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塑模具的澆口選擇
側澆口吧。
前一種模具結構復雜,後一種控制及開合模麻煩。
B. 請教各位,模具常用的澆口有多少種,主要區別及應用有哪些謝謝!
澆口有很多種,以下我簡單的介紹幾種類型: 直接澆口 1.適宜於成型體積較大的深殼體塑件,不適宜於小件. 2.單腔可用兩板模,多腔時應採用三板模. 3.澆口處冷卻緩慢,易生縮孔, 且易產生應力集中. 側澆口 1.形狀簡單,便於加工,而且尺寸精度容易保證. 2. 試模時,如發現不適當,容易及時修改. 3.能相對獨立地控制填充速度與封閉時間. 4.可用於各種塑料. 5.對於殼體類塑件,流動填充效果更佳. 6.必須進行去澆口處理,增加成本. 點澆口 1.澆口位置能比較自由地選定,不受限制. 2.剪切速率高,能使流程比增大,但剪切速率過高時,澆口附近易引起熔體破裂,白化. 3.多點進料或多腔時,容易進行平衡. 4.澆口必須用三板模切斷. 5.可用於熱澆道. 6.澆口附近變形小. 7.加工比較難. 潛伏澆口 1.與點澆口基本相同,但能在脫模時自動切斷. 2.可隱藏在外表不露出的部位,使澆口痕跡不外露. 3.加工比較困難. 4.澆口處易磨損. 薄膜澆口 1.澆口寬度大,使型腔充填均勻,避免過多的融合處. 2.適用於某些不宜用其它形式澆口的塑件. 3.依形式不同,可分為環形澆口、盤形澆口、扇形澆口等. 爪式澆口 1.適用於筒形件的進料,可避免偏芯. 2.去澆口較麻煩. 側隙澆口 1.適用於瓣合分型的筒管形塑件. 2.可作為多層型腔的進料. 3.要去澆口. 阻尼澆口 1.僅用於硬質聚氯乙烯塑料. 2.阻尼作用使熔體因摩擦而升溫,增加其流動性. 3.需要較大的注射壓力,過大時留有殘余應力. 護耳式澆口 1.適用於有機玻璃、聚苯乙烯等透明材料要求透明效果好,無流動痕跡. 2.注射壓力大.
採納哦
C. 注塑模具澆口位置選擇
將澆口放置於產品最厚處,從最厚處進澆可提供較佳的充填及保壓效果。如果保壓不足,較薄的區域會比較厚的區域更快凝固,避免將澆口放在厚度突然變化處,以避免遲滯現象或是短射的發生。
2.可能的話,從產品中央進澆,將澆口放置於產品中央可提供等長的流長,流長的大小會影響所需的射出壓力,中央進澆使得各個方向的保壓壓力均勻,可避免不均勻的體積收縮。
3.澆口(Gate):澆口是一條橫切面面積細小的短槽,用以連接流道與模穴.橫切面面積所以要小,目的是要獲得以下效果:
1)模穴注不久,澆口即冷結
2)除水口簡易
3)除水口完畢,僅留下少許痕跡
4)使多個模穴的填料較易控制
5)減少填料過多現象
D. 注塑模具的澆口類型有幾種
塑膠注塑模具常用的澆口類型有:直澆口,潛澆口,扇形澆口。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區分為熱固性塑膠模具、熱塑性塑膠模具兩種。依成型工藝區分為傳塑模、吹塑模、鑄塑模、熱成型模、熱壓模(壓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熱壓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種,注射模以澆注系統又可分為冷流道模、熱流道模兩種。以按裝卸方式可分為移動式、固定式兩種。
模型:
通過主觀意識藉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構成客觀闡述形態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物件並不等於物體,不局限於實體與虛擬、不限於平面與立體)。模型≠商品。任何物件定義為商品之前的研發過程中形態均為模型,當定義型號、規格並匹配相應價格的時候,模型將會以商品形式呈現出來。從廣義上講:如果一件事物能隨著另一件事物的改變而改變,那麼此事物就是另一件事物的模型。
E. 塑膠模具的流道和進膠應該要怎麼選擇
1.根據我們排模的穴數,對於一套塑膠模具中同一產品一多模穴時,流道排布,澆口的配置需流道的平衡,對於一套模具,不同產品多穴時,我們不僅要考慮流道平衡,還要做流道截流,防止一穴打飽跑批鋒,另一穴還沒有走好膠。
2.根據所用的村料成型特性來選擇流道的大小和截面,和進膠口的位置,能自動斷膠口就不絕不用人工加工,因為現人工是最大的成本,能用機械手就自動化生產。
3.對產品的外觀和裝配有了解,膠品不能位於外觀處,或影響裝配。
4.澆口的形狀及尺寸須依據產品的形狀和尺寸大小而定,如大的平板澆口開口尺寸須做大,可做到扇形進膠。
5.由於產品原因,二板模有時考慮到射出壓力的平衡及模具在機台上裝夾不良和頂出不平衡,此時我們有時得考慮三板模細水口進膠。
6.現大多都是自動化生產,所以在設計進膠時我們得考慮從節約原料,成型周期,成型後加工難易度,減小人工等 利於高效作業來考慮。
F. 如何確定塑膠模具進膠口的進膠方式
1盤形澆口沿產品外圓周而擴展進料,其進料點對稱,充模均勻,能消除結合線.有利於排氣.水口常用沖切方式去除,設計時注意沖切工藝.
2扇形澆口從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漸放大呈扇形,適用於長條或扁平而薄之產品,可減少流紋和定向應力.扇形角度由產品形狀決定,澆口橫面積不可大於流道斷面積.
3環形澆口沿產品整個外圓周擴展進膠,它能使塑料繞型芯均勻充模,排氣良好,減少結合線.但澆口切除困難,它適用於薄壁長管狀產品.
G. 長條塑料件,依據經驗模具的澆口位置一般都選在距一端1/3或2/3處,而不選在正中間,為什麼能給詳細解釋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如果是什麽垃圾塑件沒要求,哪裡入都行,自己方便就算了!如果要求高一點的塑件,你說的長條我就不知道什麽樣的了,如果是比較窄的長方體,我不會選1/3,2/3。我會在長一側做3個澆口點,2/5,3/5,4/5位置三個!如果高精要就我會考慮更多的澆口!比如筆記本電腦的液晶前方框,精度要求高,我做的就是一個框12或者16個進膠點的!
H. 注塑模中常用的澆口形式有哪些澆口位置選擇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直接澆口:熔融材料直接通過澆道進入塑料模具型腔,適用於具有單一型腔的殼/箱形塑料模具。流道短時,直接澆口的優點是:壓力損失小,排氣方便;直接澆口的缺點是:成型後難以去除澆口,留下明顯的澆口痕跡。
2.扇形澆口:澆口從流道到型腔方向逐漸變大,呈扇形。這種類型的澆口適用於細長或扁平薄的產品,因為它可以減少流痕和方向應力。扇型的角度取決於產品形狀。澆口的橫截面積必須小於流道的橫截面積。
3.點澆口:這種澆口的截面積與銷釘一樣小。它通常用於具有出色流動性的塑料材料中。通常,澆口的長度不大於其直徑,它被廣泛用於生產蓋板,外殼和大面積產品。優點是,澆口會自動從成型件上移除,並且澆口痕跡很小。缺點是小澆口可能會導致壓力損失,並在生產過程中引起一些注塑成型缺陷(流痕,燒痕和黑點等)
4.側澆口:通常位於產品的一側。澆口通常設計在分型面上。塑料熔體從內部或外部填充模腔,橫截面大部分為矩形,並且可以通過更改澆口的寬度和厚度來調節熔體的剪切速率和澆口的凝固時間。
注意事項:
澆口太小會發生填充不完全,縮痕,流痕等注射成型不良,成型收縮率提高。
澆口太大時,澆口周圍可能會產生過大的殘余應力,導致生產變形或開裂,並且成型後很難將其卸下。
I. 注塑模具設計中澆口主要有哪幾種結構各有什麼優缺點
「澆口」(Gate)對於成形性及內部應力有較大的影響,通常依據成形品的形狀來決定適當形式,可分為「限制澆口」與「非限制澆口」兩大類。前者是在澆道與模穴的進入口做成狹小部分,加工容易,易從澆道切斷成形品,可減少殘留應力,多個成形品一次成形之多數型穴之澆口容易均衡,模穴內塑料不易逆流,一般都採用此種形式。其又可分為「側狀澆口」(Side Gate)、「重疊澆口」(Overlap Gate)、「凸片澆口」(Tab Gate)、「扇形澆口」(Fan Gate)、「膜狀澆口」(Film Gate)、「環形澆口」(Ring Gate)、「盤狀澆口」(Disk Gate)、「點狀澆口」(Point Gate)及「潛狀澆口」(Submarine Gate)等。後者系由豎澆道直接將塑料注入模穴的澆口,為非限制澆口的代表。澆口的種類、位置、大小、數目等,直接影響成形品的外觀、變形、成形收縮率及強度,所以在設計上應考慮下列事項:
1. 澆口形狀:澆口形狀影響模穴內熔樹脂流動性、成形品外觀、材料流動配向,所以選擇澆口種類時,要依材料種類或成形品形狀,並考慮流動配向的影響。
2. 澆口位置與數目:
(1) 須選擇熔融材料可充分繞行母模各部分位置,盡量選在成形品中央或厚肉部分。
(2) 成形品的孔部在模子會插植銷類,勿使流入的材料沖彎銷或使之偏移。
(3) 有兩處以上時,所選位置勿使熔接線或氣泡損及製品外觀或減低強度。
(4) 成形時殘留應力容易集中澆口部周邊,有時會變脆而破裂,故宜選擇不受力位置。
(5) 選擇製品外觀不醒目位置,容易加工澆口部的位置。
3. 澆口種類(形狀):澆口依其機能可分為「限制澆口」與「非限制澆口」,前者是在橫澆口與母模的接合處作成狹小部分,阻礙材料流動;後者澆道(豎澆口)直接為材料往母模的流入口,一般多用限制澆口。各種澆口之特色、優缺點及用途列表如下:
非限制澆口--直接澆口/豎澆口式澆口(Direct Gate)
特色
1. 直接澆口為非限制澆口的代表。
2. 豎澆口為材料往母模的流入口。
3. 成型機噴嘴孔徑有限制。
4. 材料充填性良好,連充填玻璃纖維質的材料也容易成形,成形品表面的收縮下陷少。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構造簡單。
3. 適用樹脂廣。
4. 材料充填性佳。
5. 成形品表面收縮下陷少。
6. 省略流道之加工。
7. 壓力損失少。
8. 可成形大型或深度較深之成形品。
缺點
1. 一次只能成型一個成形品,無法取數個多點澆口,除非使用多噴嘴成型機。
2. 有澆口殘留痕跡影響外觀及增加後加工。
3. 平而淺的成形品易翹曲、扭曲。
4. 須決定澆口循環。
5. 澆口附近殘留應力大,容易導致破裂或變形。
用途
1. 適用於大物、深物之容器類。
2. 適用塑料:PVC、 PE、 PP、PC、 PS、 PA、POM、 AS、 ABS、 PMMA。
限制澆口--側狀澆口/側面澆口/標准澆口/側澆口/邊緣澆口(Side Gate / Edge Gate)
特色
1. 為最具代表性的澆口。
2. 取多數個多點澆口。
3. 須避開成形品的重要位置。
4. 設於母模端面及成形品側面(端面)的澆口。
5. 方便成形後材料的急速固化,減少澆口部的殘留應力。
優點
1. 殘留應力低。
2. 澆口尺寸正確(矩形斷面)。
3. 澆口與成形品分離容易。
4. 可防止材料逆流。
5. 澆口部分產生磨擦熱,可再次提升材料溫度,促進充填。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壓力損失大。
3. 流動性不佳之材料易造成充填不足或半途固化。
4. 平板狀或面積大之成形品,由於澆口狹小易造成氣泡或流痕之不良現象。
用途
1. 適用塑料:PVC、 PE、PE、PP、 PC。
限制澆口--重疊式澆口(Overlap Gate)
特色
1. 為側澆口的一種。
2. 澆口一部分重疊於成形品的肉厚上。
優點
1. 澆口外觀不易看出,可防止成形品產生流痕。
2. 澆口與成形品分離容易。
缺點
1. 澆口加工要注意。
2.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POM
限制澆口--扇形澆口(Fan Gate)
特色
1. 為凸片澆口的一種。
2. 澆口向母模展成扇形,其應用范圍與膜狀澆口完全相同。
3. 樹脂易分散在大面積,充填均勻。
4. 可避免氣泡、殘留流痕現象。
5. 有後加工之必要。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可均勻充填防止成形品變形。
3. 澆口配向低。
4. 有良好外觀的成形品,幾乎無不良現象發生。
缺點
1. 澆口加工費時。
2. 澆口部分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適用於薄而大之平板、圓盤狀或面積較大之成形品。
2. 適用塑料:PP、 POM、ABS、尤其用於具有強烈配向性之復合材料。
限制澆口--隔膜形澆口/膜狀澆口/膜式澆口(Film Gate)
特色
1. 此澆口的塑料在母模內約以平行方向而流,均勻充填母模,防止變形。
2. 適合於流動配向性強的結晶性塑膠,以玻璃纖維為之強化的充填材料,以及熱硬化性材料等易因充填材流動配向而變形的場合。
3. 對板狀成品易得均勻之收縮。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圓形成形品精度佳。
3. 可均勻充填防止成形品變形。
缺點
1. 澆口後加工費時。
2. 澆口部分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圓盤、圓筒品(齒輪等)或大型薄板成品。
2. 適用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限制澆口--環形澆口/環式澆口/環狀澆口(Ring Gate)
特色
1. 為防止產生熔合痕跡,圓環形澆口須設置溢流井。
2. 從圓筒形製品外側設澆口時,設環狀補助橫澆道,從其橫澆道以薄環形澆口連接製品,此二型澆口都可防止成形品變形或熔接線。
3. 能均勻充填圓筒形成品,避免熔接線及局部充填過飽產生變形、偏心。
優點
1. 可防止流痕發生。
缺點
1. 澆口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適用塑料:POM、 ABS。
限制澆口--盤狀澆口/盤形澆口/碟形澆口/圓盤澆口/圓板狀澆口(Disk Gate)
特色
1. 澆口設於管或環狀成形品內側的薄圓板澆口,此圓板部分在事後連澆口切除。
2. 具直接澆口特性。
3. 利用小圓筒深入之成品中央頂出銷可直接形成圓盤澆口之底盤。
優點
1. 流動性佳。
2. 圓形成形品精度佳。
3. 可防止流痕之發生。
4. 省去流道之加工。
缺點
1. 澆口後加工費時。
2. 澆口切離稍有困難。
3. 一次只能成形一個成型品。
4. 成型品之孔中心須與注道對應。
用途
1. 可用於圓盤、圓筒品(齒輪或深入之小圓筒)
2. 適用塑料:PS、 PA、AS、 ABS、短纖塑料。
限制澆口-點狀澆口/針點澆口/銷狀式澆口/銷點形澆口(Point Gate / Pin Point Gate)
特色
1. 以小點連接母模,澆口痕跡小,易從成形品除去橫澆道。
2. 若用於三板式模具,澆口在投影面積大的物品設數處澆口時,可調整各澆口的充填狀況,也可在杯底或箱形物品底面設不醒目澆口。
3. 取多數個、多點澆口。
4. 針點澆口孔徑越小,材料流動所致的摩擦熱也增大,可降低其粘度,但射出壓力的損失也加大,一般以0.8~1.0為標准。
5. 後加工容易,澆口位置可自由選擇,為三板模構造。
優點
1. 有可塑化能力。
2. 澆口自行切斷。
3. 澆口痕跡小,可免除後加工。
4. 澆口位置可自由選擇。
5. 澆口可從數點注入,應力及應變較小。
6. 適合多數成形品之成型。
7. 具有限制澆口之優點。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容易過熱。
3. 模具構造復雜。
4. 樹脂成品率低。
5. 有不適用樹脂。
6.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PE、 PP、 PC、 PS、 PA、POM、AS、 ABS)。
2. 為大成品多澆口之應用,單一成形、一次多個成形。
限制澆口--潛狀澆口/潛式澆口/埋入形澆口/底流式澆口/隧道澆口(Submarine Gate / Tunnel Gate)
1. 側澆口自動化。
2. 注意二次澆口之掉落。
3. 澆口潛入固定側或可動側的模板內,到達製品的壁面或達到設於頂出銷的二次橫澆道。
4. 頂出成形品時,自動切斷,適合全自動成形。
5. 可在環狀物品內側設澆口,亦有不在頂出銷設二次橫澆道,利用成形品的轂部,或另設轂部,在此設澆口,事後切除此部分。
6. 成形後自動去除澆口部分,節省後加工。
7. 模具加工較其他困難。
優點
1. 有可塑化能力。
2. 澆口自行切斷,免除後加工。
3. 澆口痕跡小。
4. 成形品之外側或內側可自由設定澆口位置。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加工面不易加工。
3.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 PS、PA、 POM、 ABS
2. 不用後加工,加料系統自動分離者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