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北人為什麼把土坯叫做胡基用它來蓋房子,與「胡人」沒有關系
西城驛遺址位於甘肅省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這里我曾經到過。
從2010年起,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 社會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科技 大學等聯合對張掖西城驛遺址進行了8個年度的發掘。考古證實,西城驛遺址是一處以從事旱作農業為主、兼有飼養,並進行著冶金等手工業生產的史前聚落遺址,距今4100年至3500年。考古學家們還在這里發現了西北地區所見年代最早土坯建築。[i]
我把這直接叫房子,半地穴式建築10座握盯、地面立柱式建築38座、地面土坯建築42座。這半地穴式、地面立柱式和地面土坯建築向我講述的是房子的進化史。考古學家們說,一般認為,土坯建築起源於西亞和中東地區,西城驛遺址考古發掘土坯建築為土坯建築進入中國的時間及路徑研究提供了新資料。而這讓我似乎找到了西北人為什麼把土坯叫做胡基找到了答案。
寧夏海原,一個離我老家甘肅非常近的地方,上世紀8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對海原縣西安鄉菜園村遺址的考察發現,窯洞式和半地穴式兩種人類居住形式。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窯洞式房址面積達25平方米,周壁遍布5葉「壁燈」,表明其性質獨特,可能為原始宗教建築,距今約有4500年以上的 歷史 。人類最早的地下居住形式——窯洞始於寧夏海原。
考古學家楊鴻勛說,那些背山臨溝,避風向陽,又接近水源,證明先民已注意選擇居址。而《詩經·大雅·綿》中記載:「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亶父,周文王的祖父。陶,借為掏;復,借為覆。從旁掏的洞叫覆,即窯洞或山洞;向下掏的洞叫穴。詩中的「未有家室」是指周人不修房室的穴居習俗,與現在仍然存在的寧南窯洞是一脈相承的。[ii]
從河西走廊的土坯房子到寧夏的最早窯洞,我感受到的是千里萬里的泥土的溫暖。但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時,那就是最早窯洞與土坯房子的時間差距似乎很短,短得讓我感覺只有一眨眼的工夫,我不相信它們之間只有這么短的時間差,也許從窯洞到房子我們的祖先經歷的時間更長,而有些遺址只是還沒被當下的人們發現。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對泥土、對土坯的感激,而心中的那個關於胡基的答案也瘋狂地生長和尖銳地突起了出來。
明明是土塊,為什麼叫胡基?基,比較好理解,這一點,字典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形聲。字從土,從其,其亦聲。「其」意為「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線條」。「土」指夯土層。「土」與「其」聯合起來表示「夯土層剖面像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線條」。本義:疊加的夯土層。承重用的夯土地面。它指的是基礎,最底層、基本的,但把它與「胡」放在一起,它就成了聳立的、驕段仔和傲的、光榮的,甚至是文明的、進步的,在 歷史 的長河裡不可磨滅的。
胡很復雜,應該怎麼理解它呢?在我有限的知識里,它讓我首先想到了人。匈奴的單於曾戚念經對大漢的皇帝說:「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iii]在這里,胡是匈奴人,匈奴人的自稱,在匈奴單於的口氣里,因為自己是胡而充滿榮耀與驕傲,是有才能、有影響的人,老天爺的兒子。
據說,今天胡姓的人也來自於胡。胡氏,源於周王朝初期的封地,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其源於媯氏:舜帝後裔媯滿,周朝初年被封於陳國,號胡公,又稱陳胡公滿,後裔有以其號為氏者,稱胡氏。[iv]看來,這胡姓之人,與周人是「一家子」,並沒有人們後來說的胡人的意思。
問題還是出在周人那裡,周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但在最初,處於西北的弱小的周人根本沒有戎族強大,戎族逼得他們不得不臣服商朝,藉助商朝的力量來護衛自己。但有趣的是,在商人的眼裡,周人也不過是戎族的一部分,所以便採取了「以戎制戎」的策略,封周人為諸侯。至此,一邊在西北大地抵抗戎族,一邊發展自己,不斷向東開拓,最終滅商建周。其後,中國西北方的人就被稱為了「胡」,到戰國時,被叫得格外響亮,還被寫進了書里:《戰國策》中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賈誼《過秦論》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句子。
胡啊,在這里被帶上了很多的 情感 色彩,今天的人們也許想像不出穿著胡人衣服的中原人,還以「胡」來譏諷胡人,其實呀,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是個人,就像胡人的褲子在當下已經被普及,而且還要被永遠地普及下去。所以,我們不應該像唐朝那樣把胡人泛指外國人,他們應該是中國北方的人,他們不是異族,是中國民族或中華民族,更確切地應該被具體到西北大地上的人,或者西北人。
如此一來,西北人把土坯叫胡基就很好理解了:胡人、胡地,西北人、西北地也;基,用來蓋房子的土坯子、土塊塊。但是,我不會像考古學家那樣認為,土坯建築起源於西亞和中東地區而土坯建築的技術也就一定起源於那裡,在我的概念里,很多看似簡單卻事關人類生存或者生存得更好的一技術,一定是人類共同的發明,不能說在哪裡發現最早就是哪裡人的發明。這一點,就像人類最初的審美是一樣的,或者是相通的,因而也便有著相同或者相似的創作與發明。小小的胡基沒必要讓人們翻開古書扯到西亞和中東去。
我可以肯定,在我國的多雨的南方,人們不會發明胡基這種東西;我也可以肯定,在國外,那些常下雨或者缺少土壤的地方,人們也不會發明胡基這種東西。地理環境不但決定著人類的生存方式,也決定了人類的思維模式,所以,地理是可以決定 歷史 的,而在相同或者相似地理環境中生存的人們,思維模式與生存方式也不會有多少差異的。胡基就是西北人在中國黃土地區域里的發明,它以小小的姿態讓中國文明前進了一大步,因為它的「基礎」存在,才讓今天的人們看到了那麼好的人居以及建築,胡基的偉大也便在這里。
西北人把製作土坯叫打胡基,與之相伴的還有一句技術的順口溜:一模三杴土,九腳十二杵,二十四個腳底子。模就是打胡基用的模具,和今天用的磚頭一樣有講究,長大約是寬的二倍,寬大約是高(厚)的二倍;三杴土看起來很簡單,實際是個功夫活兒,多了模裝不下,少了模具填不滿,都打不出來好胡基。杴是鐵杴,鍬、銑,匠人一般用兩杴半,第一杴土填模具前,第一杴土填模具後,前兩杴土上去模具基本上就滿了,最後的半杴土用來填空隙,讓模具變得充實;九腳十二杵是兩個動作的過程,即匠人一般在填好了土的模具間,上中下各踩三腳,對模具中的胡基做基本的夯實,然後是杵子,由兩頭到中間,最後一杵落在中間。
做好了這些,胡基基本可以出模了,但精工細活兒,還得二十四個腳底子。什麼意思呢?匠人要用自己的腳從頭至尾將胡基踩一遍,包括用杵前和用杵前後,將自己的腳印也便留在了胡基里、胡基面上。如此,一塊新鮮的胡基就出模了,能不能結實耐用靠的全是匠人的水平。
還有兩點需要說明,那就是打胡基前用的土和碼胡基需要的技術。土不能太濕也不能太干,更重要的是不能全是粘土或者沙土;碼胡基得給一塊塊的胡基留下一道道的縫隙,讓它們透氣、變干,更重要的是將它們碼得平整、筆直,相互借力不能倒掉。
所以,打胡基就成了技術活兒,打胡基的匠人得有水平、有力氣,還得感覺好、手氣好、人品好。感覺不好三杴土可能變成三杴土,做不好活兒,影響胡基的質量;手氣好在於用力均衡,不至於胡基各個部位受力不一,進而不能渾然一體,易碎;人品好很重要,不僅要保證工序各個環節到位,還要對胡基最終的質量負責,讓鬍子躲過那些天陰下雨的日子而完好無損。
因此,打胡基的匠人是受人尊重的,因為他們能技藝高超地製作出方方正正、規規矩矩的胡基,村裡的人有家庭矛盾什麼的,也都請他們前去說和。因為在人們看來,他們能把散散的土製作成胡基,就意味著他們能讓大家團結起來,和睦相處。還有一點是,村裡的人都喜歡請打胡基的匠人說媒,因為人們知道,打胡基時的均衡用力來自於他們心中的公平,而很多事一旦失去公平就會變得非常糟糕,所以,公平地讓男女雙方成為一家人,也是打胡基需要的硬道理。
這是人們從泥土中、在胡基里悟出的樸素道理,背後是打胡基的匠人的艱辛付出。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退伍後為養活一家人學會了打胡基。有一年,舅舅蓋房子,讓兄弟姐妹們都籌集一些,父親說:「我沒錢,我給你打胡基。」之後,便有了舅舅家門前一碼一碼的胡基。舅舅蓋的房子時候,童年的我前去幫忙,抱胡基,抱不動,胡基掉在了地上,在被摔開的層面,我看到了父親藏在泥土裡的腳印,清晰得就像父親當年摔在泥土裡的汗水變成珠璣,是讓人震顫和感動的勞動之美。
胡基就這樣一塊塊、一層層地被壘成了房子,而若從菜園村、西城驛那裡算起,那胡基上、胡基里留下的胡基匠人的足跡就成了人類的 歷史 ,它讓人們始終接近泥土的同時,也提醒著人們莫要忘記人世間有關胡基那些樸素道理。今天,生活的條件普遍好了,但西北地區的一些人蓋房子仍然喜歡用胡基,把磚頭包在外面,讓胡基做「里子」,俗稱「磚包皮」。這樣的房子,人住在裡面,冬暖夏涼,也讓人們始終靠近泥土,享受著泥土最質朴也最暖心的賜予。
這也許就是胡基了,在幾千年的 歷史 長河裡,它們泥土變成了藝術,建築的藝術,讓人們盡情地享受著。今天,人們眼見著就要徹底告別它了,但它的情懷依然是不變的,是還可以把自己變成 歷史 讓人們去欣賞的——我想,那不僅僅是孕育人類、生長莊稼的大地以及人們就要告別的土坯房子——我們的土地上,還有一樣東西類似於胡基,長長的胡基,那就是被稱為長城的長胡基——我堅信,在人類學會打胡基的那個時段,一定學會了造城,長長的城,那都是與我們的家園相關的事情。
胡基胡基,人居之根基。詩人們說,房子是大地穿在身上的衣。我說,這與土坯的叫法基本相同的是——在西北,很多地方,人們還喜歡把棉衣叫裹肚子,溫暖著的是那一坨身軀,就像房子溫暖大地也是一坨一坨。西北的胡基、西北的房子、西北的裹肚子……其實都是一種溫暖的記憶,都是西北真知的 歷史 。有了胡基,人們就能給大地穿上裹肚子,它不是胡語胡話,而是詩是歌。
[i]《考古發現西北地區迄今為止所見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築》,連振祥,新華網,2018-08-01;
[ii] 《人類最早的窯洞始於寧夏海原》,劉曉莉、前鋒,新華網,2005-03-01;
[iii] 《史記·匈奴列傳》,原文:單於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iv]《華夏百家姓探源》,張學銜,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轉自:路生觀史
❷ 請問,做石膏像的模具是拿什麼材質做的啊,怎麼做
石膏像模具,現在用得比較還可以就是樹脂,比較好的是乳膠。
製作石膏模具是用到如乳膠 :乳膠,硫磺粉,氧化鋅,氨水,乾酪素,碳酸鈣經過流化製作,需幾萬元的投資便可以製作啦。技術可以找個師傅學習下,不難。
❸ 北方農村建房用的土坯叫什麼huji
北方農村建房用的土坯叫什麼huji?
這位知友,土坯指在模型里製成的方形粘土塊,可以用來盤灶、盤炕、砌牆。土坯房就是用泥土為牆的房子,牆的內外材料用的都是泥土,成牆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做好牆腳後(一般以石為牆腳)用木做的模具,置於上面,放入泥土模具內人工分段分層夯實成牆。二是手工做的土磚,(多指沒經燒制的土磚)砌牆而成的房子。一般會選擇粘土作為牆體材料,另外還會填充部分加筋材料,例如杉木的木纖維,狗尾草,稻草秸稈和麥秸等,皆為當地易得的材料,這些加精材料可以較大的提高牆體的抗彎抗剪能力。
❹ 有沒有可以代替金屬模具的非金屬模具
有的。關鍵要看你需要的強度和溫度,工程塑料、硬木、高分子復合材料等都可以做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