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裝配屬於什麼工種
屬於模具行業裡面的一線工種里的技工,常用」鉗工「來代指。
模具包括普通車床,數控車床;普通銑床;數控加工中心;刨床;線切割;鑽床;鉗工;裝配工工種。
工作要求(四級)
職業功能工作內容技能要求知識要求
一、
產品工藝方案設計
1.沖壓件排樣圖、工序圖設計
2.注塑件澆注系統設計
3.成型件工作尺寸計算
4.沖裁力、注塑件鎖模力計算及設備噸位的選用
二、
模具製造工藝編制
1.編制一般模具結構件的製造工藝規程
2.二類工夾具設計、製造
3.
選用模具標准件、緊固件
4.模具材料及熱處理知識
三、
模具零部件製造
1.按圖、按工藝與技術要求選用加工設備進行模具零部件加工
2.成型件的特種加工
3.工件熱處理及表面處理
4.特種加工技術
5.
電鑄加工工藝
2.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的畫法
模具裝配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構造,表達零件之間的相互裝配關系,包括位置關系和配合關系。從這個目的出發,一張模具裝配圖所必須達到的最基本要求為:
首先,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或部件)不能遺漏,不論哪個模具零件,裝配圖中均應有所表達;
其次,模具裝配圖中各個零件位置及與其他零件間的裝配關系應明確。在模具裝配圖中,除了要有足夠的說明模具結構的投影圖、必要的剖視圖、斷面圖、技術要求、標題欄和填寫各個零件的明細欄外,還應有其他特殊的表達要求。
模具裝配圖的繪制要求須符合國家制圖標准,現總結如下:
⑴ 總裝圖的布圖及比例。
① 應遵守國家標准機械制圖中圖紙幅面和格式的有關規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設計中習慣或特殊規定的制圖方法作圖。
③ 盡量以1:1的比例繪圖,必要時按機械制圖要求的比例縮放,但尺寸按實際尺寸標注。
④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如圖1-72所示。
(a)沖壓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b)塑料模具總裝配圖的布置
圖1-72 模具總裝圖的布置方法
⑵ 模具設計繪圖順序
① 主視圖。繪制總裝圖時,應採用階梯剖或旋轉剖視,盡量使每一類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視圖中。按先里後外、由上而下,即按產品零件圖、凸模、凹模的順序繪制,零件太多時允許只畫出一半,無法全部畫出時,可在左視圖或俯視圖中畫出。
② 俯視圖。將模具沿沖壓或注射方向「打開」上(定)模,沿沖壓或注射方向分別從上往下看「打開」的上(定)模或下(動)模,繪制俯視圖。主、俯視圖要一一對應畫出。
③ 左、右視圖。當主、俯視圖表達不清楚裝配關系時,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為工作位置時,左、右視圖繪制按注射方向「打開」定模看動模部分的結構。
⑶ 模具裝配圖主視圖的要求。
① 在畫主視圖前,應先估算整個主視圖大致的長與寬,然後選用合適的比例作圖。主視圖畫好後其四周一般與其他視圖或外框線之間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視圖上應盡可能將模具的所有零件畫出,可採用全剖視圖、半剖視圖或局部視圖。若有局部無法表達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視圖。
③ 在剖視圖中剖切到圓凸模、導柱、頂件塊、螺栓(螺釘)和銷釘等實心旋轉體零件時,其剖面不畫剖面線;有時為了圖面結構清晰,非旋轉體的凸模也可不畫剖面線。
④ 繪制的模具一般應處於閉合狀態,如圖1-75所示,或接近閉合狀態,也可以一半處於閉合工作狀態,另一半處於非閉合狀態。
⑤ 兩相鄰零件的接觸面或配合面,只畫一條輪廓線;相鄰兩個零件的非接觸面或非配合面(基本尺寸不同),不論間隙大小,都應畫兩條輪廓線,以表示存在間隙。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剖面線傾斜方向應相神雀反;幾個相鄰零件被剖切時,可用剖面線的間隔(密度)不同、傾斜方向或錯開等方法加以區別。但在同一張圖樣上同一個零件在不同的視圖中的剖面線方向、間隔應相同。
⑥ 沖模裝配圖上零件的部分工藝結構,如倒角、圓角、退刀槽、凹坑、凸台、滾花、刻線及其他細節可不畫出。螺栓、螺母、銷釘等因倒角而產生的線段允許省略。對於游高早相同零部件組,如螺栓、螺釘、銷的聯接,允許只畫出一處或幾處,其餘則以點劃線表示中心位置即可。
⑦ 模具裝配圖上零件斷面厚度小於2 mm時,允許用塗黑代替剖面線,如模具中的墊圈、沖壓鈑金零件及毛坯等。
⑧ 裝配圖上彈簧的畫法。被彈簧擋住的結構不必畫出,可見部分輪廓只需畫出彈簧絲斷面中心或彈簧外徑輪廓線,如圖1-73(a)所示。彈簧直徑在圖形上小於或等於2mm的斷面可以塗黑,也可用示意圖畫出,如圖1-73(b)、(c)所示。
圖1-73模具裝配圖中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彈簧也可以用簡化畫法,即雙點劃線表示外形輪廓,中間用交叉的雙點劃線表示,如圖1-74所示。
念旅 ⑷ 模具裝配圖俯視圖的要求
俯視圖一般只繪制出下(動)模,對於對稱結構的模具,也可上(定)、下(動)模各畫一半,需要時再繪制一側視圖或其他視圖。
繪制模具結構俯視圖時,應畫拿走上模部分後的結構形狀,其重點是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裝的工作零件的情況。俯視圖與邊框、主視圖、標題欄或明細欄之間也應保持50~60mm的空白。
圖1-74彈簧的簡化畫法
⑸ 序號引出線的畫法。
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應先數出模具中零件的個數,然後再作統籌
任務1 沖裁級進模
圖1-75 壓簧片沖孔落料級進模裝配圖
安排。序號一般應與以主視圖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一般左邊不標注序號,空出標注閉合高度及公差的位置。在圖1-75所示的模具裝配圖中,在畫序號引出線前,數出整副模具中有27個零件,因此設計者考慮上方布置9個序號,右方布置9個序號,下方布置9個序號。根據上述布置,然後用相等間距畫出27個短橫線,最後從模具內引畫零件到短橫線之間的序號引出線。
按照「數出零件數目→布置序號位置→畫短橫線→畫序號引出線」的作圖步驟,可使所有序號引出線布置整齊、間距相等,避免了初學者畫序號引出線常出現的「重疊交叉」現象。
當然如果在俯視圖上也要引出序號時(圖1-75),也可以按順時針再順序畫出引出線並進行序號標注。其注寫規定如下:
① 序號的字型大小應比圖上尺寸數字大一號或大兩號。一般從被注零件的輪廓內用細實線畫出指引線,在零件一端畫圓點,另一端畫水平細實線。
② 直接將序號寫在水平細實線上。
③ 畫指引線不要相互交叉,不要與剖面線平行。
⑹ 剖面的選擇 。如圖1-75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狀、各模板之間的裝配關系(即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模柄與上模座間的安裝關系及由打桿、打板、頂桿和推塊等組成的打料系統的裝配關系等。上述需重點突出的地方應盡可能地採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裝配關系則可不剖而用虛線畫出或省去不畫,在其他視圖上(如俯視圖)另作表達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選擇應重點反映凸凹模的安裝關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狀、各模板間的安裝關系(即螺釘、銷釘如何安裝)、漏料孔的形狀等,這些地方應盡可能考慮全剖,其他一些非重點之處則盡量簡化。
圖1-75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的洞口形狀、模柄與上模座的聯接及螺釘、銷釘的安裝情況(並在左面布置銷釘與緊固螺釘、右面布置卸料螺釘及彈簧),對於始用擋料銷的'裝配情況採用虛線及局部剖視圖的表達方式。
⑺ 螺釘、銷釘的畫法。畫螺釘、銷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螺釘各部分尺寸必須畫正確。螺釘的近似畫法是:如螺紋部分直徑為D,則螺釘頭部直徑畫成1.5D,內六角螺釘的頭部沉頭深度應為D+1~3mm;銷釘與螺釘都使用時,銷釘直徑應選用與螺釘直徑相同或小一號(即如選用M8的螺釘,銷釘則應選Ф8mm或Ф6mm)。
② 畫螺釘聯接時應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螺釘3為例,螺釘只與尾部的凸模固定板10螺紋聯接,而螺釘經過墊板9及上模座1均應為過孔。
③ 畫銷釘聯接時也要注意不要漏線條。以圖1-75中的銷釘4為例,在銷釘經過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0與上模座1需用銷釘進行定位,而墊板9則無需用銷釘4來定位,所以應為過孔。
⑻ 工件圖的畫法。
① 工件圖是經沖壓或模塑成形後得到的沖壓件或塑料件圖形,如圖1-75所示,一般畫在總裝圖的右上角,並說明材料的名稱、厚度及必要的尺寸;對於不能在一道工序內完成的產品,裝配圖上應將該道工序圖畫出,並且還要標注與本道工序有關的尺寸。
② 工件圖的比例一般與模具圖上的比例一致,特殊情況下可以縮小或放大。工件圖的方向應與沖壓方向或模塑成形方向一致(即與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若特殊情況下不一致時,必須用箭頭註明沖壓件或模塑成形方向。
⑼ 沖壓模具裝配圖中的排樣圖。
① 利用帶料、條料時,應畫出排樣圖,一般畫在總裝圖右上角的工件圖下面或俯視圖與明細欄之間。
② 排樣圖應包括排樣方式、零件的沖裁過程、定距方式(用側刃定距時側刃的形狀、位置)、材料利用率、步距、搭邊、料寬及公差,對彎曲、卷邊工序的零件要考慮材料纖維方向。通常從排樣圖的剖切線上可以看出是單工序模還是復合模或級進模。
③ 排樣圖上的送料方向與模具結構圖上的送料方向必須一致,以使其他讀圖人員一目瞭然。如圖1-75所示。
⑽ 模具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在總裝圖中,要簡要註明對該模具的要求、注意事項和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所用設備型號、模具閉合高度以及模具列印標記、裝配要求等,沖裁模還要註明模具間隙。有時在左上角標注圖樣代號是企業結合產品的型號而編制的,便於圖樣的使用管理。
⑾ 模具總裝圖上應標注的尺寸
有模具閉合高度、外形尺寸、特徵尺寸(與成形設備配合的定位尺寸)、裝配尺寸(安裝在成形設備上的螺釘孔中心距)、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的起始位置之間的距離)。
⑿ 標題欄和明細欄。
① 標題欄和明細欄在總裝圖右下角,若圖紙幅面不夠,可以另立一頁。標題欄和明細欄的格式如圖1-75中右下角所示。
② 明細欄至少應有序號、圖號、零件名稱、代號、數量、材料和備注等。
③ 在填寫零件名稱一欄時,應使名稱的首尾兩字對齊,中間的字則均勻插入,也可以左對齊。
④ 在填寫圖號一欄時,應給出所有零件圖的圖號。數字序號一般應與序號一樣以主視圖畫面為中心依順時針旋轉的方向為序依次編定。由於模具裝配圖一般算作圖號00,因此明細欄中的零件圖號應從01開始計數。沒有零件圖的零件則沒有圖號。
⑤ 備注一欄主要為標准件的規格、熱處理、外購或外加工等說明。一般不另注其他內容。
⑥ 標題欄主要填寫的內容有模具名稱、作圖比例及簽名等內容。其餘內容可不填。
模具裝配圖繪制完成後,要審核模具的閉合高度、漏料孔直徑、模柄直徑及高度、打桿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與壓力機有關技術參數間的關系是否正確。本例經審核後確認滿足J23—16F壓力機的參數要求。
;3. 塑料模具裝配需注意事項
樓主的問題,我可以問您解答,我司是專門生產塑料模具(深圳市景明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以下解答:
塑料模具裝配需注意事項
不同的塑料模具種類,不同的成形塑料種類(同一類模具),由於開頭和精度要求不同,裝配方法不盡相同。所以,在組裝前應仔細研究分析總裝圖、零件圖。通過了解各零件的作用、特點及其技術要求,確定裝配基準。經過精心裝配,達到產品的各項質量指標,其中包括模具動作精度及在使用過程中的其他各項技術要求。
1、裝配基準
裝配基準是指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或部件在產品中的相對位置所採用的基準,可大致分為:
(1) 以主要工作零件如型芯、型腔和鑲塊等作為裝配的基準件;
(2) 以導柱導套或模具的模板側基面為裝配基準面。
2、裝配精度
裝配精度是指設備裝配後的幾何精度、加工精度、運動精度等等,塑料模具的裝配精度包括:
(1) 各零部件的相互精度,如距離尺寸精度,同軸度,平等度,垂直度等;
(2) 相對運動精度,如傳動精度直線運動和回轉運動精度等;
(3) 配合精度和接觸精度,如配合間隙,過盈量接觸狀況等;
(4) 塑料成形件的壁厚大小,新制模具時,成形件壁厚應偏於尺寸的下限。
3、修配原則:
(1) 修配脫模斜度,原則上型腔應保證大端尺寸在製件尺寸公差范圍內,型芯應保證小端尺寸在製件尺寸公差范圍內;
(2) 角隅處圓角半徑,型腔應偏小,型芯應偏大;
(3) 當模具既有水平分型面又有垂直分型面時,修正時應使垂真分型面接觸時水平分型面稍稍留有間隙,小型模具只需塗上紅後相互接觸即可,大型模具間隙約為0.02mm左右;
(4) 對於用斜面合模的模具,斜面密合後,分型面處應留有0.02-0.03mm的間隙;
(5) 修配表面的圓弧與直線連接要平滑,表面不允許有凹痕,銼削紋路應與開模方向一致。
4. 什麼是模具裝配
模具裝配一般有四個階段,分別是裝配前的一些准備工作,組件裝配、總裝配、檢驗調試這四個階段,那模具裝配的特點是什麼?工序集中,工藝靈活性大,手工操作所佔的比重較大這就是模具裝配的特點,除了這些在對技術工人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工人必須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藝知識而且所使用的設備和裝配工具都是以通用設備和工具為主要的。
第一,裝配前的一些准備工作
1、熟悉裝配工藝規程
原因:在裝配前工人必須認真閱讀裝配工藝規程,了解並掌握所要裝配模具的全過程。
目的:注塑模的裝配工藝規程是模具裝配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藝文件,也是指導模具裝配工作的技術文件,是進行裝配生產計劃及技術准備的依據。
2、徹底了解總裝圖
目的:可以深入了解模具的結構特點和工作性能;了解模具中各零件的作用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配合要求及連接方式,從而確定合理的裝配基準,再結合工藝規程制定裝配方法和裝配順序。
3、檢查核對零件
根據總裝圖上的零件明細表,清點零件數量是否夠數,隨後將各個零件仔細清洗干凈,再仔細檢查主要零件,如型腔的形狀和尺寸公差,查明各部位配合面的間隙,加工餘量,有無變形和裂紋缺陷等。
4、掌握模具驗收技術
掌握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模具的驗收技術條件是模具質量標准及驗收依據,也是裝配時的工藝依據。
5、開拓裝配場地
原因:裝配模具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裝配場地,該場地必須干凈整潔,不能有任何雜物存在,同時要將裝配所用的必要的工、夾、量具及其他所需的裝配設備准備好,並擦拭乾凈,開辟一個文明生產的場地。
6、准備好標准件及相關材料
每一套模具都有很多標准件,如螺釘、銷釘、螺母、彈簧等,它們數量雖不很多,但規格很多,為了裝配時的順利,在裝配之初必須將這些標准件一一找好,以備裝配時便於尋找。
第二、組件裝配階段
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進行部件組裝。
第三、總裝配階段
1、選擇好裝配基準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裝配順序。
2、將零件及組裝後的部件,按照裝配順序組裝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副完整的模具。
3、模具裝配完成後,必須保證裝配精度,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第四、檢驗調試階段
1、按照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檢驗模具各部分功能。
2、在實際生產條件下進行試模、調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產品合格為止。
5. 模具組裝步驟
沖壓模具的裝備步驟:
沖壓模具裝配步驟
(1)選擇裝配基準件。裝配時,先要選擇基準件。選擇基準件的原則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時的依賴關系來確定,可以作為裝配基準件的主要有凸模、凹模、凸凹模、導向板及固定板等。
(2)組件裝配。組件裝配是指模具在總裝前,將兩個以上的零件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連接成一個組件的裝配工作。如模架的組裝,凸模和凹模與固定板的組裝,卸料與推件機構各零件的組裝等。這些組件,應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進行組裝,這將會對整副沖壓模具的裝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
(3)總體裝配。總裝是將零件和組件結合成一副完整的沖壓模具過程,在總裝前,應選好裝配的基準件和安排好上、下模的裝配順序。
(4)調整凸、凹模間隙。在裝配模具時,必須嚴格控制及調整凸、凹模間隙的均勻性。間隙調整後,才能緊固螺釘及銷釘,調整凸、凹模間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測量法、墊片法、塗層法、鍍銅法等。
(5)檢驗、調試。沖壓模具裝配完畢後。必須保證裝配精度,滿足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並要按照模具驗收技術條件,檢驗模具各部分的功能。在實際生產條件下進行試模,並按試模生產製件情況調整、修正模具,當試模合格後,模具加工、裝配才算基本完成。
附圖
6. 模具畫裝配圖畫出了基準角怎麼知道他是模具的哪個面,怎麼理解的啊,我有點搞不懂,誰幫我下,謝謝
靠近基準角位置的導柱會偏移2mm.這樣的話,動模旋轉180之後,模具就合不上,防止模具裝反,如果模具裝反,模具就會報廢.明白不??不明白,加我扣扣
7. 沖壓模具裝配的工作內容及精度技術要求是什麼
沖壓模具裝配的工作內容以及精度和技術要求:
一、沖壓模具裝配的工作內容
沖壓模具裝配是一系列的裝配工序按照合理的工藝順序進行的,不同類型的沖壓模具,其結構組成、復雜程度及精度要求都不同,裝配的具體內容和要點也不同,但通常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清洗與檢測
全部沖壓模具零件裝配之前必須進行認真的清洗,以去除零部件內、外表面黏附的油污和各種機械雜質等。清洗.工作對保證沖壓模具的裝配精度和質量,以及延長沖壓模具的使用壽命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保證精密沖壓模具的裝配質量更為重要。
沖壓模具鉗工裝配前還應對主要零部件進行認真檢測,了解哪些是關鍵尺寸,哪些是配合與成型尺寸,關鍵部位的配合精度等級及表而質量要求等,以防將不合格零件用於裝配而損傷其他零件。
2、固定與連接
沖壓模具裝配過程中有大量的零件固定與連接工作。沖壓模具零件的連接可分為可拆卸連接與不可拆卸連接兩種。可拆卸連接在拆卸相互連接的零件時,不應損壞任何零件,拆卸後還可重新裝配連接,通常採用螺紋和銷釘連接方式。不可拆卸的連接在被連接的零件使用過程中是不可拆卸的,常用的不可拆卸連接方式有焊接、鉚接和過盈配合等,應用較多的是過盈配合。
3、裝配過程巾的補充加工與拋光
沖壓模具零件裝配之前,並非所有零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都完全一次加工到位;有些零件需留有一定加丁餘量,待裝配過程巾與其他相配零件一起加工。才能保證其尺寸與形狀的一致性要求。有些則是因材料或熱處理及結構復雜程度等因素,要求裝配時進行一定的補充加工。
零件成型表面的拋光也是沖壓模具裝配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形狀復雜的成型表面或狹小的窄縫、溝槽、細小的盲孔等局部結構都需鉗工通過手工拋光來達到最終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4、調整與研配
沖壓模具裝配不是簡單的將所有零件組合在一起,而是需鉗工對這些具有一定加工誤差的合格零件,按照結構關系和功能要求進行有序的裝配。由於零件尺寸與形狀誤差的存在,裝配中需不斷的調整與修研。研配是指對相關零件進行的適當修研、刮配或配鑽、配鉸、配磨等操作。修研、刮配主要是針對成形零件或其他固定與滑動零件裝配中的配合表而或尺寸進行修刮、研磨,使之達到裝配精度要求。配鑽、配鉸和配磨主要用於相關零件的配合或連接裝配。
5、沖壓模具動作檢驗
組成沖壓模具的所有零件裝配完成後,還需根據沖壓模具設計的功能要求,對其各部分機構或活動零部件的動作進行整體聯動檢驗,以檢查其動作的靈活性、機構的可靠性和行程與位置的准確性及各部分運動的協凋性等要求。除上述主要內容外,沖壓模具現場試模及試模後的裝卸與調整、修改等,也屬沖壓模具裝配內容的一部分。
二、沖壓模具裝配的精度要求
為保證沖壓模具及其成型產品的質量,對沖壓模具裝配應有以下方面的精度要求:
①沖壓模具零部件間應滿足一定的相互位置精度如同軸度、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等。
②活動零件應有相對運動精度要求如各類機構的轉動精度、回轉運動精度以及直線運動精度等。
③導向、定位精度
如動模與定模或,上模與下模的開合運動導向、型腔(凹模)與型芯(凸模)安裝定位及滑動運動的導向與定位等。
④配合精度與接觸精度
配合精度主要指相互配合的零件表面之間應達到的配合間隙或過盈程度;如型腔與型芯、鑲塊與模板孔的配合、導柱、導套的配合及與模板的配合等。接觸精度是指兩配合與連接表面達到規定的接觸面積大小與實際接觸點的分布程度;如分型面上接觸點的均勻程度、鎖緊楔斜面的接觸而積大小等。
⑤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
如沖壓模具裝配時的緊同力、變形量、潤滑與密封等;以及沖壓模具工作時的振動、雜訊、溫升摩擦控制等,都應滿足沖壓模具的工作要求。
三、沖壓模具裝配的技術要求
1、沖壓模具外觀技術要求
①裝配後的沖壓模具各模板及外露零件的棱邊均應進行倒角或倒圓,小得有毛刺和銳角;各外觀表面不得有嚴重劃痕、磕傷或黏附污物;也不應有綉跡或局部未加工的毛坯面。
②按沖壓模具的工作狀態,在沖壓模具適當平衡的位置應裝有吊環或起吊環;多分型面沖壓模具應用鎖緊板將各沖壓模具鎖緊,以防運輸過程巾活動模板受震動而打開造成損傷。
③沖壓模具的外形尺寸、閉合高度、安裝同定及定位尺寸、頂出方式、開模行程等均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並與所使用設備參數合理旺配。
④沖壓模具應有標記號,各模板應列印順序編號及加工與裝配基準角的印記。
⑤沖壓模具動、定模的連接螺釘要緊同牢靠,其頭部不得高於模板平面。
⑥沖壓模具外觀上的各種輔助機構如限制開模順序的掎鉤、擺桿、鎖扣及冷卻水嘴、液壓與電氣元件等,應安裝齊全、規范、可靠。
2、沖壓模具裝配技術條件
不同種類的沖壓模具,其裝配的工作內容和精度要求小同。為保讓沖壓模具的裝配精度,國家標准已規定了沖壓模具的裝配技術條件,具體規定參見相關國家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