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塑膠模具的五環節
第一,有效管理的進行產品數據管理、工藝數據管理、圖紙文檔管理:進行有效的模具產品數據管理、工藝數據管理、圖紙文檔管理、可以保證文件的全面性,圖紙版本的一致性;使到圖紙能達到有效共享和有效的查詢利用。可以建立完整的文件管理計算機資料庫,將設計部門積累的設計圖紙、散落的、將以前分散、隔離的信息整理集中起來利用,預防由於設計圖檔,2d、3d混亂,原始、設變、維修版本混亂、3d模型和2d圖紙數據的不一致,2d圖紙設計的不規范、混亂而造成有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和及時糾正,造成模具要修改和返工,甚至作廢,增加模具的製造成本,加長模具製造生產周期,影響納期。
第二,保持塑料模具圖紙、加工工藝、和實物的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通過有效的、細致的、嚴格的檢測手段,保證模具圖紙、加工工藝、和實物的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三,每套塑料模具的設計、製造成本必須要做到及時匯總:通過有效控制車間的工作傳票的開出,有效管理刀具的報廢;通過准確的模具結構設計、高效的模具零件加工和准確的零配件檢測,將有效的降低模具因設變、維修而帶來的附加成本,從而獲得每套模具的實際成本,有效地控制模具質量。
第四,統籌規劃:將計劃、設計、加工工藝、車間生產情況、人力資源等的信息有機地組織、整合在一起進行統籌,從而有效協調計劃和生產,能夠有效保證塑料模具質量並如期交貨。
第五,制定一套完整的、實用塑料模具生產管理系統:制定一套完整的模具生產管理系統,實現模具生產管理流程的產品數據管理、工藝數據管理、計劃管理、進度管理的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系統,包括塑料模具生產計劃制定、模具設計、工藝制定、車間任務分派和產品檢驗,庫房管理等,使模具製造及相關輔助信息從計劃制定到完工交付能夠實現全方位跟蹤管理。
Ⅱ 如何有效的管理模具
在日常生產中,沖壓車間及相關部門應按生管部安排的生產進度計劃,提取使用模具,用畢時必須攜帶本次模壓的最後一個產品交由品管部沖壓專職檢驗員對末件進行檢驗,將模具好壞情況作台帳記錄
品管部沖壓專職檢驗員認為不宜繼續生產的模具應在模具記錄台帳上註明原因,並及時填寫報修單,交技術部安排模具修理;需要大修模具應報技術部審定備案,不能修理的模具經模具技術人員及技術部主管審核後,由公司主管批准報廢。
模具使用過程中遇到非正常的損壞,應由使用部門填寫「模具事故報告」向生管部會同技術部、品管部等有關部門認真分析原因,提出處理意見。
Ⅲ 注塑模具保養用什麼潤滑油,怎麼保養,多長時間保養一次
潤滑油:西諾注塑模具保養一般用潤貝的潤滑油。
保養:定期擦潤滑油,還有防銹劑。尤其是一些模具鋼料不是很好的模具,更要注重潤滑和防銹。檢查模具上面的一些配件是否有磨損。還有一些易損件是否還可以用。如果有損壞的要及時更換。還有模具的防撞條要經常檢查,如果防撞條損壞沒有及時修護,模具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碰傷。保養的重點在於,定期檢查並修復一些小問題。
模具的保養時間一般按模具的運行次數去算,像P20,718等不是很好的模具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一般最多10萬模次就要進行保養、檢修。如果是2738,S136等好一些的鋼料製作的注塑模具,那麼可以在運行80萬-100萬模次的時候再進行保養。另外,一些高速運行的注塑模具,像快餐盒模具,雖然都是用的S136的鋼料,但為了產品的高效產出,在配合高速機的高效運行下,模具容易碰傷,以及模具出現偏心的情況,所以,需要勤維護,勤保養。還有一些精密模具,也需要經常去維護保養的。
Ⅳ 塑膠模具製作部門改善提案
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在工模部經理和主管領導研究及協調作業流程不斷改進作業方法,提高生產效
率,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以確保滿足顧客貨期。"
1、監督現場工作人員嚴格按作業規范進行操作,並不定期組織相關培訓以確保
安全、優質、低耗、高效、文明、均衡生產。
2、負責工模車間新進人員崗前培訓及實際工作中的技能指引。
3、負責工模車間各機器設備的保養及出現故障後的維修跟蹤。
4、主動積極解決注塑生產中的模具故障,協助注塑車間搞好生產。
5、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臨時任務。
6、負責部門「5S與安全」的管理推選,提出改善措施,就工傷問題進行培
訓改善,防止再發生。"
7、負責監查本部門的機械設備保養工作,確認《設備維修記錄表》。
Ⅳ 如何管理及保養壓鑄模具
第一,建立模具檔案,做好相關准備。
1,每一套模具在入廠時都要建立起一份自己的完整使用記錄,從而保證以後的維護和保養都有重要依據。
2,對於模具管理人員而言,模具自入廠以後每一部分的結構配件都必須要詳細記入檔案,並且根據需要,將模具裡面的易損部分列出,提前准備配件,並對這些配件制定嚴格的最低庫存量,以備不時之需。
3,給模具在做履歷卡的同時有必要在模具本身刻上永久性標記,易於分辨。這樣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會造成裝錯模具的鬧劇。
4,如果附帶有油缸抽芯器的模具,必須盡快給其配上快換接頭,以免每次拆裝時從油缸里漏出油引起不必要的浪費。
5,提前制定模具管理規定,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切實的執行下去。
第二,模具在生產的過程中要學會保養。
1,模具冷卻系統的正確使用。
2,模具在開始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對模具進行預熱,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熱的金屬液而導致龜裂紋的出現。
3,對模具分型面進行及時的清理。
4,如果模具配備有中子控制,則注意絕對禁止壓鑄機與模具之間的信號線有接頭現象。
第三,模修人員做好相關保養與維護。
1,模修人員在維護,維修,保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個原則,絕對不允許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
2,根據本公司《模修維護保養管理規定》切實做好維護保養工作。
3,對於易損件比如頂桿,型芯等應仔細檢查,有沒有彎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時更換。
4,拋光模具需要補充一點,哪兒有粘鋁,哪兒有積碳就拋光哪兒,盡量減少因為拋光而造成的對模具所造成的磨損。
5,應對模具所有運動的部位,和結合部位,螺釘等做潤滑和防銹處理。
6,模具管理人員隨時監督保養狀況,注意其它的管理細節。做好保養維修記錄以備查詢。
模具的保管應做到台帳,圖紙,檔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開存放,避免零件的丟失,長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銹處理。新模具在規定的時期內盡量做去應力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Ⅵ 如何實現塑料模具的日常維護
塑料模具的一級保養
塑料模具的一級保養指的是在生產中操作人員對模具進行和日常保養.主要內容為清擦、潤滑和檢查。
裝模時的保養裝模前要對塑料模具的上下表面進行清擦.保證模具安裝面和壓機工作檯面不受壓傷及模具在生產中上下安裝面的平行度.模具裝好後將模具打開.將模具各部分清擦乾凈.特別是導向機構.對於表面件模具.其型面清擦乾凈.以保證製件的質量.對模具各滑動部份進行潤滑.塗潤滑脂.模具各部份的檢查.特別是安全件.如:安全側銷、安全螺釘、側護板、沖孔廢料道等。
生產中的保養生產中定期對模具的相應部分進行塗油.如:拉延模的壓料圈、圓角;修邊模的刀口部位;翻邊刀塊部分等.定期對修邊沖孔模的小孔廢料道進行廢料的清理.生產後的保養生產結束後要對模具進行全面的檢查.模具進行全面的清擦.保證模具的清潔度.將模具內的廢料清理干凈.保證廢料盒中無廢料.將模具的使用狀態和使用後的情況如實地反饋到模具傳票上。
塑料模具的二級保養
塑料模具的二級保養指的是根據塑料模具的技術狀態和復雜程度而制定的對塑料模具進行的定期系統的保養.此項保養工作由模修人員完成.並根據保養情況作好記錄.以下就不同的零件敘述其二保的要求和方法.拉延模凸模、凹模:拉延模的凸、凹模主要出現的問題是拉毛及型面的壓坑.保養時主要對模具的圓角拉毛部位進行拋光.如果出現壓坑要對模具進行補焊.再進行修順.導向零件(導柱、導套及導板等):模具在工作中會出現拉痕等現象.產生和主要原因有潤滑油臟及導向間隙偏等.導零件產生拉痕採取用油石推順後拋光的辦法進行消除.修邊刀口:模具在使用過程中刀口部分易出現崩刃和刃口塌陷現象.此時要對模具損壞的刀口進行補焊修配。
彈簧等彈性零件:在使用過程中.彈簧是塑料模具最易損壞的零件之一.通常出現斷裂和變形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更換.但是更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彈簧的規格和型號.彈簧的規格型號通過顏色、外徑和長度三項確定.只有在此三項都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更換。
沖頭、沖套:模具上使用的沖頭、沖套大部分都採用標准件.模具在使用過程中沖頭易出現折斷、彎曲和啃壞現象.沖套一般都是啃壞的.沖頭和沖套的損壞一般都用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沖頭的參數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裝部分尺寸、長度尺寸等.緊固零件:檢查緊固零件是否松動、損壞現象.採取的辦法就是找相同規格的零件進行更換.壓料及卸料零件:壓料零件如壓料板、優力膠等.卸料零件如卸料板.氣動頂料裝置等.保養時檢查各部分的裝配關系及有無損壞.對損壞的部分進行修復.氣動頂料檢查有無漏氣現象.並對具體的情況採取措施.如氣管損壞進行更換等。
Ⅶ 注塑料房如何管理
一、原料與料房管理
水口料的分級管理方法;水口料的回收方法;如正確使用水口料;材料乾燥及材料選擇;各種材料的損耗控制;按單領料制度措施;如控制膠頭的產生;混料房、碎料房和加料管理辦法;避免原料浪費,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措施。
二、模具管理
注塑模具的日常保養、維護;減少模具損壞的措施;模具倉管理辦法。
三、工藝控制與管理
生產過程的參數設定、選擇高速和低速的不同工藝;怎樣確定最合適的注塑周期;如何對模具進行有效冷卻;工藝調整中的問題處理;生產不正常模具的改進措施;工藝卡管理。四﹑機器設備管理 機器設備的定期檢查;注塑機及周邊設備的維護、保養方法;減少設備故障的措施;配件的采購、保管與合理存量。
五、車間現場管理
車間混亂情況下的5S管理;看板管理;交接班管理;下屬日常工作的管理與監督。
六、注塑品質管理的相關因素
機器;模具;材料;工藝;環境;操作;倉儲/運輸。
七、生產不良管理
不良品的界定、確認與管理;減少塑件後加工、操作人員數量的途徑;不良率的統計;降低不良率的措施。
八、生產數量、交期和員工管理 生產計劃的准確性;先進先出與倉庫管理;數據的及時、准確統計;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遞;班組長應如何管理工人;怎樣留住熟練工人;員工薪酬管理。
九、精益生產與快速換模 機時、人工浪費原因;改善機時、人工浪費的措施;精益生產的優越性;用ERP改善管理的必要條件;實施快速換模。
十、生產安全管理 上落模的安全管理;混料、碎料安全管理;注塑機操作安全管理;作業員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