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控制模具的間隙
控制模具間隙的方法:
1.墊片法
墊片法如圖14.7所示。將厚薄均勻、其值等於間隙值的紙片、金屬片或成形工件,放在凹模刃口四周的位置,然後慢慢合模,將等高墊塊墊好,使凸模進人凹模刃口內,觀察凸、凹模的間隙狀況。如果間隙不均勻,用敲擊凸模固定板的方法調整間隙,直至均勻為止,然後擰緊上模固定螺釘,再放紙片試沖,觀察紙片沖裁狀況,直至把間隙調整到均勻為止,最後將上模座與固定板夾緊後同鑽、同鉸定位銷孔,然後打人圓柱銷。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中小沖裁模,也適用於拉深模、彎曲模等,也同樣適用於塑料模等壁厚的控制。
2.鍍銅法
對於形狀復雜、凸模數量又多的沖裁模,用上述方法控制間隙比較困難,這時可以將凸模表面鍍上一層軟金屬(如鍍銅等)。鍍層厚度等於單邊沖裁間隙值,然後按上述方式調整、固定、定位。鍍層在裝配後不必去除,在沖裁時會自然脫落。
3.透光法
透光法是將上、下模合模後,用燈光從底面照射,觀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來判斷沖裁間隙是否均勻,如果間隙不均勻,再進行調整、固定、定位。這種方法適合於薄料沖裁模,對裝配鉗工的要求較高。如用模具間隙測量儀表檢測和調整更好。
4.塗層法
塗層法是在凸模表面塗上一層如磁漆或氨基醇酸漆之類的薄膜,塗漆時應根據間隙大小選擇不同粘度的漆,或通過多次塗漆來控制其厚度,塗漆後將凸模組件放於烘箱內在100120`C烘烤0.5一1小時,直到漆層厚度等於沖裁間隙值,並使其均勻一致,然後按上述方法調整、固定、定位。
5.工藝尺寸法
工藝尺寸法。在製造沖裁凸模時,將凸模長度適當加長,其截面尺寸加大到與凹模型孔呈滑配狀。裝配時,凸模前端進人凹模型孔,自然形成沖裁間隙,然後將其固定、定位,再將凸模前端加長段磨去即可。
㈡ 沖壓模要求單邊1絲的間隙 因該怎樣加工和裝配啊 急求 急 急 謝了
1、國內很多電器元件,本身很薄,有一絲間隙很不錯了。
2、慢絲完全能保證。關鍵要用好的(進口)的材料。
3、正常裝配。
㈢ 模具修理方案
當你所做的模具出了問題時,你會怎麼做呢?下面是我精心為大家整理出來的一些關於模具出問題是的一些修理方案,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模具修理方案
1.沖頭使用前應注意
①、用干凈抹布清潔沖頭。
②、查看錶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則用油石去除。
③、及時上油防銹。
④、安裝沖頭時小心不能有任何傾斜,可用尼龍錘之類的軟材料工具把它輕輕敲正,只有在沖頭正確定位後才能旋緊螺栓。
2.沖模的安裝與調試
安裝與調校沖模必須特別細心。因為沖模尤其大中型沖模,不僅造價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動困難,人身的安全應始終放在首位。無限位裝置的沖模在上下模之間應加一塊墊木板,在沖床工作台清理干凈後,將合模狀態的待試模具置於檯面合適位置。
按工藝文件和沖模設計要求選定的壓機滑塊行程,在模具搬上檯面前調至下死點並大於模具閉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調節滑塊連桿,移動模具,確保模柄對准模柄孔並達到合適的裝模高度。一般沖裁模先固定下模 (不擰緊)後再固定上模(擰緊),壓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適扭矩扳手擰緊(下模),確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預加夾緊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動擰緊螺紋出現的因體力、性別、手感誤差造成的預緊力過大或過小、相同螺紋預緊力不等,從而引起沖壓過程中上下模錯移、間隙改變、啃剝刃口等故障發生。
試模前對模具進行全面潤滑並准備正常生產用料,在空行程啟動沖模3~5次確認模具運作正常後再試沖。調整和控制凸模進入凹模深度、檢查並驗證沖模導向、送料、推卸、側壓與彈壓等機構與裝置的性能及運作靈活性,而後進行適當調節,使之達到最佳技術狀態。對大中小型沖模分別試沖3、5、10件進行停產初檢,合格後再試沖10、15、30件進行復檢。經劃線檢測 、沖切面與毛刺檢驗、一切尺寸與形位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才能交付生產。
3.沖壓毛刺
①、模具間隙過大或不均勻,重新調整模具間隙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
②、模具材質及熱處理不當,產生凹模倒錐或刃口不鋒利,應合理選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熱處理方式合理。
③、沖壓磨損,研磨沖頭或鑲件。
④、凸模進入凹模太深,調整凸模進入凹模深度。
⑤、導向結構不精密或操作不當,檢修模具內導柱導套及沖床導向精度,規范沖床操作。
4.跳廢料
模具間隙較大、凸模較短、材質的影響(硬性、脆性),沖壓速度太高、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帶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材料比較薄的不銹鋼等可以採用斜刃口。
②、對於比較規則的廢料,可增大廢料的復雜程度或在沖頭上加聚胺酯頂桿來防止跳廢料,在凹模刃口側增加劃痕。
③、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間隙,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小直徑孔間隙減少10%,直徑大於50.00毫米,間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個工位模具沖壓時,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廢料反彈。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調整沖壓速度、沖壓油濃度。
⑦、採用真空吸附。
⑧、對沖頭、鑲件、材料進行退磁處理。
5.壓傷、刮傷
①、料帶或模具有油污、廢屑,導致壓傷,需擦拭油污並安裝自動風槍清除廢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應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夠,表面需鍍鉻、滲碳、滲硼等處理。
④、材料應變而失穩,減少潤滑,增加壓應力,調節彈簧力。
⑤、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6.工件折彎後外表面擦傷
①、原材料表面不光滑,清潔、校平原材料。
②、成型入塊有廢料,清除入塊間的廢屑。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模具設計。
③、成型塊不光滑,將成型塊電鍍、拋光,提高凸凹模的光潔度。
④、凸模彎曲半徑R太小,增大凸模彎曲半徑。
⑤、模具彎曲間隙太小,調整上下模彎曲配合間隙
⑥、凹模成型塊加裝滾軸成形。
7.漏沖孔
出現漏沖孔的情況,一般有沖頭斷未發現、修模後漏裝沖頭、沖頭下陷等因素引起,修模後要進行首件確認,與樣品對比,檢查是否有遺漏現象,對沖頭下沉的,應改善上模墊板的硬度。
8.脫料不正常
①、脫料板與凸模配合過緊、脫料板傾斜、等高螺絲高度不統一或其它脫料件裝置不當,應修整脫料件,脫料螺釘採用套管及內六角螺釘相結合的形式。
②、模具間隙偏小,沖頭在脫離材料時需要很大的脫模力,造成沖頭被材料咬住,需增加下模間隙。
③、凹模有倒錐, 修整凹模。
④、凹模落料孔與下模座漏料孔沒有對正,修整漏料孔。
⑤、檢查加工材料的狀態。材料臟污附著到模具上,使得沖頭被材料咬住而無法加工。翹曲變形的材料在沖孔後,會夾緊沖頭,發現翹曲變形的材料,需弄平整後再加工。
⑥、沖頭、下模的刃口鈍化要及時刃磨。刃口鋒利的模具能加工出漂亮的切斷面,刃口鈍了,則需要額外的沖壓力,而且工件斷面粗糙,產生很大的抵抗力,造成沖頭被材料咬住。
⑦、適當採用斜刃口沖頭。
⑧、盡量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條件,潤滑板材和沖頭。
⑨、彈簧或橡膠彈力不夠或疲勞損耗,及時更換彈簧。
⑩、導柱與導套間隙過大,返修或更換導柱導套。
◎、平行度誤差積累,重新修磨裝配。
◎、推件塊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返修或更換推件塊。
◎、凸模或導柱安裝不垂直,重新裝配,保證垂直度。
9.折彎邊不平直,尺寸不穩定
①.增加壓線或預折彎工藝
②.材料壓料力不夠,增加壓料力
③.凸凹模圓角磨損不對稱或折彎受力不均勻,調整凸凹模間隙使之均勻、拋光凸凹模圓角
④高度尺寸不能小於最小極限尺寸
10.彎曲表面擠壓料變薄
①.凹模圓角太小,增大凹模圓角半徑
②.凸凹模間隙過小,修正凸凹模間隙
11.凹形件底部不平
①.材料本身不平整,需校平材料
②.頂板和材料接觸面積小或頂料力不夠,需調整頂料裝置,增加頂料力
③.凹模內無頂料裝置,應增加頂料裝置或校正
④.加整形工序
12.不銹鋼翻邊變形
在製造翻邊之前向材料施用優質成形潤滑劑,這能令材料更好地從模具中分離出來,在成形時順暢地在下模表面移動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如此給予材料一個更好的機會去分布被彎曲和被拉伸時產生的應力,防止在成形翻邊孔邊上出現的變形和翻邊孔底部的磨損。
13.材料扭曲
在材料上沖切大量孔,導致材料平面度不良,成因可能是沖壓應力累積。沖切一個孔時,孔周邊材料被向下拉伸,令板材上表面拉應力增大,下沖運動也導致板材下表面壓應力增大。對於沖少量的孔,結果不明顯,但隨著沖孔數目的增加,拉應力和壓應力也成倍增加直到令材料變形。
消除這種變形的方法之一是:每隔一個孔沖切,然後返回沖切剩餘的孔。這雖然在板材上產生相同的應力,但瓦解了因同向連續一個緊接一個地沖切而產生拉應力/壓應力積聚。如此也令第一批孔分擔了第二批孔的部變形效應。
14.模具嚴重磨損
①、及時更換已經磨損的模具導向組件和沖頭。
②、檢查模具間隙是否不合理(偏小),增加下模間隙
③、盡量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條件,潤滑板材和沖頭。油量和注油次數視加工材料的條件而定。冷軋鋼板、耐蝕鋼板等無銹垢的材料,要給模具注油,注油點為導套、注油口、下模等。油用輕機油。有銹垢的材料,加工時鐵銹微粉會吸入沖頭和導套之間,產生污垢,使得沖頭不能在導套內自由滑動,這種情況下,如果上油,會使得銹垢更容易沾上,因此沖這種材料時,相反要把油擦乾凈,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柴)油把沖頭、下模的污垢去掉,重新組裝前再擦乾凈。這樣就能保證模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
④、刃磨方法不當,造成模具的退火,加劇磨損,應當使用軟磨料砂輪,採用小的吃刀量,足量的冷卻液並經常清理砂輪。
15.防止沖壓噪音
沖床是板料加工工業的最關鍵的必備設備。沖床在工作時會產生機械傳動雜訊、沖壓雜訊和空氣動力性雜訊,該雜訊最高值可達125dB(A)大大超過國家標准規定的85dB(A)及其以下的雜訊指標要求,因而對操作工人及周圍環境(如辦公室、居民住宅區、會議室等)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和污染。有效地治理該雜訊己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國的第一部《雜訊法》的實施,環保產業化的規模日益增大,更加速了對這一雜訊治理的迫切性。
從沖床雜訊源和模具結構入手,要降低噪音得注意以下幾點:
①、注重模具保養、清潔,保持刃口鋒利。
②、模具刃口的形狀、數量、材料和沖切線長,模具刃口與零件接觸面不要太大,沖頭做斜刃階梯沖裁,使模具在不同的位置切入深度不同,整個過程實現真正的切斷,而不是同步擠斷關於模具出問題的一些維修方案模具設計。
③、模具刃口必須垂直於安裝面,且凸凹模刃口配合間隙要合理,卸料困難時可增加下模間隙、增加卸料力,採用軟表面的卸料板等方法。
④、各工作模板間的配合精度,加工一些排氣槽
⑤、止擋板改做小塊拼件,脫料板、下模板改為鑲件式,減小抨擊面積。
⑥、脫料板彈頂來源改為T型頂桿,彈簧裝在上模座,等高套與頂桿配用,開模狀態下保證脫料板仍有一定的自由活動量。
⑦、保持潤滑良好,模具無干涉,順暢。
⑧、上下模座表面墊鋁板做沖力緩沖。
⑨、模具調試好後,在沖床上加裝隔聲罩或海綿板隔音處理。
⑩、提高沖床精度,降低結構雜訊。在工作台上安裝緩沖減振降噪油缸,齒輪採用斜齒加強潤滑和加裝齒輪罩,氣動系統中加裝消聲器
模具的維護保養
1:模具長時間使用後必須磨刃口,研磨後刃口面必須進行退磁,不能帶有磁性,否則易發生堵料。模具使用企業要做詳細記載、統計其使用、護理(潤滑、清洗、防銹)及損壞情況,據此可發現哪些部件、組件已損壞,磨損程度大小,以提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料,以及該模具的成型工藝參數、產品所用材料,以縮短模具的試車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應在注塑機、模具正常運轉情況下,測試模具各種性能,並將最後成型的塑件尺寸測量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確定模具的現有狀態,找出型腔、型芯、冷卻系統以及分型面等的損壞所在,根據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斷模具的損壞狀態以及維修措施。
2: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最易損壞,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在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和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來確認,只有在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彈簧以進口的質量為佳。
3:模具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的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4: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
5: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脫料板、氣動頂料等。保養時檢查各部位的配件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要對模具幾個重要零部件進行重點跟蹤檢測:頂出、導向部件的作用是確保模具開合運動及塑件頂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損傷而卡住,將導致停產,故應經常保持模具頂針、導柱的潤滑(要選用最適合的潤滑劑),並定期檢查頂針、導柱等是否發生變形及表面損傷,一經發現,要及時更換;完成一個生產周期之後,要對模具工作表面、運動、導向部件塗覆專業的防銹油,尤應重視對帶有齒輪、齒條模具軸承部位和彈簧模具的彈力強度的保護,以確保其始終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隨著生產時間持續,冷卻道易沉積水垢、銹蝕、淤泥及水藻等,使冷卻流道截面變小,冷卻通道變窄,大大降低冷卻液與模具之間的熱交換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因此對流道的清理應引起重視;對於熱流道模具而言,加熱及控制系統的保養有利於防止生產故障的發生,故而尤為重要。
㈣ 五金模具的沖裁間隙一般怎麼放呀
五金模具各種材料的間隙不一樣。 不銹鋼的單邊普通沖裁間隙為8% SGCC.SECC.SPCC.馬口鐵這樣的材料,普通單邊沖裁間隙為5% 鋁材和銅材的普通沖裁間隙為3%---4% 如果是精沖,那麼基本上是間隙很小,在0.5-----3個絲不等,看材料厚度。 材料越軟,間隙越小。
沖裁間隙的概念沖裁間隙指凸模刃口與凹模刃口之間的間隙。 Z=Da—dtZ -沖裁間隙Da -凹模刃口尺寸dt——凸模刃口尺寸Z正常-上下微裂紋重合。有單邊間隙與雙邊間隙之分。
(4)中走絲模具緊了怎麼改間隙擴展閱讀:
間隙對沖裁力的影響沖裁間隙對沖裁力的影晌規律是間隙越小,變形區內壓應力成分越大,拉應力成分越小,材料變形抗力增加,沖裁力就越大。
反之,間隙越大,變形區內拉應力成分就越大,變形抗力降低,沖裁力就校間隙達材料厚的5%-20%時,沖裁力下降不明顯。當雙邊間隙Z增大到材料厚度的15%-20%時,卸料力為0。
間隙對模具壽命的影響由於工件與凸、凹模側壁之間有磨擦的存在,間隙小,磨擦大,模具壽命短。沖裁過程中,凸模與被沖孔之間凹模與落料件之間均有摩擦,而且間隙越小,摩擦越嚴重。
在高溫下高強度鋼的成型,EP油基潤滑油失去了它的性能,無法在極溫應用中提供物理的模具保護隔膜。而極溫型的IRMCO高固體聚合物潤滑劑則可以提供必要的保護。隨著金屬在沖壓模具中變形,溫度不斷升高。
IRMCO高分子聚合物潤滑劑一般開始噴上去時稠度低得多。隨著成形過程中溫度的上升,會變得更稠更堅韌。實際上高分子聚合物極溫潤滑劑都有「熱尋性」而且會粘到金屬上,形成一個可以降低摩擦的隔膜。
這個保護屏障可以允許工件延展,在最高要求的工件成型時沒有破裂和粘接,以此來控制摩擦和金屬流動。有效的保護了模具,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提高了沖壓的強度。
㈤ 模具間隙的放法
模具間隙的放法:
1、一般沖壓Q235-A時,單邊間隙為厚度的(8-12)%左右,當然一定要保持刃口的鋒利性及凸凹模間隙的均勻性;
2、如果要求剪切面有厚度尺寸要求時,可適當減小間隙,單邊間隙為厚度的(4-8)%左右。
間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需要酌情增加或減小,不可照搬公式,有時需要試驗、不斷地總結經驗、積累經驗,這樣將來設計模具時會更加得心應手。間隙的合理性對模具的使用壽命尤為重要(間隙過小模具易損)
㈥ 精沖模具間隙怎麼放
凸模凹模的間隙,按照材料的不同,厚度的不同,間隙值也是不同的:比如軟鋼和黃銅,材料厚度0.4~1.2mm,間隙值為厚度的7%~12%(雙邊),而同樣的厚度,硬鋼的間隙值為厚度的10%~17%(雙邊);材料厚度1.2~2.5mm,間隙值為厚度的9%~12%(雙邊),硬鋼的間隙值為18%~25%(雙邊);材料厚度2.5~4mm,間隙值為厚度的12%~16%(雙邊),硬鋼的間隙值為15%~28%(雙邊);材料厚度4~6mm,間隙值為厚度的15%~18%(雙邊)。硬鋼的間隙值為27%~29%(雙邊)。間隙值的大小和料的面積的大小無關,只和材料的厚度與軟硬有關。如果精沖的話,間隙值為料厚的1%(雙邊)。
㈦ 如何調整數控沖床的模具間隙
青島亞盛數控鍛壓設備有限公司數控沖床專家為您介紹數控沖床模具選用問題,保證最佳的模具間隙
模具間隙是指沖頭進入下模中,兩側的間隙之和。它與板厚、材質以及沖壓工藝有關,選用合適的模具間隙,能夠保證良好的沖孔質量,減少毛刺和塌陷,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帶料,延長模具壽命。
通過檢查沖壓廢料的情況,可以判定模具間隙是否合適。如果間隙過大,廢料會出現粗糙起伏的斷裂面和較小的光亮面。間隙越大,斷裂面與光亮面形成的角度就越大,沖孔時會形成卷邊和斷裂,甚至出現一個薄緣突起。反之,如果間隙過小,廢料會出現小角度斷裂面和較大的光亮面。
當進行開槽、步沖、剪切等局部沖壓時,側向力將使沖頭偏轉而造成單邊間隙過小,有時刃邊偏移過大會刮傷下模,造成上下模的快速磨損。
模具以最佳間隙沖壓時,廢料的斷裂面和光亮面具有相同的角度,並相互重合,這樣可使沖裁力最小,沖孔的毛刺也很小。
㈧ 調整冷沖模間隙的常用方法有哪幾種
冷沖模的凹、凸模之間的間隙,雖然允許具有一定公差范圍,但在裝配時必須控制均勻,才能保證裝配質量,從而保證沖件質量(包括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的要求,並使模具有良好的使用壽命。
冷沖模的凹、凸模之間的間隙的調整方法有以下幾種。
1.墊片法
墊片法是根據冷沖模的凹、凸模配合間隙的大小,最簡便的是墊厚薄均勻的紙條,但易碎不可靠,一般用金屬墊片,再調整其相對位置,保證配合間隙的均勻。凹模刃口處墊金屬片控制間隙工藝的方法如表6-1所示。
2.鍍銅法
凸模上鍍銅,鍍層厚度為凹、凸模單邊間隙值。鍍銅法由於鍍層均勻可使裝配間隙均勻。在小間隙(小於0.08mm)時,只要鹼性鍍銅(打底),否則要求酸性鍍銅(加厚)。但由於兩次鍍銅工藝復雜,一般不採用。鍍層按電流密度及時間來控制。鍍層在沖模使用中自行剝落,因而裝配後不必去除,鍍前要清洗,先去污,擦凈,再用氧化鎂粉末擦凈。凸模鍍銅其工藝
鍍銅後凸模浸入10%硫酸亞鐵溶液中,再用水清洗、擦乾、上油。鍍銅中產生廢品時,可用銅重鍍,去銅溶液配方為:
防染鹽 75g/l
檸檬酸鈉 10g/l
使用溫度 50℃
3.塗層法
在凸模上塗上一層薄膜材料,塗層厚度等於凹、凸模單邊間隙值。這種塗層方法簡便,對於小間晾很適用。塗層法有下列3種。
·塗淡金水,可反復塗幾次,或在潦一次干後再塗上機油和研磨砂調和的薄塗料;
·塗拉夫桑薄膜;
·潦漆,可用磁漆或氨基醇酸絕緣漆等,凸模上漆屢厚度等於單邊配合間隙值。不同的間隙要求選擇不同黏度的漆或塗的次數。
凸模上的漆膜在沖模使用過程中會自行剝落而不必在裝配後去除。漆膜與黏度有關,太厚或太黏時要在原漆中加甲苯等稀釋;不薄或不夠黏時可將原漆揮發。
4.腐蝕法
腐蝕法是將凸模尺寸做成與凹模孔尺寸相同,在裝配後再將凸模用酸腐蝕以達到間隙要求。腐蝕劑可採用下列兩者之一,腐蝕後用水清洗干凈。
·20%硝酸+30%醋酸+50%水;
·55%蒸餾水+25%+20%草酸+1%-2%硫酸。
5.透光法
透光法就是將上模架和下模架合模後,用手燈從底下照射,觀察凸、凹模刃口四周的光隙大小,來判斷間隙是否均勻。若不均勻,調整間隙,直至光隙均勻以後再固定和定位。透光法適合於薄料的沖裁模。
6.測量法
測量法是將凸模插入到凹型孔內,用塞尺檢查凸、凹模四周配合間隙是否均勻,若檢查配合沒有均勻,調整凸、凹模的相對位置,直至兩者各部分間隙均勻為止,測量法適用於單邊間隙≤0.02mm的模具。
7.工藝定位器法
工藝定位器法,裝配前先加工一個專用工具「工藝定位器」,裝配時用工藝定位器定位裝配,保證各處的間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