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力勁壓鑄機上模步驟
1,模具吊入前後機板之間,
2,調節模薄模厚,使模具能鎖緊,
3,關鍵一步,對射咀,盡量慢速操作,避免偏位壓壞射咀,
3,驗證射咀是否對正,確認之後調到常速,同時按下鎖模與扣前,鎖緊模具,
5,固定模具,
② 壓鑄機油缸模具怎麼接機器上
鋁合金比較簡單.拿個沖頭塞進澆搜衫口套,然後對准料筒。然絕余後把模具鎖緊。裝壓板就好了。。
鋅合金對射嘴就全憑感覺..熟能世宏腔生巧!
③ 如何正確操作壓鑄機
(1)合攏模具;
(2)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將金屬液澆入壓室;
(3)上沖頭以較低的壓射速度下移,進入壓室內及至剛接觸金屬液液面;
(4)上沖頭轉為較高的壓射速度壓下,而下沖頭則與上沖頭保持著中間一段存有金屬液的相對距離同步地快速下移;
(5)當下沖頭下移至讓出噴嘴孔口時,正好下到最底部而被撐住;於是,上、下沖頭一同擠壓金屬液高速向噴嘴孔(直澆道6的一部分)噴射;
(6)金屬液通過由噴嘴、澆口套4、定模的錐孔和分流器2組成的直澆道6,從內澆口3填充進入模具型腔;
(7)填充完畢,但上沖頭仍保持一定的壓力,直至型腔內的金屬液完全凝固成壓鑄件1為止;澆道和壓室內的金屬液分別凝固為直澆口和余料餅9;
(8)上沖頭提升復位;同時,下沖頭向上動作,將尚與直澆口相連的余料餅切離;
(9)下沖頭繼續上升,把余料餅舉出壓室頂面,再以人工或其他方式取走;
(10)下沖頭下移復位至堵住噴嘴孔口;
(11)打開模具,壓鑄件和直澆口一同留在動模上,隨即頂出並取出壓鑄件;一旦切離余料餅之後,開模動作可以立即執行,也可以稍緩至適當的時候執行,與下沖頭完成上舉和復位的動作無關;
至此,完成一次壓鑄循環。
(3)壓鑄機溶杯如何與模具相連擴展閱讀
使用注意事項
(1)了解壓鑄機的類型及其特點;
(2)考慮壓鑄件的合金種類以及相關的要求;
(3)選擇的壓鑄機應滿足壓鑄件的使用條件和技術要求;
(4)選定的壓鑄機在性能、參數、效率和安全等方面都應有一定的裕度,以確保滿意的成品率、生產率和安全性;
(5)在保證第4點的前提下,還應考慮機器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據此來選擇性價比合理的壓鑄機;
(6)對於壓鑄件品種多而生產量小的生產規模,在保證第4點的前提下,應科學地選擇能夠兼容的規格,使既能含蓋應有的品種,又能減少壓鑄機的數量;
(7)在壓鑄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參數中,首要應注意的是壓射性能,在同樣規格或相近規格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壓射性能的參數范圍較寬的機型;
(8)在可能的條件下,盡量配備機械化或自動化的裝置,對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安全生產、企業管理以及成本核算都是有益的;
(9)評定選用的壓鑄機的效果,包括:成品率、生產率、故障率、維修頻率及其工作量、性能的穩定性、運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
④ 誰有壓鑄機的組裝圖和壓鑄過程圖解呀
各種規格的冷室壓鑄機的動作程序根據不同的要求,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所要完成的工藝內容即基本程序是相同的,根據其工作過程按時間先後順序可繪製成如下工作循環圖。
壓鑄工作循環圖
一、鎖模過程:
冷室壓鑄機的循環周期一般以關門開始計算。關門後,抽芯插入(選擇鎖模前方式),接著鎖模液壓缸和雙曲肘放大機構開始工作,使模具首先以鎖模壓力快速進行閉合,當動模與定模快要接近時,鎖模談中機構的系統壓力換成低壓、慢速。在確認型腔無異物且嵌件無松動後,再切換成肆侍老高壓將模具鎖緊,緊接著抽芯插入(選擇鎖模後方式)。
二、壓射過程:
確認模具達到所要求的鎖緊程度後,同時系統對儲能器進行儲能,自動給湯機給湯(或人工給湯);接著壓射系統依次按慢壓射(即一速壓射)、快壓射(即一快、二快壓射)和增壓四級壓射運動過程將合金液壓射進模具型腔內,直至射料時間完成。
三、開模過程:
當模具內鑄件冷卻至開模時間完成時,按照PLC設定的程序,抽芯出(選擇鎖模後方式),然後開模,開模時合開模系統依次按慢速、快速、慢速運動,防止開模時壓力太大損壞模具及產品,同時壓射錘頭跟出(選擇錘頭跟出),前安全門自動打開(或手動),接著抽芯出(選擇鎖模前方式)。
四、頂出和取件:
當開模到位後,頂出機構頂出鑄件,取件機械手到位,機械手夾持鑄件回位並進行鑄件取出確認(或人工取件)。頂針回位後錘頭回,同時系統對儲能器進行儲能;噴霧機自動向模腔內裂升噴射脫模劑(也可用人工噴霧),同時錘頭潤滑裝置向錘頭噴塗潤滑油,機門由氣動裝置自動關閉(或人工),然後進入下一個工作循環。
⑤ 油缸模具怎麼接壓鑄機上
模具正常安裝到壓鑄機上,必要時需要安裝復位拉桿。在壓鑄機的動、定模板後側(反操作側)會有液壓抽芯模塊,每個模塊都有出油口及回油口,用油管接頭、液壓管將抽芯模塊的出油口、回油口分別與模具液壓油缸進油口、回油口相鎮鉛連。御沒好連接模具液壓抽芯的行程開關到壓鑄機相對應的抽芯線路上,察喚開機調試行程位置,並確保液壓抽芯動作及信號都正確並到位。至於抽芯的動作順序需要看模具結構需要進行調整。
⑥ 壓鑄模具設計要點和注意事項
壓鑄模具設計要點和注意事項
壓鑄模要求高可靠性和長壽命,與壓鑄機、壓鑄工藝有機結合為一個有效的鑄件生產系統,優化壓鑄模具設計、提高工藝水平,為壓鑄生產提供可靠保證,是大型壓鑄模設計所追求的方向。
壓鑄模具結構
通常壓鑄模具的基本結構包含:融杯、成形鑲塊、模架、導向件、抽芯機構、推出機構以及熱平衡系統等。
壓鑄模具設計開發流程
模具設計和開發流程,模具設計階段需要設計人員所做的工作及模具設計的整體思路,其中包含一些與標准認證相關的設計和開發流程,對設計階段可能產生的缺陷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壓鑄模具設計要點
第一,運用快速原型技術和三維軟體建立合理的鑄件造型,初步確定分型面、澆注系統位置和模具熱平衡系統。
按照要求把二維鑄件圖轉化為三維實體數據,根據鑄件的復雜程度和壁厚情況確定合理的收縮率(一般取0.05%~0.06%),確定好分型面的位置和形狀,並根據壓鑄機的數據選定壓射沖頭的位置和直徑以及每模壓鑄的件數,對壓鑄件進行合理布局,然後對澆注系統、排溢系統進行三維造型。
第二,進行流場、溫度場模擬,進一步優化模具澆注系統和模具熱平衡系統。
把鑄件、澆注系統和排溢系統的數據進行處理以後,輸入壓鑄工藝參數、合金的物理參數等邊界條件數據,用模擬軟體可以模擬合金的充型過程及液態合金在模具型腔內部的走向,還可進行凝固模擬及溫度場模擬,進一步優化澆注系統並確定模具冷卻點的位置。模擬的結果以圖片和影像的形式表達整個充型過程中液態合金的走向、溫度場的分布等信息,通過分析可以找出可能產生缺陷的部位。在後續的設計中通過更改內澆口的位置、走向及增設集渣包等措施來改善充填效果,預防並消除鑄造缺陷的產生。
第三,根據3D模型進行模具總體結構設計。
模擬過程進行的同時我們可以進行模具總布置設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壓鑄機數據進行模具的總布置設計。
在總布置設計中確定壓射位置及沖頭直徑是首要任務。壓射位置的確定要保證壓鑄件位於壓鑄機型板的中心位置,而且壓鑄機的四根拉桿不能與抽芯機構互相干涉,壓射位置關繫到壓鑄件能否順利地從型腔中頂出;沖頭直徑則直接影響壓射比的大小,並由此影響到壓鑄模具所需的鎖模力的大小。因此確定好這兩個參數是我們設計開始的第一步。
(2)設計成形鑲塊、型芯。
主要考慮成形鑲塊的強度、剛度,封料面的尺寸、鑲塊之間的拼接、推桿和冷卻點的布置等,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是保證模具壽命的基本要求。對於大型模具來說尤其要考慮易損部位的鑲拼和封料面的配合方式,這是防止模具早期損壞和壓鑄過程中跑鋁的關鍵,也是大模具排氣及模具加工工藝性的需要。圖4所示模具成形部分採用10塊模塊鑲拼結構。
(3)設計模架與抽芯機構。
中小型壓鑄模具可以直接選用標准模架,大型模具必須對模架的剛度、強度進行計算,防止壓鑄過程中因模架彈性變形而影響壓鑄件的尺寸精度。抽芯機構設計的關鍵是把握活動元件間的配合間隙和元件間的定位。考慮模架工作過程中受熱膨脹對滑動間隙的影響,大型模具的配合間隙要在0.2~0.3mm之間,成形部分的對接間隙在0.3~0.5mm之間,根據模具的大小及受熱情況選用。成形滑塊與滑塊座之間採用方鍵定位。抽芯機構的潤滑也是設計的重點,這個因素直接影響壓鑄模具的連續工作的可靠性,優良的潤滑系統是提高壓鑄勞動生產率的重要環節。
(4)加熱與冷卻通道的布置及熱平衡元件的選用。
由於高溫液體在高壓下高速進入模具型腔,帶給模具鑲塊大量的熱量,如何帶走這些熱量是設計模具時必須考慮的問題,特別是大型壓鑄模具,熱平衡系統直接影響著壓鑄件的尺寸和內部質量。快速安裝及准確控制流量是現代模具熱平衡系統的發展趨勢,隨著現代加工業的發展,熱平衡元件的選用趨向於直接選用的設計模式,即元件製造公司直接提供元件的二維和三維數據,設計者隨用隨選,既能保證元件的質量還能縮短設計周期。
(5)設計推出機構。
推出機構可分為機械推出和液壓推出兩種形式,機械推出是利用設備自身的推出機構實現推出動作,液壓推出是利用模具自身配備的液壓缸實現推出動作。設計推出機構的關鍵是盡量使推出合力的中心與脫型合力的中心同心,這就要求推出機構要具有良好的推出導向性、剛性及可靠的工作穩定性。對於大型模具來說推出機構的重量都比較大,推出機構的元件與型框間容易因為模具自重而使推桿偏斜,使之出現推出卡滯現象,同時模具受熱膨脹對推出機構的影響也特別大,因此推出元件與模框間的定位及推板導柱的固定位置是及其重要的`,這些模具的推板導柱一般要固定在把模板上,把模板、墊鐵及模框間用直徑較大的圓銷或方鍵定位,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熱膨脹對推出機構的影響,必要時還可以採用滾動軸承和導板來支撐推出元件,同時在設計推出機構時要注意元件間的潤滑。北美地區模具設計者通常在動模框的背面增加一塊專門的潤滑推桿的油脂板,加強對推出元件的潤滑。如圖5所示,動模框底部增加潤滑油板,有油道與推桿過孔相通,工作時加註潤滑油,可以潤滑推出機構,防止卡滯。
(6)導向與定位機構的設計。
在整個模具結構中導向與定位機構是對模具運行穩定性影響最大的因素,也直接影響到壓鑄件的尺寸精度。
模具的導向機構主要包括:合模導向、抽芯導向、推出導向,一般導向元件要採用特殊材料的摩擦副,起到減磨和抗磨的作用,同時良好的潤滑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個摩擦副間都要設置必要的潤滑油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特大型滑塊的導向結構一般採用銅質導套和硬質導柱的導向形式,配合以良好的定位形式,確保滑塊運行平穩,准確到位。
模具定位機構主要包括:動靜型間的定位、推出復位定位、成形滑塊及滑塊座間的定位、型架推出部分與型框間的定位等。動靜型間的定位是一種活動性質的定位,配合的准確性要求更高,小型模具可以直接採用成形鑲塊間的凸凹面定位,大型壓鑄模具必須採用特殊的定位機構,以消除熱膨脹對模具定位精度的影響,另外幾種定位結構是元件間的定位,是固定定位,一般採用圓銷和方鍵定位。成形鑲塊間的凸凹面定位,保證動靜型間定位準確,防止模具錯邊。
⑦ 模具在壓鑄機上是怎麼安裝的
在模具工程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把帶有平衡柱的轉子疊裝放入動模型腔。一旦動模和定模發生合模現象的時候,這時候模具內部的補償液壓缸就會自動減壓,方便轉子疊裝順利進入動模型腔前端。
在合模完成之後,補償液壓缸則會自動加壓,而補償液壓缸兩側以及底部的斜滑塊則會起到關鍵作用,幫助電機內的轉子實現疊裝。
這時候的轉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集結起來,減少轉子的疊裝時間,縮短工作時間。
(7)壓鑄機溶杯如何與模具相連擴展閱讀
1、在進行這一項工作的時候,要注意的是點澆口的面積大小,這個面積必須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最確切的結果才能得以繼續。
2、壓鑄材料、壓鑄機、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或協議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
3、壓鑄充填型腔的過程就是取得壓力,速度,溫度和時間的動平衡的過程。這些過程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必須取得平衡才能取得完美的鑄件。
⑧ 壓鑄模是怎麼安裝的
壓鑄模安裝:
(1)模具安裝位置符合設計要求,盡可能使模具漲型力中心與壓鑄機距離最小,這樣可能使壓鑄機大杠受力比較均勻。
(2)經常檢查模具起重吊環螺栓、螺孔和起重設備是否完好,確保重吊時人身、設備、模具安全。
(3)定期檢查壓鑄機大杠受力誤差,必要時進行調整。
(4)安裝模具前徹底擦凈機器安裝面和模具安裝面。檢查所用頂桿長度是否適當,所有頂棒長度是否等長,所用頂棒數量應不少於四個,並放在規定的頂棒孔內。
(5)壓板和壓板螺栓應有足夠的強度和精度,避免在使用中松動。壓板數量應足夠多,最好四面壓緊,每面不少於兩處。
(6)大型模具應有模具托架,避免在使用中模具下沉錯位或墜落。
(7)帶較大抽芯的模具或需要復位的模具也可能需要動、定模分開安裝。
(8)冷卻水管和安裝應保證密封。
(9)模具安裝後的調整。調整合模緊度。調整壓射參數:快壓射速度、壓射壓力、增壓壓力、慢壓射行程、快壓射行程、沖頭跟出距離、推出行程、推出復位時間等。調整後在壓室內放入棉絲等軟物,做兩次模擬壓射全過程,檢查調整是否適當。
(10)調整合模到動、定模有適當的距離,停止機器運行,放入模具預熱器。
(11)把保溫爐設定在規定溫度,配置好規定容量的舀料勺。
(12)生產前確認模具完整性,有中子之模具正確接好中子油管及控制開關線路等,確認導電部分之金屬不外露,並選擇好控製程序方能操作。
(13)有倒拉裝置的模具必須裝好倒拉桿,頂針頂出後必須退回,否則會損壞模具型腔。
(14)兩次開模斜抽芯模具,開模時,後模前半部分必須先彈開,否則會損壞模具型芯。
(15)模具上方及左右有滑塊的模具,必須加裝適當的彈簧固定。
(16)有滑塊型芯、抽芯和結構復雜易卡模之模具生產前應充分預熱(模具預熱前必須對模腔各部位打油)。
(17)對型芯有方向要求或型腔共用之模具,須確認型芯之正確性。
(18)確認每條冷卻水路通暢。
壓鑄是壓力鑄造的簡稱。它是將液態或半液態金屬,在高壓作用下,以高速度填充壓鑄模具型腔,並在壓力下快速凝固而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使用的壓鑄模具,稱為壓鑄模。壓鑄時常用壓力是從幾兆帕至幾十兆帕,填充初始速度在(0.5~70)m/s范圍內。因此,高壓和高速是壓鑄的重要特徵。
⑨ 熱室壓鑄機的工作步驟有哪些
熱室壓鑄機通常的工作方式如圖。熱室壓鑄機的熔爐10放置在機器內,機器工作前,侍仿談先將金屬液澆人熔爐內,帶有壓室及鵝頸通道的澆壺9和壓射沖頭8都浸泡在金屬液7中。模具的開、合動作呈水平移動,開模後,壓鑄件留在動模。
工作步驟如下:
(1)機器頭板及模具澆口套與噴嘴貼緊(有的機器沒有這個程序);
(2)合攏模具;
(3)在壓大備射沖頭處於圖中的位置時,金屬液從側面的孔口進人澆壺內的各個空間,流人後,鵝頸通道6內的液面與熔爐內的液面平齊;
(4)壓射沖頭以較慢的壓射速度向下移動,至封住側孔;
(5)壓射沖頭高速壓射推送金屬液,經過鵝頸通道6、噴嘴5.模具的老碰直澆道4、分流器3,從內澆口2填充進人模具型腔,隨後便凝固成為壓鑄件1;
(6)壓射沖頭提升,噴嘴及鵝頸通道內的金屬液迴流至澆壺內;
(7)打開模具,壓鑄件和澆口留在動模上.隨即頂出並取出壓鑄件;
(8)機器頭板及模具澆口套離開噴嘴(有的機器沒有這個程序,至此,完成一次壓鑄循環。
⑩ 模具在壓鑄機上是怎麼安裝的
模具在壓鑄機上安裝的方法如下:
1、在安裝壓鑄模時,依壓鑄模的厚度來調整合型機構的開檔大小,使機器處於合型狀態,
量出動、靜型板間的距離,然後開型。
2、調整開檔,使開檔略大於壓鑄模厚度,在開型狀態裝上壓鑄模的定模(可在壓鑄模的定
模澆口套外安裝一個定位套,使之與壓鑄機的定模板的8字孔對應起來),壓板固定好壓鑄模的定模,然後裝上壓鑄模的動模,量出壓鑄模的頂出距離,對應調整好壓鑄機的頂出距,然後合模,搭好壓鑄模動模的壓板。
3、裝好模具後,使機器處於開型狀態,點動壓型厚度調節按鈕,然後合模,使兩型板間距
離減小,反復操作,使得兩型板間距離越來越小,直到曲肘機構伸不直為止,然後再開模,調整兩型板間距離使之增大一點點,合模後曲肘機構伸直就好。
壓鑄機就是在壓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屬液壓射到模具中冷卻成型,開模後得到固體金屬鑄件的一系列工業鑄造機械,最初用於壓鑄鉛字。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進步,尤其是隨著汽車、摩托車以及家用電器等工業的發展,諸方面出發,壓鑄技術已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