,UG(3D編程比較強)。但兩個都支持2D和3D編程。
3、要了解模具工藝有很多途徑:自己做加工,先到基層待幾個月,CNC EDM WEDM 這些都必須會。因為編程的時候加工路徑都是要你自己熟悉才可以的;
4、了解模具結構,做套路模具的編程,這個編程是死東西一般只要有人教你就可以了,都是按照套路來的;做編程時我們這些編程最重要的是多下車間了解加工中出現的問題,從問題中找出編程的捷徑。
㈩ 模具設計的標准程序是什麼
繪制產品(即製件)圖紙.
2. 繪制裝配圖
3. 繪制零件圖.
4. 編寫繪制沖壓工藝卡.
5. 編寫繪制設計說明書.
模具設計是指從事企業模具的數字化設計,包括型腔模與冷沖模,在傳統模具設計的基礎上,充分應用數字化設計工具,提高模具設計質量,縮短模具設計周期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