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打造的模具上的混凝土怎麼清除
少量的可以用稀釋後的鹽酸清洗,濃度自己掌握,不會腐蝕到鋼模的,清洗干凈後應抹上一層潤滑油(如廢機油等)
㈡ 模具如何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
模具的一級保養指的是在生產中操作人員對模具進行的日常保養,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A、裝模時的保養:
1.裝模前要對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不受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
2.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擦乾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模具,其型面要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
3.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塗潤滑脂;
4.模具各部份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安全側銷、安全螺釘、側護板、沖孔廢料道等。
B、生產中的保養:
1.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分進行塗油。如: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等;
2.定期對修邊沖孔模的小孔廢料道進行廢料的清理。
C、生產後的保養:
1.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
2.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保證模具的清潔度;
3.將模具內的廢料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
4.將模具的使用狀態和使用後的情況如實地反饋到《模具使用工作傳票》上。
模具的二級保養:
模具的二級保養指的是根據模具的技術狀態和復雜程度而制定的對模具進行的定期系統的保養。此項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作好記錄。以下就不同的零件敘述其二保的要求和方法:
A、拉延模凸模、凹模:
拉延模的凸、凹模主要出現的問題是拉毛及型面的壓坑,保養時主要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進行補焊,再進行修順;
B、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及導板等):
模具在工作中會出現拉痕等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潤滑油臟及導向間隙偏等。導向零件產生拉痕時,採取用油石推順後拋光的辦法進行消除;
C、修邊刀口:
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部分易出現崩刃和刃口塌陷現象,此時要對模具損壞的部位進行補焊修配;
D、彈簧等彈性零件:
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是模具最易損壞的零件之一,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但是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確定,只有在此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E、沖頭、沖套:
模具上使用的沖頭、沖套大部分都採用標准件,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
㈢ 關於如何清理公路工程中,塑料模具中殘留的混凝土殘留物
用銅板掛掉就可以了,如果光潔度差了,就再拋一次光就沒有問題,混凝土不應該會符石模具的,所以清理干凈就行。
模具:
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 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業之母」的稱號。
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製件的工具。廣泛用於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製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沖裁)。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製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模具生產的發展水平是機械製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㈣ 模具日常怎麼維護和保養
定時檢查、維護:需由模具維修、上下模人員進行定時保養和檢查。
1. 每日的例行檢查和維護:
運行中的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a. 是否有低壓鎖模保護。
b. 活動部位如導柱、頂桿、行位是否磨損,潤滑是否良好?要求至少12小時要加一次油,特殊結構要增加加油次數。
c. 模具的固定模板的螺絲和鎖模夾是否松動。
生產正常狀況:檢查產品的缺陷是否與模具有關。;
下機時要對模具進行全面檢查並進行防銹處理: 抹乾型腔、型芯、頂出機構和行位等部位水份並噴灑模具防銹劑或塗抹黃油。
㈤ 做水泥預製品時,用的是鋼模,脫模的最好,最經濟的方法是什麼
我的建議是在將混凝土導進鋼模前,先兌些洗衣粉水(溫溫的)將模具與混凝土接觸的內面全弄濕潤,這樣拆模的時候比較容易實現鋼模和混凝土的脫離,省力而且預製品也不易損壞!
㈥ 預制混凝土剪力牆外牆板脫模方法
一種預制混凝土剪力牆外牆板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模具清理:模具採用反打一體化設計,構件改為反打,200mm高度的槽鋼製作的模具在下,140mm模具在上,上下擋邊模具作為鋼板一體折彎整體製作,左右擋邊採用折彎面板與加強筋板螺栓連接成一體,共計4片擋邊,擋邊加裝防變形方管與角鋼;
s2:模具安裝:在標准線位置放置模具,擋邊內側及端頭緊靠模台上設置的定位點;安放後,用捲尺測量尺寸,校準、安裝完畢後對左右及下擋邊進行緊固,上擋邊暫不安裝,門窗洞模具安裝步驟與外圍模具安裝相同,但四周必須緊固,防止跑模;
s3:底層置筋:
a:按照構件類別可分為剪力牆和梁帶牆置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剪力牆鋼筋網片採用8或者10鋼筋綁扎完成,採用鋼筋網片線下預制加工,鋼筋線加工成直條筋後交由配送,由配送人員在專用工裝上進行加工,工裝配備限位點和標尺,避免加工時的測量;
2).將預制鋼筋網片按照規格順序運送至產線,先將第一層鋼筋網片的一側傾斜插入箍筋開口內,緩慢的放下,使網片另一側也插入箍筋開口處,網片四周加強筋與牆體確保有20mm的保護層。網片的外伸鋼筋與定位塊進行標定,確保網片外伸尺寸正確;
3).將馬凳放置在底層網片鋼筋的下部,呈梅花狀布置,確保鋼筋有20mm保護層,按圖紙要求放置加強筋,加強筋與預埋件確保有20mm的保護層;
4).拿取灌漿套筒,並根據上下擋邊的定位孔距擺放到對應位置。上擋邊鋼筋需要插入擋邊孔內,使用橡膠套塞入伸出鋼筋的端部,以防止漏漿,下擋邊套筒套入橡膠中,擰緊鎖緊螺絲,套筒與下擋邊緊密貼合;
5).將磁鐵一頭插入波紋管內並使用扎絲擰緊,整齊的吸附到台車面上,然後將第二層網片放入模具,接著放置第二層網片支撐馬凳,再使用加強筋將網片定位,
6).最後放置吊釘;
b:梁帶牆置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梁帶牆生產一般採用鋼筋籠+網片模式,鋼筋籠採用線下綁扎工藝,確定主梁主筋規格、形狀,將預制梁鋼筋籠放入模具,定位主梁外露尺寸及箍筋外露尺寸,將上擋邊模具校準後緊固,用馬凳將主梁墊起,保證主梁與模台表面及窗口上擋邊有20mm保護層;
2).根據構件編號、尺寸裁剪相應的網片,確保裁剪正確,並運至置筋工位;
3).按照圖紙尺寸放置內頁底層網片,將馬凳放置在底層網片鋼筋的下部,網片四周與模具確保有20mm保護層;
4).按圖紙要求,內頁底層網片牆身、洞口四周放置加強筋,形成加強筋框,加強筋與模具確保有20mm保護層;
5).將加強筋框套入箍筋內,通過箍筋開口伸出並測量箍筋外伸尺寸,確保尺寸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