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鋁型材擠壓模具的一些問題
這位朋友,你提的這個問題,就是對同一付模具來說,我認為也是兩個方面的問題,對角線誤差大,對模具來說存在明顯的金屬流速不均,建議你應根據試模料頭,進行流速分析,採用加速或阻礙的措施進行修模。對於上下面起鼓,主要是由於上下面金屬流動速度過快所致,建議你在分流孔內進行堆焊等阻礙等方法進行修模,我估計會有一定的效果。僅供參考。
B. 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有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那如果模具出現問題應該怎麼修理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1.沖頭使用前應注意
①、用干凈抹布清潔沖頭。
②、查看錶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則用油石去除。
③、及時上油防銹。
④、安裝沖頭時小心不能有任何傾斜,可用尼龍錘之類的軟材料工具把它輕輕敲正,只有在沖頭正確定位後才能旋緊螺栓。
2.沖模的安裝與調試
安裝與調校沖模必須特別細心。因為沖模尤其大中型沖模,不僅造價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動困難,人身的安全應始終放在首位。無限位裝置的沖模在上下模之間應加一塊墊木板。在沖床工作台清理干凈後,將合模狀態的待試模具置於檯面合適位置。按工藝文件和沖模設計要求選定的壓機滑塊行程,在模具搬上檯面前調至下死點並大於模具閉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調節滑塊連桿,移動模具,確保模柄對准模柄孔並達到合適的裝模高度。一般沖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擰緊)後再固定上模(擰緊),壓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適扭矩扳手擰緊(下模),確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預加夾緊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動擰緊螺紋出現的因體力、性別、手感誤差造成的預緊力過大或過小、相同螺紋預緊力不等,從而引起沖壓過程中上下模錯移、間隙改變、啃剝刃口等故障發生。
試模前對模具進行全面潤滑並准備正常生產用料,在空行程啟動沖模3~5次確認模具運作正常後再試沖。調整和控制凸模進入凹模深度、檢查並驗證沖模導向、送料、推卸、側壓與彈壓等機構與裝置的性能及運作靈活性,而後進行適當調節,使之達到最佳技術狀態。對大中小型沖模分別試沖3、5、10件進行停產初檢,合格後再試沖10、15、30件進行復檢。經劃線檢測 、沖切面與毛刺檢驗、一切尺寸與形位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才能交付生產。
3.沖壓毛刺
①、模具間隙過大或不均勻,重新調整模具間隙。
②、模具材質及熱處理不當,產生凹模倒錐或刃口不鋒利,應合理選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熱處理方式合理。
③、沖壓磨損,研磨沖頭或鑲件。
④、凸模進入凹模太深,調整凸模進入凹模深度。
⑤、導向結構不精密或操作不當,檢修模具內導柱導套及沖床導向精度,規范沖床操作。
4.跳廢料
模具間隙較大、凸模較短、材質的影響(硬性、脆性),沖壓速度太高、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帶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材料比較薄的不銹鋼等可以採用斜刃口。
②、對於比較規則的廢料,可增大廢料的復雜程度或在沖頭上加聚胺酯頂桿來防止跳廢料,在凹模刃口側增加劃痕。
③、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間隙,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小直徑孔間隙減少10%,直徑大於50.00毫米,間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個工位模具沖壓時,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廢料反彈。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調整沖壓速度、沖壓油濃度。
⑦、採用真空吸附。
⑧、對沖頭、鑲件、材料進行退磁處理。
5.壓傷、刮傷
①、料帶或模具有油污、廢屑,導致壓傷,需擦拭油污並安裝自動風槍清除廢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應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夠,表面需鍍鉻、滲碳、滲硼等處理。
④、材料應變而失穩,減少潤滑,增加壓應力,調節彈簧力。
⑤、對跳廢料的模具進行維修。
⑥、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1、全在清理模具各處金屬肖和積垢,顯現模具本色。
2、參照與模具一起送修的最後一個壓鑄產品,仔細檢查模具存在的問題。有無拉傷、粘模、壓蹋、掉肉,有無小型芯彎曲或折斷,有無活動型芯插入定位不準,有無斷推桿或推桿長度發生變化,有無鑲塊定位不準,有無緊固螺栓松動等。根據損壞情況,確定修理或更換。
3、對導致鑄件輕微拉傷的型腔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4、較大成型零件成型表面嚴重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5、對滑動部位如抽芯機構、導向裝置等,應進行徹底清理,仔細檢查、維修。用高溫潤滑脂重新潤滑後裝配。
6、如果有液壓抽芯,液壓部分與模具同時維修。液壓部分維修特別注意清潔,防止污染,否則將會污染整個壓鑄機液壓系統。
7、當模具在生產工程中出現故障或受到損傷時,應按具體情況確定修理方案。必要時按上述方法全面維修。
8、完成維修保養的模具,將成型表面、分型面、安裝面做防銹處理,合攏、定模,按模具在機器上的安裝方向,放在墊板上。模具附件與模具放在一起。
C. 模具維修知識和技能有哪些
模具維修知識和技能如下:
模具的維修指的是模具在不能滿足預定的使用要求或製件不能滿足質量要求的情況下對模進行的修復工作。此項工作由模具修理工完成。以下就幾種模具常見的故障的修理方法及要求進行說明。
B、毛刺:
製件在修邊、沖孔和落料時易出現毛刺過大的現象,產生毛刺的原因主要為模具刃口間隙大和刃口間隙小兩類:
間隙大時:斷面光亮帶很小或基本上看不見,毛刺的特點為厚而大,不易除去;
間隙小時:斷面出現兩光亮帶,由於間隙小,其毛刺的特點為高而薄。
D. 五金沖壓模具的幾種修復方法
(1)價格。在汽車沖壓模具設計和製造的過程中, 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它的價格, 將會影響到產品最終的銷量。
五金沖壓模
E. 鋁型材擠壓模具出現問題怎麼解決
鋁型材擠壓模具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如下:
1、擠壓模具生產出來的鋁型材要符合尺寸要求,首先要保證金屬流動的均勻性,擠出來的型材常有凹心現象,導致整個大面下陷,平面度不達標。通過大量實踐得出結論,針對槽位較深較大的型材是由於槽位金屬供料不足所引起的。鋁型材擠壓模具製造時應保證模具槽位足夠直通,如試產未合格就適度加寬槽位。對於凹槽深度寬度不大型材,只要合理設計工作帶,導流槽按模頸角度加工,控制好金屬流速可以避免凹心現象;對於凹槽較寬且深的型材,則將兩角位導流槽加深,保證槽內兩角金屬流動與中間均勻。
2、在生產有角度型材時,若在模具未經預變形(預張口)設計的情況下,擠出型材經拉伸矯直後,型材角度往往比產品要求小1-3°,模具在設計製造環節,需在模具工件的型材孔做好1-3°的變形量,型材變形量隨著外按圓的變化而變化。一旦型材角度在做好預變形的情況還出現角度小(收口)現象,可採用以下兩種簡單的修復方法:其一,如角度小(收口)可在內側做促流。其二,可在外側焊阻流塊。方法選定取決於型材表面處理。
3、生產壁厚較厚的型材,按常規放縮水量生產,型材末端出現金屬供料不足,導致放縮水產生誤差,盡管模子型孔尺寸一致,但產品尺寸卻不符合要求。控制型材尺寸有幾個重要因素。首先,設計導流板時根據所屬噸位機台,結合擠壓筒與鋁棒直徑,擇取最大最優外接圓,確定導流板入料孔,並且增加兩端型材上方金屬供給量;其次,模子入料面一級焊合室,兩端避開量取值大,保證兩端金屬流動的穩定性,並且保證兩端型材上方金屬供給量,有利於型材平面度及表面質量;最後型材孔根據以往生產相近的型材,做好預變形。當設計一新型材時,可找相近的型材,以它的一組參數為初始參數進行嘗試設計,然後逐步調整各參數直到符合所需的要求為止。
4、在模具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擠壓出來的型材表面在有螺絲孔或中橫處存在凹槽缺陷,影響型材表面質量。通過實踐得出結論,在加工模具時,調節上模與下模工作帶的出口位置,工作帶過渡要求平滑。導流槽下空刀和穿孔下空刀工作帶需減短(提高)0.3-1.0mm,並打順導流槽,保證適合的金屬供料。較厚型材甚至需減短(提高)2mm,以保證型材表面質量。
F. 沖壓模具維修技巧(2)
沖壓模具維修技巧
5模具沖壓件產生屑料阻塞有哪些原因,應採取什麼對策?
沖壓件產生屑料阻塞的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漏料孔偏小,可加大漏料孔間隙;
2) 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重新修改漏料孔;
3) 刀口磨損,毛邊較大,需刃修刀口;
4) 沖壓油滴太快,油粘,可以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
5) 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可以通過表面處理,拋光降低表面粗糙度或更改材料;
6) 材質較軟,修改沖裁間隙;
其應急措施是:
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塵器,在墊板落料孔處加吹氣。
6模具沖壓時下料偏位尺寸變異有哪些原因,
應採取什麼對策?
下料偏位尺寸變異的主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凸凹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需研修刀口;
2) 設計間隙不當,修改設計並控制加工精度;
3) 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可以調整其位置精度和沖裁間隙;
4) 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可以更換導正銷;
5) 導向件磨損,可以更換導柱導套;
6) 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重新調整送料機;
7) 模具閉模高度調整不當,重新調整閉模高度;
8) 脫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強壓)功能或由材料牽引翻料引發沖孔小)可以研磨或更換脫料鑲塊,增加強壓功能,調整壓料;
9) 脫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需調模減小強壓深度;
10) 沖壓材料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不穩定)需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11) 沖切力對材料牽引造成尺寸變異,可以在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或者在下料部位於脫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
7模具沖壓時卡料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沖壓時卡料的主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需重新調整;
2) 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需調整送料機送距;
3) 送料機故障,需調整及維修;
4) 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時,要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5) 模具沖壓異常,造成鐮刀彎,消除料帶鐮刀彎;
6) 導料孔徑不足,上模拉料,研修導正孔;
7) 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
8) 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修改導料板,防料帶上帶;
9) 材料薄,送進中發生翹曲,送料機與模具間需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
10) 模具架設不當,與送料機垂直度偏差較大,需重新架設模具
8模具沖壓時料帶鐮刀彎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模具沖壓時料帶鐮刀彎的主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沖壓毛邊(特別是載體上)造成的,需研修下料刀口;
2) 材料毛邊及模具無切邊時需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
3) 沖床深度不當(太深或太淺),重調沖床深度;
4) 沖件壓傷,模內有屑料,需清理模具,解決跳屑和壓傷問題;
5) 局部壓料太深或壓到部位局部損傷,檢查並調整各脫料及凹模鑲塊高度尺寸正確,研修損傷部位;
6) 模具設計結構不合理,可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9模具沖壓時凸模斷裂崩刃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模具沖壓時凸模斷裂崩刃的主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跳屑屑料阻塞卡模;
2) 送料不當,切半料,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
3) 凸模強度不足,修改設計,增加凸模整體強度,減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細小部後切;
4) 大小凸模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凸模斷,可以將小凸模長度磨短相對大凸模一個料厚以上;
5) 凸模及凹模局部過於尖角,修改設計;
6) 沖裁間隙偏小,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沖切間隙適當加大;
7) 無沖壓油或使用的沖壓油揮發性較強,可以調整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
8) 沖裁間隙不均偏移,凸凹模發生干涉,檢查各成形件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
9) 脫料鑲塊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需研修或更換;
10) 模具導向磨損不準,需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
11) 凸凹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需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
12) 導料件(銷)磨損,需更換導料件;
13) 墊片加設不當,需修正,墊片數盡可少且使用鋼墊,凹模下墊片需墊在墊塊下面。
10連續模折彎時產品變形或尺寸變異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連續模折彎時產品變形或尺寸變異的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更換導正銷;
2) 折彎導位部分精度差磨損,重新研磨或更換;
3) 折彎凸凹模磨損(壓損),重新研磨或更換;
4) 模具讓位不足,檢查,修正;
5) 材料滑移,折彎凸凹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可以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及預壓功能;
6) 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可以採用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措施;
7) 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時需研修下料位刀口時;
8) 折彎部位凸模凹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需調整採用整體鋼墊;
9) 材料厚度尺寸或機械性能變異時需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11連續模一模多件時產品表面高低不平的原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造成產品表面高低不平的主要原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沖件毛邊,研修下料位刀口;
2) 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
3) 凸凹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
4) 沖剪時翻料,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
5) 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
6) 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維修或更換,保證撕切狀況一致;
7) 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損或崩刃,檢查預切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
8) 相關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損較為嚴重,檢查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
9) 模具設計缺陷,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或增設整形工位。
12模具沖壓時維護不當的要因是什麼,應採取什麼對策?
模具維護不當的要因及相應的對策有:
1) 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方向錯位(指不同工位), 修改模具,增設防呆功能;
2) 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採用模具上做記號等方式,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做必要的檢查確認,並做出書面記錄,以便查詢。
在沖壓生產中,模具的日常維護作業至關重要,即日常注意檢查沖壓機及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沖壓油的供給導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機前的檢查,刃部的檢查,各部位鎖緊的確認等,如此可避免許多突發性事故的產生。修模時一定要先想而後行,並認真做好記錄積累經驗。
13造成沖裁模修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產中造成模具修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沖模零件的自然磨損,包括定位和導向零件的磨損,模柄松動,凸模在固定板上松動,凸凹模間隙變大刃口變鈍。
(2) 製造工藝不當,主要是沖模材質不好,淬火硬度不夠,凸凹模倒錐,導向零件精度和剛性不足及凸凹模安裝後中心軸線偏心等。
(3) 沖壓操作不當:沖模底面與壓力機工作檯面不平行,壓力機工作中心與沖模工作中心不重合,凸模進入凹模刃口太深,壓力機操作中故障和沖壓工粗心不按規程操作導致模具損壞。
14沖裁模的檢修原則和步驟有哪些?
模具檢修的基本原則是:
1) 換取的零件必須符合圖樣的技術要求。
2) 模具各零件的配合精度,尺寸精度和完好程度必須作一次全面檢查。
3) 檢修後需再進行試模,調整,驗收
4) 模具的檢修時間要適應生產的要求。
模具檢修的步驟如下所述:
1) 模具在檢修前需擦試干凈,去除油污及雜物。
2) 檢查模具各部位基準定位尺寸和間隙配合,隨時記錄缺陷並編制修理方案。
3) 確定需折卸的零部件,取出按修理卡的方案進行修復。
4) 重新裝配和調整並試模,若未能恢復原品質和精度需再進行修整。
15沖模臨時修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沖模臨時修理是指不必折模只需在機台上調模或僅折待修的零配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利用備用件更換
(2) 用油石刃磨已經磨鈍了的凸凹模刃口
(3) 更換彈簧橡膠,緊固松動了的螺絲
(4) 緊固或電焊堆焊松動了的凸模
(5) 調整沖模間隙及定位裝置
(6) 更換新的頂料裝置。16沖裁模常用的修理工藝方法有哪些?
沖裁模常用字的修理工藝方法如下:
(1) 修磨變鈍的凸凹模,一種方法是用油石加煤油或風動砂輪修磨。另一種方法是用平面磨床磨削。
(2) 修理間隙變大的凸凹模,先用適當尺寸的塊規檢測凸凹模間隙,若間隙不大,只需把刃口平面磨鋒再用油石修整,若間隙過大,可先用氧—乙炔氣焊加熱發紅,局部鍛打,對沖孔模應敲擊凹模刃口周邊,以保證凸模尺寸,對落料模應敲擊凸模,以保證凹模尺寸。敲擊延展尺寸均勻後可停止敲擊,但仍繼續加熱幾分鍾以消除內應力,冷卻後再用壓印銼修法重新調整間隙,並用火焰表面淬火。
(3) 修磨間隙不均勻的凸凹模,
除自然磨損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1) 圓柱銷松動失去定位能力,致使凸凹模不同心而引起間隙不均勻。應對凸凹模刃口對正恢復均勻,再用螺絲緊固,把原銷孔鉸大0。1~0。2mm,重新配作非標准圓柱銷。
2) 導向裝置磨損,精度降低,起不到導向作用,使凸凹模相對偏位。需將導柱表面鍍鉻,再用磨削方法與導套研配直到恢復原配合間隙和精度等級。
(4) 更換細小的沖孔與落料凸模。
;G. 正確使用和維護模具應注意哪些方面
不知道你所使用的模具是什麼類型的模具,針對冷沖切模具而言注意事項如下:
1,保持模具內外的清潔
2,定期清掃模具,上油
3,定期檢查模具的磨損情況(包括導柱,導套,模座等)
4,定期更換易磨損的模塊
5,模具要輕拿輕放,不要磕碰,進行模具修理時最好用紫銅做的工具
針對塑封模具如下:
1,定期清掃
2,嚴禁用較硬的物體與模具接觸,防止劃傷,如果模具上有異物粘接在模具上,有黃銅做的工具進行處理
3,易損的模塊要定期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