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結構焊接氣孔的原因有哪些
手工電弧焊
(1)焊條不良或潮濕。
(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銹。
(3)焊接速度太快。
(4)電流太強。
(5)電弧長度不適合。
(6)焊件厚度大,金屬冷卻過速。
CO2氣體保護焊
(1)母材不潔。
(2)焊絲有銹或焊葯潮濕。
(3)點焊不良,焊絲選擇不當。
(4)干伸長度太長,CO2氣體保護不周密。
(5)風速較大,無擋風裝置。
(6)焊接速度太快,冷卻快速。
(7)火花飛濺粘在噴嘴,造成氣體亂流。
(8)氣體純度不良,含雜物多(特別含水分)。
埋弧焊接
(1)焊縫有銹、氧化膜、油脂等有機物的雜質。
(2)焊劑潮濕。
(3)焊劑受污染。
(4)焊接速度過快。
(5)焊劑高度不足。
(6)焊劑高度過大,使氣體不易逸出(特別在焊劑粒度細的情形)。
(7)焊絲生銹或沾有油污。
(8)極性不適當(特別在對接時受污染會產生氣孔)。
⑵ 誰知道注塑模具填充時出現的氣孔的解決辦法
首先弄清氣孔的成因:1,製品膠位太厚,材料收縮時,外表面冷卻,內部向外塌陷。2,材料在高溫熔融時氣化,這股氣體在螺桿中一起注入了型腔。3,型腔內的空氣排不出去。主要還是前兩個原因。
針對改善方法:1,製品結構優化,厚膠位部位防縮設計,做成放縮孔槽。2,降低料溫,減少材料的氣化,降低注射速度,增加保壓壓力,提高模具溫度。目的利於排氣,提高材料密度。
⑶ 鑄鋼都是氣孔 這是什麼原因呢
鑄件氣孔多的原因
氣體在金屬中的溶解和析出是一個可逆過程,隨著溫度的升高氣體的溶解度增大,溫度下降,其溶解度減小,氣體析出增加。氣體的外界環境分壓力降低時,氣體在金屬中的溶解度降低,氣體也將析出。氣體的析出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氣體原子從金屬內部擴散到金屬表面,脫離吸附狀態。這種形式由於金屬液的冷卻速度快,粘度大,很難進行。第二種氣體原子與金屬內部某元素形成化合物,以非金屬夾雜物的形式析出。第三種氣體原子在金屬內部形成氣體分子,以氣泡的形式析出。如果氣泡不能逸出金屬液的表面,則將在金屬內部形成氣孔。鑄件中的氣孔就是這樣形成的。
整個鑄件鑄造過程中某一環節出現不當,都有可能引起氣孔的產生。下面我們就從原材料、鐵水熔煉、混砂等多個方面,詳細分析氣孔預防措施和解決辦法
一、原材料方面
1、含鈦(Ti)、含鋁(AI)高的原材料以及高合金鋼、不銹鋼等禁止使用。
2、銹蝕、氧化嚴重,油污、煤泥、廢砂多的原材料,清理干凈後使用。
3、潮濕、帶水的原材料,乾燥後使用。 4、小於3mm的薄鐵皮(管件)等,禁止使用。 5、原材料長度要控制在300-400mm左右。
二、鐵水熔煉方面
1、原材料裝爐時,一定要緊實,盡量減少空間,以減少鐵水吸氣和氧化。
2、在每爐鐵水熔化過程中,徹底清渣至少2-3次,並且,清渣後要及時覆蓋聚渣和保溫材料覆蓋鐵水,避免鐵水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吸氣和氧化。
3、熔化好的鐵水,高溫等待時間不超過10-15分鍾,否則,鐵水質量會嚴重惡化,成為「死水」。
4、出鐵溫度不低於1540±10℃,出鐵後,要及時除渣,同時覆蓋聚渣保溫劑,防止鐵水降溫和氧化。
5、禁用不符合標準的增碳劑。
三、孕育劑方面
1、使用前應經300-400℃烘烤,去除其吸附的水分和結晶水。 2、孕育劑粒度5-10mm. 3、孕育劑含鋁量<1% 四、澆注方面
2、大、小包一定要烘乾烘透,濕包禁止使用,嚴禁用鐵水燙包代替烘乾。
3、提高澆注溫度,高溫快澆。澆注原則:慢-快-慢。實踐證明,澆注溫度提高30-50℃,可使氣孔發生率大大降低。澆注時要讓鐵水始終充滿直澆道,中間不斷流,以迅速建立鐵水靜壓力,抵制界面氣體侵入。
4、小包鐵水溫度低於1350℃禁用,應回爐提溫後使用。
5、加強擋渣、蔽渣,及時清除氧化皮,防止其帶入型腔。。
四、混砂方面
1、嚴格控制型砂水分不大於3.5%.
2、型砂透氣性控制在130-180,濕壓強度120-140KPa,緊實率35-38%,型砂表面硬度>90. 3、選用優質膨潤土和煤粉。
4、按規定配入新砂。
5、每天混砂結束,要將多餘型砂回收,並徹底清理和打掃混砂機。
五、模具和造型方面
1、模具分型面要設排氣孔槽或排氣道及暗氣室,以減輕氣體壓力。
2、在模具上增設暗氣室,以減輕氣體壓力。
3、在橫澆道或砂芯上面灑冰晶石粉(用量多少,通過試驗後確定)。
六、制芯方面
1、硅砂含水要求<0.2%,含泥量<0.3%。
2、制芯工藝:混砂前,硅砂需加熱至25-35℃,先將組分1加入砂中,混制1-2分鍾,再加入組分2,繼續混制1-2分鍾。兩組分加入量各為砂的質量分數的0.75%.
3、由於聚異氰酸脂對水的敏感度較高,制好的砂芯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
4、三乙胺濃度和殘留量過高,易使鑄件產生皮下氣孔。
⑷ 連鑄鋼胚出現氣孔的原因
氣孔發生在芯部一般稱為縮孔,是由於拉速忽快忽慢造成凝固收縮時得不到鋼水補充造成的,皮下氣孔是由於分段侵入式水口不密封,吸入空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