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模具設計的流程有哪些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生產產量。塑料製件樣品。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Ⅱ 沖壓模具設計流程
從事五金沖壓模具行業的人,應該都對各類沖壓模具結構非常熟悉。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沖壓零件的沖壓工藝性分析 沖壓零件必須具有良好的沖壓工藝性,才能以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製造出合格的沖壓零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完成沖壓件的工藝性分析:
a.讀懂零件圖;除零件形狀尺寸外,重點要了解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b.分析零件的結構和形狀是否適合沖壓加工。
c.分析零件的基準選擇及尺寸標注是否合理,尺寸、位置和形狀精度是否適合沖壓加工。
d.沖裁件斷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過高。
e.是否有足夠大的生產批量。
如果零件的工藝性太差,應與設計人員協商,提出修改設計的方案。如果生產批量太小,應考慮採用其它的生產方法進行加工。
2、沖壓工藝方案設計及最佳工藝規程設計:
a.根據沖壓零件的形狀尺寸,初步確定沖壓工序的性質,如:沖裁、彎曲、拉深、脹形、擴孔。
b.核算各沖壓成形方法的變形程度,若變形成度超過極限變形程度,應計算該工序的沖壓次數。
c.根據各工序的變形特點和質量要求,安排合理的沖壓順序。要注意確保每道工序的變形區都是弱區,已經成形的部分***含已經沖制出的孔或外形***在以後的工序中不得再參與變形,多角彎曲件要先彎外後彎內,要安排必要的輔助工序和整形、校平、熱處理等工序。
d.在保證製件精度的前提下,根據生產批量和毛坯定位與出料要求。確定合理的工序組合方式。
e.要設計兩個以上的工藝方案,並從質量、成本、生產率、模具的刃磨與維修、模具壽命及操作安全性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從中選定一個最佳的工藝方案。 f.初步確定各個工序的沖壓裝置。
3、沖壓零件毛坯設計及排樣圖設計:
a.按沖壓件性質尺寸,計算毛坯尺寸,繪制毛坯圖。
b.按毛坯性質尺寸,設計排樣圖,進行材料利用率計算。要設計多種排樣方案,經過比較選擇其中的最佳方案。
4、沖壓模具設計:
a.確定沖壓加工各工序的模具結構形式,並繪制模具簡圖。
b.對指定的1—2個工序的模具進行詳細的結構設計,並繪制模具工作圖。設計方法如下:
※確定模具的種類:簡單模、連續模還是復合模。
※模具工作零件設計: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凸、凹模長度,確定凸、凹模結構形式和連線固定方式。
※確定毛坯的定位和定距方式,並對相應的定位、定距零件進行設計。 ※確定壓料、卸料、頂件及推件方式,並對相應的壓料板、卸料板、推件塊等進行設計。
※模架設計:包括上下模座及導向方式的設計,也可以選用標准模架。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按比例繪制模具工作圖。先用雙點劃線繪制毛坯,再繪制工作零件,然後繪制定位和定距零件,用連線零件把以上各部分連線起來,最後在適當的位置繪制壓料和卸料零件。根據模具的具體情況,以上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
※工作圖上應該標注模具的外輪廓尺寸、模具閉合高度、配合尺寸及配合型式。工作圖上要標注模具的製造精度和技術條件的要求。工作圖要按國家制圖標准繪制,有標準的標題欄和名細表。如果是落料模,要在工作圖的左上角上繪制排樣圖。
※ 計算模具壓力中心,檢查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線是否重合。如果不重合,對模具結果作相應的修改。
※ 計算沖壓力,最後選定沖壓裝置,進行模具與沖壓裝置相關尺寸的校核***閉合高度、工作檯面、模柄安裝尺寸等***。
5、測繪模具的大部分零件圖***要求完成圖紙工作量摺合為A0圖三張以上***,零件圖要求按國家制圖標准繪制,標注完整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術要求。
6、填寫沖壓加工工藝規程卡片。
7、在所設計的模具零件圖中,選擇兩個零件進行機械加工工藝分析、編制合理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並填寫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卡片。
8、根據設計內容和設計計算編寫設計說明書一份。
模具設計步驟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元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即我們工作中所說的套圖,確保在模具設計之前各產品圖紙的正確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元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這樣在模具設計中很有好處的,具體的套圖方法這里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
2.在產品分析之後所要進行的工作,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例如一產品需要量五個工序,沖壓完成則在產品展開時從產品圖紙開始到四工程、三工程、二工程、一工程,並展開一個圖形後復制一份再進行前一工程的展開工作,即完成了五工程的產品展開工作,然後進行細致的工作,注意,這一步很重要,同時需特別細心,這一步完成的好的話,在繪制模具圖中將節省很多時間,對每一工程所沖壓的內容確定好後,包括在成型模中,產品材料厚度的內外線保留,以確定凸凹模尺寸時使用,對於產品展開的方法在這里不再說明,將在產品展開方法中具體介紹。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我所見到有很多模具設計人員直接對產品展開圖進行手工計算來備料,這種方法效率太低,直接在圖紙上畫出模板規格尺寸,以組立圖的形式表述,一方面可以完成備料,另一方面在模具各配件的工作中省去很多工作,因為在繪制各元件的工作中只需在備料圖紙中加入定位、銷釘、導柱、螺絲孔即可。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元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Ⅲ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第一步:產品分析與修改,確定模具結構,縮水圖:
1、產品分析:開模方向,分模線與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應抽芯方式,進膠點與進膠方式,模穴數等等。
2、轉工程圖:用三維軟體出圖,一般建立三個視圖:第一個主視圖(後模表面投影),第二個第三個立體示意圖(外表面和內表面)。其他視圖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擺放,剖視圖(X和Y,剖切位置線通過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開標數處理。
3、縮水圖:將上一步工程圖鏡像一次並且放大一個縮水率的倍數。(標明:MI,縮水率)
第二步:產品排位:在模具內怎樣排列
考慮因素:模具長寬方位,產品模穴數,進膠位置,間隔(強度,放什麼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個視圖是後模側俯視圖抓主視圖,第二個視圖排前模側俯視圖,先把第一個視圖中心線鏡像到正右方然後抓後視圖,然後排第三個X方向剖視圖放在後模側俯視圖的正下方,第四個視圖Y方向剖視圖排在前模側俯視圖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訂購
根據產品的大小,生產批量,模穴數,抽芯機構等.
第四步:模胚訂購
根據模仁大小與抽芯機構(側),進膠方式與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開模動作,油缸),產品材料,頂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將模仁裝配至模胚內
第六步:模仁與模胚安裝與定位設計
第七步:分模線,枕位,鑲件設計
第八步:如果客戶產品有倒勾要設計抽芯機構如行位或斜頂設計
第九步:設計澆注系統(直接澆口,側澆口,潛水口,牛角式,點澆口,扇形澆口,搭澆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細水口模具那麼要設計開閉器與塞打螺絲
第十一步:排氣系統設計(排氣槽位置與產品溢邊值大小)
第十二步:頂出系統設計(頂針,斜頂,司筒,頂塊,推板,氣頂等)
第十三步:冷卻系統設計(水路樣式如直通式,階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輔助零件開設(彈簧,垃圾釘,撐頭,中托司,鎖模板,扣機,邊鎖,平衡塊,限位塊,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檢查與修改,視圖補充與位置調整
第十六步:2D轉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圖(3D+2D)
第十八步:圖紙審核,改圖。
第十九步:圖紙合格後列印歸檔
第二十步:圖紙發給模具製造車間加工
以上模具設計從客戶給3D圖開始到設計出模具圖到加工整個流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戶提供的圖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紙(二維電子圖檔)及技術規范要求(此時需要用三維軟
件構建3D圖)。
(2)給定3D圖檔,處理成2D圖(出工程圖紙)。
(3)給定樣板(手板),此時需要測繪出2D和3D圖。
以上是一般有三種,其中第二種情況最常見,就是客戶產品設計師設計好了3D產品拿給你開模。
希望以上答案會對你有幫助 有需要了解更多模具資料可以私聊
Ⅳ 模具設計自學全部步驟
模具設計自學五大步驟
第一步: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即我們工作中所說的套圖,確保在模具設計之前各產品圖紙的正確性。
第四步: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
第五步: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Ⅳ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
Ⅵ 五金模具設計有哪些步驟
五金模具設計一般按照下面這個流程圖進行工作的,詳細的在後面敘述。AUTOCAD沖模設計流程圖。首先,那到客戶提供的產品圖紙或磁碟,看懂,看透,對產品的材質,料厚,公差進行分析:⑴.確認材料的品質:常用的為鋼板(如SECC),不銹鋼(如SUS304),鋁合金,這幾種產品的展開系數a均不一樣,一般鋼板為0.4,不銹鋼為0.45,鋁合金為0.43。(指L曲)。⑵.分析產品圖的公差:一般地說,產品圖上關鍵尺寸都有公差,從產品圖設計者來講,當然想公差越小越好,保證了設計者的最終目的。但是,從模具設計和加工能力方面來講,這就要求很高,因為這給模具設計者和模具加工增加了難度,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需要雙方的友好協商和誠摯溝通,在保證產品的性能,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產品圖尺寸公差。而模具設計者要善於確定產品圖尺寸的「目標值」,一般內徑取公差上限,外徑取公差下限,有的尺寸取中間值,如孔距,間距等。⑶.繪制產品圖,將產品圖中各個部位尺寸的目標值都加進去,然後標上尺寸,檢查與圖紙正確與否。⑷.繪制展開圖,利用繪制好的產品圖畫展開圖,彎曲部分要加補償,其補償量x=展開系數a*料厚t,展開系數參照標准執行。畫展開圖要注意,彎曲線彎曲內部的線,在展開圖中指示的彎曲線是彎曲內線。⑸.確認模具種類:是連續模還是工程模?一般由客戶確定,有時也由設計者確定。其原則是:考慮量產性;考慮批量性;如果確定是連續模的話,首先畫排樣圖,建立排樣層「P」,然後根據排樣圖寬度確定模板的大小和厚度。根據材料的厚度,確認沖頭的強度以及模具大小。然後寫模板籌備書,包括尺寸,熱處理,數量等要求。
⑹.在此同時,模具的平面圖形大體上已經出來了,經過多次研討,最後確認上下型平面圖和組立圖。以後的工作就是部品圖,拆板圖和外購標准件清單。在設計連續模時,排樣圖,接刀圖要得到客戶確認,特別是產品接刀圖要有詳細的接刀形狀,位置尺寸。⑺.組立,試模,提交樣品,檢驗數據,判定OK或NG,找出原因,採取對策並保留品質檢測數據,模具改善後對照檢查。
Ⅶ 給一張零件圖紙,應該怎樣來進行模具設計其相關步驟,求解
如果是塑膠模具我倒可以幫你:
1.看懂零件的結構,了解公差要求和材料類型;
2.根據零件結構作出產品分模線,拆開前後模以及確定倒扣出模方式,定下模數及澆口位置及大小(有時候需要模流分析來幫忙)
(補充:很多模具在第二步之前要先作產品優化,如檢討拔模角/優化縮水位置膠位/檢查並優化產品出模方向倒扣等等)
3.根據模數和澆口位置以及產品大小,定下前後模芯材料大小以及模胚大小
4.根據產品結構及澆口位置,設計出冷卻迴路及頂出位置
5.根據零件材料,決定模芯材料
6.根據零件材料商提供的縮水率來放產品縮水
7.根據產品結構及加工工藝,確定是否設計鑲件
8.設計排氣
注:我這里講的只是一個思路,而不是軟體操作步驟,使用軟體進行設計時可以按這個步驟來設計
模具設計實戰遠比這個復雜,希望這個思路能讓你化繁為簡,有條理的進行設計工作.
Ⅷ 模具設計與製作作業流程
公司設計開發程序分為4個階段:
模具結構設計階段
模具製作階段
模具驗收階段
模具移交階段
1.模具結構設計階段
(1)《模具開發申請單》經總經理批准後,研發部將申請單及相關技術文件及設計要求交模具部。模具部經理對申請單、技術資料、相關要求進行確認。
(2)經模具部經理確認可行的,指定模具設計工程師進行模具設計。模具設計工程師根據客戶要求、產品圖紙、設計要求設計模具結構。並出具模具結構圖。
(3)模具設計工程師設計出模具結構圖後,交模具部經理審核。經模具部經理審核的模具圖紙,由模具設計工程師召集品管部、研發部進行模具結構評審。評審的結果須形成《模具評審表》,對各部門在評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模具部須制定出改善對策進行糾正,在現在技術能力、設備等因素無法解決的,則模具部經理報總工程師進行確認。
(4)模具評審須對以下內容進行評審:
A.可維修性;
B.可檢測性;
C.操作的簡便性;
D.操作的安全性;
E.是否滿足客戶、設計的要求等。
2.模具製作階段
(1)模具組根據經評審及確認OK的模具圖紙製作《模具製作進度表》,進度表包括以下內容:
A.模具製作的各階段。
B.各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每個階段的任務、責任人、進度要求。
D.物料采購的進度。
E.試樣的進度。
F.其他必要的內容,如在本程序文件中沒有確定的職責和許可權以及介面管理的`要求,都應在計劃中確定下來。
(2)《模具製作進度表》經總工程師批准後,模具部交文控中心發行到責任部門、稽核中心、總經辦。在模具製作過程中,需對進度進行修改的,應按上述的要求重新審批後發放。
五金部做好各階段的組織和協調工作。除非有特別的規定,參與的各部門、人員之間以《內部聯絡單》的形式進行設計信息的溝通或以例會記錄的形式進行溝通。
(3)模具組在進度表批准後的1日內對模具製作所需的物料狀況進行確認,並制訂《物料采購清單》交總工程師批准。模具組填寫《采購申請單》交采購部進行模具製作所需物料的采購,模具組負責人跟進物料采購進度,如因物料采購不能及時到位而導致模具製作延期的,模具組負責人必須在接到信息後1個工作小時內通知項目負責人。
(4)《模具製作進度表》經總工程師批准後,模具部交文控中心發行到責任部門、稽核中心、總經辦。在模具製作過程中,需對進度進行修改的,應按上述的要求重新審批後發放。
(5)模具組人員對模具進行製作並形成模具製作記錄。
3.模具驗收階段
(1)模具製作完成後,模具部填寫《模具試樣通知單》交PMC部,PMC部在接到通知單後1個工作日內回復模具部機台安排狀況,如模具組不認可PMC安排的時間要求的,必要時,可召集研發部、PMC部、沖壓車間、業務部召開試樣安排會議,進行評審。並最終確認試樣時間。
(2)試樣時間確定後,PMC部將填寫完整的《模具試樣通知單》交沖壓車間安排機台,試樣時,模具部將模具拉到沖壓車間進行試模,試模工作由模具組負責。
(3)樣品試制完成後,模具部填寫《樣品檢驗申請單》報品管部進行樣品檢驗,品管部在接到樣品及申請單後,4個工小時內完成測量及檢測。並填寫《樣品檢驗報告》交模具部。經試樣合格的模具,模具部安排模具驗收工作。
(4)經試樣不合格的模具,模具部對模具進行分析,並出具改善對策。必要時,可召集研發部、沖壓車間、品管部對模具進行集體評審,並提出改善對策。模具組明確對策完成時間並予以實施。
(5)模具驗收合格後,模具組安排對模具進行驗收工作。模具驗收由品管部、研發部、沖壓車間共同參與,模具驗收應評估以下方面內容:
A.模具滿足客戶、產品設計要求的程度;
B.試樣狀況及隨後的改善狀況;
C.模具的可維修性、可操作性、可檢測性;
D.操作的安全性;
E.其它要求。
模具驗收應形成《模具驗收報告》,由各驗收部門會簽後交總工程師批准。經驗收合格的模具,由模具組記入《模具一覽表》內,並進行編號。
編號完成後,模具部在模具外部印上模具名稱及模具編號。並形成模具檔案。
4.模具移交階段
(1)模具驗收合格後,模具組將相關模具圖紙交文控中心進行發行。
(2)模具部填寫《進倉單》經品管部確認,交倉庫進行入庫。
Ⅸ 塑膠模具設計學習流程
第一步:產品分析與修改,確定模具結構,縮水圖:
1、產品分析:開模方向,分模線與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應抽芯方式,進膠點與進膠方式,模穴數等等。
2、轉工程圖:用三維軟體出圖,一般建立三個視圖:第一個主視圖(後模表面投影),第二個第三個立體示意圖(外表面和內表面)。其他視圖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擺放,剖視圖(X和Y,剖切位置線通過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開標數處理。
3、縮水圖:將上一步工程圖鏡像一次並且放大一個縮水率的倍數。(標明:MI,縮水率)
第二步:產品排位:在模具內怎樣排列
考慮因素:模具長寬方位,產品模穴數,進膠位置,間隔(強度,放什麼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個視圖是後模側俯視圖抓主視圖,第二個視圖排前模側俯視圖,先把第一個視圖中心線鏡像到正右方然後抓後視圖,然後排第三個X方向剖視圖放在後模側俯視圖的正下方,第四個視圖Y方向剖視圖排在前模側俯視圖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訂購
根據產品的大小,生產批量,模穴數,抽芯機構等.
第四步:模胚訂購
根據模仁大小與抽芯機構(側),進膠方式與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開模動作,油缸),產品材料,頂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將模仁裝配至模胚內
第六步:模仁與模胚安裝與定位設計
第七步:分模線,枕位,鑲件設計
第八步:如果客戶產品有倒勾要設計抽芯機構如行位或斜頂設計
第九步:設計澆注系統(直接澆口,側澆口,潛水口,牛角式,點澆口,扇形澆口,搭澆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細水口模具那麼要設計開閉器與塞打螺絲
第十一步:排氣系統設計(排氣槽位置與產品溢邊值大小)
第十二步:頂出系統設計(頂針,斜頂,司筒,頂塊,推板,氣頂等)
第十三步:冷卻系統設計(水路樣式如直通式,階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輔助零件開設(彈簧,垃圾釘,撐頭,中托司,鎖模板,扣機,邊鎖,平衡塊,限位塊,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檢查與修改,視圖補充與位置調整
第十六步:2D轉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圖(3D+2D)
第十八步:圖紙審核,改圖。
第十九步:圖紙合格後列印歸檔
第二十步:圖紙發給模具製造車間加工
以上模具設計從客戶給3D圖開始到設計出模具圖到加工整個流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客戶提供的圖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紙(二維電子圖檔)及技術規范要求(此時需要用三維軟
件構建3D圖)。
(2)給定3D圖檔,處理成2D圖(出工程圖紙)。
(3)給定樣板(手板),此時需要測繪出2D和3D圖。
以上是一般有三種,其中第二種情況最常見,就是客戶產品設計師設計好了3D產品拿給你開模。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有需要更多學習資料跟安裝軟體可以私聊我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