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手工壺和模具壺如何鑒別

手工壺和模具壺如何鑒別

發布時間:2023-07-02 11:54:21

⑴ 紫沙壺如何區別全手工、半手工、模具!

紫砂茶壺製作工藝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全手工紫砂茶壺;半手工紫砂茶壺(模具紫砂茶壺);手拉胚紫砂茶壺。其中手拉胚製作粗糙,很容易辨別。難點在於如何鑒別全手工和半手工作品。先說說半手工紫砂茶壺:半手工的說法我認為有些「牽強」,現在流行的說法,兩片合攏的方法,就是半手工。其實合片的方式歷史上就有,不是今人的創舉。曼生壺中的合歡壺,大彬虛扁都是上下合攏的。不過那時不叫模具,叫「盔頭」拱形內模稱虛陀。盔頭大多事用泥坯燒制的,而如今卻是石膏做的。再就是泥料,天然泥料是不是可以存在一點雜點,有些人認為不可以,有的則認為這是砂泥料固有特性,肯定無法避免。玩過老茶壺的人都知道,也能接受紫砂的「雜點」,認為這是紫砂礦料的一部分「內容」。而另外一部分人所持的觀點卻持相反的;認為既然有「完美無缺」哪就得無限趨近「完美」!這也有道理的,關鍵是我們接受的「度」。壺友還有個擔心,模具會象印刷品一樣復制。其實這不用耽心。模具在紫砂製作中只是非常短的一道程序。要想完成一件作品最重要的程序不是一個身筒,而是作品各個局部與整體的銜接過渡,我們講「切」就是局部和整體的「切」。這才真正代表作者的水平和審美情趣!再說說全手工紫砂茶壺:全手工紫砂茶壺是指完全不藉助模具或者使用很少量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全手工紫砂工藝可以分為兩種「拍打成型法」和「鑲接成型法」。全手工紫砂茶壺和半手工紫砂茶壺最大的區別在於泥痕跡上。全手工紫砂茶壺表面拍打痕跡明顯,半手工紫砂茶壺壺表面規則統一,雖然好看美觀但缺少靈氣力度;全手工紫砂茶壺泥片接片痕跡明顯,半手工兩片合攏一般只能看到合攏線。

⑵ 手工紫砂壺與模具紫砂壺區別

具體來講,拿起一把紫砂壺,可以從分量手感上進行分辨。手工壺,上手發沉,上手輕飄的壺多半是灌漿的,因為泥漿灌入模具無法經過捶打(所謂打泥片),不夠密實。
模具壺的表面模形疤痕會比較明顯,手工壺的表面或稜角線會很光滑光潔。

⑶ 那位大師能給我解釋一下紫砂壺里、模具壺、手工壺、泥料一樣嗎謝。

所謂模具壺,就是灌漿壺,泥料區別如下:
灌漿壺:泥料稀(不稀無法灌漿),砂料差,工藝簡單,可批量復制,後期裝備流、手柄
手工壺:泥料硬度適度,不然無法成形,先做身筒,再加壺底,再做造型,最後加「配件」
所以灌漿壺一天可以做數把,而手工壺幾天做一把,有的壺型要個把月才能做一把。

⑷ 紫砂壺手工與模具製作如何分辨

模具壺又稱半手工壺,下面簡單講下如何分辨
一、 看身桶。全手工與半手工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藉助模具定型。對於低手來說,身桶會不太規則,特別是在反光的角度,會看出凸凹以及稜角,由於人腦對影像的反映滯後,所以看這樣的壺,似乎感覺壺的大小在變化,這就是所謂「全手壺有張力」。此外,由於不熟練,不熟練的工手每個壺都會有些差異,百壺百樣。這並非為工手故意所為,而是其功力有限,做不到完全一樣而已。
二、 看泥片接縫和底與壁的過度角度。半手的成型工藝手法與全手不同,全手是由外往裡受力(拍身筒),半手是由里向外受力(擋坯刮壓),這樣,半手壺的內壁就會平整,底與壁的過度就會圓滑,不會像全手鑲接片那樣留下銳角。全手和半手都需要打泥片圍身桶,但半手壺的泥片接頭在刮壓的過程中會處理掉,雖然燒制時接頭處也可能會留下痕跡(糍泥密度小,燒制時收縮較大,留下痕跡),但這樣的痕跡會凹,而不是凸。而全手的泥片接頭是可以保留下來的(除非接頭處糍泥太多,不得不刮掉一些),燒成後成品在接片處會有明顯的凸出痕跡。需要說明的是,一般壺藝人是在接頭處安裝把子,但也有不在接頭處安裝把子的,這種情況多為身桶內壁或過於粗糙或過於整潔,又沒做記號,按把子的時候找不到接頭處了。
三、 看內壁章。在內壁嵌章,是最流行的全手壺證明方法。因為很多人迷信,所以用這種方法偽裝全手壺,是半手壺最常見的方法。一般來說,印章是印在泥條上的(因為印章的字面是平的),泥條圍起來,印章會變形,身桶弧度越大、印章越深,變形越大。但如果印章的弧度與身桶的弧度一致,就可以在身桶做好後(刮壓完畢),在內壁嵌章了。但這樣的嵌章與泥片上嵌章的效果不同,一是不變形,二是筆畫溝槽直上直下,而在泥條上嵌章,圍身桶後一定是變形明顯,並且筆畫溝槽底下寬,上面窄。
四、 看內壁手寫字。這是目前最有效的全手壺證明方法。但這個方法廣而告之(特別是被廣大的壺藝人們知道),也就沒有效了。因為完全可以身桶做好後,伸手進去寫字。
五、 看壺內口的褶皺。全手壺拍打成型,壺口是擠壓收縮而成,這勢必會形成褶皺。口的外沿褶皺會光坯明針過程中消除,但口的內沿是不會處理的,褶皺痕跡必然會被留下。也有褶皺的作假方法,就是用較粗糙、皺紋較為明顯的衛生紙壓出來。但自然收口的褶皺和衛生紙的褶皺痕跡不同,前者是疏密(挨近口的地方較密)的紋路,後者是平行的紋路。這種方法較為准確,但需要藉助牙醫的小反光鏡觀察。
六、 看作品價格。我相信很多人沒見過模具高仿全手的製作過程。如果你看過,你絕對不會迷信成型方法,因為模具高仿全手的作品,即使絕對的專業人士,憑單個作品,也絕對無法識別。因為內壁經過只壓不掛的方法處理,上下底也是鑲接上片。這時,只能根據作品的價格判斷了。但這也僅僅對高職稱、高價位的作品適用。工藝師(特別是高級工藝師)自己做的全手壺,市場價格不會低於五千,如果你二三千元就能買到,不是高仿就是代工,高仿的可能性要比代工可能性大得多(能做出工藝師級別質量作品的「槍手」,製作工費也不會低)。
七、 對於真正的高手,以上方法都沒用,驗證全手工的方法只有一個:盯著他做!

⑸ 手工紫砂壺如何鑒定

仿手工壺要辨別並不難,只要掌握了幾個辨別的條件,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是不是純手工的。前面寫了一個純手工的,現在對應一個辨別仿手工壺的帖子,歡迎大家賜教。

要做到像純手工壺,必須要在壺內留下純手工壺成型的痕跡,現在仿純手工壺的做法,多數用石膏模搪胚的時候,搪出形狀之後。用皺紙壓出收縮紋和泥凳紋再上底。技法高明一些的,會用模具擋出轉折的一部分,留下大部分的手工痕跡。

因為搪的過程,要用手指頭在身筒內「橫拉」,多數會留下手指頭指模的拉絲紋,如果看到內壺肩或內壺腹下部是拉絲紋,則百分之百是模子壺。現在相對高明的技法,是戴著塑料模搪胚,這樣就不會留下拉絲的痕跡。但會連什麼痕跡都看不出來了。也就是是說,壺內非常光潔。什麼痕跡都沒有,這樣的壺,絕大多數都是模子壺。

有一項指標是仿不到純手工壺效果的,那就是打身筒留下的印記。我的視力比較弱,從壺外壁看身筒被木拍子打片的痕跡的能力很難,一般要藉助台燈和放大鏡才行。身筒被拍打之後,會留下平的拍印,顏色會深一點。但如果反復光明針,光的很細致的話就不容易看出拍打痕了。我拍照了一把留下明顯拍打痕跡的身筒外壁,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擋胚壺是絕對看不到拍打痕跡的。

壺把和身筒接片的位置會用力一些,而且這個位置多數是身筒泥片的接片位置,整把壺看起來最不均勻的地方往往就在這里。因為接片和接把那裡需要用力,很容易頂變形。再怎麼控制,依靠純手工也難做均勻的。如果是搪胚的壺,這里能夠做到絕對的對稱,飽滿和平整。

有一項工序叫【推牆刮底】,是從大彬時代延續至今的。刮底的目的,是為了刮掉壺底的接片殘留的脂泥痕跡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為了裝飾,或刮掉內壺壁上不均勻的收縮紋,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乾凈,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則用力過度會將身筒頂的變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夠達到效果就好。假設我們看到的刮底刮的很深,推牆推的很高,刮到連任何痕跡都看不到了,那毫無疑問不可能是純手工壺。今時今日的推牆刮底做法有了一定的改變,以往的推牆刮底,從壺底中心一直刮到內身筒的中上部分。而現在的做法,一般把把底颳了就行了,少有推牆推的很高的。既然做純手工壺,賣純手工價,沒必要留下什麼尾巴被人揪著問話。徹底把所有痕跡推掉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現實。

如壺懂我兄說的,有N多人買壺的時候,用兩根手指頭往壺內壁後半部一摸,就能摸出一條接片紋,然後這壺就成了純手工壺了。但大家究竟是否了解一個概念,擋胚壺是一片泥還是兩片泥?是前後都有接片還是只有後面一個接片呢?

我在這里跟大家敘述的詳細一些:
擋胚壺只用一片泥圍身筒,打成大概模樣,然後放進石膏模,用手指頭用力從內向外搪出形狀。拆開石膏模後,身筒外壁留下兩條痕跡:
1.
石膏模前方的分界痕
2.
石膏模後方的分界痕
壺內只有一個痕跡,就是泥片的接片紋。那模子壺前面的分界痕能處理掉嗎?是不是太簡單的問題,當然能夠處理掉,而且是很輕松的事情了。用脂泥填厚實一些,或者把痕跡切掉覆蓋一層泥片不就得了。

純手工是一片泥,模子壺也是一片泥。既然都只有一個接片,那模子壺就可以當成純手工的賣了。新手當然不了解,但我們是了解的。何況判斷的依據有很多,並不只有接片痕可以看。

閱讀全文

與手工壺和模具壺如何鑒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碳鋼退火為什麼設置在620 瀏覽:743
鋼鋼鐵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544
為什麼精車鋼材內球粘刀 瀏覽:428
採暖用無縫鋼管是什麼管 瀏覽:845
ysl方管13和50 瀏覽:704
高達無縫用什麼補土 瀏覽:139
深圳旭東鋼構技術怎麼樣 瀏覽:918
五寸圓形模具直徑多少 瀏覽:535
游戲幣開一個模具多少錢 瀏覽:357
鋼鐵男人什麼意思 瀏覽:619
配方是四寸模具是六寸怎麼換算啊 瀏覽:575
什麼叫無縫山羊絨毛衣 瀏覽:274
怎麼看自己能不能跳鋼管舞 瀏覽:168
2021年5月31日螺紋鋼價格多少 瀏覽:425
打火機能焊接什麼工具 瀏覽:6
亞索什麼皮膚無縫e 瀏覽:63
鋁合金模具多少錢一套 瀏覽:444
小批生產適合什麼模具 瀏覽:112
引腳焊接為什麼不上錫 瀏覽:481
讀模具怎麼樣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