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彈簧洞的深度怎麼算
要看彈簧處舉談於什麼狀正拿碰態:頂針板上的彈簧孔深是:(頂出行程+預壓)/壓縮比-預壓 行位上的彈簧孔深是:(敏棗行程+預壓)/壓縮比-預壓-行程
B. 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
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
引導語: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關於淺談注塑模具的計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1.引言
工業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工業設計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叢林法則(the law of the jungle)是自然界里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塑料製品在利用工業設計的同時,不得不引入叢林法則,正是工業設計和叢林法則促使塑料製品的外觀造型越來越復雜,而電腦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使這一切復雜的設計造型都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塑料製品的成型,絕大多數都離不開模具。近年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的發展,對塑料製品的設計和模具製造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模具製造的技術已經由過去的以鉗工手工為主發展到以數控機床加工為主,塑料產品的設計也從手工制圖發展到完全利用電腦繪圖,產品制圖的表現手法也由過去2D圖紙轉向3D數據為主,產品的造型也從過去的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規則形狀變化為復雜的空間曲面造型,這些變化都使得產品的外觀形狀越來越復雜,也給模具設計和製造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要求我們的模具設計必須適應這種挑戰,與時俱進。
對於注塑模具的計算,模具專業教科書、技術資料、論文和設計手冊已經有很多公式和資料,在過去幾十年的歲月里,這些公式在模具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的情況下,這些公式的局限性也凸顯出來,因而有些傳統的模具設計計算公式在實際中已經失去使用價值,繼續使用某些公式可能會給模具設計專業的新生帶來困擾,本文旨在探討在模具設計的實踐中哪些內容需要計算,哪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如何選擇計算公式等問題。
2、注塑模具型腔尺寸的計算
2.1型腔尺寸計算的誤區
塑料被溶化後注入型腔,冷卻後脫模其尺寸會縮小,因此在模具設計時會考慮到收縮因素,加大型腔尺寸從而使塑料製品冷卻後能獲得我們所需要的尺寸。公式,把計算方式歸納為平均尺寸法和極限尺寸法兩類。事實上,上述的公式在實際的模具設計中根本無法使用,這些公式只能應用在圖1所示的形狀單純的簡單製品。因為現實的很多塑料製品是由多個復雜曲面組成的不規則的3D模型,在這些不規則製品中,很難找到尺寸並套用公式。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模具加工機床的精度、刀具材料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控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現代的CNC機床、慢走絲線切割和精密電火花加工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經達到微米級,在歐洲的模具設計資料中,取消類似的計算公式已經有20多年了,因此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對於模具型腔的磨損,在現代模具設計中,不作為考慮的因素了。
如果型腔過度磨損,產品尺寸超出公差要求,則更換模仁或者重新設計製造模具。過去使用這些公式的背景是機床精度不高或者加工不到位,一部分加工需要依靠手藝精良的鉗工來修配,這時採用保守的計算公式是十分必要的。
2.2 塑件收縮率計算的方法
前文已經述及,利用傳統的計算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模具設計工作了。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都是採用以下的簡化計算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表明,採用以下計算方法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塑件沒有尺寸公差要求(自由公差)時:
成型尺寸公差仍取塑件尺寸公差的1/2~1/3.
2.3 加纖維塑件的型腔尺寸計算
加纖維塑件的各個方向收縮並不一致,而且數值相差較大,通常在塑膠流動方向收縮率較小,垂直於塑膠流動方向收縮率較大,這時採用表1和表2的公式更是無從下手,目前流行的3D設計軟體PRO/E和UG等軟體里,可以在X,Y,Z三個方向設置不同的收縮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2.4.高精度尺寸的調整
高精度的尺寸,先將尺寸公差轉化成上下偏差值相等的公差,再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對高精度的部位按照後期可以減鋼的方法預留0.05的鋼料,方便試模後的修整。
3、熱膨脹的計算
熔化樹脂流入澆口、流道、定模型腔,模具受到180~300℃左右高溫樹脂所傳來的熱量, 通常溫度上升時金屬發生熱膨脹, 因此,注塑成型模具的零部件也發生熱膨脹。對於熱膨脹對注塑模具性能的影響,很多模具教科書和設計手冊,沒有提供典型的案例。熱流道系統模具、大型模具、存在大型滑塊和多斜頂的模具以及高溫成型的模具,熱膨脹對於上述四類模具來說,影響較大,高溫的情形下,正常的模具運動間隙會縮小,因此熱膨脹會導致:影響導柱導套的配合、擦穿位的配合、側抽芯滑塊滑動不順暢、斜頂和滑塊容易卡滯、型芯尺寸脹大。
對於三維的具有各向異性的物質,有線膨脹系數和體膨脹系數之分。對於可近似看做一維的物體,長度就是衡量其體積的決定因素,這時的`熱膨脹系數可簡化定義為:單位溫度改變下長度的增加量與的原長度的比值,這就是線膨脹系數。在模具設計中,通常採用線膨脹系數來計算熱膨脹的影響。
4、流長比的計算
塑料的流長比是指塑料熔體流動的長度與壁厚的比值。塑料的流長比直接影響到塑料製品的進澆點數量和分布情況,同時也會影響到塑料的壁厚。
對於所採用塑料的流長比,我們是要牢記的,有利於我們塑料模具報價和模具設計。LDPE的流長比是270;HDPE的流長比是230;PP的流長比是250;PS的流長比是210;ABS的流長比是190;PC的流長比是90;PA的流長比是170;POM的流長比是150;PMMA的流長比是150.
不同的塑料的流長比都會不同,往往流長比越少的塑料,其流動性也就會越差。設計中小型模具時,一般不需要計算流長比,但是對於大型模具則不可忽視流長比的計算。
5、型腔的強度計算
型腔在成型過程中受到塑料熔體的高壓作用,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實踐表明,對於大型模具,特別是大深度型腔模具,剛度不足是主要矛盾,型腔尺寸應以滿足剛度條件為准。對於中小型模具,特別是小深度的型腔,強度不足是主要矛盾,但是小尺寸型腔的強度計算環節一般省略,模具設計者往往利用現有的經驗來進行設計,在實際中並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強度不足時,會使模具型腔破裂,因此,強度計算的條件是滿足受力狀態下的許用應力。而剛度不足,會導致型腔在受力狀態下尺寸擴大,其結果會使製品出現毛邊,尺寸超差甚至難以脫模。關於大型腔注塑模具的型腔深度計算,請參考相關模具設計手冊。
6、鎖模力的計算
對於中小型模具,鎖模力一般憑經驗估計為主。大型模具應根據型腔內的壓強乘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出鎖模力,計算出的鎖模力應遠遠小於注塑機的額定鎖模力。對於注射量的計算也是如此。
7、斜頂和行位行程的計算
斜頂的行程,對於簡單模具,一般是通過正切三角函數就可以計算出來的,對於復雜模具,斜頂的行程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後,需要在3D軟體中模擬驗證。行位行程的計算,很多教科書都列出了公式,並舉了例題。在實際中,簡單模具的行位行程,可能不需要通過計算,一目瞭然,例如表3第一例。
一般列出了一種行位抽芯的特例,即形狀比較簡單的HALF抽芯。現實中很多的復雜行位的抽芯距離是很難列出公式計算的,而通過3D軟體移動模擬就可以很簡單的確定抽芯距。因此過多的使用計算公式可能會誤導初學者,到處查閱資料找計算公式。
8、脫螺紋模具的計算
對於脫螺紋模具的計算,計算傳動比、螺紋型芯轉動圈數等等都是必要的,參見相關手冊。
9、抽芯力、脫模力和頂出力的計算
抽芯力、脫模力和頂出力的計算相當復雜,現有的公式也很難准確的計算,只能通過經驗的積累,估計脫模力,並採取相應的對策。
10、冷卻系統的計算
對於冷卻系統的計算。現在已經有很多的計算公式,但是在現實中,應用計算比較少,一般的簡單模具,製造周期都很短,模具設計的時間更短了,所以冷卻系統的計算大都是省略了,通過經驗類比解決。雖然不需要計算,但是雷諾數的計算、層流紊流等理論會給模具設計者提供思考的思路。
11、總結
注塑模具的計算,對於大型模具和中小型模具來說,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小型模具通過經驗很容易解決,而大型模具,一旦設計失誤就會造成巨大損失,但是模具設計的計算,都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模具是一門實踐遠遠大於理論的技術,模具技術來源於實踐。
;C. 冰箱冷凍量怎麼計算
總熱量QT Kcal/h QT=QS+QT
空氣冷卻:QT=0.24*∝*L*(h1-h2)
顯熱量QS Kcal/h 空氣冷卻:QS=Cp*∝*L*(T1-T2)
潛熱量QL Kcal/h 空氣冷卻:QL=600*∝*L*(W1-W2)
冷凍水量V1 L/s V1= Q1/(4.187△T1)
冷卻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製冷效率 —EER=製冷能力(Mbtu/h)/耗電量(KW)
COP=製冷能力(KW)/耗電量(KW)
部分冷負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滿載電流(三相)FLA(A)
FLA=N/√3 UCOSφ
新風量L CMH Lo=nV
送風量L CMH
空氣冷卻:L=Qs/〔Cp*∝*(T1-T2)〕
風機功率N1 KW
N1=L1*H1/(102*n1*n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n3*n4)
水管管徑D mm D=√4*1000L2/(π*v)
n3—水泵效率=0.7~0.85
n4—傳動效率=0.9~1.0
F=a*b*L1/(1000u)
a—風管寬度 m
b—風管高度 m
u—風管風速 m/s
V1—冷凍水量(L/s)
V2—冷卻水量(L/s)
註:1大氣壓力=101.325 Kpa
水的氣化潛熱=2500 KJ/Kg
水的比熱=1 kcal/kg?℃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氣的總熱量
QS—空氣的顯熱量
QL—空氣的潛熱量
h1—空氣的最初熱焓 kJ/kg
h2—空氣的最終熱焓 kJ/kg
T1—空氣的最初干球溫度 ℃
T2—空氣的最終干球溫度 ℃
W1—空氣的最初水份含量 kg/kg
W2—空氣的最終水份含量 kg/kg
L—室內總送風量 CMH
Q1—製冷量 KW
△T1—冷凍水出入水溫差 ℃
△T2—冷卻水出入水溫差 ℃
Q2—冷凝熱量 KW
EER—製冷機組能源效率 Mbtu/h/KW
COP—製冷機組性能參數
A—100%負荷時單位能耗 KW/TR
B—75%負荷時單位能耗 KW/TR
C—50%負荷時單位能耗 KW/TR
D—25%負荷時單位能耗 KW/TR
N—製冷機組耗電功率 KW
U—機組電壓 KV
COSφ—功率因數 0.85~0.92
N—房間換氣次數 次/h
V—房間體積 m3
Cp—空氣比熱(0.24kcal/kg℃)
∝—空氣比重(1.25kg/m3)@20℃
L1—風機風量 L/s
H1—風機風壓 mH2O
V—水流速 m/s
n1—風機效率
n2—傳動拆賣效率
(直連時n2=1,皮帶檔御襪傳動n2=0.9)
L2—水流量(L/s)
H2—水泵壓頭(mH2O)
r—比重(水或所用液體
水管管徑的計算
由動量定理得
F×t=M×v
F是力
t是時間
M是質量
v是速度
因為F=p×s,M=P×s(按1米計算)
p是壓強,
s是面積
P是密度
所以有
p×s×t=P×s×v×v
→p×t=P×v
已知壓力、管徑、水的密度、時間(可假定)
則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提問人的行激追問 2009-11-14 10:05
我要的是工況製冷量,
冬天的火
回答採納率:29.0% 2009-11-14 10:00
你是要壓縮機選型嗎?我有點忘了,如果不急的話,周一可以給你
子衿 回答採納率:42.0% 2009-11-14 10:04
Q=cm(T2-T1)
Q單位J ; C比熱,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就是降溫差值
製冷量=Q/4.2/t
t是時間,即降溫需要多少時間
算出來的製冷量單位是大卡(kcal/h),然後再除以0.86就是製冷量(w)
如果是風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數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數
「匹」是一個功率單位,就是一匹馬力的意思:一匹馬力=750W或735W 。對於家用空調器,用「匹」來衡量的確是國外的做法。這里的「匹」指的是輸入功率。換算成我國習慣的以輸出功率表示的W。一「匹」相當於2200W--2600W。所以用匹來衡量還是太粗了,也就出現了所謂的「大一匹」,「小一匹」之說。一般說的一「匹」指的是製冷量為2300-2500w。大約的輸入功率在800W左右。
D. 模具斜導柱沉頭深度計算方法
斜導柱滲旦孫的遲扮平坑是在鏜斜導柱孔時一起加工出來的,一般為了斜導柱台階的強度叢鏈,淺的一邊的深度不要小於6.0mm,深的一邊的尺寸隨著斜導柱的角度,是多深就是多深。
E. 模具沖頭高度計算方法...限位柱的高度怎麼確定
冷沖模具沖頭的高度尺寸=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一般在20mm左右,視模具的大小而定)+卸料橡皮的厚度(一般厚度在20mm左右)+卸料板的厚度(一般厚度在8mm~12mm左右,視模具大小而定)
限位柱的高度=卸料橡皮的厚度-要沖壓的材料的厚度-模具沖頭進入凹模的深度(一般視沖壓材料的厚度的不同而進入凹模的深度也不同,一般在0.2mm~1mm之間)。
F. 成型模具彈簧孔深度該如何計算(請詳細說明)
彈簧孔深度,首先要確定頂針板的行程(一般為產品的高度加5到10MM),根據模具的大小確定彈簧的長度以及預壓距離,一般中小型的模具彈簧孔深度在20MM左右比較合適,大型的模具做到40MM的也有,關鍵還是要看產品要求。
G. 模具斜導柱的沉頭深度計算方式
淺尺寸處的深度有6.0mm左右強度就夠用輪羨數了,深尺寸處隨著斜導柱的角度,是多派基少就是多少臘首。
H. 模具皮紋深度怎麼測
通過外觀檢查,或者使用游標卡尺測量來測量。
1、在外觀檢查中,可以使用肉眼觀察和實物比較測量,或者將模具的表面打磨光滑,上搜哪面的花紋更加明了,以此來確定皮紋的深度。
2、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時,可以精確准確唯蔽地測量模具皮紋的深度。世山碼
I. 怎麼確定選擇多大的冷凍機,依據是什麼,有計算公式或方法嗎
1、通過冷卻水(油)進、出口溫差來計算
發熱量Q = SH * De * F * DT / 60Q: 發熱量 KWSH:叢沒信比熱 水的比熱為 4.2KJ/Kg*C (4.2千焦耳/千克*攝氏度) 油的比熱為 1.97KJ/Kg*C (1.97千焦耳/千克*攝氏度)De: 比重 水的比重1Kg/L (1千克/升) 油的比重0.88Kg/L (0.88千克/升)F: 流量 LPM (L/min 升/分鍾)DT: 冷卻水(油)進出口溫差(出口溫度-進口溫度) 註: "/ 60" 是用於將流量 升/分 變為 升/秒 ;1kW = 1kJ/s ;例1: 冷卻水進水為20度,出水25度,流量10升/分鍾 發熱量 Q = 4.2 * 1 * 10 * (25-20) / 60 = 3.5KW選擇冷水機冷量時可適當加大 20%-50% 即可選用 EPC50例2: 冷卻油進口為25度,出水32度,流量8升/分鍾發熱量 Q = 1.97 * 0.88 * 8 * (32-25) / 60 = 1.62KW選擇冷水機冷量時可適當加大 20%-50% 即可選用 EOC22
2、通過設備的功率、發熱量估算
a、如用於主軸冷卻,可根據主軸電機功率的30%估算所需製冷機組的冷量。例: 7.5KW電機,可選配2.2kw 或 2.8kw冷量的製冷機組;b、注塑機可按 每安士0.6KW 冷量估算3、通過水(油)箱的溫升來計算發熱量Q = SH * De * V * DT / 60Q: 發熱量 KWSH:比熱 水的比熱為 4.2KJ/Kg*C (4.2千焦耳/千克*攝氏度) 油的比熱為 1.97KJ/Kg*C (1.97千焦耳/千克*攝氏度)De: 比重 水的比重1Kg/L (1千克/升) 油的比重0.88Kg/L (0.88千克/升)V: 水容量 L(升)包括水箱及管察褲路中的總水容量DT: 水(油)在滲輪一分鍾內的最大溫升註: "/ 60" 是用於將溫升 攝氏度/分 變為 攝氏度/秒 ; 1kW = 1kJ/s; 注意: 測量時,水(油)箱的溫度需略低於環境溫度;並且設備處於最大的負荷下工作。例: 水箱容積 1000L 最大的水溫 0.2度/分鍾發熱量 Q = 4.2 * 1 * 1000 * 0.2 / 60 = 14KW選擇冷水機冷量時可適當加大 20%-50% 即可選用 ECI175W 或 ECI181A
補充說明:1、冷水機的製冷量與環境溫度及出水溫度不同面變化;2、設備實際發熱量亦會因為不同的工件、模具、參數等發生變化;3、使用冷水機後溫度下降,連接管路、水箱、油箱、模具、主軸、設備表面溫度會低 於環境溫度,因此會吸收熱量導致 負荷增大;4、在工業冷卻的實際應用中很多情況是無法准確利用以上方法計算的,這時只能通過經驗數據、 同類設備類比等方法估 算。5、任何的計算方法都有可能會出現偏差,以致實際選用的製冷機組過大或過少,所以上面的方法僅作參考;
J. 沖壓模具的高度怎麼計算啊
你好!這位大哥,你得看沖床的行程而定啊,一般低於沖床行程的5-6厘米,閉合的話就得看你的沖裁面積咯,沖裁面積很大的話,那也得盡量運用沖床的慣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