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一.檢查膠位是否均勻,如不均勻則會引起縮水並影響外觀。
二.確定分型面與拔模角
1.分型面選擇在開模方向上投影的最大值,客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簡單化
2.碰穿位:盡量選碰後模,如要碰前模,易走披鋒,影響外觀,利用平面接觸。
3.枕位:枕5—8毫米,再與大分型面接平,膠位部分拔3度,後面拔3度或避空。
4.插穿位:利用側邊工作,拔3度,一般做鑲件。
三.拔模原則:
1:減膠方向拔模。
2:軸類最大端為產品尺寸,孔類最小端為產品尺寸。
四.2D一定要注意鏡像且放縮水,如忘記這步,絕大部分模具報廢。
五.縮水:縮水率小產品(5‰以下)可按經驗放縮水,縮水率大產品,例如一個可放18‰也可放20‰更甚至於可放22‰產品,一定要先徵求負責人意見再放,以免跟配套產品尺寸不吻合。
六.唧嘴偏心KO應與同軸
七.行位要點:
1.一般用斜導柱作動力,比較小的抽芯距用T形槽,大於30mm用油缸抽芯。
2.斜導柱的角度比鏟機角度小2—3度。
3.後模行位伸入前模超過總高度一半,可省掉鏟機,利用前模加工面作壓面。
4.行位寬度大於100mm,盡量用2根斜導柱,大於150mm的中間加導向槽。
5.行位定位:盡量不用波仔彈珠(力不夠大),用螺絲定位。
6.行位在TOP位處,一定要放彈簧,否則行位開完模因重力作用,無法歸位而導致撞壞。
7.開模方向投影,如行位底下有斜頂或頂針的,要設置先復位機構,否則有可能行位與斜頂或頂針會產生干涉。8.行位跟行走,走啤把,包膠位,直身出。
9.行位行程應大於扣位2至3mm,油缸行程應大於扣位10mm。
10.為了增加鏟機牢固性,盡量做反鏟。
八.斜頂設計要點
1.斜頂一般做3—8°,不超過15°。
2.頂出行程一般大於扣位0.5—1mm.
3.頂出方向:膠位應平或向上,否則做延遲斜頂。
4.斜頂寬度比較小時,頂針板增加一座架,使斜頂高度減短,以確保強度。
還需要注意的是:
『貳』 一般硅膠模具是怎麼改模的,比如我要有些地方加膠,或減膠
硅膠模具的改模和大多數注塑模具類似。加膠很好辦,只需要將需要加膠位置的模腔按照設計加大即可。減膠就不太好辦了,不是太復雜的減膠需要在模具上對減膠部位燒焊,然後再用CNC加工,或者在模具上對需要減膠的位置挖空,鑲入新鋼材重新CNC加工,如果減膠量比較大,可能要對模具降面然後重新做,甚至要報廢舊模重新開模
『叄』 在注塑模具上,偷膠位(減膠)是如何做出來的
加減膠基本都是改後模咯!減膠,改圖在原坯料上再加工一次!
『肆』 模具加工中「加膠容易,減膠難」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在銑大(型腔做大就是加膠)一點很容易,把它在銑小(型腔空間縮小所能注入的膠就少,所以叫減膠)就很困難了。
『伍』 塑膠模具排氣不良,導致缺膠,怎麼調試,要不加重產品重量模具不修只調參數,475水口料
塑膠模具,一種用於壓塑、擠塑、注射、吹塑和低發泡成型的組合式塑料模具的簡稱。
主要包括由凹模組合基板、凹模組件和凹模組合常見的昱卓塑膠模具圖片卡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組合基板、凸模組件、凸模組合卡板、型腔截斷組件和側截組合板組成的具有可變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輔助成型系統的協調變化。可加工不同形狀、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
為了改進塑料的性能,還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種輔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劑、潤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才能成為性能良好的塑料。
合成樹脂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於含量大,而且樹脂的性質常常決定了塑料的性質,所以人們常把樹脂看成是塑料的同義詞。例如把聚氯乙烯樹脂與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樹脂與酚醛塑料混為一談。其實樹脂與塑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樹脂是一種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僅用於製造塑料,而且還是塗料、膠粘劑以及合成纖維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極少一部分含100%的樹脂外,絕大多數的塑料,除了主要組分樹脂外,還需要加入其他物質。2、填料填料又叫填充劑,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強度和耐熱性能,並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樹脂中加入木粉後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為最廉價的塑料之一,同時還能顯著提高機械強度。填料可分為有機填料和無機填料兩類,前者如木粉、碎布、紙張和各種織物纖維等,後者如玻璃纖維、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增塑劑增塑劑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軟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於加工成型。增塑劑一般是能與樹脂混溶,無毒、無臭,對光、熱穩定的高沸點有機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例如生產聚氯乙烯塑料時,若加入較多的增塑劑便可得到軟質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劑(用量<10%),則得硬質聚氯乙烯塑料。
穩定劑為了防止合成樹脂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受光和熱的作用分解和破壞,延長使用壽命,要在塑料中加入穩定劑。常用的有硬脂酸鹽、環氧樹脂等。
著色劑著色劑可使塑料具有各種鮮艷、美觀的顏色。常用有機染料和無機顏料作為著色劑。
潤滑劑潤滑劑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時不粘在金屬模具上,同時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觀。常用的潤滑劑有硬脂酸及其鈣鎂鹽等。除了上述助劑外,塑料中還可加入阻燃劑、發泡劑、抗靜電劑等。
檢查模具排氣槽。
把模具打開清理排氣槽,頂桿,入子部分。因為長時間使用模具會使模具的排氣能力降低。
成型工藝調整。
注射時第一段的速度適當減小一點,讓氣體先排出模具。
ABS模具溫度在60度左右。料溫210度,流動性提高一點。
在排氣不良的部位追加鑲塊。
『陸』 對付軟膠粘模有什麼好辦法 嗎 塑膠模具
對付軟膠粘模有好辦法 ,就是塑膠模具模仁表面腐皮紋或直接用EDM面,絕不能拋光,軟膠因為軟就有吸附現象,越是光滑的面越吸得歷害,就好象吸盤更容易吸在鏡子上一樣,越毛糙的面越吸不住,所以皮紋和EDM面是應對軟膠粘模的最好辦法。
『柒』 塑膠模具樣品加減膠的什麼因素有關系
1.產品裝配需要/產品強度/等需考慮加膠 ,減膠. 除結構外,外觀也會導致產品要加減膠.例如:塑水,產品有縮水了,一般都要適當減膠來改善外觀.產品有頂白的地方有時要適當加點膠才能改善,骨位根部加膠做點R角也幫助脫模等等.
『捌』 注塑機pp料打產品有時缺膠有時有披風是怎麼樣調
披鋒又稱飛邊、溢邊、溢料等,大多發生在模具的分合位置上,如:模具的分型面、滑塊的滑配部位、鑲件的縫隙、頂桿的孔隙等處。溢料不及時解決將會進一步擴大化,從而壓印模具形成局部陷塌,造成永久性損害。鑲件縫隙和頂桿孔隙的披鋒還會使製品卡在模上,影響脫模。
披鋒實質上是塑膠料進入模具配合部位的間隙經冷卻後遺留在產品上的多餘物。要解決披鋒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要控制不要讓熔體進入到模具配合間隙中去。塑膠熔體進入到模具配合間隙中去,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模具配合間隙本來就大,膠體很容易進入其中;另一種情況是模具配合間隙本來是不大的,但因熔融的膠體受壓強行突入進去的。
表面上看來,披鋒似乎只要加強模具的製造精度及強度就可以完全解決。提高模具的製造精度,減小模具的配合間隙,防止熔融膠體進入,完全必要。但模具的強度,在很多的情況下,並不能無限地加強,加強到任何壓力下,膠體都不能突入其中。
披鋒的產生既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方面的原因。檢查工藝方面的原因,首要檢查鎖模力是否足夠,只有確保鎖模力足夠的情況下,披鋒仍然產生時,才檢查模具方面的原因。
檢查鎖模力是否足夠的方法:
1)逐步增加註塑壓力,隨著注塑壓力的增加,披鋒也相應增大,並且披鋒主要是在模具的分型面上產生的,說明鎖模力不夠。
2)逐漸增加註塑機的鎖模力,當鎖模力達到某一值後,分型面上的披鋒消失,或再增加註塑壓力時,分型面上的披鋒也不再增加。則認為這一鎖模力值是足夠的。
檢查是否為模具製造精度造成披鋒的方法:
以較低的料溫、較低的充膠速度,以較低的注塑壓力,將產品剛好充滿(產品有輕微縮水)。此時,可以認為熔體突入模具配合間隙的能力很弱,此時若披鋒產生,則可以判斷是模具製造精度的問題,需要修模解決。可以考慮放棄用工藝方法來解決披鋒的產生。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三低」條件不可少,高的料溫,較快的充膠速度,較高的注塑壓力,會導致模腔局部壓力增大,增強熔體突入模具配合間隙的能力,脹開模具而產生披鋒,雖然此時產品並不滿膠。
分析披鋒產生的原因,是建立在鎖模力足夠的前提下,當鎖模力不足時,是難以分析出披鋒產生的原因的。下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鎖模力足夠的情況下。根據披鋒出現的幾種情況,披鋒產生的可能有如下原因:
第一種情況:如上所述,在低溫、低速、低壓的情況下,產品不滿膠時,披鋒已經產生。可能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模具製造精度不夠,配合間隙過大;
第二種情況:產品剛好滿膠時,局部有縮水現象,無披鋒產生;當加大注塑壓力,改善產品局部縮水時,披鋒產生。可能的原因有:
1)料溫過高。料溫過高,熔體的粘度低,流動性好,熔體突入模具配合間隙的能力愈強,就會導致披鋒的產生。
2)注塑速度過快,注塑壓力過大(導致填充過飽和)。過快的速度,過大的注塑壓力,特別是過大的注塑壓力,會增強熔體突入模具配合間隙的能力,導致披鋒產生。
3)塑料的流動性太高。塑料的流動性越好,熔體的粘度越低,熔體鑽入模具配合間隙的能力越強,就容易產生披鋒。當模具製作已經完成,模具的排氣槽的深度,模具的配合間隙已經定型後,換另外一種流動性好的塑料來生產,就會產生披鋒。
4)模具的強度不足。當模具的設計強度不足時,當模腔承受塑料熔體的壓力後,就會變形脹開,膠體就會突入到模具的間隙中去,產生披鋒。
5)產品設計不合理。產品局部膠位過厚,注塑時收縮過多,就會導致局部縮水。為了調節產品局部縮水的問題,常常要用較高的注塑壓力、較長的注塑時間來充填與保壓,結果又導致模具強度不足變形,產生披鋒。
6)模具溫度過高。高的模具溫度,不僅能使塑料保持良好的流動性,壓力損失小,也降低了模具的強度,同樣會導致披鋒的產生。
第二種情況,是注塑生產中最常遇到的問題,通常採用所有的工藝手段都無法解決,對注塑技術人員的困擾最大。對於這種情況,最主要的手段是通過修模解決。解決方法有:
1)產品局部減膠。對產品縮水的局部進行減膠,膠位減薄後,產品縮水問題能得到改善,注塑壓力就會降低,模具變形就小,披鋒就能得到抑制。這是最有效、最常用的辦法。
2)增加進膠點。增加進澆點,可以降低注塑流程,降低注塑壓力,模具型腔受到的壓力就會減小,就能有效地解決披鋒的產生。增加進澆點,特別是在產品縮水位置增加進澆點,對降低模腔注塑壓力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是比較常用的手段之一。
3)對模具局部進行加強。有時模板的變形,可以在動模板與頂針板間增加撐頭的辦法來加強。
『玖』 注塑模具出現粘模怎樣解決
1、粘模產品面積較大的情況下,且粘模產品沒有錯位,可手動再次合模下,或墊一張不厚的手巾紙,合緊再開模,看能否帶出產品;
2、用軟銅棒磨平,平衡的從四周的分型面撬出;
3、對深的加強筋或孔類,用火槍或煤氣燒平面據條,鐵絲類插入粘模處冷卻後慢慢平衡拔出;
4、對模具型腔的拆模分解,進行粘模處理;
5、如果開模時前模存在真空,前模就要做排氣針,消除真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