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模具注塑分段合理
在當前日益競爭劇烈的商業社會中,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塑料注射成型機主要是用於塑料的成型加工,塑料顆粒在注射機的料筒內加熱融化至流動狀態,然後以很高的壓力和較快的速度注入模具內,並保壓一段時間,經冷卻凝固而成型為製品。一般一台普通注塑周期指從合模開始到下一次合模為止。 合模一般分為三段:快速合模、低壓模保及高壓鎖模。通過設計再生合模油路,以爭取更高的合模速度。在模具不受高沖擊的大前提下,適宜採用最低且能使製品不產生毛邊的鎖模力,可縮短高壓鎖模段所需的時間。而且,模具、注塑機的拉桿、肘節及模板亦會因採用低的鎖模力而延長壽命。如果某模具使用80t的鎖模力就足夠的話,便不需要用81t的鎖模力,盡管你的注塑機具備更高的鎖模力。 注射一般在高壓鎖模完成後開始,通常亦分為多段,客戶根據製品需要任意設定段數。注射進熔融塑料填充模腔。當模腔填滿,壓力驟升,故注射的末端亦稱為擠壓段(packing phase)。如控制不合適的時候,成品就會產生毛邊。在製品不產生氣泡或不因燒焦塑料而產生黑點等情況下,可使用最高的注射速度,能縮短「注射時間」,同時使用最低的注射壓力能相應地降低所需的鎖模力(脹模力),另外使用最低的料筒溫度則能縮短「冷卻時間」。保壓在注射完成後開始。同時冷卻從模腔填充滿後也開始的,亦即是從保壓開始。保壓的作用是一是將熔融的料不斷地補入模腔,供製品冷卻凝固時收縮之,防止發生充料不足等現象;二是使塑料緊貼模腔壁以獲得精確的外形。當冷流道凝固後,再保壓已沒有意義,保壓便可終止。保壓可分為多段,每段的保壓壓力不同(一般是逐段遞減),以時間劃分,總的保壓時間是由稱成品的重量或從成品沒有凹痕而定出來的。從短的保壓時間開始調整,每注塑一次都增加一點保壓時間,直至成品重量不再增加或產生凹痕可接受時,保壓時間便不用再增加。注塑機上所置的「冷卻時間」參數是一般從保壓完成到開模的一段時間,但冷卻是在模腔填滿塑料後便已開始。「冷卻時間」的目的是使成品繼續冷卻固化,到頂出時已不會因頂出而變形,嚴格的說:「冷卻時間」昌從試驗得出來的。另外模具本身也是個熱交換器,模具經冷水道不斷將熔融的熱量帶走,設計得宜的模具能提高熱交換的效率。而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冰水冷卻能縮短「冷卻時間」。開模一般分為三段:開模一慢、開模快速及開模二慢。在不撕裂製品及不產生大的開模響聲的情況下,盡量採用最高速開模。為了實現在調整開模下停模位置精確,可用剎車閥或閉環控制。在頂出力不大的注塑機上,可採用氣動頂出,這比油壓頂出的速度快,另外電動頂出又比氣動頂出快。還有模具可設計成由開模動作帶動頂出,而不採用注塑機上的頂出裝置,但此方法只能頂出一次,這是最簡單的邊開模邊頂出的方法。採用獨立的油路、氣路或電路控制,可以實現多次頂出的邊開模邊頂出功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塑機配備快速檢測系統。分析出一次頂出後製品是否全部掉落。在不全部掉落時才自動進行第二次頂出。故上例99%的周期都只頂出一次,節省了平均周期時間。有些成品的多次頂出可採用注塑機的振動頂出。頂針不用每次全退,以縮短多次頂出的時間。最後一次頂退可與合模同時開始。由於頂針的行程比模板短,因此頂針總會全退後才鎖模。注塑機空運行時間一般都只是計算出來的理論時間,忽略了模板的加速及減速,當然亦沒有計算移動模具的質量,比起實際的開合模時間要短。根據Euromap的標准空運行時間是模板開合所需的時間,而開合的行程則定為四柱空間的0.7倍。在最短的周期里,只有開合模時間(空運行時間)及注射時間與注塑機的設計有關。最短的周期時間由合模、注射、保壓、冷卻及開模所需時間構成。如圖1所示,加料在「冷卻時間」及開合模、甚至在保壓時同時進行。多次頂出在開模時同時進行。由於開模時不能注塑,案例最多有三個動作同時進行,每個動作有獨立的驅動。可能是三個都是油路(如三個油泵)三個都是電路(電動注塑機)或油路、氣路及電路的組合。薄壁注塑一般定義為壁厚0.5mm以下,或流程/壁厚比在300以上的注塑。為了避免熔融塑在未充填滿模腔時已凝固,通常都是採用蓄能器輔助的調整(及高加速減速)注射。油泵在「冷卻時間」充填蓄能器,也可用小油泵在注射及保壓以外的時間里充填。薄壁注重塑如不需要保壓時間及「冷卻時間」,則最短的周期變成如圖2所示,其中空運行時間便是決定整個周期時間的要素。
Ⅱ 模具刃磨是什麼意思
模具刃磨就是模具磨口。即凸模,凹模刃口磨損,不快了,需要用平磨修磨刃口了。
Ⅲ 什麼叫「開模」是模具的初加工嗎
模原先也是機械生產或工藝生產的名詞,指模具組的製造。現在這個名詞在工業設計里就指形成產品設計的工具組,包括機械設備與模具。同時,開模是一項占總投資較高的生產工序,生產技術和材料及其它因素都有可能給開模增加成本,所以開模是相當重要的生產工序。 開模一詞根據不同語境有不同的意思,一般指模具的開發製作這一意思。 比如說:在某模具廠開了多少模具等。
1、開模(moldmaking):指模具(組)的開發(含設計和製作),簡稱模具製作。就是把實現產品設計的模具和相關輔助裝備製作出來,有時候也稱toolmaking或tooling。
2、開模(Open the mould):模具的開啟,跟合模(模具的正反兩板合起來)相對應。
Ⅳ 注塑產品的一 二 三段保壓是什麼用處
一、多段射出塑料流動原理:1、第一射膠低速進膠,將噴嘴到冷料頭移開再提高二段射速充滿模穴以縮短澆口部塑料流到末端的時間,使充填中的塑料粘度維持最小的固化,但高速射出要控制正確的保壓切換點很困難,所以必須利用多段減速才能有效控制掌握保壓切換點。2、分段射出的動作原理:利用電光控制指揮油壓系統中的流量比例閥瞬間獲得在一點位置的射膠速度,以達到分段射速。二、分段射出射速與壓力的關系:1、分段射出成型工藝中,充填過程不管有幾段變化其射壓只有一個壓力即一次壓,而保壓階段不管幾段保壓其速度僅保持一個即可。2、分段射出實例:⑴同一成品可使用較小鎖模力成型,從而可以延長機器、模具壽命;⑵分段減速掌握正確的保壓切換點可以有效確保品質的穩定;⑶成型塑膠流動太好時,以防止毛邊產生採取低速射膠,但不得使原料冷卻固化為原則,待熔融樹脂通過肉厚處再提高射速快速充滿模穴,流痕(是熔融脂逐漸以澆口為中心而呈現的條紋狀模樣)是最初流入模穴內的樹脂冷卻過快而與其次流入的樹脂之間形成的交界所致。⑷進膠口(即澆口)部位成型較厚的情況,射速太快會造成亂流,冷料易殘留通道而形成流痕,故應慢速低壓進膠推開冷料頭,使後面的塑料順利進入。⑸射出成型工程中噴嘴部與模具接觸因模具冷卻水冷卻模具溫度較射嘴低,部分熱被模具帶走,噴嘴容易產生冷料頭,這些冷料頭射入模具中,會在澆口處阻塞而引起流紋或銀條狀痕跡,探取分段射出可以改善此不良。⑹精密細小零件,澆口尺寸精細,且多數模穴之澆口平衡製作上極困難不易,將澆口開同一尺寸大小再利用多段射出技術就可克服。⑺第一段低速射出與第二段高速射出之交界切換位置的改變,可以將熔接線局部位移修正,如在外觀上明顯的部位移至較不明顯位置(如貼簽處)。⑻凹陷與熔合不良現象在成型中是互相對立的,用此方法可同時改善;產品凹陷部位射速急降,充填表層至冷固後快速提高射速充填模穴,產生熔接線部位應採取快速射膠以防止熔合不良(一般成型品表面下陷均在肉厚處發生,它乃是熔融樹脂冷卻固化時的體積收縮所致)。⑼在保壓過程中分段降低可使成型品殘留應力減校⑽成型品薄而流動距離長的成型條件需高壓力能順利完成,但高速高壓射膠容易造成澆口部殘留應力,從而影響品質所以採取高速進膠,中速充填,低速保壓消除殘留應力,從而防止成品變形。⑾模具冷卻方面來改善:若動模溫度低定模溫度高成型品不會發生內向翹曲,若動模溫度較高則成型品可能發生外向翹曲現象。⑿燒焦(是由於模穴內氣體壓縮燃燒引起的現象)最容易發生在分模線或熔接處,樹脂的表面呈現黑色碳化之痕跡,而需使空氣瓦斯能順利排出模穴,必須降低射速
Ⅳ 在模具開模過程中,要求注塑機開模的速度變化順序是什麼
在模具開模過程中,要求注塑機的速度變化的順序為:慢、快 、慢 三段三個速度級以避免模具撞擊並保證成型效率。
開模原先也是機械生產或工藝生產的名詞,指模具組的製造。現在這個名詞在工業設計里就指形成產品設計的工具組,包括機械設備與模具。同時,開模是一項占總投資較高的生產工序,生產技術和材料及其它因素都有可能給開模增加成本,所以開模是相當重要的生產工序。
Ⅵ 模具刃磨是什麼意思
模具刃磨是指通過磨削的方式恢復磨具鋒利的沖裁刃口。
當沖模刃口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原本鋒利的刃口變鈍了,會造成沖裁件毛刺過大,尺寸與形位精度下降。因此,模具必須進行刃磨,以恢復其鋒利的沖裁刃口。減小沖裁毛刺和尺寸與形位偏差,改善成形件表面質量。
定期刃磨模具不僅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能提高機器的使用壽命,所以說掌握正確合理的刃磨時間很重要。模具是否需要刃磨對用戶來說很直接的方法就是:沖孔累積到一定次數以後,檢查沖孔質量是否有較大的毛刺產生,再檢查上模刃口是否出現圓角(圓角≥RO.1),光澤是否消失,如有這種情況發生,說明沖頭已鈍,此時需要刃磨。
模具如果在適當的時候刃磨,使用壽命可延長3倍,但不正確的刃磨,反而會急速加劇模具刃口的破壞,減少其使用壽命,模具刃磨有其配套的模具刃磨機,選擇合適的刃磨機器會極大的方便用戶,提高生產效率。
Ⅶ 塑膠模具製作有哪些工序
塑膠模具製作的工序如下:
1、注塑時,模具裝夾在注塑機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內,並在腔內冷卻定型。
2、上下模分開,經由頂出系統將製品從模腔頂出離開模具。
3、模具再閉合進行下一次注塑,整個注塑過程是循環進行的。
據了解,作為一種生產塑料製品的工具,塑膠模具由幾組零件部分構成,這個組合內有成型模腔。在工業生產中,塑膠模具可以通過壓力把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製品。
(7)模具中的三段開磨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塑膠模具製作的影響因素
1、分型面
模具閉合時凹模與凸模相互配合而成。
2、結構件
分別為復雜模具的滑塊、斜頂、直頂塊等。
3、模具精度
包括避卡、精定位、導柱、定位銷等。
4、澆注系統
處於注塑機噴嘴至型腔之間,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構成。
5、其他
塑料收縮率以及影響製品尺寸精度的各項因素,如模具製造和裝配誤差、模具磨損等。此外,設計壓塑模和注塑模時,還應考慮成型機的工藝和結構參數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