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塑膠模具膠口的選擇及優缺點
澆口的設計和塑件的尺寸、形狀模具結構,注射工藝條件及塑件性能等因素有關。但就基本作用來說,澆口截面要小,長度要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增大流料速度,快速冷卻封閉,便於塑件分離以及澆口殘痕小等要求。
一、澆口位置需要滿足的5個要求
1.外觀要求(澆口痕跡,熔接線)
2.產品功能要求
3.模具加工要求
4.產品的翹曲變形
5.澆口容不容易去除
二、對生產和功能的影響
1.流長(FlowLength)決定射出壓力,鎖模力,以及產品填不填的滿流長縮短可降低射出壓力及鎖模力。
2.澆口位置會影響保壓壓力,保壓壓力大小,保壓壓力是否平衡,將澆口遠離產品受力位置(如軸承處)以避免殘留應力,澆口位置必須考慮排氣,以避免積風發生,不要將澆口放在產品較弱處或嵌入處,以避免偏位(CoreShaft)。
三、選擇澆口位置的技巧
1.澆口(Gate)
澆口是一條橫切面面積細小的短槽,用以連接流道與模穴。橫切面面積所以要小,目的是要獲得以下效果:
1)模穴注不久,澆口即冷結
2)除水口簡易
3)除水口完畢,僅留下少許痕跡
4)使多個模穴的填料較易控制
5)減少填料過多現象
2.澆口位置以及尺寸
1)將澆口放置於產品較厚處,從較厚處進澆可提供較佳的充填及保壓效果。如果保壓不足,較薄的區域會比較厚的區域更快凝固,避免將澆口放在厚度突然變化處,以避免遲滯現象或是短射的發生。
2)可能的話,從產品中央進澆,將澆口放置於產品中央可提供等長的流長,流長的大小會影響所需的射出壓力,中央進澆使得各個方向的保壓壓力均勻,可避免不均勻的體積收縮。
3)當塑料流入流道時,塑料接近模面最先降熱(冷卻)及凝固。塑料再向前流動時只是在此 凝固的塑料層流過。又由於塑料是低傳熱物質,固態的塑料形成絕綠層及保持層的仍可流動。所以,在理想的情況下,澆口應設置在橫流道層位置,使得最佳的塑料流動效應。此情況最常見於圓形及六角形的橫流道.然而梯形的橫流道無法達致此效果,因澆口不能設置於流道的中間位置。
決定澆口位置時,應緊守下列原則:
1.注入模穴各部份的膠料應盡量平均.
2.注入工模的膠料,在注料過程的各階段,都應保持統一而穩定的流動前線.
3.應考慮可能出現焊痕,氣泡,凹穴,虛位,射膠不足及噴膠等情況.
4.應盡量使除水口操作容易進行,最好是自動操作.
5.澆口的位置應與各方面配合。
設計澆口的方法並無硬性規定,大都是根據經驗而行,但有兩個基本要素須加以折衷考慮:
1)澆口的橫切面面積愈大愈好,而槽道之長度則愈短愈佳,以減少塑料通過時的壓力損失。
2)澆口須細窄,以便容易冷結及防止過量塑料倒流.故此澆口在流道中央,而它的橫切面應盡 可能成圓形。不過,澆口的開關通常是由模件的開關來決定的.
3.澆口尺寸:
澆口的尺寸可由橫切面積和澆口長度定出,下列因素可決定澆口最佳尺寸:
1)膠料流動特性
2)模件之厚薄
3)注入模腔的膠料量
4)熔解溫度
5)工模溫度
四、澆口的平衡
如果不能獲得平衡的流道系統,可採用下述澆口平衡法,以達到劃一注模的目標。這種方法適用於有大量模穴的工模。
澆口的平衡法有兩種:改變澆口槽道的長度及改變澆口的橫切面面積。在另一種情況下,即模穴有不同的投影面積時,澆口也需要平衡。這時,要決定澆口的大小,就要先將其中一個澆口尺寸定出,求出它與其對應模穴體積相較的比率,並且把這個比率應用到其澆口與各對應模穴的比較上,便可相繼求出各個澆口的尺寸。經過實際試注後,便可完成澆口的平衡操作。
五、直接澆口(DirectGate)或大水口(SprueGate)
澆道直接供應塑料到製成品,澆道黏附在製成品上。在兩板的工模,大水口通常是一出一隻,但在三板模或熱流道工模的設計上,可以一啤多隻。
缺點:在製成品表面形成水口印會影響成品外觀,而水口印大小在於唧咀的細直徑孔。
六、唧咀的脫模角,唧咀的長度
因為大水口印可以減細,只要將上述唧咀的尺寸改小.但唧咀的直徑受唧咀直徑的影響,而水口要易於出模的關系,脫模角不能少過3度,所以只有唧咀長度可以減短,用加長唧咀即可。
澆口選擇:
澆口是流道和型腔的連接部分,也是注塑模進料系統的最後部分,其基本作用為:
1)使從流道來的熔融塑料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充滿型腔。
2)型腔充滿後,澆口能迅速冷卻封閉,防止型腔能還未冷卻的塑料迴流。
PS:(唧咀在模具占很重要的一部份,加熱溶解塑膠經唧咀注入模具後才形成產品,裝配在前模(A板)的正中間)
❷ 注塑模具點澆口的優缺點
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區分為熱固性塑膠模具汽車模具、熱塑性塑膠模具兩種;依成型工藝區分為傳塑模、吹塑模、鑄塑模、熱成型模、熱壓模(壓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熱壓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種,注射模以澆注系統又可分為冷流道模、熱流道模兩種;以按裝卸方式可分為移動式、固定式兩種。
優點:比側澆口少了後加工處理(澆口很小,產品成型後開模自動拉斷,不用後加工處理澆口)
缺點:因澆口很小,不適合大產品及很薄的產品,因澆口進膠量有限,產品常常會不飽模,一般考慮增加澆口排布及加大成型射壓改善。
❸ 模具各種缺陷
我在這只能提供你注塑模具的相關信息:(希望是你想要的)
收縮痕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通常與表面痕有關,而且是塑料從模具表面收縮脫離形成的。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熔融溫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2).模腔內塑料不足。
(3).冷卻階段時接觸塑料的面過熱。
(4).流道不合理、澆口截面過小。
(5).模溫是否與塑料特性相適應。
(6).產品結構不合理(加強進古過高,過厚,明顯厚薄不一).
(7).冷卻效果不好,產品脫模後繼續收縮。
三、補救方法
(1).調整射料缸溫度。
(2).調整螺桿速度以獲得正確的螺桿表面速度。
(3).增加註塑量。
(4).保證使用正確的墊料;增加螺桿向前時間;增加註塑壓力;增加註塑速度。
(5).檢查止流閥是否安裝正確,因為非正常運行會引致壓力流失。
(6).降低模具表面溫度。
(7).矯正流道避免壓力損失過大;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擴大截面尺寸。
(8).根據所用塑料的特性及產品結構適當控制模溫。
(9).在允許的情況下改善產品結構。
(10).設法讓產品有足夠的冷卻。
包封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可以容易地在透明注塑件的「空氣阱」內見到但也可出現在不透明的塑料中, 這與厚度有關,而且常因塑料收縮離開注塑件中心而引起。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模具未充分填充。
(2).止流閥的不正常運行。
(3).塑料未徹底乾燥。
(4).預塑或注射速度過快。
(5).某些特殊材料應用特殊的設備生產。
三、補救方法
(1).增加射料量。
(2).增加註塑壓力。
(3).增加螺桿向前時間。
(4).降低熔融溫度。
(5).降低或增加註塑速度。(例如對非結晶體類的塑料要增 加45%速度)。
(6).檢查止逆閥是否裂開或無法運作。
(7).應根據塑料的特性改善乾燥條件,讓塑料徹底乾燥。
(8).適當降低螺桿轉速和增大背壓,或降低注射速度。
製品成型尺寸精度低
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一﹐注塑過程中重量尺寸的變化超過了模具、注塑機、塑料組合的生產能力。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輸入射料缸內的塑料不均。
(2).射料缸溫度或波動的范圍太大。
(3).注塑機容量太小。
(4).注塑壓力不穩定。
(5).螺桿復位不穩定。
(6).運作時間的變化、溶液黏度不一致。
(7).注射速度(流量控制)不穩定。
(8).使用了不適合模具的塑料品種。
(9).考慮模溫、注射壓力、速度、時間和保壓等對產品的影響。
三、補救方法
(1).檢查有無充足的冷卻水流經料斗喉以保持正確的溫度。
(2).檢查是否劣質或松脫的熱電偶。
(3).檢查與溫度控制器一起使用的熱電偶是否屬於正確類型。
(4).檢查注塑機的注塑量和塑化能力,然後與實際注塑量和每小時的注 塑料用量進行比較。
(5).檢查是否每次運作都有穩定的熔融熱料。
(6).檢查迴流防止閥有否泄露,若有需要就進行更換。
(7).檢查是否錯誤的進料設定。
(8).保證螺桿在每次運作復回位置都是穩定的,即不多於0.4mm的變化。
(9).檢查運作時間的不一致性。
(10).使用背壓。
(11).檢查液壓系統運作是否正常,油溫是否過高或過低(25—60'C)。
(12).選擇適合模具的塑料品種(主要從縮率及機械強度慮)。
(13).重新調整整個生產工藝。
製品表面有波紋或銀絲
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塑料含有水分和揮發物;
2)料溫太高或太低;
3)注射壓力太小;
4)流道和澆口的尺寸太大;
5)嵌件未預熱回溫度太低;
6)製品內應力太大。
澆口被粘著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口被注口套牽住。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注口套與射嘴沒有對准。
(2).注口套內塑料過份填塞。
(3).射嘴溫度太低。
(4).塑料在注口內未完全凝固,尤其是直徑較大的注口。
(5).注口套的園弧面與射嘴的園弧面配合不當,出現裝似 「冬菇」的流道。
(6).流道不夠拔出斜度。
三、補救方法
(1).重新將射嘴和注口套對准。
(2).降低注塑壓力。
(3).減少螺桿向前時間。
(4).增加射嘴溫度或用一個獨立的溫度控制器給射嘴加熱。
(5).增加冷卻時間,但更好的辦法是使用有較小注口的注口 套代替原本的注口套。
(6).矯正注口套與射嘴的配合面。
(7).適當擴大流道的拔出斜度。
塑件翹曲變形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塑件形狀與模腔相似但卻是模腔形狀的扭曲版本。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彎曲是因為注塑件內有過多內部應力。
(2).模具填充速度慢。
(3).模腔內塑料不足。
(4).塑料溫度太低或不一致。
(5).注塑件在頂出時太熱。
(6).冷卻不足或動、定模的溫度不一致。
(7).注塑件結構不合理(如加強筋集中在一面,但相距較遠)。
三、補救方法
(1).降低注塑壓力。
(2).減少螺桿向前時間。
(3).增加周期時間(尤其是冷卻時間)。從模具內(尤其是 較厚的注塑件)頂出後立即浸入溫水中(38oC)使注塑 件慢慢冷卻。
(4).增加註塑速度。
(5).增加塑料溫度。
(6).用冷卻設備。
(7).適當增加冷卻時間或改善冷卻條件,盡可能保證動、定 模的模溫一致。
(8).根據實際情況在允許的情況下改善塑料件的結構。
塑件充填不滿
一、注塑件缺陷的特徵
注塑過程不完全,因為模腔沒有填滿塑料或注塑過程缺少某些細節。
二、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注塑速度不足。
(2).塑料短缺。
(3).螺桿在行程結束處沒留下螺桿墊料。
(4).運行時間變化。
(5).射料缸溫度太低。
(6).注塑壓力不足。
(7).射嘴部分被封。
(8).射嘴或射料缸外的加熱器不能運作。
(9).注塑時間太短。
(10).塑料貼在料斗喉壁上。
(11).注塑機容量太小(即注射重量或塑化能力)。
(12).模溫太低。
(13).沒有清理干凈模具的防銹油。
(14).止退環損壞,熔料有倒流現象。
三、補救方法
(1).增加註塑速度。
(2).檢查料斗內的塑料量。
(3).檢查是否正確設定了注射行程,需要的話進行更改。
(4).檢查止逆閥是否磨損或出現裂縫。
(5).檢查運作是否穩定。
(6).增加熔膠溫度。
(7).增加背壓。
(8).增加註塑速度。
(9).檢查射嘴孔有沒有異物或未塑化塑料。
(10).檢查所有的加熱器外層用安培表檢驗能量輸出是否正確。
(11).增加螺桿向前時間。
(12).增料斗喉區的冷卻量,或降低射料缸後區溫度。
(13).用較大的注塑機。
(14).適當升高模溫。
(15).清理干凈模具內的防銹劑。
(16).檢查或更換止退環。
溢料
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料桶,噴嘴及模具溫度太高;
2)注射壓力太大,鎖模力太小;
3)模具密合不嚴,有雜物或模板已變形;
4)型腔排氣不良;
5)塑料的流動性太好;
熔接痕
可能出現問題的原因
1)料溫太低,塑料的流動性差;
2)注射壓力太小;
3)注射速度太慢;
4)模溫太低;
5)型腔排氣不良;
6)塑料受到污染。
側壁凹痕
「凹痕」是由於澆口封口後或者缺料注射引起的局部內收縮造成的。注塑製品表面產生的凹陷或者微陷是注塑成型過程中的一個老問題。 凹痕一般是由於塑料製品壁厚增加引起製品收縮率局部增加而產生的,它可能出現在外部尖角附近或者壁厚突變處,如凸起、加強筋或者支座的背後,有時也會出現在一些不常見的部位。產生凹痕的根本原因是材料的熱脹冷縮,因為熱塑性塑料的熱膨脹系數相當高。膨脹和收縮的程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塑料的性能,最大、最小溫度范圍以及模腔保壓壓力是最重要的因素。還有注塑件的尺寸和形狀,以及冷卻速度和均勻性等也是影響因素。
塑料材料模塑過程中膨脹和收縮量的大小與所加工塑料的熱膨脹系數有關,模塑過程的熱膨脹系數稱為「模塑收縮」。隨著模塑件冷卻收縮,模塑件與模腔冷卻表面失去緊密接觸,這時冷卻效率下降,模塑件繼續 冷卻後,模塑件不斷收縮,收縮量取決於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模塑件上的尖角冷卻最快,比其它部件更早硬化,接近模塑件中心處的厚的部分離型腔冷卻面最遠,成為模塑件上最後釋放熱量的部分,邊角處的材料固化後,隨著接近製件中心處的熔體冷卻,模塑件仍會繼續收縮,尖角之間的平面只能得到單側冷卻,其強度沒有尖角處材料的強度高。製件中心處塑料材料的冷卻收縮,將部分冷卻的與冷卻程度較大的尖角間相對較弱的表面向內拉。這樣,在注塑件表面上產生了凹痕。凹痕的存在說明此處的模塑收縮率高於其周邊部位的收縮。如果模塑件在一處的收縮高於另一處,那麼模塑件產生翹曲的原因。模內殘余應力會降低模塑件的沖擊強度和耐溫性能。 有些情況下,調整工藝條件可以避免凹痕的產生。例如,在模塑件的保壓過程中,向模腔額外注入塑料材料,以補償模塑收縮。大多數情況下,澆口比製件其它部分薄得多,在模塑件仍然很熱而且持續收縮時,小的澆口已經固化,固化後,保壓對型腔內的模塑件就不起作用。
半結晶塑料材料的模塑件收縮率高,這使得凹痕問題更嚴重;非結晶性材料的模塑收縮較低,會最大程度地減小凹痕;填充和維持增強的材料,其收縮率更低,產生凹痕的可能性更小。
厚的注塑件冷卻時間長,會產生較大的收縮,因此厚度大是凹痕產生的根本原因,設計時應加以注意,要盡量避免厚壁部件,若無法避免厚壁不見,應設計成空心的,厚的部件就平滑過度到公稱壁厚,用大的圓弧代替尖角,可以消除或者最大限度地減輕尖角附近產生的凹痕。
❹ 注塑成型有哪幾種進膠方式其優點和缺點
注塑,即熱塑性塑料注塑成型,這種方法即是將塑料材料熔融,然後將其注入膜腔。
優點:
1、澆口位置的選擇靈活;
2、澆口可與注塑件自行分離;
3、澆口痕跡小;
缺點:
1、澆口位置容易脫膠;
2、入水位置容易產生烘印;
3、需人工剪除膠片;
4、從澆口位置到型腔壓力損失較大。
(4)模具側澆口有什麼缺點擴展閱讀:
注塑成型又稱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種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優點是生產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實現自動化,花色品種多,形狀可以由簡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製品尺寸精確,產品易更新換代,能成形狀復雜的製件,注塑成型適用於大量生產與形狀復雜產品等成型加工領域。
在一定溫度下,通過螺桿攪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後,得到成型品的方法。該方法適用於形狀復雜部件的批量生產,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
❺ 塑膠模具的進膠方法有哪些
1盤形澆口沿產品外圓周而擴展進料,其進料點對稱,充模均勻,能消除結合線.有利於排氣.水口常用沖切方式去除。
2扇形澆口從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漸放大呈扇形,適用於長條或扁平而薄之產品,可減少流紋和定向應力.扇形角度由產品形狀決定,澆口橫面積不可大於流道斷面積。
3環形澆口沿產品整個外圓周擴展進膠,它能使塑料繞型芯均勻充模,排氣良好,減少結合線.但澆口切除困難,它適用於薄壁長管狀產品。
4點澆口是一種截面積小如針狀之澆口,一般用於流動較好之塑料,其澆口長度一般不超過其
直徑,所以脫模後澆口自動切斷,不須再修正.而澆口殘痕不明顯.在箱罩,盒殼體及大面積產品中應用相當廣泛,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個分模面,便於水口脫模.其缺點因進澆口較小易造成壓力損耗,成型時產生一些不良(流痕,燒焦,黑點其形狀有菱形,單點形,雙點形,多點形等。
5側澆口一般開設在模具一邊,分模面上由內側或外側進膠,截面多為矩形,適用於一模多穴.
6.直接澆口直接由主流道進入模腔,適用於單穴深腔殼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壓力損失少,有利於排氣,但澆口去除不便,會留明顯痕跡。
7潛伏澆口其澆口呈傾斜狀潛伏在分模面一方,在產品側面或裡面進膠脫模時可自動切斷針點澆口,適用自動化生產。
❻ 注塑模具設計中澆口主要有哪幾種結構各有什麼優缺點
「澆口」(Gate)對於成形性及內部應力有較大的影響,通常依據成形品的形狀來決定適當形式,可分為「限制澆口」與「非限制澆口」兩大類。前者是在澆道與模穴的進入口做成狹小部分,加工容易,易從澆道切斷成形品,可減少殘留應力,多個成形品一次成形之多數型穴之澆口容易均衡,模穴內塑料不易逆流,一般都採用此種形式。其又可分為「側狀澆口」(Side Gate)、「重疊澆口」(Overlap Gate)、「凸片澆口」(Tab Gate)、「扇形澆口」(Fan Gate)、「膜狀澆口」(Film Gate)、「環形澆口」(Ring Gate)、「盤狀澆口」(Disk Gate)、「點狀澆口」(Point Gate)及「潛狀澆口」(Submarine Gate)等。後者系由豎澆道直接將塑料注入模穴的澆口,為非限制澆口的代表。澆口的種類、位置、大小、數目等,直接影響成形品的外觀、變形、成形收縮率及強度,所以在設計上應考慮下列事項:
1. 澆口形狀:澆口形狀影響模穴內熔樹脂流動性、成形品外觀、材料流動配向,所以選擇澆口種類時,要依材料種類或成形品形狀,並考慮流動配向的影響。
2. 澆口位置與數目:
(1) 須選擇熔融材料可充分繞行母模各部分位置,盡量選在成形品中央或厚肉部分。
(2) 成形品的孔部在模子會插植銷類,勿使流入的材料沖彎銷或使之偏移。
(3) 有兩處以上時,所選位置勿使熔接線或氣泡損及製品外觀或減低強度。
(4) 成形時殘留應力容易集中澆口部周邊,有時會變脆而破裂,故宜選擇不受力位置。
(5) 選擇製品外觀不醒目位置,容易加工澆口部的位置。
3. 澆口種類(形狀):澆口依其機能可分為「限制澆口」與「非限制澆口」,前者是在橫澆口與母模的接合處作成狹小部分,阻礙材料流動;後者澆道(豎澆口)直接為材料往母模的流入口,一般多用限制澆口。各種澆口之特色、優缺點及用途列表如下:
非限制澆口--直接澆口/豎澆口式澆口(Direct Gate)
特色
1. 直接澆口為非限制澆口的代表。
2. 豎澆口為材料往母模的流入口。
3. 成型機噴嘴孔徑有限制。
4. 材料充填性良好,連充填玻璃纖維質的材料也容易成形,成形品表面的收縮下陷少。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構造簡單。
3. 適用樹脂廣。
4. 材料充填性佳。
5. 成形品表面收縮下陷少。
6. 省略流道之加工。
7. 壓力損失少。
8. 可成形大型或深度較深之成形品。
缺點
1. 一次只能成型一個成形品,無法取數個多點澆口,除非使用多噴嘴成型機。
2. 有澆口殘留痕跡影響外觀及增加後加工。
3. 平而淺的成形品易翹曲、扭曲。
4. 須決定澆口循環。
5. 澆口附近殘留應力大,容易導致破裂或變形。
用途
1. 適用於大物、深物之容器類。
2. 適用塑料:PVC、 PE、 PP、PC、 PS、 PA、POM、 AS、 ABS、 PMMA。
限制澆口--側狀澆口/側面澆口/標准澆口/側澆口/邊緣澆口(Side Gate / Edge Gate)
特色
1. 為最具代表性的澆口。
2. 取多數個多點澆口。
3. 須避開成形品的重要位置。
4. 設於母模端面及成形品側面(端面)的澆口。
5. 方便成形後材料的急速固化,減少澆口部的殘留應力。
優點
1. 殘留應力低。
2. 澆口尺寸正確(矩形斷面)。
3. 澆口與成形品分離容易。
4. 可防止材料逆流。
5. 澆口部分產生磨擦熱,可再次提升材料溫度,促進充填。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壓力損失大。
3. 流動性不佳之材料易造成充填不足或半途固化。
4. 平板狀或面積大之成形品,由於澆口狹小易造成氣泡或流痕之不良現象。
用途
1. 適用塑料:PVC、 PE、PE、PP、 PC。
限制澆口--重疊式澆口(Overlap Gate)
特色
1. 為側澆口的一種。
2. 澆口一部分重疊於成形品的肉厚上。
優點
1. 澆口外觀不易看出,可防止成形品產生流痕。
2. 澆口與成形品分離容易。
缺點
1. 澆口加工要注意。
2.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POM
限制澆口--扇形澆口(Fan Gate)
特色
1. 為凸片澆口的一種。
2. 澆口向母模展成扇形,其應用范圍與膜狀澆口完全相同。
3. 樹脂易分散在大面積,充填均勻。
4. 可避免氣泡、殘留流痕現象。
5. 有後加工之必要。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可均勻充填防止成形品變形。
3. 澆口配向低。
4. 有良好外觀的成形品,幾乎無不良現象發生。
缺點
1. 澆口加工費時。
2. 澆口部分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適用於薄而大之平板、圓盤狀或面積較大之成形品。
2. 適用塑料:PP、 POM、ABS、尤其用於具有強烈配向性之復合材料。
限制澆口--隔膜形澆口/膜狀澆口/膜式澆口(Film Gate)
特色
1. 此澆口的塑料在母模內約以平行方向而流,均勻充填母模,防止變形。
2. 適合於流動配向性強的結晶性塑膠,以玻璃纖維為之強化的充填材料,以及熱硬化性材料等易因充填材流動配向而變形的場合。
3. 對板狀成品易得均勻之收縮。
優點
1. 流動性良好。
2. 圓形成形品精度佳。
3. 可均勻充填防止成形品變形。
缺點
1. 澆口後加工費時。
2. 澆口部分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圓盤、圓筒品(齒輪等)或大型薄板成品。
2. 適用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限制澆口--環形澆口/環式澆口/環狀澆口(Ring Gate)
特色
1. 為防止產生熔合痕跡,圓環形澆口須設置溢流井。
2. 從圓筒形製品外側設澆口時,設環狀補助橫澆道,從其橫澆道以薄環形澆口連接製品,此二型澆口都可防止成形品變形或熔接線。
3. 能均勻充填圓筒形成品,避免熔接線及局部充填過飽產生變形、偏心。
優點
1. 可防止流痕發生。
缺點
1. 澆口切離稍有困難。
用途
1. 適用塑料:POM、 ABS。
限制澆口--盤狀澆口/盤形澆口/碟形澆口/圓盤澆口/圓板狀澆口(Disk Gate)
特色
1. 澆口設於管或環狀成形品內側的薄圓板澆口,此圓板部分在事後連澆口切除。
2. 具直接澆口特性。
3. 利用小圓筒深入之成品中央頂出銷可直接形成圓盤澆口之底盤。
優點
1. 流動性佳。
2. 圓形成形品精度佳。
3. 可防止流痕之發生。
4. 省去流道之加工。
缺點
1. 澆口後加工費時。
2. 澆口切離稍有困難。
3. 一次只能成形一個成型品。
4. 成型品之孔中心須與注道對應。
用途
1. 可用於圓盤、圓筒品(齒輪或深入之小圓筒)
2. 適用塑料:PS、 PA、AS、 ABS、短纖塑料。
限制澆口-點狀澆口/針點澆口/銷狀式澆口/銷點形澆口(Point Gate / Pin Point Gate)
特色
1. 以小點連接母模,澆口痕跡小,易從成形品除去橫澆道。
2. 若用於三板式模具,澆口在投影面積大的物品設數處澆口時,可調整各澆口的充填狀況,也可在杯底或箱形物品底面設不醒目澆口。
3. 取多數個、多點澆口。
4. 針點澆口孔徑越小,材料流動所致的摩擦熱也增大,可降低其粘度,但射出壓力的損失也加大,一般以0.8~1.0為標准。
5. 後加工容易,澆口位置可自由選擇,為三板模構造。
優點
1. 有可塑化能力。
2. 澆口自行切斷。
3. 澆口痕跡小,可免除後加工。
4. 澆口位置可自由選擇。
5. 澆口可從數點注入,應力及應變較小。
6. 適合多數成形品之成型。
7. 具有限制澆口之優點。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容易過熱。
3. 模具構造復雜。
4. 樹脂成品率低。
5. 有不適用樹脂。
6.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PE、 PP、 PC、 PS、 PA、POM、AS、 ABS)。
2. 為大成品多澆口之應用,單一成形、一次多個成形。
限制澆口--潛狀澆口/潛式澆口/埋入形澆口/底流式澆口/隧道澆口(Submarine Gate / Tunnel Gate)
1. 側澆口自動化。
2. 注意二次澆口之掉落。
3. 澆口潛入固定側或可動側的模板內,到達製品的壁面或達到設於頂出銷的二次橫澆道。
4. 頂出成形品時,自動切斷,適合全自動成形。
5. 可在環狀物品內側設澆口,亦有不在頂出銷設二次橫澆道,利用成形品的轂部,或另設轂部,在此設澆口,事後切除此部分。
6. 成形後自動去除澆口部分,節省後加工。
7. 模具加工較其他困難。
優點
1. 有可塑化能力。
2. 澆口自行切斷,免除後加工。
3. 澆口痕跡小。
4. 成形品之外側或內側可自由設定澆口位置。
缺點
1. 流動抵抗大。
2. 加工面不易加工。
3. 壓力損失大。
用途
1. 適用塑料: PS、PA、 POM、 ABS
2. 不用後加工,加料系統自動分離者可使用。
❼ 注塑模中常用的澆口形式有哪些澆口位置選擇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直接澆口:熔融材料直接通過澆道進入塑料模具型腔,適用於具有單一型腔的殼/箱形塑料模具。流道短時,直接澆口的優點是:壓力損失小,排氣方便;直接澆口的缺點是:成型後難以去除澆口,留下明顯的澆口痕跡。
2.扇形澆口:澆口從流道到型腔方向逐漸變大,呈扇形。這種類型的澆口適用於細長或扁平薄的產品,因為它可以減少流痕和方向應力。扇型的角度取決於產品形狀。澆口的橫截面積必須小於流道的橫截面積。
3.點澆口:這種澆口的截面積與銷釘一樣小。它通常用於具有出色流動性的塑料材料中。通常,澆口的長度不大於其直徑,它被廣泛用於生產蓋板,外殼和大面積產品。優點是,澆口會自動從成型件上移除,並且澆口痕跡很小。缺點是小澆口可能會導致壓力損失,並在生產過程中引起一些注塑成型缺陷(流痕,燒痕和黑點等)
4.側澆口:通常位於產品的一側。澆口通常設計在分型面上。塑料熔體從內部或外部填充模腔,橫截面大部分為矩形,並且可以通過更改澆口的寬度和厚度來調節熔體的剪切速率和澆口的凝固時間。
注意事項:
澆口太小會發生填充不完全,縮痕,流痕等注射成型不良,成型收縮率提高。
澆口太大時,澆口周圍可能會產生過大的殘余應力,導致生產變形或開裂,並且成型後很難將其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