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銑刀加工一些較深拐角位時出現彈刀過切,如何去避免,還有彈刀與什麼因素有關有沒有一定的系數
拐角位置的加工復餘量比別的位制置要多,銑刀加工到拐角位時,餘量一下子多起來,而銑刀伸出來很長,不可避免的要發生彈刀,避免這種情況就是選用大些的銑刀加工其他位置,拐角位置單獨用小銑刀加工,加工時加工量要小,速度要慢。
彈刀與刀具長度有最直接的關系。
Ⅱ 金屬模具及部品加工中刀柄的干涉問題。
普通桐賣刀柄在深腔友租加工的時候,有可能刀柄會碰觸工件面或者側壁好輪兆稱之為干涉。刀具伸出太長夾持過少則切削剛性變弱加工過程中容易彈刀,甚至斷刀。現在有一種可以延長刀具的加長刀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Ⅲ 數控加工中,什麼是撞刀,搶刀,彈刀,欠加工,過切
撞刀,刀具以過快的速度撞到工件或夾具。
欠切,一部分應該切掉的材料沒有切掉。
過切,一部分不應該切掉的材料被切掉了。
Ⅳ CNC加工較深的怎麼才可以,不彈刀呢
1、增加強度:選用直徑較大的刀子,愈大的刀子強度愈高,不容易彈刀。
2、減少切速度,即轉速放慢。
3、注意排屑,不要讓刀子與鐵屑在深處磨擦。
4、每次加工量減小。
5、使用順銑。
Ⅳ 熱處理後,加工造成過切怎麼辦
這要看你進行的是什麼熱處理,是調質、淬火、滲碳還是氮化。
不過大多數在熱處理後加工完出現裂紋一般有三種原因:
1.熱處理完就存在裂紋,而在加工過程中才發現,熱處理檢查不好;
2.熱處理後的回火等穩定處理工藝不對,溫度高或時間短了,造成工件表面應力過大,從而導致加工開裂;
3.是在加工過程中,工藝不合適,進刀量過大,也容易造成開裂。
一、撞刀
撞刀是指刀具的切削量過大,除了切削刃外,刀桿也撞到了工件。造成撞刀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高度設置不合理或根本沒設置安全高度、選擇的加工方式不當、刀具使用不當和二次開粗時餘量的設置比第一次開粗設置的餘量小等。
1. 吃刀量過大
解決方法:
減少吃刀量。刀具直徑越小,其吃刀量應該越小。一般情況下模具開粗每刀吃刀量不大於0.5mm,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吃刀量更小。
2. 選擇不當的加工方式
解決方法:
將等高輪廓銑的方式改為型腔銑的方式。當加工餘量大於刀具直徑時,不能選擇等高輪廓的加工方式。
3. 安全高度設置不當
提刀中撞到夾具
解決方法:
(1)安全高度應大於裝夾高度
(2)多數情況下不能選擇「直接的」進退刀方式,除了特殊的工件之外
4. 二次開粗餘量設置不當
解決方法:
二次開粗時餘量應比第一次開粗的餘量要稍大一點,一般大0.05mm。如第一次開粗餘量為0.3mm,則二次開粗餘量應為0.35mm。否則刀桿容易撞到上面的側壁。
點評:
除了上述原因會產生撞刀外,修剪刀路有時也會產生撞刀,故盡量不要修剪刀路,撞刀產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損壞刀具和工件,更嚴重的可能會損害機床主軸。
二、彈刀
彈刀是指刀具因受力過大而產生幅度相對較大的振動。彈刀造成的危害就是造成工件過切和損壞刀具,當刀徑小且刀桿過長或受力過大都會產生彈刀的現象。
1. 刀徑小且刀桿過長
刀太長且刀徑太小
解決方法:
改用大一點的球刀清角或電火花加工深的角位
2. 受力過大(即吃刀量過大)
解決方法:
減少吃刀量(即全局每刀深度),當加工深度大於120mm時,要分開兩次裝刀,即先裝上短的刀桿加工到100mm的深度,然後再裝上加長刀桿加工100mm以下的部分,並設置小的吃刀量。
點評:
彈刀現象最容易被編程初學者所忽略,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編程時,應根據切削材料的性能和刀具的直徑、長度來確定吃刀量和最大加工深度,以及太深的地方是否需要電火花加工等。
三、過切
過切是指刀具把不能切削的部位也切削了,使工件受到了損壞。造成工件過切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有機床精度不高、撞刀、彈刀、編程時選擇小的刀具但實際加工時誤用大的刀具等。另外,如果操機師傅對刀不準確,也可能會造成過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