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壓鑄模具上的頂針破損後想取出來,有什麼快捷方法嗎
用火燒熱頂針斷裂出,這樣熱漲後更容易取出。如果不行,採用電鑽鑽,可先用小一點的鑽頭,再用大鑽頭更容易些。
⑵ 注塑機頂針問題 急急急急急!!!
首先你的確定是機械故障還是模具問題,如果你模具後板頂孔太水,也有可能卡死頂針,但這樣的話,每一模生產完後都會有一頂針後退壓力在表上反應出來,如果沒有後退後壓力,也沒有頂不到位的壓力,只是重新打半自動就可以的話,就是你頂針時間或者其它地方投置不正確,,另外,頂針不退,跟模具沒有直接關系,除非你的你的模具能卡住頂針,但如果卡住頂針,你打半自動也一樣動不了,,所以,我還是建議你檢查頂針設置問題,,不要往模具上想,
⑶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塑膠模具設計中的問題:
一.檢查膠位是否均勻,如不均勻則會引起縮水並影響外觀。
二.確定分型面與拔模角
1.分型面選擇在開模方向上投影的最大值,客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簡單化
2.碰穿位:盡量選碰後模,如要碰前模,易走披鋒,影響外觀,利用平面接觸。
3.枕位:枕5—8毫米,再與大分型面接平,膠位部分拔3度,後面拔3度或避空。
4.插穿位:利用側邊工作,拔3度,一般做鑲件。
三.拔模原則:
1:減膠方向拔模。
2:軸類最大端為產品尺寸,孔類最小端為產品尺寸。
四.2D一定要注意鏡像且放縮水,如忘記這步,絕大部分模具報廢。
五.縮水:縮水率小產品(5‰以下)可按經驗放縮水,縮水率大產品,例如一個可放18‰也可放20‰更甚至於可放22‰產品,一定要先徵求負責人意見再放,以免跟配套產品尺寸不吻合。
六.唧嘴偏心KO應與同軸
七.行位要點:
1.一般用斜導柱作動力,比較小的抽芯距用T形槽,大於30mm用油缸抽芯。
2.斜導柱的角度比鏟機角度小2—3度。
3.後模行位伸入前模超過總高度一半,可省掉鏟機,利用前模加工面作壓面。
4.行位寬度大於100mm,盡量用2根斜導柱,大於150mm的中間加導向槽。
5.行位定位:盡量不用波仔彈珠(力不夠大),用螺絲定位。
6.行位在TOP位處,一定要放彈簧,否則行位開完模因重力作用,無法歸位而導致撞壞。
7.開模方向投影,如行位底下有斜頂或頂針的,要設置先復位機構,否則有可能行位與斜頂或頂針會產生干涉。8.行位跟行走,走啤把,包膠位,直身出。
9.行位行程應大於扣位2至3mm,油缸行程應大於扣位10mm。
10.為了增加鏟機牢固性,盡量做反鏟。
八.斜頂設計要點
1.斜頂一般做3—8°,不超過15°。
2.頂出行程一般大於扣位0.5—1mm.
3.頂出方向:膠位應平或向上,否則做延遲斜頂。
4.斜頂寬度比較小時,頂針板增加一座架,使斜頂高度減短,以確保強度。
還需要注意的是:
⑷ 做塑膠工模都須要些什麼,如:行位、頂針,就是說一套模里都有那些
完全可以,我表哥就在做這個,當初只有兩個人,現在做的很好,有58個工人了
這是他給我的資料,發給你,希望有所幫助。
模具加工流程(二)
(16)標數基準
當一模出多個CAVITY時,標數應以模具中心為標數基準,成品標數基準應和成品圖標數基準一致當成品標數基準點與模具中心對稱時,應按對稱於模具中心標數基準,當一模內有多塊內模料,一內模料出多個CAVITY時,如果成品對稱,應按對稱於內模料標數,如果成品不對稱,應從內模料單邊標數,即標數首選分中標數,無法分中標數時,才從內模料單邊標數,如以內模料單邊標數,應以模胚基準角為標數基準 (OFFSET偏孔);
當一模雙出一個CAVITY時,應從內模料單邊標數,且應以模胚基準,角為基碼(OFFSET)偏孔;
標准應整潔明了,一般把模胚鋼料,成品數放在一起圖紙上方和左方,運水數單獨放在一起,當有行位時,行位數應和運水數放在一起,標數應完整,特別是鋼料大小,厚度及成品在模圖里的位置不可缺少;
頂釘圖、邊數圖、鑲件圖、標數基準跟排點陣圖一致,排點陣圖確定通過後,未經工程人員許可,不可隨意改動師傅位(標數基準)。
(17)當模具是硬模(內模料需淬火到HRC45度或以上)時,必須以模具分中或鋼料分中標數。
(18)運水—是用為冷卻內模用,通運水時要注意是否成品的每一部分都有適當的冷卻,即冷卻要均勻,還要注意與頂針鑲針間的距離應有3—4mm以上,運水塞頭深10mm以上,運水到膠位的距離10—15mm較為合適,若以運水孔的直徑為D,即運水的中心距離為5—8D,當製品為聚乙烯(PE)時,運水不宜順著收縮方向設置,以防製品有較大的變形。
(19)設計的冷卻運水系統必須流徑內模中(鈹鋼模內模在A、B模板上直通即可)並於運水(出入口分別打上清楚編號,M/OUT字,設計指定的行位必須上運水、運水孔一般不小於特別情況進也可用或跟客戶要求做,上模運水盡量近膠位,下模運水盡量走外圈,一般走「U」「C」形或「一」直通才可,較深時要走BAEFCE,運水在將要走模之前才鎖;
(20)當成品有凹(如花紋、側壁上有孔等採用側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21)當成品側壁不允許有出模角時應採用側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行位分內側抽芯和外側抽芯,按前後模又可分為前模行位(行位在前模板內滑動)和後模行位(行位在後模板內滑動)前模行位常用較杯形式,因結構簡單。當不能採用較杯開式時,必須設計特殊結構的模胚,即面板與A板間應有一次分型;
(23)有行位之模具,行位鑲入後模深度,一般不可小於25mm,行位特別小時可作20mm,當並排出兩行時,行位之間應有小於20mm鋼料,以防FIT模時鋼料變形,畫行位時要注意行位的斜度,斜邊角一般在15度—25度之間選取,角度太小易燒壞斜邊,角度太大易卡死,即無抽芯,特殊情況下不可超過30度,壓雞斜度應比邊角度大2度,當行位很高時作1度,行位壓雞冬茹位寬16—30mm,一般作壓雞厚度的一半左右。
當滑塊脫模後留在滑槽內的滑塊,長度不得小於總長的二分之三,本公司規定滑塊脫模後必須全部留在滑槽內。沒滑塊鑲入後模深為H翼仔寬度為B厚度為C滑塊截面各部位相關尺寸見下表:
(24)當行位必須向模具中心抽芯時,內側行位必須作限條(GIB)以便於安裝滑塊(SCIDE);
(25)行位分行針孔,行框桶和行膠位,行膠位時要注意行位的分模線,行西半球一般有10度啤把定位,封膠位不可大於5mm,當行位只行一根針時,應採用擔穿孔的形式;
(26)行位的鋼料,當行位要封膠位時,鋼料跟內模料,行位封膠位時,用王牌,行位鑲件用內模料。限條(GIB)磨板耗(WEARPLATE)用8407
(27)當行位行針孔,而圓心正好在分型面上時,必須在後模料上作一虎口,以保證鑽孔時有一段大約10mm是整個圓孔(燦孔);
(28)當行位的膠位全部在前模時,行位壓雞(JAN)應原力出;
(29)行位底要鑼(磨)油坑,油坑為平行四邊形,深度為0.5mm定為1—1.5MM,圓距離10—20mm為防止行位回位,可以採用波子,彈簧等;
(30)為防止行位回位,首選朝兩側行
⑸ 塑膠模具排位的過程
塑膠模具排位的過程
引導語: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出來的一些關於塑膠模具排位的過程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塑膠模具排位的過程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你必須對進膠方式,分型面的設計和加工,頂針的分布技巧,產品外觀要求,產品的一些常見的缺陷都很了解才能去做這件事。
第一,當你接到一個產品要進行模具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進膠位置和方式。
進膠又受到一模出幾穴和產品是不是外觀件的影響。一出一的也有,一般都是大件或形狀怪的;最好搞的就是一出二,這種排法最適合做大水口側進膠或潛水進膠;其次是一出四的一出四也就是兩個一出二加起來,不過這要考慮流道的長度,和度適當不僅可以節省料還可以讓進膠順利;一出六一出八,一出十六等都可以說是一出四的演變。在設計流道時上一級流道要比下一級流道大25%。另外如果產品是外觀件很多時間不能用大水口側進膠,這樣會損壞外觀。這時多用點進膠和潛水在頂針上的做法。但是潛水在頂針上的做法要小心有時產品的表面會沖花。
第二,分型面的設計。
做分型面時第一就是要檢查倒扣問題。在做分型面時同時也要考慮結構,結構的強度和可行性以及分型面的好不好加工,以及本廠的加工能力。盡量用平整的分型面少用曲面分型面。
第三,以上這些你都確定好,就可以定模仁的大小。
這時把產品圖所要的視圖都做好,一定是1:1的。然後復制一份並鏡像,再乘以產品的縮水率。
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鏡像過並乘了縮水的圖來進行排位。我們以一出二來說明,一出二的話兩個產品中間就會有一段流道,那這個流道的長度如何確定呢,一般唧嘴在模胚的中心,所以兩個產品之間的`距離至少要放的下一個唧嘴並保證到膠位的鋼料的強度。
如果唧嘴直徑是12,那兩個產品之間至少要有30MM.當然這個也要看產品的大小和高度來決定,最好保證兩個產品的中心距為整數。兩個產品的中心定下來後,就可以確定內模的大小了。通常是產品的邊向外30MM就差不多了,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細節的調整。內模的大小主要和水路以及鎖內模的螺絲有影響,水路主要受產品的大小和頂針的分布影響,頂針的分布是依據產品的。這些都搞好了就是確定模胚的大小,模胚的大小是內模的大小加上50MM就差不多了,但是還是要把模胚調出看一下才行,這個遵守一個原則,就是內模的邊到回針的邊至少要有10MM,到頂針板的邊是正負5MM最佳。
第四,所以的大小都確定下來,接下來就是細節性的工作了,完善模胚,做內模的排氣等。
以上的信息,你都接收到了嗎?
;⑹ 模具鑽頂針孔 技巧
頂針孔是不可能用鑽嘴可以直接加工的。。而且 如果要加工頂針孔,不是熱處理的一般都是用鉸刀來絞出來的孔,熱處理的就是用線割機器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