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沖壓模具結構圖解
盡管各類沖壓模的結構形式和復雜程度不同,組成模具的零件又多種多樣,但總是分為上模和下模。上模一般通過模柄固定在壓力機的滑塊上,並隨滑塊一起沿壓力機導軌上下運動,下模固定在壓力機的工作台上。沖壓模的組成零件分類及作用如下:
1、工作零件
直接與沖壓材料接觸,對其施加壓力以完成沖壓工序的零件。沖模的工作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及凸凹模,又稱為成型零件,它是沖模中最重要的零件。
2、定位零件
確定材料或工序件在沖模中的正確位置,使沖壓件獲得合格質量要求的零件。屬於送進導向的定位零件有導料銷、導料板、側壓板等;屬於送料定距的定位零件有始用擋料銷、擋料銷、導正銷、側刃等;屬於塊料或工序件的定位零件有定位銷、定位板等。
3、壓料、卸料零件
這類零件起壓料作用,並保證把卡在凸模上和凹模孑L內的廢料或沖壓件卸掉或推(頂)出,以保證沖壓工作能繼續進行。
4.導向零件
保證凸模和凹模之間相互位置的准確性,保證模具各部分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由導柱、導套、導板等組成。
5、支撐零件
它將上述各類零件連接和固定於一定的部位上,或將沖模與壓力機連接,它是沖模的基礎零件。主要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固定板、墊板、模柄等。
6、緊固零件
主要用來緊固、連接各沖模零件,如各種螺栓、螺釘、圓銷等。上述導向零件和支撐零件組裝後稱為模架。
(1)怎麼畫沖壓模具料槽擴展閱讀
沖壓生產中最常用的材料是金屬材料(包括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但有時也用非金屬材料。其中黑色金屬主要有普通碳素結構鋼、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不銹鋼、電工硅鋼等;有色金屬主要有純銅、黃銅、青銅、鋁等;非金屬材料有紙板、層壓板、橡膠板、塑料板、纖維板和雲母等。
沖壓用金屬材料的供應狀態一般是各種規格的板料和帶料。板料可用於工程模的生產,帶料(卷料)用於連續模的生產,也可以用於工程模的生產。
板料的尺寸較大,可用於大型零件的沖壓,也可以將板料按排樣尺寸剪裁成條料後用於中小型零件的沖壓;帶料(又稱卷料)有各種規格的寬度,展開長度可達幾十米,成卷狀供應,適應於連續模大批量生產的自動送料。
2. 用UG設計沖壓模具的步驟
看是拉伸件還是非拉伸件,拉伸件的話就直接先設計拉伸模,然後再設計後面的沖孔、切邊等。
若是非拉伸件,就先設計成型、沖孔等,放料片線切割出來試模,尺寸符合後再根據料片設計落料模
3. 沖壓模具總裝配圖的繪制技巧有哪些
沖壓模具總裝配圖包括主視圖、俯視圖、所加工的工件圖、標題欄、明細表、技術要求等,有落料工序的模具還包括排樣圖等。
1、視圖模具結構主要釆用主視圖和俯視圖來表示,若不能表達清楚時,需要增加側視圖和局部剖視圖。主視圖是沿模具中心線的剖視圖,基本上能清楚地表示模具總體結構。為了減少局部剖視圖,沖壓模具還常常將剖面線未經過的部分,旋轉或平移到剖視圖上,如螺釘、銷釘、推桿、頂桿等。在不影響表達清晰的前提下,為減少局部剖視,還常常採用階梯剖的方式來表示更多的模具結構細節。
俯視圖包括下模俯視圖和上模俯視圖。下模俯視圖是將上模移去後的投影圖,能清晰址表達下模裝設的工作零件的輪廓,定位零件的布置及其與工件之間的關系a,結構零件的結構和布置等。上模俯視圖是沖壓模具從頂部向下的投影圖,能表達上模座及模柄的外形結構、螺釘銷釘的布置,通常還採用虛線表示工藝零件的外形。如果模具左右對稱,且結構較簡單,上模俯視圖、下模俯視圖各畫一半,左半邊畫下模俯視圖,右半邊畫上模俯視圖,再拼接在一起,布置在主視圖下方。模具圖中應標注所有零件的編號。標注時,零件號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增大,且保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對齊,即「橫平豎直」。模具圖中還應標注模具長度、寬度、高度(合模位置)方向的外形尺寸。
2、工件圖和排樣圖工件圖是沖壓件的圖形。工件圖布置在總圖的右上角,若圖面位置不夠,可另立一頁。工件圖的尺寸應標注公差,繪圖比例與模具圖相同。工件圖的方向應與沖壓方向一致,也就是工件在模具圖中的位置一致。工件圖的下方應列出工件材質,圖中未標注料厚時,還應指明料厚大小。有落料工序的模具,還應畫出排樣圖。排樣圖一般也布置在總圖的右上角,排樣圖的比例與模具圖相同,方向與送料方向一致。排樣圖中應該標岀條料寬度及其負偏差,落料件外形及其主要尺寸,落料件之間的搭邊值,落料件與條料側邊之間的搭邊值,送料步距等內容。在模具視圖中,工件及條料的輪廓用雙點畫線表示,實心的斷面塗紅。
3、標題欄和明細表標題欄和明細表一般布置在總裝配圖的右下角,若圖面位置不夠時,可另立一頁。標題欄和明細表的繪制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在學習階段繪制的模具圖,也可以採用學慣用標題欄和明細表。
明細表中的內容根據總裝配圖填寫。「熱處理」是指零件的熱處理硬度要求,特殊的熱處理方式(如滲碳等)也應標出。在「代(圖)號」欄中,如果是標准件,需標出其標准代號;如果是非標准件,需標出所設計的模具零件的圖號。在確定圖號時,各生產企業均有相關規定,學習階段對圖號的要求不作硬性規定。在「規格」欄中,應該根據相關標準的要求,標注出所選標准件的規格大小,如模座尺寸、模柄類型及直徑、螺釘和銷釘的直徑及長度等。
4、技術要求沖壓模具零件及模架的技術要求,相關標准已經有規定。總裝配圖中的「技術要求」欄目,是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圖紙無法表達的內容,提出模具製造和調整過程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項,如配合加工的凸模與凹模之間的間隙值、間隙不均勻度、毛刺高度等。
4. 沖壓模具設計流程
從事五金沖壓模具行業的人,應該都對各類沖壓模具結構非常熟悉。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沖壓零件的沖壓工藝性分析 沖壓零件必須具有良好的沖壓工藝性,才能以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製造出合格的沖壓零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完成沖壓件的工藝性分析:
a.讀懂零件圖;除零件形狀尺寸外,重點要了解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b.分析零件的結構和形狀是否適合沖壓加工。
c.分析零件的基準選擇及尺寸標注是否合理,尺寸、位置和形狀精度是否適合沖壓加工。
d.沖裁件斷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過高。
e.是否有足夠大的生產批量。
如果零件的工藝性太差,應與設計人員協商,提出修改設計的方案。如果生產批量太小,應考慮採用其它的生產方法進行加工。
2、沖壓工藝方案設計及最佳工藝規程設計:
a.根據沖壓零件的形狀尺寸,初步確定沖壓工序的性質,如:沖裁、彎曲、拉深、脹形、擴孔。
b.核算各沖壓成形方法的變形程度,若變形成度超過極限變形程度,應計算該工序的沖壓次數。
c.根據各工序的變形特點和質量要求,安排合理的沖壓順序。要注意確保每道工序的變形區都是弱區,已經成形的部分***含已經沖制出的孔或外形***在以後的工序中不得再參與變形,多角彎曲件要先彎外後彎內,要安排必要的輔助工序和整形、校平、熱處理等工序。
d.在保證製件精度的前提下,根據生產批量和毛坯定位與出料要求。確定合理的工序組合方式。
e.要設計兩個以上的工藝方案,並從質量、成本、生產率、模具的刃磨與維修、模具壽命及操作安全性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從中選定一個最佳的工藝方案。 f.初步確定各個工序的沖壓裝置。
3、沖壓零件毛坯設計及排樣圖設計:
a.按沖壓件性質尺寸,計算毛坯尺寸,繪制毛坯圖。
b.按毛坯性質尺寸,設計排樣圖,進行材料利用率計算。要設計多種排樣方案,經過比較選擇其中的最佳方案。
4、沖壓模具設計:
a.確定沖壓加工各工序的模具結構形式,並繪制模具簡圖。
b.對指定的1—2個工序的模具進行詳細的結構設計,並繪制模具工作圖。設計方法如下:
※確定模具的種類:簡單模、連續模還是復合模。
※模具工作零件設計: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凸、凹模長度,確定凸、凹模結構形式和連線固定方式。
※確定毛坯的定位和定距方式,並對相應的定位、定距零件進行設計。 ※確定壓料、卸料、頂件及推件方式,並對相應的壓料板、卸料板、推件塊等進行設計。
※模架設計:包括上下模座及導向方式的設計,也可以選用標准模架。 ※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按比例繪制模具工作圖。先用雙點劃線繪制毛坯,再繪制工作零件,然後繪制定位和定距零件,用連線零件把以上各部分連線起來,最後在適當的位置繪制壓料和卸料零件。根據模具的具體情況,以上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
※工作圖上應該標注模具的外輪廓尺寸、模具閉合高度、配合尺寸及配合型式。工作圖上要標注模具的製造精度和技術條件的要求。工作圖要按國家制圖標准繪制,有標準的標題欄和名細表。如果是落料模,要在工作圖的左上角上繪制排樣圖。
※ 計算模具壓力中心,檢查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線是否重合。如果不重合,對模具結果作相應的修改。
※ 計算沖壓力,最後選定沖壓裝置,進行模具與沖壓裝置相關尺寸的校核***閉合高度、工作檯面、模柄安裝尺寸等***。
5、測繪模具的大部分零件圖***要求完成圖紙工作量摺合為A0圖三張以上***,零件圖要求按國家制圖標准繪制,標注完整的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技術要求。
6、填寫沖壓加工工藝規程卡片。
7、在所設計的模具零件圖中,選擇兩個零件進行機械加工工藝分析、編制合理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並填寫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卡片。
8、根據設計內容和設計計算編寫設計說明書一份。
模具設計步驟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元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即我們工作中所說的套圖,確保在模具設計之前各產品圖紙的正確性,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元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這樣在模具設計中很有好處的,具體的套圖方法這里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
2.在產品分析之後所要進行的工作,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例如一產品需要量五個工序,沖壓完成則在產品展開時從產品圖紙開始到四工程、三工程、二工程、一工程,並展開一個圖形後復制一份再進行前一工程的展開工作,即完成了五工程的產品展開工作,然後進行細致的工作,注意,這一步很重要,同時需特別細心,這一步完成的好的話,在繪制模具圖中將節省很多時間,對每一工程所沖壓的內容確定好後,包括在成型模中,產品材料厚度的內外線保留,以確定凸凹模尺寸時使用,對於產品展開的方法在這里不再說明,將在產品展開方法中具體介紹。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我所見到有很多模具設計人員直接對產品展開圖進行手工計算來備料,這種方法效率太低,直接在圖紙上畫出模板規格尺寸,以組立圖的形式表述,一方面可以完成備料,另一方面在模具各配件的工作中省去很多工作,因為在繪制各元件的工作中只需在備料圖紙中加入定位、銷釘、導柱、螺絲孔即可。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元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5. 沖壓模具的設計步驟是什麼
步驟:
1、先分析鈑金零件,包括材料,成型步驟等。
2、根據產量,產能,成本,現有設備,客戶要求等,制定模具方案。
3、產品排樣,即制定沖壓工藝。
4、按工步繪制和設計模具,出圖。
6. solidworks中鈑金上沖壓結構的怎麼畫如下圖所示: 求指教!
成形工具可以用作折彎、伸展或成形鈑金的沖模,生成一些成形特徵,例如百葉窗、矛狀器具、法蘭和筋。SolidWorks 軟體包含一些成形工具例子,儲存在<安裝目錄>\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SolidWorks\SolidWorks <版本>\design library\forming tools。
我們只能從設計庫插入成形工具,而且只能將之應用到鈑金零件。如果要生成自己的成形工具,建議編輯範例成形工具,對範例成形工具進行更改就能生成滿足需要的成形工具。
如果想將成形工具添加到除 forming tools(成形工具)以外的文件夾,必須用右鍵單擊文件夾然後選擇「成形工具文件夾」來指定其內容為成形工具。否則無法使用。
將成形工具應用到鈑金零件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鈑金零件,然後瀏覽到設計庫中包含成形工具的文件夾。
2、將成形工具從設計庫拖動到想改變形狀的面上。
3、按Tab 鍵來更改方向。
4、將特徵放在要應用的位置。
5、通過標注尺寸,添加幾何關系或修改方向草圖來定位成形工具。
注意:添加尺寸時,方向草圖作為單個實體移動。特徵中專有的草圖僅控制特徵的位置,而不控制它的尺寸。
6、在放置成形特徵對話框中單擊完成。
7. 沖壓模具設計的一般流程
沖壓模具的設計一般流程是什麼,關於沖壓模具設計有哪些了解。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 取得必要的資料,並分析零件的沖壓工藝性
1 取得註明具體技術要求的產品工件圖紙明確工件的大小、形狀、精度要求、裝配關系等;
2 工件加工的工藝過派好程卡片研究其前後工序間的相互關系和在各工序間必須相互保證的加工工藝要求;
3 工件的生產批量決定模具的型式,結構、材料等;
4 工件原材料的規格與毛坯情況如板料、條料、帶料、廢料……;
5 沖壓車間的裝置資料或情況;
6 工具車間製造模具的技術能力和裝置條件,以及可採用的模具標准件情況;
7 研究消化上述資料,必要時可對既定的產品設計和工藝過程提出修改意見,使產品設計、工藝過程和工裝設計與製造三者之間能有更好的結合,取得更完善的效果。
2.確定工藝方案及模具的結構型式
1 根據工件的形狀、尺寸精度、表面質量要求,進行工藝分 析,確定落料、沖孔、彎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況下可以從圖紙要求直接確定;
2 根據工藝計算,確定工序數目,如拉深次數等;
3 根據各工序的變形特點及尺寸要求確定工序排列的順序,如需要確定先沖孔後彎曲,還是先彎曲後沖孔等;
4 根據生產批量和條件,確定工序的組合,如復合沖壓工序、和連續沖壓工序等。
3.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
1 設計材料的排樣和計算毛坯尺寸;
2 計算沖壓力包括沖裁力、彎曲力、拉深力、卸料力、壓邊力等,必要時須計算沖壓功和功率;
3 計算模具的壓力中心;
4 計算或估算模具各主要零件的厚度, 如凹模和凸模固定板、墊板的厚度以及卸料橡皮或彈簧的自由高度等;
5 決定凸、凹模間隙,計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6 對於拉深工序,需要決定拉深方式壓邊或不壓邊,計算拉深次數及中間工序的半成品尺寸。
對於某些工藝,如帶料連續拉深,須進行專門的工藝計算。
4.模具總體設計
在上述分析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模具結構的總體設計,勾畫草圖即可,並初算出模具的閉合高度,概略地定出模具的外形尺寸.
本節設計內容目錄如下所示:
1 目錄 至少二級標題及頁碼;
2 設計任務書;
3 工藝方案分析及確定 填寫沖壓件工藝規程;
4 工藝計算;
5 模具結構設計;
6 模具零部件工藝設計;
7 填寫模具說明書,參見表蠢鋒6-3;
8 整個模具的裝配步驟;
9 評述所設計模具的優缺點;
10參考資料目錄;
11結束語。
沖壓模具設計步驟
1。首先有電子檔的要對圖,看與紙面是否一致。就不明確的地方與客帶羨晌戶溝通,包括接刀口、尖角、折彎內角R等。
2。然後放工差,例如5+0.05/-0的孔就改到5.04
3。然後展開,排樣或者排工程,畫出工序圖或者排樣圖。
4。畫上模板、模座,並訂購鋼材。
5。完成所有設計
6。給領導審查
7。根據領導意見進行修改
8。拆零件、標注尺寸,加工說明等。
9。列印、簽字、發圖
沖壓模具基礎知識
1、卷邊
卷邊是將工序件邊緣捲成接近封閉圓形的一種沖壓工序。卷邊圓形的軸線呈直線形。[1]
2、卷緣
卷緣是將空心件上口邊緣捲成接近封閉圓形的一種沖壓工序。
3、拉延
拉延是把平直毛料或工序件變為曲面形的一種沖壓工序,曲面主要依靠位於凸模底部材料的延伸形成。
4、拉彎
拉彎是在拉力與彎矩共同作用下實現彎曲變形,使整個彎曲橫斷面全部受拉伸應力的一種沖壓工序。
5、脹形
脹形是將空心件或管狀件沿徑嚮往外擴張的一種沖壓工序。剖切 剖切是將成形工序件一分為幾的一種沖壓工序。
6、校平
校平是提高區域性或整體平面型零件平直度的一種沖壓工序。
7、起伏成形
是依靠材料的延伸使工序件形成區域性凹陷或凸起的沖壓工序。起伏成形中材料厚度的改變為非意圖性的,即厚度的少量改變是變形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設計指定的要求。
8、彎曲
彎曲是利用壓力使材料產生塑性變形,從而被彎成有一定曲率、一定角度的形狀的一種沖壓工序。
9、鑿切
鑿切是利用尖刃的鑿切模進行的落料或沖孔工序。鑿切並無下模,墊在材料下面的只是平板,被沖材料絕大多數是非金屬。
10、深孔沖裁
深孔沖裁是孔徑等於或小於被沖材料厚度時的沖孔工序。
11、落料
落料是將材料沿封閉輪廓分離的一種沖壓工序,被分離的材料成為工件或工序件,大多數是平面形的。
12、縮口
縮口是將空心件或管狀件敞口處加壓使其縮小的一種沖壓工序。
13、整形
整形是依靠材料流動,少量改變工序件形狀和尺寸,以保證工件精度的一種沖壓工序。
14、整修
整修是沿外形或內形輪廓切去少量材料,從而提高邊緣光潔度和垂直度的一種沖壓工序。整修工序一般也同時提高尺寸精度。
15、翻孔
翻孔是沿內孔周圍將材料翻成側立凸緣的一種沖壓工序。
16、翻邊
翻邊是沿外形曲線周圍將材料翻成側立短邊的一種沖壓工序。
17、拉深
拉深是把平直毛料或工序件變為空心件,或者把空心件進一步改變形狀和尺寸的一種沖壓工序。拉深時空心件主要依靠位於凸模底部以外的材料流入凹模而形成。
18、連續拉深
連續拉深是在條料卷料上,用同一副模具連續拉深模通過多次拉深逐步形成所需形狀和尺寸的一種沖壓方法。
19、變薄拉深
變薄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進一步改變形狀和尺寸,意圖性地把側壁減薄的一種拉深工序。
20、反拉深
反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內壁外翻的一種拉深工序。
21、差溫拉深
差溫拉深是利用加熱、冷卻手段,使待變形部分材料的溫度遠高於已變形部分材料的溫度,從而提高變形程度的一種拉深工序。
22、液壓拉深
液壓拉深是利用盛在剛性或柔性容器內的液體,代替凸模或凹模以形成空心件的一種拉深工序。
23、壓筋
壓筋是起伏成形的一種。當局部起伏以筋形式出現時,相應的起伏成形工序稱為壓筋。
8.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構造,表達零件之間的相互裝配關系,包括位置關系和配合關系。從這個目的出發,一張模具裝配圖所必須達到的最基本要求為:
首先,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或部件)不能遺漏,不論哪個模具零件,裝配圖中均應有所表達;
其次,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位置及與其他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應明確。在模具裝配圖中,除了要有足夠的說明模具結構的投影圖、必要的剖視圖、斷面圖、技術要求、標題欄和填寫各個零件的明細欄外,還應有其他特殊的表達要求。
模具裝配圖的繪制要求須符合國家制圖標准,現總結如下:
⑴ 總裝圖的布圖及比例。
① 應遵守國家標准機械制圖中圖紙幅面和格式的有關規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設計中習慣或特殊規定的制圖方法作圖。
③ 盡量以1:1的比例繪圖,必要時按機械制圖要求的比例縮放,但尺寸按實際尺寸標注。
④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如圖1-72所示。
(a)沖壓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b)塑料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圖1-72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
⑵ 模具設計繪圖順序
① 主視圖。繪制總裝圖時,應採用階梯剖或旋轉剖視,盡量使每一類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視圖中。按先里後外、由上而下,即按產品零件圖、凸模、凹模的順序繪制,零件太多時允許只畫出一半,無法全部畫出時,可在左視圖或俯視圖中畫出。
② 俯視圖。將模具沿沖壓或注射方向「打開」上(定)模,沿沖壓或注射方向分別從上往下看「打開」的上(定)模或下(動)模,繪制俯視圖。主、俯視圖要一一對應畫出。
③ 左、右視圖。當主、俯視圖表達不清楚裝配關系時,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為工作位置時,左、右視圖繪制按注射方向「打開」定模看動模部分的結構。
⑶ 模具裝配圖主視圖的要求。
① 在畫主視圖前,應先估算整個主視圖大致的長與寬,然後選用合適的比例作圖。主視圖畫好後其四周一般與其他視圖或外框線之間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視圖上應盡可能將模具的所有零件畫出,可採用全剖視圖、半剖視圖或局部視圖。若有局部無法表達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視圖。
③ 在剖視圖中剖切到圓凸模、導柱、頂件塊、螺栓(螺釘)和銷釘等實心旋轉體零件時,其剖面不畫剖面線;有時為了圖面結構清晰,非旋轉體的凸模也可不畫剖面線。
④ 繪制的模具一般應處於閉合狀態,如圖1-75所示,或接近閉合狀態,也可以一半處於閉合工作狀態,另一半處於非閉合狀態。
⑤ 兩相鄰零件的接觸面或配合面,只畫一條輪廓線;相鄰兩個零件的非接觸面或非配合面(基本尺寸不同),不論間隙大小,都應畫兩條輪廓線,以表示存在間隙。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剖面線傾斜方向應相神雀反;幾個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可用剖面線的間隔(密度)不同、傾斜方向或錯開等方法加以區別。但在同一張圖樣上同一個零件在不同的視圖中的剖面線方向、間隔應相同。
⑥ 沖模裝配圖上零件的部分工藝結構,如倒角、圓角、退刀槽、凹坑、凸台、滾花、刻線及其他細節可不畫出。螺栓、螺母、銷釘等因倒角而產生的線段允許省略。對於游高早相同零部件組,如螺栓、螺釘、銷的聯接,允許只畫出一處或幾處,其餘則以點劃線表示中心位置即可。
⑦ 模具裝配圖上零件斷面厚度小於2 mm時,允許用塗黑代替剖面線,如模具中的墊圈、沖壓鈑金零件及毛坯等。
⑧ 裝配圖上彈簧的畫法。被彈簧擋住的結構不必畫出,可見部分輪廓只需畫出彈簧絲斷面中心或彈簧外徑輪廓線,如圖1-73(a)所示。彈簧直徑在圖形上小於或等於2mm的斷面可以塗黑,也可用示意圖畫出,如圖1-73(b)、(c)所示。
圖1-73模具裝配圖中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彈簧也可以用簡化畫法,即雙點劃線表示外形輪廓,中間用交叉的雙點劃線表示,如圖1-74所示。
念旅 ⑷ 模具裝配圖俯視圖的要求
俯視圖一般只繪制出下(動)模,對於對稱結構的模具,也可上(定)、下(動)模各畫一半,需要時再繪制一側視圖或其他視圖。
繪制模具結構俯視圖時,應畫拿走上模部分後的結構形狀,其重點是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裝的工作零件的情況。俯視圖與邊框、主視圖、標題欄或明細欄之間也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圖1-74彈簧的簡化畫法
⑸ 序號引出線的畫法。
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應先數出模具中零件的個數,然後再作統籌
任務1 沖裁級進模
圖1-75 壓簧片沖孔落料級進模裝配圖
安排。序號一般應與以主視圖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一般左邊不標注序號,空出標注閉合高度及公差的位置。在圖1-75所示的模具裝配圖中,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數出整副模具中有27個零件,因此設計者考慮上方布置9個序號,右方布置9個序號,下方布置9個序號。根據上述布置,然後用相等間距畫出27個短橫線,最後從模具內引畫零件到短橫線之間的序號引出線。
按照「數出零件數目→布置序號位置→畫短橫線→畫序號引出線」的作圖步驟,可使所有序號引出線布置整齊、間距相等,避免了初學者畫序號引出線常出現的「重疊交叉」現象。
當然如果在俯視圖上也要引出序號時(圖1-75),也可以按順時針再順序畫出引出線並進行序號標注。其注寫規定如下:
① 序號的字型大小應比圖上尺寸數字大一號或大兩號。一般從被注零件的輪廓內用細實線畫出指引線,在零件一端畫圓點,另一端畫水平細實線。
② 直接將序號寫在水平細實線上。
③ 畫指引線不要相互交叉,不要與剖面線平行。
⑹ 剖面的選擇 。如圖1-75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狀、各模板之間的裝配關系(即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模柄與上模座間的安裝關系及由打桿、打板、頂桿和推塊等組成的打料系統的裝配關系等。上述需重點突出的地方應盡可能地採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裝配關系則可不剖而用虛線畫出或省去不畫,在其他視圖上(如俯視圖)另作表達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凹模的安裝關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狀、各模板間的安裝關系(即螺釘、銷釘如何安裝)、漏料孔的形狀等,這些地方應盡可能考慮全剖,其他一些非重點之處則盡量簡化。
圖1-75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的洞口形狀、模柄與上模座的聯接及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並在左面布置銷釘與緊固螺釘、右面布置卸料螺釘及彈簧),對於始用擋料銷的'裝配情況採用虛線及局部剖視圖的表達方式。
⑺ 螺釘、銷釘的畫法。畫螺釘、銷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螺釘各部分尺寸必須畫正確。螺釘的近似畫法是:如螺紋部分直徑為D,則螺釘頭部直徑畫成1.5D,內六角螺釘的頭部沉頭深度應為D+1~3mm;銷釘與螺釘都使用時,銷釘直徑應選用與螺釘直徑相同或小一號(即如選用M8的螺釘,銷釘則應選Ф8mm或Ф6mm)。
② 畫螺釘聯接時應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螺釘3為例,螺釘只與尾部的凸模固定板10螺紋聯接,而螺釘經過墊板9及上模座1均應為過孔。
③ 畫銷釘聯接時也要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的銷釘4為例,在銷釘經過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0與上模座1需用銷釘進行定位,而墊板9則無需用銷釘4來定位,所以應為過孔。
⑻ 工件圖的畫法。
① 工件圖是經沖壓或模塑成形後得到的沖壓件或塑料件圖形,如圖1-75所示,一般畫在總裝圖的右上角,並說明材料的名稱、厚度及必要的尺寸;對於不能在一道工序內完成的產品,裝配圖上應將該道工序圖畫出,並且還要標注與本道工序有關的尺寸。
② 工件圖的比例一般與模具圖上的比例一致,特殊情況下可以縮小或放大。工件圖的方向應與沖壓方向或模塑成形方向一致(即與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若特殊情況下不一致時,必須用箭頭註明沖壓件或模塑成形方向。
⑼ 沖壓模具裝配圖中的排樣圖。
① 利用帶料、條料時,應畫出排樣圖,一般畫在總裝圖右上角的工件圖下面或俯視圖與明細欄之間。
② 排樣圖應包括排樣方式、零件的沖裁過程、定距方式(用側刃定距時側刃的形狀、位置)、材料利用率、步距、搭邊、料寬及公差,對彎曲、卷邊工序的零件要考慮材料纖維方向。通常從排樣圖的剖切線上可以看出是單工序模還是復合模或級進模。
③ 排樣圖上的送料方向與模具結構圖上的送料方向必須一致,以使其他讀圖人員一目瞭然。如圖1-75所示。
⑽ 模具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在總裝圖中,要簡要註明對該模具的要求、注意事項和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所用設備型號、模具閉合高度以及模具列印標記、裝配要求等,沖裁模還要註明模具間隙。有時在左上角標注圖樣代號是企業結合產品的型號而編制的,便於圖樣的使用管理。
⑾ 模具總裝圖上應標注的尺寸
有模具閉合高度、外形尺寸、特徵尺寸(與成形設備配合的定位尺寸)、裝配尺寸(安裝在成形設備上的螺釘孔中心距)、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的起始位置之間的距離)。
⑿ 標題欄和明細欄。
① 標題欄和明細欄在總裝圖右下角,若圖紙幅面不夠,可以另立一頁。標題欄和明細欄的格式如圖1-75中右下角所示。
② 明細欄至少應有序號、圖號、零件名稱、代號、數量、材料和備注等。
③ 在填寫零件名稱一欄時,應使名稱的首尾兩字對齊,中間的字則均勻插入,也可以左對齊。
④ 在填寫圖號一欄時,應給出所有零件圖的圖號。數字序號一般應與序號一樣以主視圖畫面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由於模具裝配圖一般算作圖號00,因此明細欄中的零件圖號應從01開始計數。沒有零件圖的零件則沒有圖號。
⑤ 備注一欄主要為標准件的規格、熱處理、外購或外加工等說明。一般不另注其他內容。
⑥ 標題欄主要填寫的內容有模具名稱、作圖比例及簽名等內容。其餘內容可不填。
模具裝配圖繪制完成後,要審核模具的閉合高度、漏料孔直徑、模柄直徑及高度、打桿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與壓力機有關技術參數間的關系是否正確。本例經審核後確認滿足J23—16F壓力機的參數要求。
;9. UG怎麼做沖壓模具
UG多用於塑膠模具設計和產品設計,是3D軟體。
沖壓模具不需要用UG,只要用2D制圖軟體CAD就可以了。
10. 用UG如何直接畫沖壓模具呢求高手指教
你懂模具不就好畫了。 可以每個部分畫,然後組裝。 也可以先畫大概,再組裝,然後把每個再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