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塑料模具設計時如何設計分流道
兩板試的?一言難盡啊,說說重點吧:
1、分流道一般比主流道直徑小1-2MM,根據經驗設計
2、設計的位置要看產品的要求,那裡是外觀,那裡容易縮水
3、設計分流道的時候要注意做冷料穴
4、且注意流道不要做的太長
5、注意分流道的平衡,不同的穴數,要設計不同方式的分流道
㈡ 塑料模具設計原理(5)
塑料模具設計原理
(1)分流道的截面形式:
a、 圖形斷面:比表面積小(流道表面積與其體積之比),熱損失小,但加工製造難,直徑 5~10mm
b、 梯形:加工較方便,其中h/D = 2/3 ~ 4/5 邊斜度 5~15°
c、 u形:加工方便,h/R=5/4
d、 半圓形:h/R=0.9
(2) 分流道的斷面尺寸要視塑件的大小,品種注射速度及分流道的長度而定。
一般分流道直經在5~6mm以下時,對流動性影響較大,當直經大於8mm 時,對流動性影響較小。
(3) 多腔模中,分流道的排布:
a、 平衡式和非平衡式:
平衡式:分流道的形狀尺寸一致。
非平衡式:a、靠近主流道澆口尺盯州寸設計得大於遠離主流道的澆口尺寸。
b、分流道不能太細長,太細長,溫度,壓加體大會使離主流道較遠的型腔難以充滿。
c、一般需要多次修復,調理達到平衡。
d、即使達到料流和填充平衡,但材料時間不相同,製品出來的尺寸和性能有差別,對要求高的'製品不宜採用。
e、非平衡式分布,分流道長度短 。
f、如果分流道較長,可將分流道的尺寸頭沿熔體前進方向稍征長作冷料穴,使冷料不致於進入型腔。
g、分流道和型腔布置時,要使用塑件投影面積總重心與注塑機鎖模力的作用線重合。
型腔分型面及澆注系統(二)
〈四〉 澆口的類型和設計
澆口指流道末端與型腔之間的細小通道。
〈1〉 作用:
a、使熔體快速進入型腔,按順序填充。
b、冷卻材料作用
〈2〉 澆口參數:
a、形狀一般為圓形或矩形。
b、面積與分流道比為0.03~0.09。
c、長度一般:0.5~2.0mm。
〈3〉 小澆口的優點:
a、改變塑料非牛頓流體的表觀粘度,增剪切速率。
b、小澆口改變流體流速,產生熱量,溫度升高。
c、易凍結,防止型腔內熔體的倒流。
d、便於塑件與澆注系統的分高。
<五>澆口的常見形式:
1、針點式澆口
① 結構形式
② 圓螞悉弧尺的作用:增大澆口入料口處截面積,截小熔體的冷卻速度,有利於補料。
③ 多腔模中用(C)形式的針點式澆口。
④ 當塑件較大時,用多點進料。
⑤ 當熔體流徑澆口時,受剪切速率的影響,造成分子的高度定向,增加局部應力,開裂,可將澆口對面壁厚增加並呈圓弧過渡。
⑥ 模具採用三板式(雙分模面)
2, 潛伏式澆口
又名隧道式澆口
進料部位選在製品較隱蔽的地方,以免影響製品的外觀,頂出時,流道與塑件自動分開,故需大的頂出力, 以對於過分強韌的塑料,不適合於潛伏式澆口。
3. 側澆口
又稱邊像澆口。
一般開於分型面上,從塑料邊像進料,形狀長短形或接近短形。
4. 直接式澆口
又稱中心澆口或稱主流道型澆口。
特點:
①尺寸較大,冷凝時間較長。
② 壓力直接作用於製件上,易產生殘余應力。
③ 澆口凝料的除去較困難。
④ 流動的阻力小,進料的速度快,用於大型長流程式的單腔製品,可以較好地補縮。
5. 圓隙形澆口
用於圓向形或中間帶有孔的塑件。
<六>冷料凱物蔽穴與拉料桿的設計
1、 帶Z型頭拉料桿的冷料穴
2、 帶球形頭拉料桿的冷料穴
3、 無拉料桿的冷料穴
注射成型模具零部件的設計(一)
一、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1. 型腔結構形式
a. 整體式結構,適用於形狀簡單加工容易的型腔。
b. 整體嵌入式,可節約模具材料,降低成本。
c. 局部苒鑲式,用於局部加工較難時的情況。
d. 四壁合拼式,用於尺寸較大,易熱處理變形的模具。
2. 型芯的結構形式
a. 整體式,形狀簡單時,型芯與模板做成一體。
b. 組合式,從節約材料出發,即利用軸盾和底板連接
c. 小型芯單獨性加工後再嵌入模板中。
d. 非圓形小型芯,把安裝部分做成圓形,易於加工,而成形部分做成異形,用軸盾連接。
e. 復雜型芯的組合方式。
二、 成型零件的作尺寸計算
1. 工作尺寸指成型零件上直接用來成型塑件的尺寸。
①型芯型腔的徑向尺寸 ②型芯的高度尺寸 ③型腔的深度尺寸 ④中心距尺寸
2. 影響塑件尺寸的因素:
a. 成型零件本身製造公差
b. 使用過程中的磨損
c. 收縮率的波動
3. 具體的尺寸計算:
〈1〉徑向尺寸計算
a.型腔 L型腔:
H型腔:
b.型芯 L型芯=
H型芯=
c.中心腔 :
其中:①製件的尺寸標注形式一定要轉化成上圖的形式
②
③以上計算是按平均收縮率計算公式進料的
④對於精度要求達到6級以上的製品,模具尺寸計算結果需保留兩位小數,6級精度以下,只保留一位即可。
三、成型零部件的剛度,強度較核:
① 當型腔全被充滿的瞬間,內壓力達極大值。
② 大尺寸型腔,剛度不足是主要問題,以剛度較核為主。
③ 小尺寸型腔以強度不足為主要矛盾,以強度較核為主。
④ 凹模強度較核公式。
四、其它輔助構件
指起安裝,導向,裝配,冷卻,加熱及機構動作等作用的零件
〈一〉導向零件
作用:定位,導向及承受測壓的作用 。
㈢ 在注塑模具中,這熱流道和冷流道是什麼意思啊
熱流道模具中流道有加熱裝置,所以流道在整個注塑周期中都是呈熔融狀態,節約了原材料(沒有流道這部分塑料)
冷流道是注塑成型後流道隨產品一起冷卻,該流道是不可用的,成了廢料。
點澆口的設計可以是熱流道也可以是冷流道,但一般來說熱流道都是點澆口。
㈣ 對於所有塑膠模具在設計時一定要有完整的主流道,分流道和澆口嗎
對於注塑模具在設計時澆注系統是必須的。因為注塑加工時澆注系統是塑料熔體進入注塑模具的通道,沒有這個通道無法完成注塑成型。所以凡是注塑模具都必須有澆注系統。我們在教學中講模具的7個組成部分:澆注系統、成型零部件、合模導向機構、推出機構(頂出機構)、排氣結構、側抽芯機構、加熱或冷卻系統,這七個部分是基本的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當然最簡單的模具可以沒有側抽芯機構)。至於澆注系統的組成一般而言就是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組成。普通澆注系統有十種常見形式(側澆口也稱邊緣澆口、扇形澆口、平縫式澆口、圓環式澆口、輪輻式澆口、針點澆口、潛伏式澆口,爪澆口、護耳式澆口、直通式澆口),詳細可見《塑料成型模具》(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申開智主編。大學教材)最簡單的直通式澆口沒有分流道,只適用於單型腔模具。其他澆口形式都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井組成。當然是針對所有的注塑模具。
㈤ 模具(塑膠)的熱流道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注塑模具是在成型中賦予塑料以形狀和尺寸的部件。模具的結構雖然由於塑料品種和性能、塑料製品的形狀和結構以及注射機的類型等不同而可能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結構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澆注系統、成型零件和結構零件三部分組成。其中澆注系統和成型零件是與塑料直接接觸部分,並隨塑料和製品而變化,是塑模中最復雜,變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潔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澆注系統是指塑料從射嘴進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澆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構成製品形狀的各種零件,包括動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桿以及排氣口等。典型塑模結構如圖所示。
主流道
它是模具中連接注射機射嘴至分流道或型腔的一段通道。主流道頂部呈凹形以便與噴嘴銜接。主流道進口直徑應略大於噴嘴直徑(O.8mm)以避免溢料,並防止兩者因銜接不準而發生的堵截。進口直徑根據製品大小而定,一般為4―8mm。主流道直徑應向內擴大呈3°到5°的角度,以便流道贅物的脫模。
它是設在主流道末端的一個空穴,用以捕集射嘴端部兩次注射之間所產生的冷料,從而防止分流道或澆口的堵塞。如果冷料一旦混入型腔,則所制製品中就容易產生內應力。冷料穴的直徑約8一lOmm,深度為6mm。為了便於脫模,其底部常由脫模桿承擔。脫模桿的頂部宜設計成曲折鉤形或設下陷溝槽,以便脫模時能順利拉出主流道贅物。
分流道cnDTn
J't
它是多槽模中連接主流道和各個型腔的通道。為使熔料以等速度充滿各型腔,分流道在塑模上的排列應成對稱和等距離分布。分流道截面的形狀和尺寸對塑料熔體的流動、製品脫模和模具製造的難易都有影響。如果按相等料量的流動來說,則以圓形截面的流道阻力最小。但因圓柱形流道的比表面小,對分流道贅物的冷卻不利,而且這種分流道必須開設在兩半模上,既費工又易對准。因此,經常採用的是梯形或半圓形截面的分流道,且開設在帶有脫模桿的一半模具上。流道表面必須拋光以減少流動阻力提供較快的充模速度。流道的尺寸決定於塑料品種,製品的尺寸和厚度。對大多數熱塑性塑料來說,分流道截面寬度均不超過8m,特大的可達10一12m,特小的2-3m。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截面積,以免增加分流道贅物和延長冷卻時間。
澆口
2E9v(QL-@Jd它是接通主流道(或分流道)與型腔的通道。通道的截面積可以與主流道(或分流道)相等,但通常都是縮小的。所以它是整個流道系統中截面積最小的部分。澆口的形狀和尺寸對製品質量影響很大。澆口的作用是:A、控制料流速度:B、在注射中可因存於這部分的熔料早凝而防止倒流:C、使通過的熔料受到較強的剪切而升高溫度,從而降低表觀粘度以提高流動性:D、便於製品與流道系統分離。澆口形狀、尺寸和位置的設計取決於塑料的性質、製品的大小和結構。一般澆口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圓形,截面積宜小而長度宜短,這不僅基於上述作用,還因為小澆口變大較容易,而大澆口縮小則很困難。澆口位置一般應選在製品最厚而又不影響外觀的地方。澆口尺寸的設計應考慮到塑料熔體的性質。
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製品的空間。用作構成型腔的組件統稱為成型零件。各個成型零件常有專用名稱。構成製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稱為凹模(又稱陰模),構成製品內部形狀(如孔、槽等)的稱為型芯或凸模(又稱陽模)。設計成型零件時首先要根據塑料的性能、製品的幾何形狀、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來確定型腔的總體結構。其次是根據確定的結構選擇分型面、澆口和排氣孔的位置以及脫模方式。最後則按控製品尺寸進行各零件的設計及確定各零件之間的組合方式。塑料熔體進入型腔時具有很高的壓力,故成型零件要進行合理地選材及強度和剛度的校核。為保證塑料製品表面的光潔美觀和容易脫模,凡與塑料接觸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蝕。成型零件一般都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並選用耐腐蝕的鋼材製造。
排氣口-Pn B
它是在模具中開設的一種槽形出氣口,用以排出原有的及熔料帶入的氣體。熔料注入型腔時,原存於型腔內的空氣以及由熔體帶入的氣體必須在料流的盡頭通過排氣口向模外排出,否則將會使製品帶有氣孔、熔接不良、充模不滿,甚至積存空氣因受壓縮產生高溫而將製品燒傷。一般情況下,排氣孔既可設在型腔內熔料流動的盡頭,也可設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後者是在凹模一側開設深0.03-0.2mm,寬1.5-6mm的淺槽。注射中,排氣孔不會有很多熔料滲出,因為熔料會在該處冷卻固化將通道堵死。排氣口的開設位置切勿對著操作人員,以防熔料意外噴出傷人。此外,亦可利用頂出桿與頂出孔的配合間隙,頂塊和脫模板與型芯的配合間隙等來排氣。
T結構零件T@Qk/gK1ge
它是指構成模具結構的各種零件,包括:導向、脫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種零件。如前後夾板、前後扣模板、承壓板、承壓柱、導向柱、脫模板、脫模桿及回程桿等。加熱或冷卻裝置 這是使熔料在模具內固化定型的裝置,對熱塑性塑料,一般是陰陽模內冷卻介質的通道,借冷卻介質的循環流動來達到冷卻目的。通入的冷卻介質隨塑料種類和製品結構等而異,有冷水、熱水、熱油和蒸汽等。關鍵是高效率的均勻冷卻,冷卻不均勻會直接影響製品的質量和尺寸。應根據熔料的熱性能(包括結晶),製品的形狀和模具結構,考慮冷卻通道的排布和冷卻介質的選擇。
㈥ 塑料模具分流道一般用什麼形狀的
塑料注塑模具分流道一般採用U型或梯形截面形狀,這種截面的分流道比表面積較小(保溫)且容易加工。
㈦ 冷料穴和分流道的作用是什麼
1.冷料穴的作用是貯存因兩次注射間隔而產生的冷料頭以及熔體流動的前鋒冷碰圓搏料,以防止熔體冷料進入型腔。冷料穴一般設在主流道的末端,當分流道較長時,在分流道的末端有時也開設冷料穴。
2.分流道的作用是主流道與澆口之間的通道。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必不可少,而在單型腔的模具中,有時則可省去分流道。在分流道的設計時應考慮盡量減小在流道內的壓力損失和盡可能避免體溫度的降低,同時還要考慮減小流道的容積。
㈧ 塑膠模中流道和水口有什麼區別。合模後流道和流道沒有間隙膠怎麼走到產品位的。
--!水口是流道一部分,即主流道。還有分流道,塑膠從注塑機噴口高壓進入主流道,再經分流道進入腔體。你連局塵早基本的結構都不知道,不要亂說間隙什麼的。自桐雀己回去看看最基本的結構就知道兄肢了
㈨ 流道是什麼意思啊
流道是指液壓系統中流體在元件內流動的通路。
流道就是固定高達模型零件的東西,大多數拼完高達模型的模友都會將其當做垃圾處理掉,認為它只是固定零件用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手藝好的模友對其進行了回收改造,改造成了高達模型。
普通的流道系統(RunnerSystem)
也稱作澆道系統或是澆注系統,是熔融塑料自射出機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經信道租滑。流道系統包括主流道(Primary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澆口(Gate)。下面說明了典型的流道系統組成。
主流道:也稱作主澆道、注道(Sprue)或豎澆道,是指自射出機射嘴與模具主流道襯套接觸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進入模具後最先流經的部分。
分流道:也稱作分澆道或次澆道,隨模具設計可再區分為第一分流道(FirstRunner)以及第二分流道(Secondary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澆口間的過渡區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獲得平緩轉肢梁換;對於多模穴模具同時具有均勻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弊飢臘能。
㈩ 冷料穴和分流道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納澆注系統流道中料流的前鋒冷料,以免這些冷料注入型腔,既影響熔體充填的速度,又影響成型塑件的質量。主流道末端的冷料穴除了上述作用外,還便於在該處設置主流道拉料桿,注射結束模具分型時。在拉料桿的作用下,主流凝料從定模澆口套被拉出,最後推出機構開始工作,將塑件和澆注系統凝料一起推出模外。需要指出的是,點澆口形式澆注系統的三板式模具在主流道末端是不允許設置拉料桿的,否則定模部分不能分型,模具將無法工作。
分流道是主流道與澆口之間的通道。在多型腔的模具中分流道必不可少,而在單型腔的模具中,有時則可省去分流道。在分流道的設計時應考慮盡量減小在流道內的壓力損失和盡可能避免體溫度的降低,同時還要考慮減小流道的容積。
在多型腔模具中,塑料熔體必須通過設在模具分型面上的分流道注入各型腔。適用於主流道的基本規律同樣也適用於分流道的橫斷面。還有一個附加的因素必須考慮,分流道橫斷面也是其長度的函數,因為可以假設分流道中壓力損失的增大至少是與分流道長度成正比的。
而多半情況壓力損失將更大,因為其橫斷面由於沿流道壁塑料熔體的固化而減小,而且離主流道距離越遠,壓力損失則更大。另外主流道和分流道系統意味著損耗原料和白費了注射成型機的塑化量,所以分流道應盡可能設計得短,橫斷面應盡可能最小。分流道的長度是由模具的型腔數和各型腔的幾何排列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