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模具色差怎麼調整

模具色差怎麼調整

發布時間:2023-04-23 05:04:42

A. 熱流道模具打出來產品色差(產品顏色是黃色與另外一副普通流道模具打出來的產品)怎麼辦求高手,謝謝!

看一下原料溫度,高溫料不可以加熱太長時間,應該小於半小時。射出之前模具打開,空射幾次,把熱流道里殘余的料射掉。 如果還不行,建議用點清洗料,或者普通的PP 料,把溫度設定在熔融溫度即可,確保原料的粘度。如果射一段時間,PP 料里無其他顏色了,就說明清洗干凈了。再換回原料的料。給我打賞吧,謝謝!

B. 模型噴出色差怎麼辦

沒什麼好辦法,只有重噴。
(1)粉末本身有色差, (2)塗膜太薄或太厚, (3)烘爐內不同部位溫差較大, (4)粉末固化條件改變如烘烤溫度和時間, (5)塗膜多次烘物好烤, (6)回收粉比例不穩定,(7)前處理不合格。 其次,特譽嘩蘭森專家根據上述噴塗機噴塗所出現的問題,一一對應的解決 (1)降低使用要求或更換粉末,(2)調整塗膜厚度 ,(3)整改設備, (4)調整粉末固化條件,(5)提高噴塗質量減少烘烤次數慶螞行,(6)加強穩定回收粉的添加比例, (7)加強前處理。 通過各種噴塗所遇到問題,我們也可以看出,不管是手工噴漆,還是使用自動噴塗機設備,都需要掌握噴塗技巧,這樣才能避免各種噴塗問題的發生。特蘭森塗裝機械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專業生產無氣噴塗機的企業。公司在產品研發生產方面力圖做好每個細節提高工藝,嚴把質量關,爭取以優質的服務更好更快的服務於廣大用戶。

C. 注塑出來的顏色有色差怎麼辦

注塑出來的產品產生色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意義篩查原因,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得出解決方案吧!

1、原材料:包括色種、色粉的更換;塑膠材料的更換;添加劑的使用等。
2、原材料的純度:原材料有無雜志都會對製品色差產生影響。

3、注塑工藝:注塑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溶膠時間的設定也會造成色差問題的存在。

4、設備差異:不同設備機台啤貨也會存在色差問題。

5、注塑設備的干凈程度:一般料筒未清干凈,烘料斗有灰塵,模具有油污等均會造成。

D. 注塑產品有色差怎麼調

顏色不均是因為顏料分配不均而造成的,尤其是通過色母、色粉或液態色料加色時。
在溫度低於推薦的加工溫度情況下,母料或色料不能完全均勻化。

通常在使用色母料時,應確保顏料及其溶解液需上色的樹脂在化學、物理特性方面的相容性。
當成型溫度過高,或料筒的殘留時間太長,也容易造成顏料或塑料的熱降解,導致顏色不均。
當材料在正確的溫度下進行塑化或均化時,如果通過料頭橫截面時注射太快,可能會產生摩擦熱造成顏料的降解和顏色的改變。

E. 如何解決PP料混色(化淡)、色差問題

首先不同廠家的PP,要配成同一個色的話,比例都是不一樣的。第二,色差較大有很多的原因,1.有可能原料潮濕了,料里有有水份。這個解決辦法是哄料,溫度80就可以了。2.調機時機沒有沖洗干凈,螺桿里存在雜料。解決辦法是把炮嘴取下起用煤氣煤燒干凈嘴。3.螺桿背壓過低,導致熔料時有空氣進入,造成混色。解決辦法是加大背壓。還有一個原因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不同模具的拋光的度不同,底料不同,產品厚度不同,用同一種料,同一種色粉。都會造成產品顏色不同。謝謝了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多多交流一下。

F. 壓鑄件與鋼管噴塗出來的顏色有色差該怎麼處理

一、縮孔(縮松)

形成原因:
1、模具工作溫度控制未達到定向凝固要求;
2、塗料選擇不當,不同部位塗料層厚度控制不好;
3、鑄件在模具中的位置設計不當;
4、澆冒口設計未能達到起充分補縮的作用;
5、澆注溫度過低或過高。

防止方法:
1、提高磨具溫度;
2、調整塗料層厚度,塗料噴灑要均勻,塗料脫落而補塗時不可形成局部塗料堆積現象;
3、對模具進行局部加熱或用絕熱材料局部保溫;
4、熱節處鑲銅塊,對局部進行激冷;
5、模具上設計散熱片,或通過水等加速局部地區冷卻速度,或在模具外噴水,噴霧;
6、用可拆缷激冷塊,輪流安放在型腔內,避免連續生產時激冷塊本身冷卻不充分;
7、模具冒口上設計加壓裝置;
8、澆注系統設計要准確,選擇適宜的澆注溫度。

二、氣孔(氣泡、嗆孔、氣窩)

形成原因:
1、模具預熱溫度太低,液體金屬經過澆注系統時冷卻太快。
2、模具排氣設計不良,氣體不能通暢排出。
3、塗料不好,本身排氣性不佳,甚至本身揮發或分解出氣體。
4、模具型腔表面有孔洞、凹坑,液體金屬注入後孔洞、凹坑處氣體迅速膨脹壓縮液體金屬,形成嗆孔。
5、模具型腔表面銹蝕,且未清理干凈。
6、原材料(砂芯)存放不當,使用前未經預熱。
7、脫氧劑不佳,或用量不夠或操作不當等。

防止方法:
1、模具要充分預熱,塗料(石墨)的粒度不宜太細,透氣性要好。
2、使用傾斜澆注方式澆注。
3、原材料應存放在通風乾燥處,使用時要預熱。
4、選擇脫氧效果較好的脫氧劑(鎂)。
5、澆注溫度不宜過高。

三、裂紋(熱裂紋、冷裂紋)

形成原因:
金屬模鑄造容易產生裂紋缺陷,因為金屬模本身沒有退讓性,冷卻速度快,容易造成鑄件內應力增大,開型過早或過晚,澆注角度過小或過大,塗料層太薄等都易造成鑄件開裂,模具型腔本身有裂紋時也容易導致裂紋。

防治方法:
1、應注意鑄件結構工藝性,使鑄件壁厚不均勻的部位均勻過渡,採用合適的圓角尺寸。
2、調整塗料厚度,盡可能使鑄件各部分達到所要求的冷卻速度,避免形成太大的內應力。
3、應注意金屬模具的工作溫度,調整模具斜度,以及適時抽芯開裂,取出鑄件緩冷。

四、渣眼(熔劑夾渣或金屬氧化物夾渣)

形成原因:
渣眼主要是由於合金熔煉工藝及澆注工藝造成的(包括澆注系統的設計不正確),模具本身不會引起渣孔,而且金屬模具是避免渣孔的有效方法之一。

防治方法:
1、澆注系統設置正確或使用鑄造纖維過濾網。
2、採用傾斜澆注方式。
3、選擇熔劑,嚴格控製品質。

五、冷隔(融合不良)

形成原因:
1、金屬模具排氣設計不合理;
2、工作溫度太低;
3、塗料品質不好(人為、材料);
4、澆道開設的位置不當;
5、澆注速度太慢等。

防治方法:
1、正確設計澆道和排氣系統;
2、大面積薄壁鑄件,塗料不要太薄,適當加厚塗料層有利於成型;
3、適當提高模具工作溫度;
4、採用傾斜澆注方法;
5、採用機械震動金屬模澆注。

六、砂眼(砂孔)

形成原因:
由於砂芯表面掉下的砂粒被銅液包裹存在與鑄件表面而形成孔洞。
1、砂芯表面強度不好,燒焦或沒有完全固化。
2、砂芯的尺寸與外模不符,合模時壓碎砂芯。
3、模具蘸了有砂子污染的石墨水。
4、澆包與澆道處砂芯相摩擦掉下的砂隨銅水沖進型腔。

防治方法:
1、砂芯製作時嚴格按工藝生產,檢查品質;
2、砂芯與外模的尺寸相符;
3、是墨水要及時清理;
4、避免澆包與砂芯摩擦;
5、下砂芯時要吹乾凈模具型腔里的砂子。

G. 請問:注塑產品色差怎麼調

首先檢查原料是否到位(烘乾,有色母的拌勻,摻色母的多少,或者粉碎料的添加多少,或者加釺多少等),如果原料已經到位,那麼就對照樣品比較相對提高或降低料筒溫度,提高或降低背壓、螺桿轉速、模具溫度、射出速度等。。。照以上方法絕對有效

H. 塑膠模具開模不平衡,該怎麼修理

一、塑料製品充填不滿
1、成因:主要是缺料和注射壓力與速度不妥(包括阻力造成壓力過於耗損)。
2、解決措施:
(1)機台方面:機台的塑化量或加熱功率不定,應選用塑化量與加熱功率大的機台;螺桿與料筒或過膠頭等的磨損造成回料而出現實際充模量不中;熱電偶或發熱圈等加熱系統故障造成料筒的實際溫度過低;注射油缸的密封元件磨損造成漏油或迴流,而不能達到所需的注射壓力;射嘴內孔過小或射嘴中心度調節不當造成阻力過大而使壓力消耗。
(2)模具方面:①模具局部或整體的溫度過低造成入料困難,應適當提高模溫;②模具的型腔的分布不平衡。製件壁厚過薄造成壓力消耗過磊而且充模不力。應增加整個製件或局部的壁厚或可在填充不足處的附近,設置輔助流或澆口解決。③模具的流道過小造成壓力損耗;過大時會出現射膠無力;過於粗糙都會造成製件不滿。應適當設置流道的大小,主流道與分流道,澆口之間的過渡或本身的轉彎處應用適當的圓弧過渡。④模具的排氣不良。進入型腔的料受到來不及排走的氣體壓力的阻擋而造成充填不滿。可以充分利用螺桿的縫隙排氣或降低鎖模力利用分型面排氣,必要時要開設排氣溝道或氣孔。
(3)製件不滿反復出現的原因:①塑料原料粒度大小懸殊不均時會使加料份量不定。②螺桿的過膠頭、過膠圈及過膠墊圈的磨損過大,使熔料可能在螺桿處經與料筒內之間滑行及迴流造成不滿。③入流口的冷卻系統失效,使下料量不穩定。④料筒調定的注料量不足,即緩沖墊過小會使射料時多時少而出現製件不滿。
二、飛邊
1、成因:又稱溢邊、披鋒、毛刺等,大多發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動模和靜模的分型面,滑塊的滑配部位、鑲件的絕隙、頂桿孔隙等處,飛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模具或機台鎖模力失效造成。
2、解決措施:
(1)機台的最高鎖模力不夠應選用鎖模力夠的機台。鎖模機鉸磨損或鎖模油缸密封元件磨損出現滴油或迴流而造成鎖模力下降。加溫系統失控造成實際溫度過高應檢查熱電偶、加熱圈等是否有問題。
(2)模具方面:①模具型腔分布不衡或平行度不夠造成受力不平衡而造成局部飛邊,局部不滿,應在不影響製件完整性前提下流道應盡量安置在質量對稱中心。②模具中活動構件、滑動型芯受力不平衡時會造成飛邊。③模具排氣不良時受壓的空氣會使模的分型面脹開而出現飛邊,應開設良好的排氣系統,或在分型面上挖排氣溝。
(3)原料方面:塑料的流動性過大,或加太多的潤滑劑,應適當降低壓力、速度、溫度等,減小潤滑劑的使用量,必要時要選用流動性低的塑料。
(4)加工、調整方面:①設置的溫度、壓力、速度過高,應採用分段注射。注射時間、保壓時間、加料量過多都會造成飛邊。②調節時,鎖模機鉸未伸直,或開、鎖模時調模螺母經常會動而造成鎖模力不足出現飛邊。③調節頭與二極的平行度不夠或調節的系統壓力過大。
(5)飛邊反復出現的原因:①塑料原料粒度大小懸殊不均時會使加料份量不定。②螺桿的過膠頭、過膠圈及過膠墊圈的磨損過大,使熔料可能在螺桿處經與料筒內之間滑行及迴流造成飛邊。③入流口的冷卻系統失效,使下料量不穩定。④料筒調定的注料量不足,即緩沖墊過小會使射料時多時少而出現飛邊。
三、澆口區域缺陷
(一)光芒線
1、成因:在垂直製件方向的點澆口設計中,注塑時製件表面出現了以澆口為中心的由不同顏色深度和光澤組成的輻射系統,稱為光芒線。大體有三種表現,即深色底暗色線,暗色底深色線及在澆口周圍暗色線密而發白。這類缺陷大多在注制聚苯乙烯與改性聚苯乙烯混合料時出現,與下列因素有關:兩種料在流變性、著色性等方面有差異,澆注系統平流層與紊流層流速和受熱狀況有差異;塑料因熱分解而生成燒焦絲;塑料進模時氣態物質的干擾。
2、解決措施:
(1)採用混合塑料時,要混合好塑料,塑料的顆粒大小要相同與均勻。
(2)塑料和著色劑要混合均勻,必要時要加入適當分散劑,用機械混合。
(3)塑化要完全,機台的塑化性能要良好。
(4)降低注射壓力與速度、縮短注射和保壓時間,同時提高模溫,提高射嘴溫度,同時減少前爐溫度。
(5)防止塑料的降解而造成粘性增大的熔料及焦化物質:如注意螺桿與料筒是否磨損而存在死角,或加溫系統失控,加工操作不當造成塑料長期加熱而分解。可以通過拋光螺桿和料筒前端的內表面。
(6)改進澆口設計,如放大澆口直徑,改變澆口位置,將澆口改成圓角過渡,試對澆口進行局部加熱,在流道端添加冷料井。
(二)冷料斑
1、成因:冷料斑主要是指製件近澆口處帶有霧色或亮色的斑紋或從澆口出發的宛如若蚯蚓貼在上面的彎曲疤痕,它們由進入型腔的塑料前鋒或因過分的保壓作用而後來擠進型腔的冷料造成,前鋒料因為射咀或流道的冷卻作用傳去熱量,在進入型腔前部分被冷卻固化,當通過狹窄的澆口而擴張注入型腔時,形成熔體破裂,緊接著又被後來的熱熔料推擁,於是就成了冷料斑。
2、解決措施:
(1)冷料井要開設好。還要考慮澆口上的形式、大小和位置,防止料的冷卻速度懸殊。
(2)射嘴中心度要調好,射咀與模具入料上的配合尺寸要設計好,防止漏料或造成有冷料被帶入型腔。
(3)模具排氣度良好。氣體的干擾會使澆口出現混濁性的斑紋。
(4)提高模溫。減慢注射速度,增大注射壓力,減低保壓與注射時間,減低保壓壓力。
(5)乾燥好塑料。少用潤滑劑,防止粉料被污染。
四、收縮凹陷
1、機台方面:
(1)射嘴孔太大造成融料迴流而出現收縮,太小時阻力大料量不足出現收縮。
(2)鎖模力不足造成飛邊也會出現收縮,應檢查鎖模系統是否有問題。
(3)塑化量不足應選用塑化量大的機台,檢查螺桿與料筒是否磨損。
2、模具方面:
(1)製件設計要使壁厚均勻,保證收縮一致。
(2)模具的冷卻、加溫系統要保證各部份的溫度一致。
(3)澆注系統要保證通暢,阻力不能過大,如主流道、分流道、澆口的尺寸要適當,光潔度要足夠,過渡區要圓弧過渡。
(4)對薄件應提高溫度,保證料流暢順,對厚壁製件應降低模溫。
(5)澆口要對稱開設,盡量開設在製件厚壁部位,應增加冷料井容積。
3、塑料方面:
結晶性的塑料比非結晶性塑料收縮歷害,加工時要適當增加料量,或在塑料中加成換劑,以加快結晶,減少收縮凹陷。
4、加工方面:
(1)料筒溫度過高,容積變化大,特別是前爐溫度,對流動性差的塑料應適當提高溫度、保證暢順。
(2)注射壓力、速度、背壓過低、注射時間過短,使料量或密度不足而收縮壓力、速度、背壓過大、時間過長造成飛邊而出現收縮。
(3)加料量即緩沖墊過大時消耗注射壓力,過小時,料量不足。
(4)對於不要求精度的製件,在注射保壓完畢,外層基本冷凝硬化而夾心部份尚柔軟又能頂出的製件,及早出模,讓其在空氣或熱水中緩慢冷卻,可以使收縮凹陷平緩而不那麼顯眼又不影響使用。
五、銀紋(包括表面氣泡和內部氣孔)
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氣體(主要有水汽、分解氣、溶劑氣、空氣)的干擾。
1、機台方面:
(1)料筒、螺桿磨損或過膠頭、過膠圈存在料流死角,長期受熱而分解。
(2)加熱系統失控,造成溫度過高而分解,應檢查熱電偶、發熱圈等加熱元件是否有問題。螺桿設計不當,造成個解或容易帶進空氣。
2、模具方面:
(1)排氣不良。
(2)模具中流道、澆口、型腔的磨擦阻力大,造成局部過熱而出現分解。
(3)澆口、型腔分布不平衡,冷卻系統不合理都會造成受熱不平衡而出現局部過熱或阻塞空氣的通道。
(4)冷卻通路漏水進入型腔。
3、塑料方面:
(1)塑料濕度大,添加再生料比例過多或含有有害性屑料(屑料極易分解),應充分乾燥塑料及消除屑料。
(2)從大氣中吸潮或從著色劑吸潮,應對著色劑也進行乾燥,最好在機台上裝乾燥器。
(3)塑料中添加的潤滑劑、穩定劑等的用量過多或混合不均,或者塑料本身帶有揮發性溶劑。混合塑料受熱程度難以兼顧時也會出現分解。
(4)塑料受污染,混有其它塑料。
4、加工方面:
(1)設置溫度、壓力、速度、背壓、熔膠馬達轉速過高造成分解,或壓力、速度過低,注射時間、保壓不充分、背壓過低時,由於未能獲得高壓而密度不足無法熔解氣體而出現銀紋,應設置適當的溫度、壓力、速度與時間及採用多段注射速度。
(2)背壓低、轉速快易使空氣進入料筒,隨熔料進入模具,周期過長時融料在料筒內受熱過長而出現分解。
(3)料量不足,加料緩沖墊過大,料溫太低或模溫太低都影響料的流動和成型壓力,促使氣泡的生成。
六、顏色及光澤缺陷(表面暗色光澤差)
正常情況下,製件表面具有的光澤主要由塑料的類型、著色劑及模面的光潔度所決定。造成不良情況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如下:
1、模具光潔度差,型腔表面有銹跡等,模具排氣不良。
2、模具的澆注系統有缺陷,應增大冷料井,增大流道、拋光主流道、分流道和澆口。
3、料溫與模溫偏低,必要時可用澆口局部加熱辦法。
4、加工壓力過低、速度過慢、注射時間不足、背壓不足,造成密實性差而使表面暗色。
5、塑料要充分塑化,但要防止料的降解,受熱要穩定,冷卻要充分,特別是厚壁的。
6、防止冷料進入製件,必要時改用自鎖式彈簧或降低噴嘴溫度。
7、使用的再生料過多,塑料或著色劑質量差,混有水汽或其它雜質,使用的潤滑劑質量差。
8、鎖模力要足夠。
七、顏色不均
原因及解決方法如下:
1、著色劑擴散不良,這種情況往往使澆口附近出現花紋。
2、塑料或著色劑熱穩定性差,要穩定製件的色調,一定要嚴格固定生產條件,特別是料溫、料量和生產周期。
3、對結晶型塑料,盡量使製件各部分的冷卻速度一致,對於壁厚差異大的製件,可用著色劑來掩蔽色差,對於壁厚較均勻的製件要固定好料溫和模溫。
4、製件的造型和澆口形式,位置對塑料充填情況有影響,使製件的某些局部產生色差,必要時要進行修改。
八、白霜
有些聚苯乙烯類製件,在脫模時,會在靠近分型面的局部表面發現附著一層薄薄的白霜樣物質,大多經拋光後能除去。這些白霜樣物質同樣會附在型腔表面,這是由於塑料原料中的易揮發物或可溶性低分子量的添加劑受熱後形成氣態,從塑料熔體釋出,進入型腔後被擠迫到靠近有排氣作用的分型面附近,沉澱或結晶出來。這些白霜狀的粉末和晶粒粘附在模面上,不單會刮傷下一個脫模製件,次數多了還將影響模面的光潔度。不溶性填料和著色劑大多與白霜的出現無關。白霜的解決方法:加強原料的乾燥,降低成型溫度,加強模具排氣,減少再生料的摻加比例等,在出現白霜時,特別要注意經常清潔模面。
九、白邊
白邊是改性聚乙烯和有機玻璃特有的注射缺陷,大多出現在靠近分型面的製件邊緣上。白邊是由無數與料流方向垂直的拉伸取向分子和它們之間的微細距離組成的集合體。在白邊方向上尚存在高分子連接相,因而白邊還不是裂縫,在適當的加熱下,有可能使拉伸取向分子回復自然捲曲狀態而使白邊消退。
解決措施:
1、生產過程注意保持模板分型面的緊密吻合,特別是型腔周圍區域,一定要處於真正充分的鎖模力下,避免縱向和橫向脹模。
2、降低注射壓力、時間和料量,減少分子的取向。
3、在模面白邊位置塗油質脫模劑,一方面使這個位置不易傳熱,高溫時間維持多一些,另一方面使可能出現白邊受到抑制。
4、改進模具設計。如採用彈性變形量較小的材料製作模具,加強型腔側壁和底板的機械承載力,使之足以承受注射時的高壓沖擊和工作過程溫度的急劇升高,對白邊易發區給予較高的溫度補償,改變料流方向,使型腔內的流動分布合理。
5、考慮換料。
十、色條、色線、色花
這是採用色母粒著色的塑料製件較常出現的問題,雖然色母粒著色在色型穩定性、色質純度和顏色遷移性等方面均優於乾粉著色、染漿著色,但分配性,亦即色粒在稀釋塑料在混合均勻程度卻相對較差,製成品自然就帶有區域性色澤差異。
解決措施:
1、提高加料段溫度,特別是加料段後端的溫度,使其溫度接近或略高於熔融段溫度,使色母粒進入熔融段時盡快熔化,促進與稀釋均勻混合,增加液態混合機會。
2、在螺桿轉速一定的情況下,增加背壓壓力使料筒內的熔料溫度、剪切作用都得到提高。
3、修改模具,特別澆注系統,如澆口過寬,融料通過時,紊流效果差,溫度提升不高,於是就不均勻,色帶模腔,應予改窄。
十一、生產緩慢
造成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如下:
1、塑料溫度、模具溫度高,造成冷卻時間長。
2、熔膠時間長。應降低背壓壓力,少用再生料防止架空,送料段冷卻要充分。
3、機台的動作慢。可從油路與電路調節使之適當加快。
4、模具的設計要方便脫模,盡量設計成全自動操作。
5、製作壁厚過大,造成冷卻時間過長。
6、噴嘴流涎,妨礙正常生產。應採用自鎖式射嘴,或降低射嘴溫度。
7、料筒供熱量不足。應換用塑化容量大的機台或加強對料的預熱。
十二、開裂
開裂,包括製件表面絲狀裂紋、微裂、頂白、開裂及因製件粘模、流道粘模而造成或創傷危機,按開裂時間分脫模開裂和應用開裂。具體分析如下:
1、加工方面:
(1)加工壓力過大、速度過快、充料愈多、注射、保壓時間過長,都會造成內應力過大而開裂。
(2)調節開模速度與壓力防止快速強拉製件造成脫模開裂。
(3)適當調高模具溫度,使製件易於脫模,適當調低料溫防止分解。
(4)預防由於熔接痕,塑料降解造成機械強度變低而出現開裂。
(5)適當使用脫模劑,注意經常消除模面附著的氣霧等物質。
(6)製件殘余應力,可通過在成型後立即進行退火熱處理來消除內應力而減少裂紋的生成。
2、模具方面:
(1)頂出要平衡,如頂桿數量、截面積要足夠,脫模斜度要足夠,型腔面要有足夠光滑,這樣才防止由於外力導致頂出殘余應力集中而開裂。
(2)製件結構不能太薄,過渡部份應盡量採用圓弧過渡,避免尖角、倒角造成應力集中。
(3)盡量少用金屬嵌件,以防止嵌件與製件收縮率不同造成內應力加大。
(4)對深底製件應設置適當的脫模進氣孔道,防止形成真空負壓。
(5)主流道足夠大使澆口料未來得及固化時脫模,這樣易於脫模。
(6)主流道襯套與噴嘴接合應當防止冷硬料的拖拉而使製件粘在定模上。
3、材料方面:
(1)再生料含量太高,造成製件強度過低。
(2)濕度過大,造成一些塑料與水汽發生化學反應,降低強度而出現頂出開裂。
(3)材料本身不適宜正在加工的環境或質量欠佳,受到污染都會造成開裂。
4、機台方面:注塑機塑化容量要適當,過小塑化不充分未能完全混合而變脆,過大時會降解。
十三、製件尺寸不穩定
製件尺寸變化,本質上是塑料不同收縮程度所造成的。凡是料溫、模具、壓力、生產周期變化不定的操作,都將導致製件尺寸的變化,尤其是結晶度較大的PP、PE、尼龍等是如此。具體分析如下:
1、機台方面:
(1)塑化容量不足應選用塑化容量大的機台。
(2)供料不穩定,應檢查機台的電壓是否波動,注射系統的元件是否磨損或液壓閥方面是否有問題。
(3)螺桿轉速不穩定,應檢查馬達是否有故障,螺桿與料筒是否磨損,液壓閥是否卡住,電壓是否穩定。
(4)溫度失控,比例閥、總壓力閥工作不正常,背壓不穩定。
2、模具方面:
(1)要有足夠的模具強度和剛性,型腔材料要採用耐磨材料。
(2)尺寸精度要求很高時,盡量不採用一模多腔形式。
(3)頂出系統、澆注系統、冷卻系統要設置合理,保證生產條件的穩定。
3、塑料方面:
(1)新料與再生料的混合要一致。
(2)乾燥條件要一致,顆粒要均勻。
(3)選料時充分考慮收縮率對尺寸精度的影響。
4、加工方面:
(1)塑料加工溫度過低,應提高溫度,因為溫度越高,尺寸收縮越小。
(2)對結晶型塑料,模具溫度要低些。
(3)成型周期要保持穩定,不能過大的波動。
(4)加料量即射膠量要穩定。
十四、熔接縫
熔融塑料在型腔中由於遇到嵌件孔洞、流速不連貫的區域、充模料流中斷的區域而以多股形式匯合時,因不能完全熔合而產生線性的熔接縫。此外在發生澆口噴射充模也會生成熔接縫,熔接縫處的強度等性能很差。具體分析如下:
1、加工方面:
(1)注射壓力、速度過低,料筒溫度、模溫過低,造成進入模具的融料過早冷卻而出現熔接縫。
(2)注射壓力、速度過高時,會出現噴射而出現熔接縫。
(3)應增加轉速,增加背壓壓力使塑料粘度下降,密度增加。
(4)塑料要乾燥好,再生料應少用,脫模劑用量太多或質量不好也會出現熔接縫。
(5)降低鎖模力,方便排氣。
2、模具方面:
(1)同一型腔澆口過多,應減少澆口或對稱設置,或盡量靠近熔接縫設置。
(2)熔接縫處排氣不良,應開設排氣系統。
(3)澆道過大、澆注系統尺寸不當,澆口開設盡量避免熔體在嵌件孔洞周圍流動,或盡量少用嵌件。
(4)壁厚變化過大,或壁厚過薄,應使製件的壁厚均勻。
(5)必要時應在熔接縫處開設熔合井使熔接縫脫離製件。
3、塑料方面:
(1)對流動性差或熱敏性的塑料應適當添加潤滑劑及穩定劑。
(2)塑料含的雜質多,必要時要換質量好的塑料。
十五、翹曲(變形、彎曲、扭曲)
由於塑料成型時流動方向的收縮率比垂直方向的大,使製件各向收縮率不同而翹曲,又由於注射充模時不可避免地在製件內部殘留有較大的內應力而引起翹曲,這些都是高應力取向造成的變形的表現。所以從根本上說,模具設計決定了製件的翹曲傾向,要通過變更成型條件來抑制這種傾向是十分困難的,最終解決問題必須從模具設計和改良著手。具體分析如下:
1、模具方面:
(1)製件的厚度、質量要均勻。
(2)冷卻系統的設計要使模具型腔各部分溫度均勻,澆注系統要使料流對稱避免因流動方向、收縮率不同而造成翹曲,適當加粗較難成型部份的分流道、主流道,盡量消除型腔內的密度差、壓力差、溫度差。
(3)製件厚薄的過渡區及轉角要足夠圓滑,要有良好的脫模性,如增加脫模余度,改善模面的拋光,頂出系統要保持平衡。
(4)排氣要良好。
(5)增加製件壁厚或增加抗翹曲方向,由加強筋來增強製件抗翹曲能力。
(6)模具所用的材料強度不足。
2、塑料方面:
結晶型比非結晶型塑料出現的翹曲變形機會多,加之結晶型塑料可利用結晶度隨冷卻速度增大而降低,收縮率變小的結晶過程來矯正翹曲變形。
3、加工方面:
(1)注射壓力太高,保壓時間太長,熔料溫度太低速度太快會造成內應力增加而出現翹曲變形。
(2)模具溫度過高,冷卻時間過短,使脫模時的製件過熱而出現頂出變形。
(3)在保持最低限度充料量下減少螺桿轉速和背壓降低密度來限制內應力的產生。
(4)必要時可對容易翹曲變形的製件進行模具軟性定形或脫模後進行退米處理。
十六、變色和焦化或黑點
主要原因是塑料或添加的紫外線吸收劑、防靜電劑等在料筒內過熱分解,或在料筒內停留時間過長而分解、焦化,再隨同熔料注入型腔形成。
1、機台方面:
(1)由於加熱控制系統失控,導致料筒過熱造成分解變黑。
(2)由於螺桿或料筒的缺陷使熔料卡入而屯積,經受長時間固定加熱造成分解。應檢查過膠頭套件是否磨損或裡面是否有金屬異物。
(3)某些塑料如ABS在料筒內受到高熱而交聯焦化,在幾乎維持原來顆粒形狀情形下,難以熔融,被螺桿壓破碎後夾帶進入製件。
2、模具方面:
(1)模具排氣不衣,易燒焦,或澆注系統的尺寸過小,剪切過於歷害造成焦化。
(2)模內有不適當的油類潤滑劑、脫模劑。
3、塑料方面:
塑料揮發物過多,濕度過大,雜質過多,再生料過多,受污染。
4、加工方面:
(1)壓力過大,速度過高,背壓過大,轉速過快都會使料溫分解。
(2)應定期清潔料筒,清除比塑料耐性還差的添加劑。
十七、腫脹和鼓泡
有些塑料製件在成型脫模後,很快在金屬嵌件的背面或在特別厚的部位出現腫脹或鼓泡。這是因為未完全冷卻硬化的塑料在內壓罰的作用下釋放氣體膨脹造成。
解決措施:
1、有效的冷卻。降低模溫,延長開模時間,降低料的乾燥與加工溫度。
2、降低充模速度,減少成形周期,減少流動阻力。
3、提高保壓壓力和時間。
4、改善製件壁面太厚或厚薄變化大的狀況。

十八、透明製件缺陷
聚苯乙烯、有機玻璃的透明製件,有時候透過光線可以看到一些閃閃發光的細絲般的銀紋。這些銀紋又稱熔斑或裂紋。這是由於拉應力的垂直方向產生了應力,使用權聚合物分子發重型流動取向而與未取向部分折完率差異表現出來。
解決方法:
1、消除氣體及其它雜質的干擾,對塑料充分乾燥。
2、降低料溫,分段調節料筒溫度,適當提高模溫。
3、增加註射壓力,降低注射速度。
4、增加或減少預塑背壓壓力,減少螺桿轉速。
5、改善流道及型腔排氣狀況。
6、清理射嘴、流道和澆口可能的堵塞。
7、縮短成型周期,脫模後可用退火方法消除銀紋:對聚苯乙烯在78℃時保持15分鍾,或50℃時保持1小時,對聚碳酸酯,加熱到160℃以上保持數分鍾。
十九、氣泡(真空泡)
氣泡的氣體十分稀薄屬於真空泡。一般說來,如果在開模瞬間已發現存在氣泡是屬於氣體干擾問題。真空泡的形成是由於充注進塑料不足或壓力較低。在模具的急劇冷卻作用下,與型腔接角的燃料牽拉,造成體積損失的結果。
解決措施:
1、提高注射能量:壓力、速度、時間和料量,並提高背壓,使充模豐滿。
2、增加料溫流動順暢。降低料溫減少收縮,適當提高模溫,特別是形成真空泡部位的局部模溫。
3、將澆口設置在製件厚的部份,改善噴嘴、流道和澆口的流動狀況,減少壓務的消耗。
4、改進模具排氣狀況。
二十、低光潔度,表面光澤差
有兩個主要原因影響整體透明度一是模面拋光不好,二是熔料過早冷卻。
解決方法:
1、增加料溫,注射壓力與速度,特別是模溫。模溫對光澤有顯著的影響。
2、改善澆口的位置,注意料流通暢。
3、防止塑料的降解或塑化不完全。
4、增長模內冷卻時間,保壓時間也應加長一些。
5、防止氣體的干擾。
二十一、震紋(波紋)
PS等剛性塑料製件在其澆口附近的表面,以澆口為中心的形成密集的波紋。在時稱為震紋。產生原因是熔體粘度過大而以滯流形式充模時,前端的料一接觸到型腔表面便很快冷凝收縮起來,而後來的熔料又脹開已收縮的冷料繼續前進過程的不斷交替使料流在前進中形成了表面震紋。
解決方法:
1、提高料筒溫度特別是射嘴溫度,還應提高模具溫度。
2、提高注射壓力與速度,使其快速充模型腔。
3、改善流道、澆口尺寸,防止阻力過大。
4、模具排氣要良好,要設置足夠大的冷料井。
5、製件不要設計得過於薄。
二十二、泛白、霧暈
這是由於氣體或空氣中的雜質的污染而出現的缺陷。
解決方法:
1、消除氣體的干擾,就意防止雜質的污染。
2、提高料溫與模溫,分段調節料筒溫度,但要防止溫度過高而分解。
3、增加註射壓力,延長保壓時間,提高背壓。
二十三、白煙、黑斑
在PS透明製件上,透過光線時會顯現一縷白煙狀物,位置與大小飄忽不定。這主要是由於塑料在料筒中局部過熱分解形成,有時白煙會變焦黃,甚至成為黑斑。
解決方法:
1、降低料溫,縮短料在料筒里邊停留的時間,降低轉速與背壓。
2、注意檢查螺桿與料筒的配合精度,檢查過膠頭等是否磨損。
3、少用再生料、篩除有害性的屑料。消除料筒及原料中的異種塑料的污染。
二十四、製件出現分層剝離
原因及排除方法:
1、料溫太低、模具溫度太低,造成內應力與熔接縫的出現。
2、注射速度太低,應適當減慢速度。
3、背壓太低。
4、原料內混入異料雜質,應篩除異料或換用新料。
二十五、主流道粘模
原因及排除方法:
1、冷卻時間太短,主流道尚未凝固。
2、主流道斜度不夠,應增加其脫模斜度。
3、主流道襯套與射嘴的配合尺寸不當造成漏流。
4、主流道粗糙,主流道無冷卻井。 5、射嘴溫度過低,應提高溫度。

I. 實景三維模型色差調整操作流程

一、 為什麼要調色

三維模型出現各種色差主要是因為原始照片色差造成的。比如說:外業飛行作業時的問題(時間、季節和天氣)、相機參數設置問題(照片色調、清晰度等)都會造成每個架次採集影像色差不一致。為了消除模型色差,我們需要對原始照片或者模型進行調色處理。本方案以調整原始照片為例介紹影像調色、建模工程設置和轎稿模型更新等步驟進行模型調色流程的介紹。

二、大舉調色方案

①明確調色要求:明確調色的達到目標和要求,統一光影色調,使照片質量效果更好。

②明確照片存在問題:曝光、灰度、噪點高等。

③明確調色步驟:先明確主變體初始色調,與原始進行對比→進行微調→統調法復制應用到所有變體。

④導入數據,進行處理。

三、調色軟體選擇

推薦選用CaptureOne 進行調色處理。不選用 Photoshop是由於Photoshop只能用主變體的固定值去進行批量處理,即使可以看到效果,也無法統一整體照片的色調,只能限於文件夾內照片色調一致來進行批處理。然而在CaptureOne里可以復制不同主變體色調參數進行多次、分批的調色處理,並且可以實時的看到效果,使得整體照片色調統一。

四、 照片調色流程

五、調色具體操作流程

我們可以看到下圖中的照片存在曝光、過暗、灰度、有霧、噪點高這些問題。接下來將通過Capture One軟體對照片進行調色處理,使整體色調統一。

(1)打開軟體,選擇照片文件夾路徑,導入全部原始圖像。

(2)在右邊操作欄中可以看到照片的顏色色調是不統一的。選擇曝光的選項菜單,通過調整曝光、高動態范圍、清晰度和除霧等區塊對照片進行統一色調處理。

曝光:①曝光:畫面整體的明暗           ②對比度:增強明暗反差程度

           ③亮度:小力度的明暗調整       ④飽和度:增強色彩度

高動態范圍:主要用閉仿孝到「陰影」的功能,滑動來調節照片中陰影區域的明亮。

清晰度:使整體畫面更加清晰.

除霧:是由兩個區塊組成量和陰影色調。使得畫面通透、優化對比、完善黑白場。

量:點擊滑動量向右調整,調整的過程中整體照片的曝光,對比度和顏色都會發生改變。

陰影色調:有自動和手動選項。點擊吸管工具就是手動選擇陰影的色調。點擊畫面中不同的區域,畫面的顏色也隨之帶來變化。調色過程中,需要點擊畫面中深灰的區域,不要點擊死黑的區域,這樣會比較更好地詮釋畫面的顏色,使畫面顏色更加精準。

(3)選中需要進行調色的照片,在左邊的菜單中對其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具體操作如下:

         可以看到這部分照片整體有霧氣導致照片偏灰、對比度低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曝光、高動態范圍等工具配合完成對照片「去霧」的操作,使照片達到最佳。

選中調色後的照片「從主變體復制調整調整項」,將顏色相近的照片「將調整項應用與所有已選變體」,進行批量操作。

整體照片調整到一個色調後,對所有變體進行導出操作,全選(Ctrl+A)-右擊-導出變體。

選擇導出位置、導出格式以及畫質等,對所有照片進行導出操作。

六、模型更新流程

模型更新流程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基於調色的照片替換路徑後重新建模,此種方法相當於重新重頭開始三維重建,會花費巨大的時間;二是基於調色的照片在建模軟體中使用第一次建模的中間結果,僅需重新對中間結果進行紋理映射即可,此步驟方法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下文介紹第二種方法在瞰景Smart3D軟體下的處理流程。

(1)在原工程中,替換調色後的照片。工程下更改照片路徑(調色後照片)。或者將調色後的照片放在原始工程照片目錄下即可,替換後使用軟體照片路徑檢查工具檢查照片替換是否成功。

(2)刪除工程文件夾中Intermediate目錄下的IP文件夾(存放影像金字塔文件)。

(3)在Intermediate目錄下Reconstruction文件夾中對應的重建任務文件夾中,將瓦塊內包含texture的文件選中批量刪除。

(4)重新提交更新模型貼圖文件。

          在重建任務目錄下,右擊轉換數據格式,選擇需要重建的瓦塊以及格式,進行轉出模型操作。

七、調色成果對比    

J. 怎麼樣控制注塑產品的色差

色差影響因素眾多,涉及原料樹脂、色母、色母同原料的混合、注塑工藝、注塑機、模具等,正因為牽涉面廣泛,因此色差控制技術同時也是注塑中公認較難掌握技術之一。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我們一般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色差的控制。 1.消除注塑機及模具因素的影響 要選擇與注塑主品容量相當的注塑機,如果注塑機存在物料死角等問題,最好更換設備。對於模具澆注系統、排氣槽等造成色差的,可通過相應部分模具的維修模來解決。必須首先解決好注塑機及模具問題才可以組織生產,以削減問題的復雜性。 2.消除原料樹脂、色母的影響控制原材料是徹底解決色差的關鍵。因此,尤其是生產淺色製品時,不能忽視原料樹脂的熱穩定性不同對製品色澤波動帶來的明顯影響。鑒於大多數注塑生產廠家本身並不生產塑料母料或色母,這樣,可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生產管理和原材料檢驗上。即加強原材料入庫的檢驗;生產中同一產品盡可能採用同一廠家、同一牌號母料、色母生產;對於色母,我們在批量生產前要進行抽檢試色,既要同上次校對,又要在本次中比較,如果顏色相差不大,可認為合格,如同批次色母有輕微色差,可將色母重新混合後再使用,以減少色母本身混合不均造成的色差。同時,我們還需重點檢驗原料樹脂、色母的熱穩定性,對於熱穩定性不佳的,我們建議廠家進簡激行調換。 3.消除色母同母料混合不均的影響 塑料母料同色母混和不好也會使產品顏色變化無常。將母料及色母機械混合均勻後,通過下吸料送入料斗時,因靜電作用,色母同母料分離,易吸附於料斗壁,這勢必造成注塑周期中色母量的改變,從而產生色差。對此種情況可採取原料吸入料斗後再加以人工攪拌的方法解決。現在有很多公司採用喂料機來加入色母,這樣節省了大量人力,並且為色差控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不少公司因使用不當,結果往往難以令人滿意。固定轉速下喂料機加入色母的多少取決於塑沖喊化時間,而塑化時間本身是波動的,有時波動甚至還比較大,因此要保證恆定的加料量,需將喂料機加料時間加以固定,且設定時間小於最小塑化時間。在使用喂料機時需注意,因喂料機出口較小,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因為喂料機螺桿中積存的原料粉粒造成下料不準,甚至造成喂料機停轉,因此需定期清理。 4.減少料筒溫度對色差的影響 生產中常常會遇到因某個加熱圈損壞失效或是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造成料筒溫度劇烈變化從而產生色差。這類原因產生的色差很容易判定,一般加熱圈損壞失效產生色差的同時會伴隨著塑化不均現象,而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常伴隨著產品氣斑、嚴重變色甚至焦化現象。因此生產中需經常檢查加熱部分,發現加熱部分損壞或失控時及時更換維修,以減少這類色差產生幾率。 5.減少注塑工藝調整時的影響 非色差原因需調整注塑工藝參數時,盡可能不改變注塑溫度、背壓、注塑周期及色母加入量,調整同時還需觀察工藝參數改變對色澤的影響,如發現色差應及時調整。盡可能避免使用高注射速度、高背壓等引起強剪切作用的注塑工藝,防止因局部過熱或熱分解等因素造成的色差。嚴格控制料筒各加熱段溫度,特別是噴嘴和緊靠噴嘴的加熱部分。 6.掌握料筒溫度、色母量對產品顏色變化的影響 在進行色差調整前還必須知道產品顏色隨溫度、色母量散咐野變化的趨勢。不同色母隨生產的溫度或色母量的改變,其產品顏色變化規律是不同的。可通過試色過程來確定其變化規律。除非已知道這種色母顏色的變化規律,否則不可能很快地調好色差,尤其是在採用新色母生產的調色時。

閱讀全文

與模具色差怎麼調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麥德龍不銹鋼鍋怎麼做好吃 瀏覽:90
鋼鐵星彈滿血多少錢 瀏覽:270
鋁合金發動機被碰裂開了怎麼修復 瀏覽:681
骨折鑲鋼板醫生建議多久做傷殘鑒定 瀏覽:345
模具中指的half是什麼意思 瀏覽:546
泰州專業鎂鋁合金怎麼樣 瀏覽:967
鋼材iso標準是什麼 瀏覽:876
沖壓模具爆炸圖怎麼做 瀏覽:477
焊管厚度的允許偏差范圍 瀏覽:903
不銹鋼炒菜鍋價格怎麼相差這么多 瀏覽:716
長安汽車模具供應商在哪裡 瀏覽:292
開口鋼管樁屬於什麼樁 瀏覽:562
成都哪裡有樓梯不銹鋼扶手賣 瀏覽:206
ysl208號方管 瀏覽:604
銀川鋼管多少錢 瀏覽:82
不銹鋼鋼帶酸洗色差如何解決 瀏覽:376
做一塊不銹鋼銘牌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42
450高爐每月能生產多少噸鋼鐵 瀏覽:664
焊接鋼管什麼品牌好 瀏覽:189
海邊建築鋼材一般用什麼材料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