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陶瓷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呢
吃漿就是模具吸附泥漿中的水分,形成坯體的工序。
放漿又稱空漿,是當坯體形成一定厚度時,排出多餘泥漿的過程。放出的泥漿返回漿池(或罐)。回漿的方式有:(1)人工端桶回漿:(2)自然壓力回漿,利用管道的坡度,使泥漿流回泥漿池;(3)利用泥漿泵抽回余漿:(4)負壓回漿,即利用下注式壓力注漿管道,用真空泵形成的負壓,把泥漿抽回到泥漿罐。在以上各種方式中,除第一種外,均屬於管道回漿。
鞏固:放漿後坯體很軟,不能立即脫模需經過一段時間繼續排出坯體水分,增加其強度。這段時間稱為鞏固。鞏固是注漿成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持續時間約為吃漿時間的一半。
在鞏固過程中由於模型繼續吸水,坯體含水率不斷下降,坯體由於水分排山而逐漸收縮。當坯體含水率下降到19—20%左右時(即脫模點),鞏固過程結束,此時坯體很容易從模型內取山。
脫模:從模型中取出粗坯的過程。脫模點的掌握是一個關鍵。脫模過早,坯休強度不夠,脫模困難,且脫模後坯體易塌陷;脫模過遲,坯體會發生開裂。
修粘:包括一次修坯、打眼與粘接等過程。傳統的注漿方式,脫模後的坯體內外表面都很粗糙。一般需經多次修坯,而且粘接的工作量也很大。現代採用高強石膏模或樹脂模,壓力注漿等手段,修粘的工作量已大為減少。修坯、打眼與粘接這些工作都需手工進行,容易出現廢品,必須掌握好坯體含水率。
乾燥: 預乾燥(也稱半干),即將坯體含水率從15%~17%(粘接時的含水率)降低到8%左右。
傳統澆注方式,坯體的預乾燥是在注漿車間內進行自然乾燥的。在工人下班後的16小時內,注漿車間內保持高溫度(33~40℃)、高濕度(40%一60%),使坯體緩慢的乾燥。經預乾燥後,濕坯休的含水率從15%~17%下降到8%一10%。要注意防止因乾燥過急或乾燥不均勻,而造成廢品。
現代注漿方式一般採用熱風直接對坯休進行強制乾燥,玻化瓷坯體預乾燥收縮率為4%,粘土坯體預乾燥收縮率為2%。
二次修坯(修刷):是注漿成形的最後一道工序,將最終決定坯體的尺寸。修刷時坯體含水量要少、刷坯用水也要少,不能有油污。坯體修刷完畢後存放在28-35℃的室內,准備進行施釉。
2 注漿操作過程要點
(1)注漿時,要擦掉模型上的泥縷,進漿速度不宜太快,以使模型中的空氣隨泥漿的注入而排出,避免空氣混入泥漿中,以及避免使坯體表面產生缺陷。
(2)澆注大型產品時,在稜角等收縮大的部位,注漿前,可在模型內的相應處貼上綢布,使各部分水分移動的速度盡量均衡,以防止開裂。
(3)需上型芯成形的製品,事先在型芯上撒石粉,幫助脫模。
(4)掌握好吃漿時間的長短,以保證坯體的厚度。
(5)放漿前應敞開氣眼,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模型內產生負壓,使坯體過早脫離模型造成變形或塌落。
(6)修粘時,零部件坯體應比主坯體含水率稍低2%~3%。
陶瓷注漿成形模具製造過程
1 模具的製造過程
衛生陶瓷模具的製造是一項既復雜又細致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技藝。為了製成供注漿使用的工作模,需經過一系列嚴密地工作。其一般製造過程可分為以下五步:
第一步:製作原型 原型尺寸與衛生陶瓷成品一致。系根據設計圖紙(或樣品)做成。若已有實物樣品需進行仿製,則可省去第一步。
第二步:製作原胎 原胎又稱模種,其尺寸與衛生陶瓷坯體一致。系根據原型經過放尺(增加乾燥、燒成過程的總收縮)製成。在有些情況下也可直接根據設計圖紙或實物樣品,經過放尺製成。
第三步:製作凹胎 凹胎又稱模種,系由原胎翻制而成。
第四步:製作凸胎 凸胎又稱母模,系由凹胎翻制而成。它一般包括底模與模圍或型芯與模圍。
第五步:製作工作模 工作模又稱子模,系由凸胎翻制而成,供注漿成形使用。
2 模具的材質與分類
(1)傳統澆注用的石膏模具
其製造過程:將標準的β型半水石膏粉,加水製成石膏漿,經攪拌、真空脫氣等處理,注入母模內,石膏硬化後,脫模,再經適當修整,裝配,在50—60℃下乾燥5~7天即成。
(2)低壓快排水澆注用的石膏模具
有帶微孔管網和不帶微孔管網兩種。帶微孔管網的石膏模具與前面不同的主要是:在澆注前要先在母模內的相應部位(距澆注工作面2公分處),放入經過定型的管網,這些管網的介面,能與成形線上的真空和壓縮空氣管路相連接,以便澆注時排水、脫模和模具脫水。
製造微孔管網的材料有:微孔玻纖軟管,管徑φ=7.5mm;編織網格用的尼龍絲φ=9.5um:網用的樹脂浸漬液(系由樹脂、催化劑、引發劑、滑石粉等配製而成)。將這些編網材料在另一個專門製作的輔助母模內編成管網並固化,脫模取出後,用於製作
B. 製作軟陶泥的模具要怎麼做
可以按以下步驟來進行:
1.取一塊軟陶泥揉成球。
2.捏成需要的形狀。
3.用工具修飾一下原型。
4.把原型放到瓷磚上,用工具把原型的邊緣修成坡型的,就是如果把挨著瓷磚的部分當成底,那麼和上邊的面成梯形坡度,下大上小,為的是好脫模(這一步很關鍵)。
5.我用一塊石頭在原型上按出問紋理,按不按紋理,或者按什麼紋理根據自己需要而定。到這一步可以把原型先進烤箱烤制定型了。
6.用排筆粘上爽身粉或者滑石粉在烤好的原型上均勻的塗上一層起隔離作用。也可以用化妝棉或者紗布粘了粉拍上去。
7.再取一塊相對大些的泥,揉好根據原型的大致形狀捏成圓形或者方形等。
8.把捏好的泥塊扣在原型上,捏實,不要讓里邊有空隙(多試幾次,自己總結經驗)。做好進烤箱烤制。
9.烤好感覺快涼透的時候從烤箱取出,從瓷磚上取下來。
10.把原型用模具里取出來,一個模具就做好了。
11.找出自己想用的顏色的泥,揉好准備按模。
12.按之前在模具里或者泥上邊塗層油,我用的護手霜,這樣比較容易取出來
13.把泥按進去,造型復雜的要在細節的地方反復多按幾次,以防有的地方泥進入不到位。
14.用刀片消掉多餘的部分。
15.削後的樣子。
16.翻出來的樣子,我這個削的時候沒削利索稍微有點毛邊,不過不要緊,稍微修一下就可以了。
(該方法來源於網路,如果還不懂,可參考該網友的圖片。摘自網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3a85a0100n2f3.html)
C. 如何製作陶瓷石膏模具
1、石膏模具製作工藝流程
石膏模具生產的簡單工藝流程如下:
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種型製作→元型製作→試驗注漿→樹脂箱模製作→石膏粉入廠→質量檢驗→石膏粉調合→先發試驗型→石膏模生產→乾燥、檢查、入庫→換型
2、種型製作
種型即我們所說的原胎,是按圖紙製作的產品模型。
它採用的原料為石膏,混水率一般在60%~80%,調合時應加入緩凝劑———焦磷酸鈉,以減小石膏硬化時的膨脹率。混水率的確定按所需石膏硬化後的硬度為准,若要刮削容易,則混水率就高;若要強度和硬度大,則混水率就低。
在製作種型中應注意:
①根據圖紙製作種型,應考慮到成形工序的作業方法,並依此設定製作方案,基本原則是粘接分塊少,生產工藝簡化,生產方便。
②製作種型時最重要的是收縮放尺,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同時要考慮預變形。實際放尺要根據生產中泥漿的總收縮及產品的燒成方式來定。一般來講,橫向收縮比縱向收縮小1%~1.5%(橫向、縱向由產品裝窯時的位置來定),在生產中我們控制的收縮量在12%~13.5%之間。
③模具的棱、角、凹凸部位盡量圓滑,防止成形濕坯收縮開裂。R角部位(圓弧部位)的放尺與上面所說的相一致,但還應考慮圓弧的過渡與連接。
④產品單面吃漿和雙面吃漿交接部位安排要合理。有的觀點認為夾角不能太小,應大於45℃。從實際生產看,夾角的設計只要能保證排泥順暢,能防止發生乾燥收縮裂和燒成收縮裂即可。設計角度的同時還要保證雙面吃漿厚度,一般洗面器應在11.5mr,單面吃漿厚度在9mr左右;坐便器雙面吃漿厚度在13~15mr左右,單面吃漿厚度在10mr左右。
⑤製作種型時還應考慮成形脫型方法和脫型角度,確保順利脫型。
⑥製作坐便器模具時,特別要注意水道的尺寸、結構及孔的大小、位置和角度,以保證排水功能及沖水雜訊達到設計要求。
D. 陶瓷娃娃模自己怎麼製作
和普通樹脂bjd做法可以說是完全一樣,但是在最後的過程中需要燒制,把身體每一部分拆下,在進行逐個部分的燒制,因為bjd個頭較小,陶土很容易燒壞,幾乎是燒10個壞9個,成本也非常非常高,如果不是什麼大神絕對不要輕易嘗試,而且還需要每個關節處加上純羊皮墊(防止陶瓷磨損),但是如果做成了陶瓷bjd的話,絕對會比普通樹脂bjd的價錢高上幾倍或幾百倍不止。這就是ed為什麼這么貴了。
E. 如何製作模具 3種方法來製作模具
目錄方法1:製作容器1、一體模具/雙拼模具。2、測量物件的長寬高,以決定所需容器的大小。3、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來製作容器。方法2:放置物件1、一體模具和雙拼模具的製作方法有些不同。2、按照說明調配塑模橡膠。3、塑模前先在物件表面刷一層薄薄的橡膠,仔細填補物件表面的縫隙。4、倒入橡膠,與容器口持平,充分蓋沒物件。如果你想復制一件喜歡的工藝品,可以採用製作模具的方法。製作模具並不難,你可以做成任意形狀任意大小的。
方法1:製作容器
1、一體模具/雙拼模具。復制平面物件只需一體模具,復制立體物件需要雙拼模具。
2、測量物件的長寬高,以決定所需容器的大小。
3、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來製作容器。材料任選,但邊緣必須密封,或用粘土填滿縫隙。 容器應比物件長寬高各增加2.5厘米。
從泡沫板上剪下做容器的四塊側面和一塊正方形底面。
用萬能膠把各面板粘合,必須做到密封。
方法2:放置物件
1、一體模具和雙拼模具的製作方法有些不同。 一體模具:在容器底板塗上一層易揭除的粘合劑,然後把物件底部朝下豎放入容器中。粘合劑能防止製作過程中橡膠泄漏。製作模具宜用粘土。
雙拼模具:在容器中鋪入粘土,把物件豎直插入。粘土的高度達到物件的1/2處,把表層粘土抹平。
2、按照說明調配塑模橡膠。塑模橡膠種類很多,購買前應先做了解。 乳膠價格低、操作方便,但脫模時間很長。
硅膠很耐用。
3、塑模前先在物件表面刷一層薄薄的橡膠,仔細填補物件表面的縫隙。
4、倒入橡膠,與容器口持平,充分蓋沒物件。 按照說明等待足夠的脫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