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模具流程圖
模具製作流程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 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
D..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
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B. 請問手工汽車大包圍的改裝步驟和用什麼開模的,詳細步驟有幾個
目前常用的汽車改裝大包圍件都是碳纖維或者玻纖的。
模具製作:一般貼纖維部件使用原車件作為初始模具,如果全部使用碳纖維或者異形件,需要購買專門的生產模具。
原材料准備:玻纖/碳纖維,環氧樹脂,固化劑,真空設備,真空袋,導流網/導流布
成型:將環氧樹脂和固化劑按照3/1比例混合製成混合劑,將纖維材料覆蓋於模具外層,每層均勻塗抹混合混合劑,最外層鋪上導流網。
浸潤:將整個部件放入真空袋,注意導流網的走向,使用真空設備抽取空氣,直到完全沒有空氣,同時抽取走多餘的樹脂。
固化:將整個部件加真空袋,放到40度-50度左右的烘烤溫度下,12小時左右即可固化。也可以置於常溫,固化時間會加長。
打磨修型:取出部件,使用砂紙等打磨修型,直到滿足要求。、
上色裝件:對打磨完成的部件噴漆或者上色,將纖維部件安裝與汽車上,
很多碳纖維產品都是這么做出來的,原理大同小異。
C. 汽車沖壓模具設計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內容
沖壓工藝是通過模具對毛坯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一定尺寸、形狀和性能的工件的方法。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進行沖壓的重要技術准備流程,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應結合設備、人員等實際情況,從零件的質量、效率、強度、環境的保護以及安全性各個方面綜合考慮,選擇和設計出技術先進、經濟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藝方案和模具結構,下面簡單介紹下汽車沖壓模具設計的流程和注意事項:
一、汽車沖壓工藝設計
(1)零件及其沖壓工藝性分析
根據沖壓件設計圖紙,分析沖壓件的形狀特點、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規格和力學性能,並結合可供選用的沖壓設備規格以及模具製造條件、沖壓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沖壓工藝性。良好的沖壓工藝性應保證材料消耗少、工序數目少、佔用設備數量少、模具結構簡單而壽命高、產品質量穩定、操作簡單。
(2)確定工藝方案
主要工藝參數計算在沖壓工藝性分析的基礎上,找出工藝與模具設計的特點與難點,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各種可能的沖壓工藝方案,內容包括工序性質、工序數目、工序順序及組合方式等。
(3)確定工藝參數
工藝參數指制定工藝方案所依據的數據,如各種成形系數(拉深系數、脹形系數等)、零件展開尺寸以及沖裁力、成形力、零件排樣的材料利用率、沖裁壓力中心、工件面積、彎曲或拉深成形力、復雜零件坯料展開尺寸等。
(4)選擇沖壓設備
根據要完成的沖壓工序性質和各種沖壓設備的力能特點,考慮沖壓所需的變形力、變形功及模具閉合高度和輪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結合現有設備情況來合理選定設備類型和噸位。常用沖壓設備有曲柄壓力機、液壓機等。
二、沖壓模具設計
模具設計包括模具結構形式的選擇與設計、模具結構參數計算、模具圖繪制等內容。
(1)模具結構形式的選擇與設計
根據擬定的工藝方案,考慮沖壓件的形狀特點、零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批量、模具條件、操作方便與安全的要求等選定與設計沖模結構形式。
(2)模具結構參數計算
確定模具結構形式後,需計算或校核模具結構上的有關參數,如模具部分(凸、凹模等)的幾何尺寸、模具零件的強度與剛度、模具運動部件的運動參數、模具與設備之間的安裝尺寸,選用和核算彈性元件等。
(3)繪制模具圖
模具圖是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結果的最終體現,一套完整的模具圖應該包括模具和使用模具的完備信息。模具圖由總裝圖和非標准件的零件圖組成。
三、沖壓材料的基本要求
沖壓所用的材料不僅要滿足設計的技術要求,還應當滿足沖壓工藝的要求和沖壓後續工藝要求。
(1)對沖壓成形性能的要求
為了有利於沖壓變形和製件質量的提高,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塑性、屈強比小、板厚方向性系數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數小、材料的屈服強度與彈性模量的比值小。對於分離工序並不需要材料有很好的塑性,塑性越好的材料越不易分離。
(2)對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
材料的厚度公差應符合國家規定標准。因為一定的模具間隙適用於一定厚度的材料材料厚度公差太大,不僅直接影響製件的質量,還可能導致模具和沖床的損壞。
四、精密沖壓油的選用
沖壓油在沖壓工藝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良好的冷卻性能和極壓抗磨性能對於模具的使用壽命和工件精度的提升有了質的飛躍。根據工件材質的不同,沖壓油在選用時性能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1)硅鋼板沖壓油的選用
硅鋼板是比較容易沖切的材料,一般為了工件成品的易清洗性,在防止沖切毛刺產生的前提下會選用低粘度的沖壓油。
(2)碳鋼板沖壓油的選用
碳鋼板在選用沖壓油時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拉伸油的粘度。根據難易和給拉伸油方法及脫脂條件來決定較佳粘度。
(3)鍍鋅鋼板沖壓油的選用
因為和氯系添加劑會發生化學反應,所以鍍鋅鋼板在選用沖壓油時應注意氯型沖壓油可能發生白銹的問題,而使用硫型沖壓油可以避免生銹問題,但沖壓後應盡早脫脂。
(4)不銹鋼板沖壓油的選用
不銹鋼是容易產生硬化的材料,要求使用油膜強度高、抗燒結性好的拉伸油。一般使用含有硫氯復合型添加劑的沖壓油,在保證極壓加工性能的同時,避免工件出現毛刺、破裂等問題。
D. 我自己做了一種簡單的塑料產品,想做幾個模具,可是模具廠說要圖紙,請問這圖紙要什麼樣的呢
如果需要別人去開模具的 最好有詳細的產品尺寸 重要位置 以及材料的要求 不是說用什麼視圖就行的 你最好給模具廠商完整的3D造型 或者直接給他們樣品 要他們按照樣品開發 在然後你的產品的環境是什麼樣子 高溫 耐磨 等等
E. 一個合格的汽車模具設計工程師具備哪些知識
汽車模具設計,需要較多的相關知識。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設計員,應掌握以下幾點:
1、DL圖的製作。需要相關的CAE分析能力,和多年積累的現場調試經驗。
2、模具結構設計。首先要全面掌握相關的設計標准,繼而,大量參考現有的設計圖紙並吸收為自己的知識。廣泛地交流,積累經驗。
3、模具製造過程的參與。只有參與製造過程,才能對設計的結構的合理性和可加工性進行檢驗。
4、模具調試過程的跟蹤。對自己設計沖壓工藝的合理性和模具運動過程可靠性的檢驗,繼而增加自己對DL設計和結構設計的經驗。
5、模具交付過程的參與。到客戶現場,直接驗證模具量產時的真實狀態。
以上是合格的設計師需要掌握的。
F. 汽車模具設計得全過程 解析
模具設計軟體為:CATIA, UG ;主要這2種;
上海大眾使用CATIA, 上海通用使用UG,
模具廠里台灣企業多使用CATIA, 國內模具廠大多使用UG;
CATIA建面做造型功能強大,當然UG也能用的挺好。
UG比CATIA的好處在,做實體的功能靈活,強大;
統一來講,汽車模具廠里都是這2種混合使用的。
軟體的話,還有就是CAE軟體啦,推薦學習AUTOFORM,原因為,90%以上的汽車模具廠都用AUTOFORM, 上海大眾,通用 ,上汽都用AUTOFORM; 選這個就OK啦。
至於知識嘛,那就不好說啦。 學校里學不到的,汽車模具教材里只是提及而已,沒有具體的介紹啦。想學就必須進模具廠工作幾年啦。
涉及的知識為: 沖壓工藝、曲面造型、模具結構設計、模具用材料:如鑄件為:HT300,CH-1,MoCr鑄鐵等,鋼件為:45#,Cr12MoV,SKD11,7CrSiMnMoV等;
泡沫、實型鑄造、數控加工、加工的工藝、模具現場裝配、 現場調試(向鉗工師傅學習,多問問)調試出的板件質量,要能看的懂,這個比較難啦。
還有很多很多, 學不完啦~技術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