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設計自學全部步驟
模具設計自學五大步驟
第一步: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即我們工作中所說的套圖,確保在模具設計之前各產品圖紙的正確性。
第四步: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
第五步: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B. 結構工程師要會曲面畫圖嗎
結構工程師要會曲面畫圖絕賀的,需要熟練掌握制圖軟體和相關的專業技能。
1.熟練使用3D、2D繪圖軟體,包括復雜曲面建模能力、自頂而下設計方法(TopDownDesign)、工程圖紙繪制。
2.熟悉產品開發流和森程;
3.模具結構(塑料模、五金模)、加工工藝、(喚宏畝五金、塑料)材料性能;
4.基本的電路知識、安規標准、行業標准、產品標准、成本核算、專利分析和規避等等知識;
C. 結構工程師:結構施工圖的繪制方法
施工圖是工程師的「語言」, 是設計者設計意圖的體現,也是施工、監理、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結構施工圖在整個設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從事。
對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要求是:圖面清楚整潔、標注齊全、構造合理、符合國家制圖標准及行業規范,能很好地表達設計意圖,並與計算書一致。
通過結構施工圖的繪制,應掌握各種結構構件工程圖表的表達方法,會應用繪圖工具手工繪圖、修改(刮圖)和校正,同時能運用常用軟體通過計算機繪圖和出圖。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配筋圖的表示方法有三種:
一、詳圖法。它通過平、立、剖面圖將各構件(梁、柱、牆等)的結構尺寸、配筋規格等「逼真」地表示出來。用詳圖法繪圖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樑柱表法。它採用表格填寫方法將結構構件的結構尺寸和配筋規格用數字元號表達。
此法比「詳圖法」要簡單方便得多,手工繪圖時,深受設計人員的歡迎。其不足之處是:同類構件的許多數據需多次填寫,容易出現錯漏,圖紙數量多。
三、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以下簡稱「平法」)。
它把結構構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鋼筋規格在構件的平面位置用數字和符號直接表示,再與相應的「結構設計總說明」和梁、柱、牆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平法的優點是圖面簡潔、清楚、直觀性強,圖紙數量陵沒芹少,設計和施工人員都很歡迎。
為了保證按平法設計的結構施工圖實現全國統一,建設部已將平法的制圖規則納入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詳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GJBT-518 00G101)(以下簡稱《平法規則》)。
「詳圖法」能加強繪圖基本功的訓練:「樑柱表法」目前還在廣泛應用;而「平法」則代表了一種發展方向。畢業設計時宜在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有所側重。
結構施工圖繪制的具察早體內容
基本內容
一、 圖紙 目錄
全部 圖紙 都應在「 圖紙 目錄」上列出,「 圖紙 目錄」的圖號是「G-0」。
結構施工圖的「圖別」為「結施」。「圖號」排列的原則是:從整體到局部,按施工順序從下到上。例如,「結構總說明」的圖號為「G-1」(G表示「結施」),以後依尺畢次為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基礎及基礎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層結構平面、各種大樣圖、樓梯表、柱表、梁大樣及梁表。
按平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又分為牆柱定點陣圖、各類結構構件的平法施工圖(模板圖,板、梁、柱、剪力牆配筋圖等,特殊情況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圖),並應和相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此時應按基礎、柱、剪力牆、梁、板、樓梯及其它構件的順序排列。
二、結構總說明
「結構總說明」是統一描述該項工程有關結構方面共性問題的 圖紙 ,其編制原則是提示性的。設計者僅需打「√」,表明為本工程設計採用的項目,並在說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繪圖筆填上需要的內容。
必要時,對某些說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鋼筋混凝土樑上的構造柱,鋼筋錨入梁內長度及鋼筋搭接長度均可按實際設計修改;單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大直徑或減少間距等等;圖中通過說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 「K8」 「K10」 、「K12」依次表示直徑為6、8、10、12而間距均為200mm的配筋。
有剪力牆的高層建築宜採用「(高層)結構說明」。
三、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
人工挖孔(沖、鑽孔)灌注樁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一般都有統一說明及大樣。與結構總說明不同的是,圖中用「×」表示不適用於本設計的內容,對採用的內容不必打「√」,同時應在空格處填上需要的內容。
樁表中的「單樁承載力設計值」是樁基礎驗收時單樁承載力試驗的依據,宜取100kN的倍數。
確定「設計樁頂標高」時,應考慮樁台(樁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頂標高、地基梁與樁檯面間的預留空間、樁頂嵌入樁台的深度等因素。
圖中的「不另設樁台的樁頂大樣」,其「設計樁頂標高」應在施工縫處,大樣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擴大的樁台,應增加端部環向加勁箍及構造鋼筋網,註明配筋量等。
四、基礎及基礎梁平面
⒈ 基礎平面與基礎梁平面可合並為一圖,比例可用1:100;大樣圖可用1:60或1:50;基礎說明可用6號仿宋字體。
基礎梁用雙細實線表示,梁寬要按比例畫。首層內、外牆及第一跑樓梯的相應位置下均應布置基礎梁:「地骨」一般只用於跨度小、高度不到頂的內部隔牆(如廁位隔牆);按抗震設計時,一般要沿軸線在相鄰基礎間布置基礎梁。
⒉ 尺寸標注
尺寸線通常分為總尺寸線、柱網尺寸線、構件定位尺寸線三類。構件定位尺寸應盡量靠近要表示的構件,位於平面中部及遠端的構件應另加標注。
總尺寸及柱網尺寸、軸線符號、注寫方向、圓圈大小均要符合制圖標準的規定。要注意區分主軸線和輔助軸線,凡出現在基礎平面上的豎向構件的定位軸線才能編為主軸線。
邊柱、角柱及梯間兩側的柱,一般以其外邊緣定位,中間柱以底層柱中定位,剪力牆以牆中或不收級一側定位,變形縫以縫兩側的雙柱或牆柱凈距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層間的樓梯平台如用樑上起柱(LZ)支承,要標出小柱的定位尺寸。
基礎梁的邊梁按外邊緣定位,中間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基礎以中心定位。樁台的中心一般與柱中重合,對聯合樁台則應使樁群的重心與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同一類型樁台應選一個標出樁的相對位置。
各種受力構件(梁、柱、剪力牆等)宜在圖中構件旁註上截面尺寸。同一編號的構件可只注其中一個構件的尺寸。
⒊ 基礎大樣應畫出剖面、平面、配筋圖,內容詳盡至滿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圖中,要正確表示雙向配筋的相對位置關系,一般應將彎矩較大的一向放在外層。對於方形樁台,為免施工時放錯,應使雙向配筋量相等。
⒋ 基礎說明應包括:
⑴ 結構總說明和樁基礎統一說明中沒有提及的基礎做法;
⑵ 樁檯面標高、樁頂設計標高、樁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 柱與軸線、基礎梁與軸線以及基礎與柱的位置關系;
⑷ 與基礎定位有關的柱、剪力牆的截面尺寸;
⑸ 構件編號說明等。
結構圖中的文字說明應盡量簡短,文法要簡要、准確、清楚,敘述的內容應為該圖中極少數的特殊情況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量情況。
五、各層結構平面
結構平面圖有兩種劃分方法:按「樑柱表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可分為模板圖和板配筋圖(當結構平面不太復雜時可合並為一圖);按「平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需分為牆柱定點陣圖、各類結構構件的平法施工圖(模板圖、板配筋圖以及梁、柱、剪力牆、地下室側壁配筋圖等)。
各層的「模板圖」及「板配筋圖」可按本節所述方法繪制。
⒈ 尺寸線標註:通常分為結構平面總尺寸線、柱網尺寸線、構件定位尺寸線及細部尺寸線等。標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 平面圖中梁、柱、剪力牆等構件的畫法:原則是從板面以上剖開往下看,看得見的構件邊線用細實線,看不見的用虛線。剖到的承重結構斷面應塗黑色。
凡與梁板整體連接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如窗頂裝飾線、花池、水溝、屋面女兒牆等,必須在結構圖中表示。構件大樣圖應加索引。
對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廁、孔洞等),要用陰影方法表示,並在圖紙背面用紅色鉛筆在陰影部分輕塗。如有凹板,應標出其相對標高及板號。
樓梯間在樓層處的平台梁板應歸入樓層結構平面之內。對梯段板及層間平台,應用交叉細實線表示,並寫上「梯間」字樣。
⒊ 繪圖順序:一般按底筋、麵筋、配筋量、負筋長度、板號標志、板號、框架梁號、次梁號、剪力牆號、柱號的順序進行。
板底、面鋼筋均用粗實線表示,宜畫在板的1/3處。文字用繪圖針筆書寫,字體大小要均勻(可用數字模板),當受到位置限制時,可跨越梁線書寫,以能看清為准。所有直線段都不應徒手繪制。
雙向板及單向板應採用表示傳力方向的符號加板號表示。
在板號下中應標出板厚。當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時,可只標出特殊的板厚,其餘在本圖內用文字說明。
在各層模板圖中,應標出全部構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牆、柱)的編號,不得以對稱性等為由漏標。
過梁(GL)應編注於過梁之上的樓層平面中。
樑上起柱(LZ),要標出小柱的定位尺寸,說明其做法。
⒋ 底筋的畫法
結構平面圖中,同一板號的板可只畫一塊板的底筋(應盡量注於圖面左下角首先出現的板塊),其餘的應標出板號。
底筋一般不需註明長度。繪圖時應注意彎鉤方向,且彎鉤應伸入支座。
對常用的配筋如φ6@200、φ8@200、φ10@200等可用簡記法表示,與結構總說明配合使用。
分布筋只在結構總說明中註明,圖中不畫出。
⒌ 負筋的畫法
同一種板號組合的支座負筋只需畫一次。如某塊板的支座另一邊是兩塊小板時,則只按其中較大的板配置負筋。
板的跨中不出現負彎矩時,負筋從支座邊可伸至板的L0/3(活載大於三倍恆載)、L0/4(活載不大於三倍恆載)、或L0/5(端支座)。L0為相鄰兩跨中較大的凈跨度。雙向板兩個受力方向支座負筋的長度均取短向跨度的1/4.鋼筋長度應加上樑寬並取50mm的倍數。板的跨中有可能出現負彎矩時,板面負筋宜採用直通鋼筋。
負筋對稱布置時,可採用無尺寸線標注,負筋的總長度直接注寫在鋼筋下面;負筋非對稱布置時,可在梁兩邊分別標注負筋的長度(長度從梁中計起);端跨的負筋無尺寸線時直接標注的是總長度;以上鋼筋長度均不包括直彎鉤長。
板厚較大的懸臂板筋和直通負鋼筋,均應加設支撐鋼筋,並在圖中註明。
⒍ 其他
對平面圖中難以畫清楚的內容,如凹廁部分樓板、局部飄出、孔洞構造等,可用引出線標注,或加剖面索引、用大樣圖表示。
板面標高有變化時,應標出其相對標高。
砌體隔牆下的板內加筋以粗直線表示(鋼筋端部不必示出彎鉤),並且註明定位尺寸。
詳圖法施工圖
一、框架梁、柱配筋圖
⒈ 框架大樣圖可用1:40比例繪制。 各柱柱中、懸臂梁根部、框架梁兩端及跨中各作一個剖面,均用1:20比例繪制。
⒉ 完整標出框架的構件尺寸及定位尺寸,並用一度尺寸線標明層高、柱高、梁頂標高。
⒊ 柱的縱向鋼筋
縱向鋼筋用粗實線表示。Ⅰ級鋼筋的切斷點要畫彎鉤;Ⅱ級鋼筋的切斷點用短斜線標出,並斜向鋼筋一方;鋼筋如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接點或焊點用圓點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實線表示。
⑴ 柱的縱筋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時,應標出接點位置;當採用搭接連接時,要標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長度(取50mm的倍數,以下同);柱縱筋需要分批接駁時,應標出每次接駁的位置。
⑵ 柱中插筋及切斷鋼筋的錨固長度LaE,可採用文字說明的方法註明。
⑶ 頂層柱頂柱筋及梁筋的錨固做法,應在圖上有所表示。
⑷ 柱的剖面大樣中各類縱筋和箍筋要分別標注,並標明剖面尺寸。
⒋ 柱的箍筋
⑴ 柱箍筋加密區范圍以及加密區、非加密區、節點核芯區的箍筋做法應在圖上註明;
⑵ 箍筋按規定需採用復合箍筋時,應在柱剖面旁邊用示意圖表示復合箍筋的做法,並注意箍筋末端彎鉤的畫法。
⒌ 梁的縱向鋼筋
⑴ 懸臂梁負筋,應與框架梁邊跨的負筋一起考慮,繪圖時可根據需要進行調配,以免支座鋼筋過密。
⑵ 梁縱筋由於構造原因不能伸入鄰跨時,可將部分鋼筋向下或向上錨入柱內,繪圖時可根據需要調整配筋。
⑶ 梁的支座負筋分批切斷時,在圖中應分批標明切斷點位置。為便於區分鋼筋,詳圖中宜加上鋼筋編號。
⑷ 抗震設計時框架梁的貫通鋼筋,當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接長時,應標出接點位置;當採用兩端與支座負鋼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長時,應在圖紙上註明搭接位置及長度。
除貫通筋外,有時尚需增加架立筋以滿足箍筋肢距的需要,此時應將貫通筋與架立筋分別標出。
⑸ 梁端底筋及麵筋錨入柱內的錨固長度LaE,可採用文字說明的方法。
⒍ 梁的吊筋
梁側有集中荷載(次梁)作用時,應標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並畫出吊筋的大樣。
⒎ 梁的箍筋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加密區及非加密區的箍筋做法應在圖上註明;
⒏ 梁的腰筋
梁的腰筋為按構造配置時,長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計算(抗扭或側向抗彎)而設置的腰筋,其錨入柱內的長度為LaE,繪圖時須注意其區別。
⒐ 梁剖面大樣
梁剖面大樣中各類縱筋和箍筋要分別標注,並標明剖面尺寸。
採用復合箍筋時,應在剖面旁邊用示意圖表示復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應注意箍筋末端彎鉤的畫法。
二、剪力牆配筋圖
⒈ 剪力牆配筋平面圖及剖面圖的比例可與框架大樣圖相同。連梁因為鋼筋通長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連梁可只作一個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⒉ 用一度尺寸線標明層高及連梁高,註上連梁頂的標高。標明剪力牆的定位軸線、開口尺寸、各片牆的厚度、寬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對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電梯井、門洞等),要用陰影方法表示,並在圖紙背面用紅色鉛筆在陰影部分輕塗。
⒊ 剪力牆的鋼筋
⑴ 剪力牆各種鋼筋的用量應在平面及剖面圖中適當表示。當豎向鋼筋沿高度減少時,要標出考慮錨固長度後縱筋的切斷位置。
⑵ 連梁的底筋、麵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結筋的數量及構造要求,應在圖上表達清楚。
鋼筋均用粗實線表示。Ⅰ級鋼筋的切斷點畫彎鉤,Ⅱ級鋼筋畫短斜線。
⒋ 剪力牆的水平鋼筋與豎向鋼筋的關系、拉結筋的做法、鋼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鋼筋轉角構造、頂層豎筋與屋面板的錨固、牆與柱之連接等構造做法,應在施工圖中或在(高層)結構說明中表達清楚。
三、樓梯配筋圖
樓梯配筋圖可結合建築施工圖,在其樓梯剖面大樣圖預留的位置直接繪出。
梁大樣及梁表梁表也有多種形式,應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梁表。填表前應與圖對應搞清各符號含義。下面以圖10-2為例說明梁表的填寫方法。
⒈ 梁號應由基礎梁開始往上按施工順序逐層填寫,同一層先填框架梁再填次梁、梯梁;當幾層框架梁(如三至五層的第3號框架梁)相同時,「梁號」可表示為「3~5KL3」等;連續梁的「分號」可只填跨號(如-1,-2,-P等)。
⒉ 基礎梁及獨立梁的梁頂標高一定要填寫。基礎梁的梁頂標高一般可取室內設計標高以下50mm;外牆下的基礎梁,尚應使梁底低於室外地面設計標高,以免外牆面因沉降不同出現開裂現象。
⒊ 截面型式及截面尺寸應按梁表中的梁截面型式填寫。必要時,可對其作出修改或補充。
⒋ 梁的跨度一般按軸線距離填寫(單位:毫米),支座寬則從軸線計起,懸臂跨應填寫端部尺寸h1等。
⒌ 梁表中①②號筋必須逐跨填寫,不得使用相同號「``」。梁的底筋如分排放置時,應用二、三或「上、下」註明;①②號筋不標注S1、S2長度時,按梁表說明第7條的規定執行,應在該條文處填寫錨固長度為40d(不少於LaE),d為鋼筋直徑。
⒍ 在某一梁跨內所填的⑧及⑨號鋼筋如無註明「左」或「右」時,是指該跨右端支座(按分跨編號循序而言)的鋼筋,填寫時應特別注意。
⒎ 梁表說明第8條中,⑤號筋與⑦、⑨號筋的搭接長度宜改為40倍⑤號筋直徑(不少於受拉搭接長度),以滿足作為貫通筋的要求。
⒏ ⑦號筋的C5及La長度,可取50mm的倍數;⑨號筋如分排放置,要用二、三或「上、下」註明;④⑤號筋的截面積應不少於⑦或⑨號筋截面積的1/4;⑩號筋等的C1長度,不宜少於C2的1.5倍,伸至內跨應不少於 Ln/3.⒐ 通長鋼筋應註明「通長」字樣並說明允許搭接的部位;如採用④號連通筋,除首跨C1及末跨C2需填寫外,其餘均用「連通」或「* 」號表示。
⒑ 懸臂跨⑩號或支座的⑦、⑨號鋼筋互相搭接而不需要④⑤號筋時,宜用斜線將該項劃去,以方便檢查有否遺漏。
⒒ 箍筋要註明端部及跨中的范圍;如為抗扭箍,要在旁邊註明「(抗扭)」。
⒓ 次梁作用處,除2根吊筋外,每側宜再加3到4個密箍;懸臂端集中力處,宜再加4個密箍;密箍直徑與該梁段其它箍筋相同,間距為50mm.
⒔ 腰筋為一排時,不必寫排數。
三、樓梯表
目前流行有多種式樣的樓梯表,其表達方式、符號不盡統一,但其填寫方法都相似。
⒈ 梯板號:應由首層(或地下室)第一跑開始按施工順序由下往上進行編號。折板式樓梯的上、下跑梯板由於類型不同,不能用同一編號。編號時應結合樓梯間剖面大樣進行。
⒉ 梯板的跨度、厚度、踏步尺寸等,應按大樣圖對應填寫,單位為毫米。
⒊ 梯板的負筋長度:在所選樓梯表的大樣中,應留意標注的負筋長度是水平投影還是與梯板方向平行的長度。
⒋ 當梯板底筋要在彎折處分開錨固時,底筋應分段填寫,並標注錨固長度;彎折處的負筋長度應加長,見2.4.1節。
⒌ 首段梯板應支承於基礎梁或地下室底板,不應採用天然地基基礎。如梯表提供的大樣圖不符合要求,可作修改或另繪大樣。
⒍ 梯表說明中,應填寫混凝土強度等級;梯板的分布筋宜改為φ8@250;梯扶手下應另加2φ12.
按平法設計的配筋圖,應與相應的「梁、柱、剪力牆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各類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都是簡明敘述構件配筋的標注方法,再以必要的附圖展示構造要求。目前已有多種與平法或「原點陣圖示法」配套使用的「通用圖及說明」,選用時應與國家標准《平法規則》相符合。並在各類構造通用圖說明的空格處填上需要的內容。
柱平法施工圖
柱平法施工圖有列表注寫和截面注寫兩種方式。柱在不同標准層截面多次變化時,可用列表注寫方式,否則宜用截面注寫方式。
在平法施工圖中,應在圖紙上註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層的結構層樓(地)面標高、結構層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並在圖中用粗線表示出該平法施工圖要表達的柱或牆、梁,(實際圖紙粗線只畫其中一項)。
結構層樓面標高是指將建築圖中的各層地面和樓面標高值扣除建築面層及墊層厚度後的標高,結構層號應與建築樓層號對應一致。
⒈ 列表注寫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或幾個截面標注幾何參數代號(反映截面對軸線的偏心情況),用簡明的柱表注寫柱號、柱段起止標高、幾何尺寸(含截面對軸線的偏心情況)與配筋數值,並配以各種柱截面形狀及箍筋類型圖。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礎頂面標高)往上以變截面位置或配筋改變處為界分段注寫,具體注寫方法詳見《平法規則》。
⒉ 截面注寫方式:在分標准層繪制的柱平面布置圖的柱截面上,分別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截面,直接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數值。
⑴ 在柱定點陣圖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繪制柱截面配筋圖,在其編號後再注寫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狀標注所需數值)、角筋、中部縱筋及箍筋。
⑵ 柱的豎筋數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畫在大樣圖上,並集中標注在大樣旁邊。
⑶ 當柱縱筋採用同一直徑時,可標注全部鋼筋;當縱筋採用兩種直徑時,需將角筋和各邊中部筋的具體數值分開標注;當柱採用對稱配筋時,可僅在一側注寫腹筋。
⑷ 必要時,可在一個柱平面布置圖上用小括弧「( )」和尖括弧「 >」區分和表達各不同標准層的注寫數值。
⑸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僅分段截面與軸線的關系不同時,可將其編為同一柱號。但此時應在未畫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寫該截面與軸線關系的具體尺寸。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也有列表注寫和截面注寫兩種方式。剪力牆在不同標准層截面多次變化時,可用列表注寫方式,否則宜用截面注寫方式。
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可採取適當比例單獨繪制,也可與柱或梁平面圖合並繪制。當剪力牆較復雜或採用截面注寫方式時,應按標准層分別繪制。
在剪力牆平法施工圖中,也應採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註明各結構層的樓面標高、結構層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對於軸線未居中的剪力牆(包括端柱),應標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⒈ 列表注寫方式:把剪力牆視為由牆柱、牆身和牆梁三類構件組成,對應於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的編號,分別在剪力牆柱表、剪力牆身表和剪力牆梁表中注寫幾何尺寸與配筋數值,並配以各種構件的截面圖。在各種構件的表格中,應自構件根部(基礎頂面標高)往上以變截面位置或配筋改變處為界分段注寫,詳見《平法規則》。
⒉ 截面注寫方式:在分標准層繪制的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直接在牆柱、牆身、牆樑上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數值。下面以圖10-5為例說明其表達方法:
⑴ 選用適當比例原位放大繪制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對各牆柱、牆身、牆梁分別編號(編號方法可見第一章)。
⑵ 從相同編號的牆柱中選擇一個截面,標注截面尺寸、全部縱筋及箍筋的具體數值(注寫要求與平法柱相同)。
⑶ 從相同編號的牆身中選擇一道牆身,按牆身編號、牆厚尺寸,水平分布筋、豎向分布筋和拉筋的順序注寫具體數值。
⑷ 從相同編號的牆梁中選擇一根牆梁,依次引注牆梁編號、截面尺寸 、箍筋、上部縱筋、下部縱筋和牆梁頂面標高高差。牆梁頂面標高高差,是指相對於牆梁所在結構層樓面標高的高差值,高於者為正值,低於者為負值,無高差時不注。
⑸ 必要時,可在一個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用小括弧「( )」和尖括弧「 >」區分和表達各不同標准層的注寫數值。
⑹ 如若干牆柱(或牆身)的截面尺寸與配筋均相同,僅截面與軸線的關系不同時,可將其編為同一牆柱(或牆身)號。
⑺ 當在連梁中配交叉斜筋時,應繪制交叉斜筋的構造詳圖,並註明設置交叉斜筋的連梁編號。
D. 畫建築結構的施工圖有那些步驟.怎麼畫呢
繪制建築施工圖的步驟:
l.平面軸線的確定
開間與進深、有多少開間,有多少跨房間,先要明確。
一般建築工程設計圖紙平面尺寸用毫米(mm)表慶悔段示。
應標明各層平面的定位軸線並須與其它建築圖的定位軸線一致
2.畫樣體、柱子
平面軸線畫好以後可畫牆體和拄子。
3.畫門窗及門窗的定位尺寸,將門窗統一編號,以編制門窗表。
4.畫建築外牆總長
軸線總長前卜加軸線外牆的厚度即是有時候軸線就是外牆邊線。通常在建築的首層平面須標注建築外圍總長尺寸。
5.繪制立面圖
建築師一般繪制立面圖用1:100或1:200的比例,首先要確定層數。然後根據余設計方案確定地坪線、繪畫牆、門窗,最後加粗輪廓線。
注意加粗地坪線、台階以及輪廓。立面圖須標注門窗高度、層高及建築總高尺寸。
6.繪制剖面圖
根據梁板和柱的受力體系,確定層高、畫尺寸線。註明標高,且應與平、立面圖一致。
在平面圖上,註明剖切位置,剖切方向及向圖索引,在剖面圖上註明室外地坪標高,以及室內地面及各層標高。依次畫上去,最後畫屋頂。屋頂是平屋頂還是披屋頂?不管是平屋頂還是坡屋頂,都要在屋頂平面和剖面圖上註明找坡方向,坡度,排水溝位置等等。
平、立、剖面畫完後。就是做具體詳細的工作。確定材料、構造尺寸、用什麼規格的管道等並繪制大樣圖。
外牆飾面做法即材料原地顏色是在立面和節點構造大樣中註明的。
7.怎樣畫施工圖的節點大樣
建築師應該對應平、立、剖面圖畫檐口節點大樣、畫牆體、門窗大樣,畫樓梯、廚廁、陽台等節點大樣。
基礎大樣及落水管位置,電器設譽譽備如電冰箱、洗衣機等的設置也宜在建築的平面或大樣圖中有所標明。
總之,應在節點構造中註明尺寸、材料、規格和做法。然後列出門窗表。值得指出的是,建築師在做施工圖的初始階段。甚至於在方案設計階段就應該與其它各工種溝通,相互提設計條件,不斷解決由各工種引發的一些間題,所以說,建築師既要在建築施工圖的完成過程中起牽頭作用,同時也是各工種矛盾的協調者。
在實施工程技術建設中充當矛盾的協調者
建築師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l.定期到工地察看。隨時處理或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2.當主體工程完成後做內外裝修時作現場指導。
3.各分項工程施工完畢,建築工程設計人(包括建築、結構、水、電空調與通風等工程人員會同規劃、消防、環保等主管部門以及質監站、監理工程師一道參與工程驗收)。
工程一旦完成並投入使用,用戶的問題接著而來,建築師及結構工程師和水電安裝工程技術人員應做好工程回訪以利總結經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設計。
E. 一個新手如何看懂模具圖紙
簡單說:
1、從三視圖學起,了解點、線、面、體的概念。學習投影的知識。
2、找一本機械制圖練習冊認真練一下。
3、認真學習機械制圖這門課程。
4、認真學習機械制圖國家標准。
5、再就是多畫實物、多實踐就行了。
無論怎麼繁雜的圖紙,都得遵循三視圖的原理。弄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繁雜的圖紙也就簡單了,所以,看圖紙要從簡單地圖紙學起,一步一步,由簡到繁,積累經驗。常規圖紙分為主視圖、俯視圖、側視圖和一些常規符號以及技術要求。模具種類繁復、用途不同、結構復雜。
(5)結構工程師怎麼畫模具圖紙擴展閱讀:
主視圖在圖紙的左上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右方,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主視圖與俯視圖長應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高度保持平齊,左視圖與俯視圖寬度應相等若不按上述順序放置,則應註明三個視圖名稱。
首先明確一下,物體的三視圖和物體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的對應關系。主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左視圖的輪廓線表示上、下、前、後四個方位;俯視圖的輪廓線表示前、後、左、右四個方位。規定左右為長,上下為高,前後為寬。
F. 模具繪圖員的具體工作是什麼
模具繪圖員是模具行業中的一個工作職位,模具繪圖員的工作主要是輔助設計工程師(包括模具設計工程師、產品結構設計工程師或者項目工程師)繪制圖紙的,涉及的圖紙包括產品零件的三維圖和工程圖。
一、模具繪圖員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公司各種產品auto cad(微機繪圖軟體Computer Aided Design)制圖;
2、負責將工程師的設計轉化為2維、3維圖紙;
3、配合工程師完成設計項目,文件管理;
4、協助工程師進行產品研究,確定產品的設計概念、產品性能和生產條件;
5、繪制設計草圖、設計圖及材料選用;
6、向上級和客戶演示設計思路和產品功能介紹;
7、由工程技術部資料管理員安排工作量,按時完成描圖、曬圖任務;
8、根據主管工程師提供的資料,遵照各建設單位對竣工圖紙的格式要求,准確地完成描圖工作;
9、根據主管工程師的要求,做好資料的裝訂工作;
10、確保描圖、曬圖、裝訂的質量,不合格、不合要求的資料不能提供給主管工程師;
11、嚴格遵守曬圖機的操作規范,並做好保養工作;
12、完成領導交辦其它的工作。
二、模具繪圖員崗位要求如下:
1、大專以上學歷,機械、模具、機電等相關專業;
2、熟練使用AutoCAD、MasterCAM 等繪圖軟體;
3、1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4、有工廠加工中心操作經驗者優先考慮;
5、工作積極主動,願意學習新的知識;
6、有責任心,具備良好團隊合作精神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G. 畫模具圖紙是用什麼軟體製作的
一般都用CAD、全世界最流行的,繪圖軟體,一般用於機械或建築制圖
H. 產品圖如何變成模具圖樣品怎麼來的
1、產品圖,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設計(使用設計軟體等)而來的。用以說明生產的產品的造型及結構的平面圖案。
2、模具圖,是模具設計工程師根據產品圖繪制的。
3、樣品,是能夠代表商品品質的少量實物。它或者是從整批商品中抽取出來作為對外展示模型和產品質量檢測所需;或者在大批量生產前根據商品設計而先行由生產者製作、加工而成,並將生產出的樣品標准作為買賣交易中商品的交付標准。
(8)結構工程師怎麼畫模具圖紙擴展閱讀:
樣品作為商品的品質代表展示時,代表同類商品的普遍品質,包括商品的物理特性、化學組成、機械性能、外觀造型、結構特徵、色彩、大小、味覺等等。
(1)當樣品被作為產品推廣展示時,可以使買方對商品的整體特徵有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和了解。通常在使用樣品表述時,都會輔助文字或圖形說明。
同時,作為展示所用的樣品與實際交易的商品的品質可以出現差異,買方不能根據樣品品質要求生產商或銷售商承擔責任。
(2)將樣品品質作為交易中商品交付標準的,賣方要承擔交貨品質與貨樣必須一致的責任。如果交付商品的品質與樣品不同的,買方可根據樣品標准要求賣方承擔責任。
憑樣品交易在商品品質比較復雜、描述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簡單約定:憑樣品交易確實比較容易,所以這種模式在現實中經常用到。
但完全依據樣品標准來交付商品的情況並不常見,約定商品各項標准都嚴格與樣品一模一樣,實踐中非常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