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螺旋葉片手工製作方法 加工一條外徑190厘米,內徑80厘米,螺170厘米的螺旋,應該怎樣下料
1、這種大的螺旋一般採用扇形片下料,比較節約。再將扇形焊接在一起,利用拉伸至螺距。另有方法為單個扇形利用胎壓模具壓製成型,再焊接。
2、如果只是為了下料節省鋼板的方法,下料時採用正、反扇形放樣,比較節省。
Ⅱ 平面產品上有斜柱位模具怎麼設計。也有直的柱位
這要看具體的情況,下面是常見的情況:
1.以平面產品的平面為分型面。斜柱位做抽芯處理;
2.以較多同角度的柱位做為開模方向(產品是斜著擺放在模具里的),其它的柱位做滑塊或其他的抽芯結構。
我給個類似的產品給你參考,見附圖。
Ⅲ 螺旋葉片製作方法
螺旋葉片的製作方法主要有三種:模具壓製法、拉伸製作法、卷製法。以卷製法為例,螺旋葉片的製作流程如下:
螺旋葉片,是機械製造領域常用的一種構件,其傳統的製作方法是:第一,先按照計算出的葉片尺寸下料;第二,再進行切割、加熱成形、焊接。而新的製作方法不需要切割,不用加熱,適合多品種的螺旋葉片生產。
Ⅳ 求助如何製作螺旋!!
螺旋葉片下料方法
常用的螺旋葉片下料的方法有:
常用公式法:計算螺旋葉片的下料尺寸所用公式簡單,但存在計算出的坯料內徑偏小、尺寸偏差較大、工藝用料較多的問題,它們適用於少量或現場補缺螺旋葉片時採用。
三角形法等:公式雖然稍顯復雜,但是可以精確計算出原坯下料的尺寸,並且可以依此壓製成形。
精確展開計演算法:計算螺旋葉片下料尺寸所用公式復雜,雖然可以精確計算出螺旋葉片的下料尺寸,但過於復雜。另外,此法中提出的修正系數k值,需要從大量的實驗中獲取,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k值,比較麻煩。
螺旋葉片的下料方法繁多,且各種方法均有其特點及優勢,但一般以三角形法為主。值得注意的是:下料僅是螺旋葉片加工成形的第一步,為了提高葉片的成形質量,還需對成形工藝選擇、模具具的設計、材料彈回量的控制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討。
實際應用製作方法【參考圖片葉片成型過程】
葉片按展開圖尺寸下料製作後,不需割切角口α,割開一條縫,撬起把各葉片焊接聯接起來,一端固定焊接在螺旋軸上,另一端用兩倒鏈拉制如圖,拉制後葉片直接焊在螺旋軸上,最後的一片螺旋葉片由於變形較大,已無應用價值割下棄去不用。由於不需割切角口α,節省材料,每片增加切角口α部分面積,且焊縫不在一條直線上,避免了應力集中,改善受力環境,此法不需熱加工處理,節省成本,適用於單件加工製作,螺旋葉片現場使用中完全滿足使用要求。
希望對你有幫助你所說的差異在煩參考[1]靳光法.螺旋葉片展開尺寸的幾種計算方法.機械工程師,2003年02期有詳細說明
參考數據:詳細計算過程可由下列文件找到詳細
[1]靳光法.螺旋葉片展開尺寸的幾種計算方法.機械工程師,2003年02期
[2]丁飛,李新國,李貴軒.萬能螺旋葉片成形胎具的設計方法.煤礦機械,2003年01期
[3]徐文鋒,練子富,張守柱.螺旋葉片成形胎具的一種設計方法.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4]練子富,徐文鋒.採煤機滾筒螺旋葉片胎具設計.煤礦機電,1998年05期
[5]螺旋葉片的下料及加工方法--中國飼料工業網【圖片出處】
Ⅳ 製作軟陶泥的模具要怎麼做
可以按以下步驟來進行:
1.取一塊軟陶泥揉成球。
2.捏成需要的形狀。
3.用工具修飾一下原型。
4.把原型放到瓷磚上,用工具把原型的邊緣修成坡型的,就是如果把挨著瓷磚的部分當成底,那麼和上邊的面成梯形坡度,下大上小,為的是好脫模(這一步很關鍵)。
5.我用一塊石頭在原型上按出問紋理,按不按紋理,或者按什麼紋理根據自己需要而定。到這一步可以把原型先進烤箱烤制定型了。
6.用排筆粘上爽身粉或者滑石粉在烤好的原型上均勻的塗上一層起隔離作用。也可以用化妝棉或者紗布粘了粉拍上去。
7.再取一塊相對大些的泥,揉好根據原型的大致形狀捏成圓形或者方形等。
8.把捏好的泥塊扣在原型上,捏實,不要讓里邊有空隙(多試幾次,自己總結經驗)。做好進烤箱烤制。
9.烤好感覺快涼透的時候從烤箱取出,從瓷磚上取下來。
10.把原型用模具里取出來,一個模具就做好了。
11.找出自己想用的顏色的泥,揉好准備按模。
12.按之前在模具里或者泥上邊塗層油,我用的護手霜,這樣比較容易取出來
13.把泥按進去,造型復雜的要在細節的地方反復多按幾次,以防有的地方泥進入不到位。
14.用刀片消掉多餘的部分。
15.削後的樣子。
16.翻出來的樣子,我這個削的時候沒削利索稍微有點毛邊,不過不要緊,稍微修一下就可以了。
(該方法來源於網路,如果還不懂,可參考該網友的圖片。摘自網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3a85a0100n2f3.html)
Ⅵ 石膏模具製作教程
製作教程如下:
(1)模型與離型劑 模型的材質可使用金屬、橡膠、木材等,使用木製模型須先加以塗裝以防止產生滲粘現象,離型劑有溶解於燈油之硬脂酸,凡士林、硅利康滑脂等。
(3)乾燥乾燥石膏模法全工程中最耗費時間,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急熱會造成鑄模破裂,因此應設定數段乾燥溫度,緩緩升溫、加熱,最終乾燥溫度為200~230℃,鑄模反應,去水而成無水石膏。乾燥裝置最好使用溫度自動控制的熱風強制循環排風式電氣乾燥爐,爐內溫度分布均勻,以縮短乾燥時間,即直接設定最終乾燥溫度,鑄模也很少產生破裂的情形。
Ⅶ 如何製作陶瓷石膏模具
1、石膏模具製作工藝流程
石膏模具生產的簡單工藝流程如下:
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種型製作→元型製作→試驗注漿→樹脂箱模製作→石膏粉入廠→質量檢驗→石膏粉調合→先發試驗型→石膏模生產→乾燥、檢查、入庫→換型
2、種型製作
種型即我們所說的原胎,是按圖紙製作的產品模型。
它採用的原料為石膏,混水率一般在60%~80%,調合時應加入緩凝劑———焦磷酸鈉,以減小石膏硬化時的膨脹率。混水率的確定按所需石膏硬化後的硬度為准,若要刮削容易,則混水率就高;若要強度和硬度大,則混水率就低。
在製作種型中應注意:
①根據圖紙製作種型,應考慮到成形工序的作業方法,並依此設定製作方案,基本原則是粘接分塊少,生產工藝簡化,生產方便。
②製作種型時最重要的是收縮放尺,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要區別對待,同時要考慮預變形。實際放尺要根據生產中泥漿的總收縮及產品的燒成方式來定。一般來講,橫向收縮比縱向收縮小1%~1.5%(橫向、縱向由產品裝窯時的位置來定),在生產中我們控制的收縮量在12%~13.5%之間。
③模具的棱、角、凹凸部位盡量圓滑,防止成形濕坯收縮開裂。R角部位(圓弧部位)的放尺與上面所說的相一致,但還應考慮圓弧的過渡與連接。
④產品單面吃漿和雙面吃漿交接部位安排要合理。有的觀點認為夾角不能太小,應大於45℃。從實際生產看,夾角的設計只要能保證排泥順暢,能防止發生乾燥收縮裂和燒成收縮裂即可。設計角度的同時還要保證雙面吃漿厚度,一般洗面器應在11.5mr,單面吃漿厚度在9mr左右;坐便器雙面吃漿厚度在13~15mr左右,單面吃漿厚度在10mr左右。
⑤製作種型時還應考慮成形脫型方法和脫型角度,確保順利脫型。
⑥製作坐便器模具時,特別要注意水道的尺寸、結構及孔的大小、位置和角度,以保證排水功能及沖水雜訊達到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