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的組成部分,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是什麼
模具的組成 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動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移動模板上,定模安裝在注射成型機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澆注系統和型腔,開模時動模和定模分離以便取出塑料製品。 根據模具中各個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將注塑模細分為以下幾個基本組成部分。一、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組成。型芯形成製品的內表面,凹模形成製品的外表面形狀。合模後型芯和型腔便構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藝和製造要求,有時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塊組合而成,有時做成整體,僅在易損壞、難加工的部位採用鑲件。二、 澆注系統 澆注系統又稱流道系統,它是將塑料熔體由注射機噴嘴引向型腔的一組進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穴組成。它直接關繫到塑料製品的成型質量和生產效率。 三、 導向部件 為了確保動模和定模在合模時能准確對中,在模具中必須設置導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採用四組導柱與導套來組成導向不見,有時還需在動模和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來輔助定位。四、 推出機構 在開模過程中,需要有推出機構將塑料製品及其在流道內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夾持推桿。在推桿中一般還固定有復位桿,復位桿在動、定模合模時使推板復位。 五、 調溫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調溫系統對模具的溫度進行調節。對於熱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設計冷卻系統使模具冷卻。模具冷卻的常用辦法是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通道,利用循環流動的冷卻水帶走模具的熱量;模具的加熱除可利用冷卻水通道熱水或蒸汽外,還可在模具內部和周圍安裝電加熱元件。 六、 排氣槽 排氣槽用以將成型過程中型腔的氣體充分排除。常用的辦法是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溝槽。 七、 側抽芯機構 有些帶有側凹或側孔地塑料製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抽出側向型芯後方能順利脫模,此時需要在模具中設置側抽芯機構。 八、 標准模架 為了減少繁重的模具設計和製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採用了標准模架。
B. 求模具的結構名稱示意圖 標示圖
請參考~!
C. 模具中的各個板的不同名稱
注塑模具中,各個板的名稱叫法並不統一,可能有多個叫法,代表字母也不一定相同。模具業內,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文件來規定這些。下面是其中的一種叫法,按照定模到動模的順序排列。
TP,上固定板
RP,脫料板
AP,母模板
BP,公模板
SP,彈板
UP,承板
CP,間隔板,或叫模腳
EP,上頂針板
FP,下頂針板
LP,下固定板
D. 這個沖壓模具裝配圖中各部分名稱是什麼求大神。
要製作裝配圖,要經過培訓多半年
E. 各種模具的名稱是如何區別的
注塑模具的結構及組成
1、成型零件
賦予成型材料形狀、結構、尺寸的零件,通常由型芯(凸模)、凹模型腔以及螺紋型芯、鑲塊等構成。
2、澆注系統
它是將熔融塑料由注射機噴嘴引向閉合模腔的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和冷料井組成。
3、導向部件
為了保證動模與定模閉合時能夠精確對准而設置的導向部件,起導向定位作用,它是由導柱和導套組成的,有的模具還在頂出板上設置了導向部件,保證脫模機構運動平穩可靠。
4、脫模機構
實現塑件和澆注系統脫模的裝置,其結構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有頂桿、頂管、頂板及氣動頂出等脫模機構,一般由頂桿、復位桿、彈弓、頂桿固定板、頂板(頂環)及頂板導柱/導套等組成。
5、抽芯機構
對於有側孔或側凹的塑件,在被頂出脫模之前,必須先進行側向抽芯或分開滑塊(側向分型),方能順利脫模。
6、模溫調節系統
為了滿足注射成型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需要有模溫調節系統(如:冷卻水、熱水、熱油及電熱系統等)對模具溫度進行調節的裝置。
7、排氣系統
為了將模腔內的氣體順利排出,常在模具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槽,許多模具的推桿或其它活動部件(如:滑塊)之間的間隙也可起到排氣作用。
8、其它結構零件
是指為滿足模具結構上的要求而設置的零件(如:固定板、動/定模板、撐頭、支承板及連接螺釘等)。
F. 請教塑料模具里的動模,定模,術語
稱公母,是按照一般狀況下模仁的形狀來區分的,定模就是母模,用在立式機上時,又稱為上模。因定模部份通常都是產品的外觀面,且模仁形狀一般多是內凹的,所以形象的稱之為母模。動模就是公模,用在立式機上時,又稱為下模。因動模部份通常都是產品的內部面,且模仁形狀一般多是向外凸出的,所以形象的稱之為公模。
G. 模具的叫法
還是叫單發模具,我以前公司就有很多這樣的模具。它排列在一台沖壓機裡面,是為了省事,有些模具行程和壓力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可以用一台沖壓機。 有些模具比較復雜,無法用瞬送模具來做,就用幾個單發模具來做,然後放在沖壓機里用機械手來搬送產品。還是叫單發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