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普通的開口扳手的製作過程 要求材料和熱處理過程
開口扳手的製作方法:扳手輪廓畫出來,一個拉伸就好了。
扳手是一種用以轉動具有螺紋的結合元件(如螺栓、螺帽等)的手工具,其至少包括可以轉動內六角螺栓的六角扳手,藉以轉動六角頭或者六角螺帽的固定扳手,活動扳手、梅花扳手,其中,固定扳手及活動扳手由於均具有一開口部,故統稱為開口扳手,然而,有時受限於使用場合,使扳手無法連續轉動,當其施力轉動一角度以後,必須暫時先取出脫離結合元件,再復位重新與結合元件結合,再次施力轉動扳手,然而,如此的操作方式頗為麻煩,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的重覆操作,方能完成該結合元件的拆卸或螺固。為了改善上述現有扳手操作時,有時無法連續轉動而需要取出的缺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直接反向旋轉,以方便連續操作的開口扳手。
❷ 內六角扳手大小怎麼分8號內六角直徑多大能說下簡單分別方法嗎比如說多少號是對應多大直徑的。謝謝
一、內六角扳手大小分類:
1、內六角扳手尺寸按長度分,有100,150,200,300,375,450,600,650
2、常用的開口扳手規格_對應螺紋規格(如圖)
二、8號內六角直徑是:4mm
❸ 可開式壓力機(沖床)模具卡死怎樣弄簡單點
開式可傾壓力機(沖床)模具卡死怎樣弄簡單點呢?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直接用扳手鬆滑塊。扳手把滑塊螺絲向上松,使滑塊向上升。如果滑塊螺絲因模具卡死很緊的話,可以在扳手上用加力桿,這樣模具上模就會慢慢的向上升了,這是其中一種方法。當然,如果第一種方法因模具卡的太死扳手扭不動滑塊螺絲的話,就需要用第二種方式了。那就是把飛輪給倒轉回去,這樣滑塊也就倒回去了。方法是:用一個8毫米或者10毫米內六角扳手插在離合器的後面,擋住離合器;然後用撬棍插在飛輪上圓孔里,撬棍先順時針向下轉,轉不動瞭然後再逆時針用力向上轉動,當轉不動時,再順時針向下轉,用力反復重復這個動作,基本上反復幾次就可以使滑塊向上升了,滑塊上升了模具上模也一起上升了,模具也就不再卡死了。
這個時候再找一下模具卡死的原因,是行程調的太下啦還是模具裡面有廢料等,找出原因排除就可以了。
❹ 普通沖床模具是怎麼更換的,沖床的行程是怎麼調
普通曲軸沖床的行程是固定的,是不可調節的,能夠調節的是沖床滑塊到沖床工作檯面的距離。沖床更換模具時,先要把沖床滑塊停在下死點。
然後松開緊固模柄的螺絲,然後把滑塊升上去。把卸下來的模具拿走,然後把沖床滑塊降下來,降到下死點,然後測量要安裝新的模具的合模高度。
(4)Z型扳手怎麼開模具擴展閱讀:
保證最佳模具間隙:
模具間隙是指沖頭進入下模中,兩側的間隙之和。不同板厚,不同材質應選用不同間隙的下模。選用合適的模具間隙,能夠保證良好的沖孔質量減少毛刺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帶料。
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當模具刃邊磨損產生半徑約0.10mm的圓弧時,就需要刃磨。刃磨時,每次磨削量重復磨削直至沖頭鋒利。刃磨後用油石打磨刃口毛刺,進行去磁處理後塗上潤滑油。
參考資料:網路-沖床模具
❺ 我在做畢業論文設計一個扳手,扳手的CAD圖紙已畫好了,但是它的工藝製作和其他的我不會,有會的幫忙下
我給你一個參考吧,這應該是一個類似角向磨光機上下砂輪片的專用搬手.
製作這個搬手工具的工藝,首先是材料,及次是加工工藝.和熱處理工藝.
用5mm的45號鋼,經沖壓下料,說到下料,就必須先把你這個搬手畫出展開圖,實際下料的尺寸和外形圖都要有數據和技術要求.才能做出准確的沖裁模具,而得到這個搬手的坯料.
沖孔或鑽孔.就是加工一個Ф6和兩個Ф5的孔.(但你的圖上找不到這三個孔的准確定位尺寸和孔的形位公差和配合公差要求)
折彎兩處90度.(任何鋼材都有它的最小彎曲半徑極限,但你的圖上,在折彎處沒有R,一折彎就斷了)
在兩個Ф5孔位置,也許還要裝兩個小圓柱體.過渡配合或焊後打磨.
打磨毛刺和稜角.
熱處理一,兩個小圓柱和折彎部位,進行淬火要求有一定的硬度和剛性.
熱處理二,整個部件,經酸洗,鹼洗後,發黑處理.
要把你的這個搬手做出來,可用.一般情況就得經過這些工藝流程,
另外,你的圖上的毛病不少.特別是兩個Ф5的孔的位置是很要緊的.不然無法使用.
好了,就說這些,給你一個參考而已.自己去做一下吧.
❻ 精切模具原理,我現在模具開的兩道,一道粗切,二道精切,但不知道原理是什麼,求指教
一般粗切的沖裁間隙比較大,沖裁面的光亮帶比較窄。精沖的間隙比較小,沖裁面的光亮帶根據沖裁間隙的大小,可以是比較寬的光亮帶,也可以是全光亮帶。對於一些需要全光亮帶的產品,就需要採用小的沖裁間隙。比如一些沖裁方法加工出來的扳手、齒輪、棘輪等。粗沖的間隙比較大,沖裁力比較小,模具的使用壽命比較長;精沖模具的尺寸間隙比較小,模具的使用壽命與粗沖模具相比,因為間隙小,容易啃模具,使用壽命會比較短。
❼ 鍛造模具脫模難,怎麼辦
脫模不良的具體原因有下面兩種。 1.過填充以過大的注射壓力成型時,成型收縮率比預期的小,脫模變得困難。這時如果降低注射壓力、縮短注射時間、降低熔料和模具溫度,就變得容易脫模。這種場合,使用降低塑料與模具之間摩擦力的脫模劑就更有效。對於模具來說提高光治度、取消側壁凸凹、珩磨、增加頂桿等辦法也有效果。成型較深的製件時,向模具和製件之間吹入壓縮空氣更有助於脫模(參照「開裂、裂紋、微裂和發白」中的過填充)。 2.製件粘在靜模上這有兩種原因,即噴嘴與型腔上有卡住的地方,或者靜模的脫模阻力大於動模,因而使製件粘在靜模上。由於噴嘴和型腔之間的阻力而造成粘在靜模上的情形有:噴嘴的圓角半徑R比模具相應的圓角半徑R大,裝夾模具時使噴嘴與模具不同心,或者是噴嘴及模具間夾有漏出塑料等。其中任何一種情形都會卡住製件,而使製件粘在靜模上。為了不發生這種悄況,應該正確地安裝模具。靜模的脫模阻力大的原因是由於光潔度低或側壁凸凹引起的。這時,應在動模一側設置Z型拉料桿來拉拽製件。而在模具設計中,需充分考慮不發生這種現象。製件在動、靜模兩側設有—定的溫差也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