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模具是做什麼的
模具是在沖裁、成形沖壓、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製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工具。
拓展資料:
一、製作檢驗
模具的原材料的控制從下列幾方面進行:
1、宏觀檢驗
化學成分對保證鋼材的性能是決定性的,但成分合格,不能全面來說明鋼材性能,由於鋼材內部組織和成分的不均勻性,宏觀檢驗在很大程度上補充了這方面的不足。
宏觀檢測可以觀察鋼的結晶情況,鋼的連續性的破壞和某些成分的不均勻性。
標准《結構鋼的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GB1979
宏觀常見8種缺陷:偏析、疏鬆、夾雜、縮孔、氣泡、白點、裂縫、折疊。
2.1、退火組織的評定
退火的目的,降低鋼的硬度,便於機加工,同時也為後續的熱處理作組織准備。
碳素工具鋼退火組織按GB1298第一級別評級圖評定。
2.2、碳化物不均勻性
Cr12型萊氏體鋼,組織中含有大量的共晶碳化物,碳化物不均勻性對使用性能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對其碳化物的分布必須有嚴格的控制。
總而言之,由於模具生產廠和車間的生產對象比較繁瑣,並且多少又是單件、小批量,從而為模具生產定額的制定和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各廠和車間的生產方式、設備、技術素質又不太一樣,所以在制定定額時,必須要根據本廠和車間的實際情況,找出適當的方法制定出既先進又合理的工時定額,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二、生產流程
模具就是一個模型,按照這個模型做出產品來,但是模具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可能除了模具專業人士大多數回答不出來.模具已經在我們生活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的生活用品大部分離不開模具,如,電腦,電話機,傳真機,鍵盤,杯子等等這些塑膠製品就不用說了,另外像汽車和摩托發動機的外罩也是用模具做出來的,光一個汽車各種各樣的模具就要用到2萬多個.所以說現代生活模具的作用不可替代.只要批量生產就離不開模具。
下面對現代模具生產流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ESI(Earlier Supplier Involvement 供應商早期參與):此階段主要是客戶與供應商之間進行的關於產品設計和模具開發等方面的技術探討,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供應商清楚地領會到產品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及精度要求,同時也讓產品設計者更好地明白模具生產的能力,產品的工藝性能,從而做出更合理的設計。
2)報價(Quotation):包括模具的價格、模具的壽命、周轉流程、機器要求噸數以及模具的交貨期。(更詳細的報價應該包括產品尺寸重量、模具尺寸重量等信息。)
3)訂單(Purchase Order):客戶訂單、訂金的發出以及供應商訂單的接受。
4)模具生產計劃及排工安排(Proction Planning and Schele Arrangement):此階段需要針對模具的交貨的具體日期向客戶作出回復。
5)模具設計(Design):可能使用的設計軟體有Pro/Engineer、UG、Solidworks、AutoCAD、CATIA等
6)采購材料
7)模具加工(Machining):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車、鑼(銑)、熱處理、磨、電腦鑼(CNC)、電火花(EDM)、線切割(WEDM)、坐標磨(JIG GRINGING)、激光刻字、拋光等。
8)模具裝配(Assembly)
9)模具試模(Trial Run)
10)樣板評估報告(SER)
11)樣板評估報告批核(SER Approval)
網路-模具
『貳』 橡膠模具中汽車輪胎怎麼做
工序一:密煉工序
密煉工序就是把碳黑、天然合成橡膠、油、添加劑、促進劑等原材料混合到一起,在密煉機里進行加工,生產出「膠料」的過程。所有的原材料在進入密煉機以前,必須進行測試,被放行以後方可使用。密煉機每鍋料的重量大約為250公斤。輪胎里每一種膠部件所使用的膠料都是特定性能的。膠料的成分取決於輪胎使用性能的要求。同時,膠料成分的變化還取決於配套廠家以及市場的需求,這些需求主要來自於牽引力、駕駛性能、路面情況以及輪胎自身的要求。所有的膠料在進入下一工序 — 膠部件准備工序之前,都要進行測試,被放行以後方可進入下一工序。
工序二:膠部件准備工序
膠部件准備工序包括6個主要工段。在這個工序里,將准備好組成輪胎的所有半成品膠部件,其中有的膠部件是經過初步組裝的。這6個工段分別為
工段一:擠出
膠料喂進擠出機頭,從而擠出不同的半成品膠部件:胎面、胎側子口和三角膠條。
工段二:壓延
原材料簾線穿過壓延機並且簾線的兩面都掛上一層較薄的膠料,最後的成品稱為「簾布」。原材料簾線主要為尼龍和聚酯兩種。
工段三:胎圈成型
胎圈是由許多根鋼絲掛膠以後纏繞而成的。用於胎圈的這種膠料是有特殊性能的,當硫化完以後,膠料和鋼絲能夠緊密的貼合到一起。
工段四:簾布裁斷
在這個工序里,簾布將被裁斷成適用的寬度並接好接頭。簾布的寬度和角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輪胎的規格以及輪胎結構設計的要求。
工段五:貼三角膠條
在這個工序里,擠出機擠出的三角膠條將被手工貼合到胎圈上。三角膠條在輪胎的操作性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工段六:帶束層成型
這個工序是生產帶束層的。在錠子間里,許多根鋼絲通過穿線板出來,再和膠料同時穿過口型板使鋼絲兩面掛膠。掛膠後帶束層被裁斷成規定的角度和寬度。寬度和角度大小取決於輪胎規格以及結構設計的要求。
所有的膠部件都將被運送到「輪胎成型」工序,即准備輪胎成型使用。
工序三:輪胎成型工序
輪胎成型工序是把所有的半成品在成型機上組裝成生胎,這里的生胎是指沒經過硫化。生胎經過檢查後,運送到硫化工序。
工序四:硫化工序
生胎被裝到硫化機上,在模具里經過適當的時間以及適宜的條件,從而硫化成成品輪胎。硫化完的輪胎即具備了成品輪胎的外觀 — 圖案、字體以及胎面花紋。現在,輪胎將被送到最終檢驗區域了。
工序五:最終檢驗工序
在這個區域里,輪胎首先要經過目視外觀檢查,然後是均勻性檢測,均勻性檢測是通過「均勻性實驗機」來完成的。均勻性實驗機主要測量徑向力,側向力,錐力以及波動情況的。均勻性檢測完之後要做動平衡測試,動平衡測試是在「動平衡實驗機」上完成的。最後輪胎要經過X-光檢測,然後運送到成品庫以備發貨。
工序六:輪胎測試
在設計新的輪胎規格過程中,大量的輪胎測試就是必須的,這樣才能確保輪胎性能達到政府以及配套車輛的要求。
當輪胎被正式投入生產之後,我們仍將繼續做輪胎測試來監控輪胎的質量,這些測試與放行新胎時所做的測試是相同的。用於測試輪胎的機器是「里程實驗」,通常做的實驗有高速實驗和耐久實驗。
『叄』 輪胎廠的生產工藝和流程是什麼
輪胎廠的各個車間分別為:原材料庫、密煉車間、部件車間、成型車間、硫化車間、成品庫。
本公司生產工藝流程可分為:
一、煉膠。按照配方設計的需要,對采購進入公司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進行檢驗,驗 結果符合標准後,投入生產。煉膠是指按照施工條件把天然膠和各種材料按照配比 投入密煉機進行混煉的過程。混煉膠經過冷卻後,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允許流入半 成品製造工序。
二、裁斷、成型。裁斷是指使用上工序簾布大卷按照施工標准裁成需要形狀的過程,其產品有胎體、帶束層。成型是指使用半成品部件在成型機上按照施工標准進行裝配,組裝成合格胎胚的過程。
三、硫化。把成型車間生產的胎胚裝入模具中進行共交聯的過程,硫化後成品輪胎生產結束。
四、檢驗。成品胎生產結束後,本著對質量負責、對客戶負責的思想,在交付客戶以前,要對輪胎進行100%的外觀檢驗和X光透視檢驗;同時按照規定比例進行動平衡、不圓度檢驗,全部檢驗合格後交付用戶。
『肆』 輪胎模具的輪胎模具加工工藝
子午線輪胎胎體的簾線排列不同於明輪精工機械的子午線輪胎,簾線不是相互交叉排列的,而是與外胎斷面接近平行,像地球子午線排列,簾線角度小,一般為0°,胎體簾線之間沒有維系交點,當輪胎在行駛過程中,冠部周圍應力增大,會造成周向伸張,胎體成輻射狀裂口。因此子午線輪胎的緩沖層採用接近周向排列的打交道簾線層,與胎體簾線角度成90°相交,一般為70°到78°,形成一條幾乎不能伸張的剛性環形帶,把整個輪胎固定,限制輪胎的周向變形,這個緩沖層承受整個輪胎60%到70%的內應力,成為子午線輪胎的主要受力部件,故稱之為子午線輪胎的帶束層。斜交胎的主要受力部件不在緩沖層上,其80%到90%的內應力均由胎體的簾布層承擔。由此可見,子午線輪胎帶束層設計很重要,必須具有良好的剛性,可採用多層大角度,高強度而且不易拉伸的纖維材料,如鋼絲或者玻璃纖維等
以活絡模具為例
1:根據明輪精工機械的輪胎模具圖鑄造或鍛打毛坯,再粗車毛坯並熱處理。輪胎模具毛坯進行完全退火處理,消除內應力,退火時應放平,避免變形過大。
2:按圖紙打吊裝孔,再按半精車圖紙將花紋圈的外徑和高度加工到位,用半精車程序車花紋圈內腔,車完用半精車樣板檢驗。
3:用加工好的輪胎模具花紋電極把花紋圈內花紋電加工成型,用樣板檢驗。
4:把花紋圈按廠家的要求均分成數份,分別畫出標示線,放到工裝內打背部腰孔並攻絲。
5:按照工序把所分的等份,對准劃線處切割。
6:把切割好的花紋塊按圖紙要求對花紋進行打光、清角、清根、打排氣孔。
7:對花紋塊型腔內部均勻噴沙,要求顏色一致。
8:將花紋圈、模套、上下側板合並組裝,完成輪胎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