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
② 模具設計及製作的六大步驟
模具設計及製作的六大步驟講解:
1、材料的選擇
模具材料的綠色程度對最終產品的綠色性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綠色設計的材料選擇必須建立在綠色材料的基礎上, 摒 棄過去對材料進行表面處理所採用的化學方法。代之以物理的方法以達到防腐或易於脫模的目的。
選擇優質鏡面模具鋼加工模具型腔;用不銹鋼材料來加工防腐的模具以替代電鍍;或用對環境的危害小和鎳磷鍍替代電鍍鉻。
綠色材料應具備的基本性能有:①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②易加工和加工過程中無污染或少污染:③可降解,可重復使用。
2、設計規范化、標准化
模具標准化是組織模具專業化生產的前提。而模具的專業化生產是提高模具質量、模具製造周期、降低成本的關鍵。
採用和購買標准模架及其它標准件。模架及標准件由專門的廠家、企業通過社會化分工進行生產,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模具通常在報廢之後只是凸凹模不能再用.但是模架還基本完好無損.因此使用標准模架有助於模架的再利用。
沖壓模和注塑模的模架都有很多種類,而這些模架也基本是由標準的上下模座。導柱。導套等部件組成。同時.模架的標准化可以使生產模架所使用的設備大大減少,從而節約資源。也利於管理。
模具各結構單元的規范化、標准化。這樣可加快設計速度,縮短設計周期,方便加工管理。
3.可拆卸性設計
模具在使用過程當中,部分零部件由於承受過大的摩擦與沖擊,磨損較大。這時,只需更換這部分零部件模具仍可使用。
另外,有時只要更換工作零件,即可實現一種新產品的生產。不可拆卸不僅造成大量可重復零部件材料的浪費。 而且因廢棄物不好處置.還會嚴重污染環境。
因而在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到拆卸的問題:
①盡可能選擇通用結構,以便更換。
②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採用可拆卸聯接。如用螺紋聯接,不用焊接、鉚接等。
4.製造環境設計
機械生產車間,尤其是沖壓車間的噪音和污染非常嚴重。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脅,也干擾了周邊的安寧,所以,在進行模具設計的時候要對產生的噪音加以控制,甚至消除。
通常消除機器噪音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用v帶代替齒輪傳動;以摩擦離合器代替剛性離合器;做好飛輪等回轉體的動平衡:在壓力機產生噪音的'主要部位加蓋隔音罩:採用有減震器的無沖擊模架等。
5.包裝方案設計
包裝方案的設計主要包括三方面:包裝材料的選用、包裝結構的改進以及包裝材料及其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包裝材料的使用和廢棄物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難以回收或難降,解的材料,這些材料只能焚燒或掩埋。因此,產品的包裝應盡量從簡及使用綠色包裝材料(無毒、無公害、易回收、易降解的材料),這樣既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又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6、回收處理設計
模具回收處理就是在模具的設計階段就考慮模具使用後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及回收處理的方法及費用。回收性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可回收材料及標志、回收處理方法、回收性的技術經濟評估和回收性的結構設計。其主要措施如下;①使用對環境影響較模具材料,如無毒無害的材料、可再生材料、易回收的材料等;②使用可重新利用的材料;③對使用過的模具零部件進行翻新、再加工等。
③ 模具設計5大步驟是什麼
其實設計模具並不是可以以幾大步驟就能解決問題,要視產品的復雜程度,但對於模具設計,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產品的三維造型、模具三維設計、模具的零件圖轉換(三維或二維)、當然能用到標准模架最好,審核、試模修改三維模具圖doe試驗設計培訓的7大步驟
第一步:確定目標
我們通過控制圖、故障分析、因果分析、失效分析、能力分析等工具的運用,或者是直接實際工作的反映,會得出一些關鍵的問題點,它反映了某個指標或參數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能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根本就無法解決,這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想到試驗設計。對於運用試驗設計解決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定義好試驗的目的,也就是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問題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是否有足夠的理由支持試驗設計方法的運作,我們知道試驗設計必須花費較多的資源才能進行,而且對於生產型企業,試驗設計的進行會打亂原有的生產穩定次序,所以確定試驗目的和試驗必要性是首要的任務。隨著試驗目標的確定,我們還必須定義試驗的指標和接受的規格,這樣褲念我們的試驗才有方向和檢驗試驗成功的度量指標。這里的指標和規格是試驗目的的延伸和具體化,也就是對問題解決的著眼點,指標的達成就能夠意味著問題的解決。
第二步:剖析流程
關注流程,使我們應該具備的習慣,就像我們的很多企業做水平對比一樣,經常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只講關注點放在利益點上,而忽略了對流程特色的對比,試驗設計的展開同樣必須建立在流程的深層剖析基礎之上。任何一個問題的產生,都有它的原因,事物的好壞、參數的變異、特性的欠缺等等都有這個特點,而諸多原因一般就存在於產生問題的流程當中。流程的定義非常的關鍵,過短的流程可能會拋棄掉顯著的原因,過長的流程必將導致資源的浪費。我們有很多的方式來展開流程,但有一點必須做到,那就是盡可能詳盡的列出可能的因素,詳盡的因素來自於對每個步驟地詳細分解,確認其輸入和輸出。其實對於派唯流程的剖析和認識,就是改善人員了解問題的開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好我們所關注的問題。這一步的輸出,使我們的改善人員能夠了解問題的可能因素在哪裡,雖然不能確定哪個是重要的,但我們至少確定一個總的方向。
第三步:篩選因素
流程的充分分析,是我們有了非常寶貴的資料,那就是可能影響我們關注指標的因素,但是到底哪個是重要的呢?我們知道,對一些根本就不或微小影響因素的全面試驗分析,其實就是一種浪費,而且還可能導致試驗的誤差。因此將可能的因素的篩選就有必要性,這時,我們不需要確認交互作用、高階效應等問題,我們的目的是確認哪個因素的影響是顯著的。我們可以使用一些低解析度的兩水平試驗或者專門的篩選試驗來完成這個任務,這時的試驗成本也將最小處理。而且對於這一步任務的完成,我們可以應用一些歷史數據,或者完全可靠的經驗理論分析,來減少我們的胡羨困試驗因子,當然要注意一點就是,只要對這些數據或分析有很小的懷疑,為了試驗結果的可靠,你可以放棄。篩選因素的結果,使得我們掌握了影響指標的主要因素,這一步尤為關鍵,往往我們在現實中是通過完全的經驗分析得出,甚至抱著可能是的態度。
第四步:快速接近
我們通過篩選試驗找到了關鍵的因素,同時篩選試驗還包含一些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主要因素對指標的影響趨勢,這是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的信息,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找到試驗目的的可能區域,雖然不是很確定,但我們縮小了包圍圈。這時我們一般使用試驗設計中的快速上升(下降)方法,它是根據篩選試驗所揭示的主要因素的影響趨勢來確定一些水平,進行試驗,試驗的目的就像我們在尋找罪犯一樣的縮小嫌疑范圍,我們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改善最優點就在因素的最終反映的水平范圍內,我們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第五步:析因試驗
在篩選試驗時我們沒有強調因素間的交互作用等的影響,但給出了主要的影響因素,而且快速接近的方法,使我們確定了主要因素的大致取值水平,這時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度量因素的主效應、交互作用以及高階效應,這些試驗是在快速接近的水平區間內選取得,所以對於最終的優化有顯著的成效,析因試驗主要選擇各因素構造的幾何體的頂點以及中心點來完成,這樣的試驗構造,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對於指標的影響,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者那些交互作用,是否存在高階效應或者哪些高階效應,試驗的最終是通過方差分析來檢定這些效應是否顯著,同時對以往的篩選、快速接近試驗也是一個驗證,但我們不宜就在這樣的試驗基礎上就來描述指標與諸主效應的詳細關系,因為對於3個水平點的選取,試驗功效會有不足的可能性。
第六步:回歸試驗
我們在析因試驗中,確定了所有因素與指標間的主要影響項,但是考慮到功效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安排一些試驗來最終確定因素的最佳影響水平,這時的試驗只是一個對析因試驗的試驗點的補充,也就是還可以利用析因試驗的試驗數據,只是為了最終能夠優化我們的指標,或者說有效全面的構建因素與水平的相應曲面和等高線,我們增加一些試驗點來完成這個任務。試驗點一般根據回歸試驗的旋轉性來選取,而且它的水平應該根據功效、因子數、中心點數等方面的合理設置,以確保回歸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這些試驗的完成,我們就可以分析和建立起因素和指標間的回歸模型,而且可以通過優化的手段來確定最終的因子水平設定。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最後在得到最佳參數水平組合後進行一些驗證試驗來檢驗我們的結果。
第七步:穩健設計
我們知道,試驗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設置我們可以調控的一些關鍵因素來達到控制指標的目的,因為對於指標來講我們是無法直接控制的,試驗設計提供了這種可能和途徑,但是在現實中卻還存在一類這樣的因素,它對指標影響同樣的顯著,但是它很難通過人為的控制來確保其影響最優,這類因素我們一般稱為雜訊因素,它的存在往往會使我們的試驗成果功虧一簣,所以對待它的方法,除了盡量的控制之外可以選用穩健設計的方法,目的是這些因素的影響降低至最小,從而保證指標的高優性能。事實上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們的汽車行駛的路面,不可能保證都是在高級公路上,那麼對於一些差的路面,我們怎樣來設計出高性能呢?這時我們會選擇出一些抗干擾的因素來緩解干擾因素的影響,這就是穩健設計的意圖和途徑。通常我們會經常使用在設計和研發階段,但有時也會隨著問題的產生而暴露出來,但我們會提出一個問題了,重新選定主要因素的水平會不會帶來指標的振盪和劣化,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們可以通過evop等途徑來重新設定以保證因素更改後的輸出效果。
小結:
1.試驗設計需要成本的投入,我們必須確定試驗進行的必要性,以及選取最優的設計方案。
2.水平的選取可能直接影響試驗設計的結果,要謹慎的選取,最後有專業知識和歷史數據的支持。
3.盡可能的利用一些歷史數據,在確認可靠後提取對我們試驗有用的信息,來盡量減少試驗投資和縮短試驗周期。
4.試驗設計並不能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途徑,現實當中的局限驗證了這一點,我們要全面考慮解決問題的方式,選取最有效、最經濟的解決途徑。
5.注意充分的分析流程,不要遺漏關鍵的因素,不要被一些經驗論的不可能結論左右。
6.除了試驗設計涉及的因素外,要盡量確定所有的環境因素是穩定和符合現實的,往往會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可以用隨機化、區組化來盡量避免。
7.注意結果的驗證和控制,不要輕信結果。
8.盡量保證試驗的模擬性,避免一些理想的試驗環境,比如試驗室,理想不現實的環境是的試驗可能根本就沒有作用。
9.試驗設計者要關注試驗過程,保證試驗意圖和方案的徹底執行。
10.如果實現一步到位的試驗設計是可能的,那就不要猶豫的開展吧,上面的七步只是針對普通的情況。
④ 模具設計的流程
模具設計的流程
引導語:模具設計相信生活中知道它是具體做什麼的沒有多少人,但它卻與我們的生活用具息息相關。我這里為大家大概介紹一下模具設計的流程。
一、設計基本思路:
根據塑件的基本要求和塑料的工藝性能,認真分析塑件的工藝性,正確確定成型方法及成型工藝,選擇合適的塑料注射成型機,然後進行塑膠模具設計。
二、設計時所需注意事項:
1、考慮塑料注射成型機工藝特點和模具設計的關系;
2、模具結構的合理性、經濟性、適用性和切合實際可行性。
3、結構形狀及尺寸的正確性,製造工藝可行性,材料及熱處理要求和正確性,視圖表達,尺寸標准,形狀位置誤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術要求要符合國際標准或國家標准。
4、設計時應考慮到便於加工與維護維修,安全可靠等因素。 5、結合生產實際條件考慮設計模具的'加工容易,成本低。
6、對於復雜的模具,考慮採用機械加工方法或是採用特殊加工方法,加工後如何裝配,試模後具有足夠的修模餘量等問題。
三、塑膠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注射機定位圈的直徑,噴嘴前端球面半徑及孔徑大小,最大注射量、注射壓力、注射速度、鎖模力,固定側與可動側之間的最大及最小開距,固定板與可動板的投影面積大小及安裝螺孔位置及大小,注射機調距螺母可調長度,最大開模行程,注射機拉桿的間距,頂出桿直徑及位置、頂出行程等。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⑤ 模具的設計重點在那些方面
模具設計步驟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⑴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⑵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⑶生產產量。 ⑷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⑴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⑵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三、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四、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五、具體結構方案: ⑴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⑵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①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 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 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②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③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④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⑤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⑥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⑦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⑧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⑨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A、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②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③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④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⑤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⑥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⑦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⑧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B、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①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②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③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④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⑤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C、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①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②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③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 "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④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D、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①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②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③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④模具結構方面 a.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b.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c.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d.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e.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f.設計圖紙 g.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h.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⑤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⑥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⑦校核加工性能:(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⑧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⑨編寫製造工藝卡片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⑶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六、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