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mma塑料特點以及工藝有哪些
PMMA的工藝特點
,
M6
X3
^6
^%
`*
b4
_,PMMA的加工要求較嚴格,它對水份和溫度很敏感,加工前要充分乾燥(建議乾燥條件為90℃、2~4小時),其熔體粘度較大,需在較高(225-245℃)和壓力下成型,模溫在65-80℃較好。PMMA穩定性不太好,受高溫或在較高溫度下停留時間過長都會造成降解。螺桿轉速不宜過大(60%左右即可),較厚的PMMA製件內易出現「空洞」,需採取大澆口,「低料溫、高模溫、慢速」注射的門徑來加工。(來源:環球塑化網)
PMMA的加工工藝特性
⑴PMMA在加工溫度下,其熔體的流變性基本上接近非牛頓型,也就是說它的熔體粘度主要受壓力(剪切速率)支配,因此要降低粘度,增加流動性,主要靠增大壓力達到。然而它的熔體粘度比PE、PS等的高得多,所以注射成型所需要的壓力高。而且其熔體粘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對溫度的敏感性比其它熱塑性塑料都高,因此要控制好溫度才利於成型。
⑵PMMA粒料在空氣中易吸濕,最高可達3%。在成型前必須乾燥,否則會產生氣泡。採用回料時更要注意。
⑶由於PMMA是無定形聚合物,故成型收縮率小,為0.5~1.8%。
⑷由於PMMA的熔體粘度高,流動性差,冷卻速度快,製品易產生內應力,因此PMMA成型工藝要求嚴格,模具設計要求高,製品一般要求後處理。
⑸PMMA製品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易出現銀紋;銀紋的出現是玻璃態高聚物脆性斷裂的先決條件,銀紋中物質的破裂造成裂紋的引發和擴張,以致最後發生斷裂。銀紋是材料中內應力造成的,因此在成型時應注意減少或避免,也就是在成型時有足夠的保溫時間。。而且其熔體粘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對溫度的敏感性比其它熱塑性塑料都高,因此要控制好溫度才利於成型。
⑵ 請問透明塑膠(PMMA/PC/AS/PS)採用機械加工時如何加工才能使加工表面透明度良好,精度又高
車個錐形模具! 然後 通電加熱! (這個溫度到時自己測試! 估計在150 度左右吧)
錐頭塗上 潤滑油!然後做個工裝夾具! 定位塑膠 定位錐頭(五金拉升模具做法)
這樣可行!
就看你的量大不大·
機械加工一定會出現麻面的!(鉸刀鉸孔也不例外) 機械加工 這個問題你基本上不用考慮了!
但是這個 前提是 那碑塑料的時候 底孔要做出來 底孔留10-20 個絲的餘量 !
細節方面自己去測試!
⑶ 請教達人:我想請一個塑料模具廠生產一批模具,不知道一般都要多少起訂量和模具款
黃岩天材模具廠,我們技術人員是一批從廣東多家知名模具企業高薪聘請來的模具精英和黃岩本土技術骨幹,結合全中國模具技術精髓! 公司生產各種模具試件及塑料製品,具備了年生產各種大中小型模具500餘套,家電模具,汽摩配件模具,PVC/PPR 管件模具,精密模具,健身器材模具,日用品模具,運動醫療器材等各種塑膠模具和吹塑模具製造為主。擁有專業的CAD/CAM/CAE輔助設計數控電腦加工中心,數控精雕,高速加工中心,數控車床,電火花,線切割等模具精加工全套設備,並充分結合地域資源優勢,以質量為核心,不斷加強質量誠信管理,實施卓越績效模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吸引引進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一套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積極開發產品、拓展市場。以高效、快速、高質量、低成本的企業優勢,良好的市場服務,贏得了市場及客戶的信賴。
⑷ 塑料模具的一般製造工藝
模具製作流程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 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
D..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
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⑸ 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
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
引導語: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關於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1.引言
工業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工業設計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叢林法則(the law of the jungle)是自然界里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塑料製品在利用工業設計的同時,不得不引入叢林法則,正是工業設計和叢林法則促使塑料製品的外觀造型越來越復雜,而電腦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使這一切復雜的設計造型都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塑料製品的成型,絕大多數都離不開模具。近年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的發展,對塑料製品的設計和模具製造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模具製造的技術已經由過去的以鉗工手工為主發展到以數控機床加工為主,塑料產品的設計也從手工制圖發展到完全利用電腦繪圖,產品制圖的表現手法也由過去2D圖紙轉向3D數據為主,產品的造型也從過去的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規則形狀變化為復雜的空間曲面造型,這些變化都使得產品的外觀形狀越來越復雜,也給模具設計和製造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要求我們的模具設計必須適應這種挑戰,與時俱進。
對於注塑模具的計算,模具專業教科書、技術資料、論文和設計手冊已經有很多公式和資料,在過去幾十年的歲月里,這些公式在模具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的情況下,這些公式的局限性也凸顯出來,因而有些傳統的模具設計計算公式在實際中已經失去使用價值,繼續使用某些公式可能會給模具設計專業的新生帶來困擾,本文旨在探討在模具設計的實踐中哪些內容需要計算,哪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如何選擇計算公式等問題。
2、注塑模具型腔尺寸的計算
2.1型腔尺寸計算的誤區
塑料被溶化後注入型腔,冷卻後脫模其尺寸會縮小,因此在模具設計時會考慮到收縮因素,加大型腔尺寸從而使塑料製品冷卻後能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尺寸。公式,把計算方式歸納為平均尺寸法和極限尺寸法兩類。事實上,上述的公式在實際的模具設計中根本無法使用,這些公式只能應用在圖1所示的形狀單純的簡單製品。因為現實的很多塑料製品是由多個復雜曲面組成的不規則的3D模型,在這些不規則製品中,很難找到尺寸並套用公式。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模具加工機床的精度、刀具材料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控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現代的CNC機床、慢走絲線切割和精密電火花加工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經達到微米級,在歐洲的模具設計資料中,取消類似的計算公式已經有20多年了,因此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對於模具型腔的磨損,在現代模具設計中,不作為考慮的因素了。
如果型腔過度磨損,產品尺寸超出公差要求,則更換模仁或者重新設計製造模具。過去使用這些公式的背景是機床精度不高或者加工不到位,一部分加工需要依靠手藝精良的鉗工來修配,這時採用保守的計算公式是十分必要的。
2.2 塑件收縮率計算的方法
前文已經述及,利用傳統的計算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模具設計工作了。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都是採用以下的簡化計算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採用以下計算方法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塑件沒有尺寸公差要求(自由公差)時:
成型尺寸公差仍取塑件尺寸公差的1/2~1/3.
2.3 加纖維塑件的型腔尺寸計算
加纖維塑件的各個方向收縮並不一致,而且數值相差較大,通常在塑膠流動方向收縮率較小,垂直於塑膠流動方向收縮率較大,這時採用表1和表2的公式更是無從下手,目前流行的3D設計軟體PRO/E和UG等軟體里,可以在X,Y,Z三個方向設置不同的收縮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4.高精度尺寸的調整
高精度的尺寸,先將尺寸公差轉化成上下偏差值相等的公差,再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對高精度的部位按照後期可以減鋼的方法預留0.05的鋼料,方便試模後的修整。
3、熱膨脹的計算
熔化樹脂流入澆口、流道、定模型腔,模具受到180~300℃左右高溫樹脂所傳來的熱量, 通常溫度上升時金屬發生熱膨脹, 因此,注塑成型模具的零部件也發生熱膨脹。對於熱膨脹對注塑模具性能的影響,很多模具教科書和設計手冊,沒有提供典型的案例。熱流道系統模具、大型模具、存在大型滑塊和多斜頂的模具以及高溫成型的模具,熱膨脹對於上述四類模具來說,影響較大,高溫的情形下,正常的模具運動間隙會縮小,因此熱膨脹會導致:影響導柱導套的配合、擦穿位的配合、側抽芯滑塊滑動不順暢、斜頂和滑塊容易卡滯、型芯尺寸脹大。
對於三維的具有各向異性的物質,有線膨脹系數和體膨脹系數之分。對於可近似看做一維的物體,長度就是衡量其體積的決定因素,這時的`熱膨脹系數可簡化定義為:單位溫度改變下長度的增加量與的原長度的比值,這就是線膨脹系數。在模具設計中,通常採用線膨脹系數來計算熱膨脹的影響。
4、流長比的計算
塑料的流長比是指塑料熔體流動的長度與壁厚的比值。塑料的流長比直接影響到塑料製品的進澆點數量和分布情況,同時也會影響到塑料的壁厚。
對於所採用塑料的流長比,我們是要牢記的,有利於我們塑料模具報價和模具設計。LDPE的流長比是270;HDPE的流長比是230;PP的流長比是250;PS的流長比是210;ABS的流長比是190;PC的流長比是90;PA的流長比是170;POM的流長比是150;PMMA的流長比是150.
不同的塑料的流長比都會不同,往往流長比越少的塑料,其流動性也就會越差。設計中小型模具時,一般不需要計算流長比,但是對於大型模具則不可忽視流長比的計算。
5、型腔的強度計算
型腔在成型過程中受到塑料熔體的高壓作用,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實踐表明,對於大型模具,特別是大深度型腔模具,剛度不足是主要矛盾,型腔尺寸應以滿足剛度條件為准。對於中小型模具,特別是小深度的型腔,強度不足是主要矛盾,但是小尺寸型腔的強度計算環節一般省略,模具設計者往往利用現有的經驗來進行設計,在實際中並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強度不足時,會使模具型腔破裂,因此,強度計算的條件是滿足受力狀態下的許用應力。而剛度不足,會導致型腔在受力狀態下尺寸擴大,其結果會使製品出現毛邊,尺寸超差甚至難以脫模。關於大型腔注塑模具的型腔深度計算,請參考相關模具設計手冊。
6、鎖模力的計算
對於中小型模具,鎖模力一般憑經驗估計為主。大型模具應根據型腔內的壓強乘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出鎖模力,計算出的鎖模力應遠遠小於注塑機的額定鎖模力。對於注射量的計算也是如此。
7、斜頂和行位行程的計算
斜頂的行程,對於簡單模具,一般是通過正切三角函數就可以計算出來的,對於復雜模具,斜頂的行程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後,需要在3D軟體中模擬驗證。行位行程的計算,很多教科書都列出了公式,並舉了例題。在實際中,簡單模具的行位行程,可能不需要通過計算,一目瞭然,例如表3第一例。
一般列出了一種行位抽芯的特例,即形狀比較簡單的HALF抽芯。現實中很多的復雜行位的抽芯距離是很難列出公式計算的,而通過3D軟體移動模擬就可以很簡單的確定抽芯距。因此過多的使用計算公式可能會誤導初學者,到處查閱資料找計算公式。
8、脫螺紋模具的計算
對於脫螺紋模具的計算,計算傳動比、螺紋型芯轉動圈數等等都是必要的,參見相關手冊。
9、抽芯力、脫模力和頂出力的計算
抽芯力、脫模力和頂出力的計算相當復雜,現有的公式也很難准確的計算,只能通過經驗的積累,估計脫模力,並採取相應的對策。
10、冷卻系統的計算
對於冷卻系統的計算。現在已經有很多的計算公式,但是在現實中,應用計算比較少,一般的簡單模具,製造周期都很短,模具設計的時間更短了,所以冷卻系統的計算大都是省略了,通過經驗類比解決。雖然不需要計算,但是雷諾數的計算、層流紊流等理論會給模具設計者提供思考的思路。
11、總結
注塑模具的計算,對於大型模具和中小型模具來說,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小型模具通過經驗很容易解決,而大型模具,一旦設計失誤就會造成巨大損失,但是模具設計的計算,都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模具是一門實踐遠遠大於理論的技術,模具技術來源於實踐。
;⑹ 誰知道一個模具的設計和製作費需要多少錢
模具的設計和製作費用。1.取決於產品對模具的精密度要求。比如手錶類的模具、對內精度要高點。容需要1mu左右。2.模具工藝:慢走絲,中走絲、拋光等。3.模具使用材料:也決定著模具的使用次數。如果你需要開發的產品單個數量多。就需要使用好點的材料。有的模具材料可以達到使用次數300萬,有的20萬。以上是決定製作費用的要素。希望能幫助到你。
⑺ PMMA注塑成型的工藝條件是什麼
1、根據產品的大小和厚度,以及在塑料機上的膠量,確定模孔的數量,一般開一個模、兩個孔,或四個點。
2、設計時先做模流分析,這很重要,特別是對於一些矩形透鏡注射點與長邊角的最佳距離為15mm。如果產品上只有凸起或孔洞,或減膠位置更好。在生產過程中,容易調整氣體標記和熔化標記。
3、對於排氣位置的設計,一般透明透鏡不允許有頂針標記,應打開輔助流道以幫助噴射。這條通道起到排氣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應堅持一個原則,排氣應在拐角過大的地方進行。
4、流道和橡膠進口的設計。流道為梯形,橡膠進口為扇形。
5、鋼材的選擇,一般產量在10萬以內的,可採用NAK80。如果產量大,必須選用法國生產的S136或smv3w高鏡熱處理鋼製品。熱處理至hrc52後,拋光後再進行拋光,效果非常好。PMMA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經過熱處理的鋼材,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可以完全消除模具表面的麻點。
(7)pmma模具製作多少起批擴展閱讀:
PMMA注塑成型的的原料特性:
1、無色透明,透光率90%-92%。它具有很強的韌性,比硅玻璃大10倍以上。
2、良好的光學性、絕緣性、加工性和耐候性。
3、溶於四氯化碳、苯、甲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丙酮等有機溶劑中。
4、它具有透明度高、亮度高、耐熱性好、韌性好、硬度高的特點。熱變形溫度80℃,彎曲強度110mpa。
5、密度1.14—1.20g/cc,變形溫度76--116℃,成型收縮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