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深工序中的起皺、拉裂是如何產生的,如何防止它
拉深工序中產生起皺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切向壓應力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穩起皺;另一 方面是凸緣區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穩的能力,凸緣寬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彈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穩能力越小。防皺措施: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結構上採用壓料裝置,加壓邊圈,使坯料可能起皺的部分被夾在凹模平面與壓邊圈之間,讓坯料在兩平面之間順利地通過。採用壓料筋或拉深檻,同樣能有效地增加徑向拉應力和減少切向壓應力的作用,也是防皺的有效措施。
拉深工序中產生拉裂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筒壁傳力區中的拉應力;另一方面是筒壁傳力區的抗拉強度。當筒壁拉應力超過筒壁材料的抗拉強度時,拉深件就會在底部圓角與筒壁相切處一一「危險斷面」產生破裂。防止拉裂的措施:一方面要通過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強度;另一方面是通過正確制定拉深工藝和設計模具,合理確定拉深變形程度、凹模圓角半徑、合理改善條件潤滑等,以降低筒壁傳力區中的拉應力。
2. 方管彎管機怎麼操作才不起皺
方管彎管機怎麼操作才不起皺?注意以下幾方面:
(1)夾鉗(夾模)部分一定專要把管子夾緊屬,如果沒有夾緊,一定會起皺。
(2)如果夾模夾緊了,還起皺,要注意直徑模(圓模)的形狀,模具外側應該外鼓,使方管內壁壓進去少許,這樣管子的變形就穩定了。同時注意輔推模與直徑模的距離,不能太緊或太松。
(3)以上問題解決了還是不行的話,要調整通芯的形狀,採用關節通芯,並調整好關節通芯的距離。
(4)關節通芯調整好了還是起皺,記得安裝防皺模,試彎的時候慢些,及時調整通芯升出長度和防皺模的位置。
3. 拉深工序中的起皺,拉裂是如何產生的,如何防止
切向壓應力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穩起皺;凸緣區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穩的能力,凸緣寬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彈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穩能力越小。
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結構上採用壓料裝置,加壓邊圈,使坯料可能起皺的部分被夾在凹模平面與壓邊圈之間,讓坯料在兩平面之間順利地通過。採用壓料筋或拉深檻,同樣能有效地增加徑向拉應力和減少切向壓應力的作用,也是防皺的有效措施。
隨著凸模的不斷下行,留在凹模端面上的毛坯外徑不斷縮小,圓形毛坯逐漸被拉進凸、凹模間的間隙中形成直壁,而處於凸模下面的材料則成為拉深件的底,當板料全部進入凸、凹模間的間隙里是拉深過程結束,平面毛坯就變成具有一定的直徑和高度的杯形件。
與沖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應有鋒利的刃口,而具有一定的圓角,凸、凹模間的單邊間隙稍大於料厚。
(3)防皺模具如何安裝擴展閱讀:
經過拉深後,簡形件壁部的厚度和硬度都會發生變化。在圓簡件側壁的上部厚度增加最多,最大可達20%~30%;而在簡壁與底部轉角稍上的地方板料厚度最小厚度減少量最多可達8%~10%。當該斷面的應力超過材料此時的強度極限時,製件就在此處被拉裂。
拉痕與拉裂形成的機理相同,差別只是二者的程度不同。當熔體結晶後將鑄錠從結晶槽向鑄造井下拉時,由於在結晶槽內熔體剛結晶形成的金屬凝殼強度較低。
不足以抵抗鑄錠和結晶槽工作面之間的摩擦力,鑄錠表面則被拉出條痕,嚴重時將鑄錠表面橫向拉出裂口,再嚴重時可能將局部硬殼拉破,在裂口處產生流掛。
4. 我現在要設計一套彎管機模具,管子的尺寸是50.8*1,彎曲半徑是75,請問彎曲模具的半徑和壓模怎麼確定
這個管子不好彎哦,模具設計中要包括多球芯棒與防皺模,輪模的直徑就是150mm,按鋼管的材質可以負公差。壓模就按彎管機的安裝尺寸來設計就可以了!
5. 彎管防皺模用什麼材質
45鋼的就可以的 我們是專業生產彎管機的廠家給客戶做了不止100套的不銹鋼模具了 防皺模一般都是45鋼 用的挺好的 用加工中心弄出來的
6. 彎管防皺模用什麼材質
看彎什麼材質的管材了,如果是鐵管,可以選擇20#鋼材來做,但如果是不銹鋼管,最好用銅質!主要是考慮到被彎曲部分的管材表面是否允許有拉痕!
7. 沖壓模具的設計什麼時候需要用壓邊圈
要看零件是否需要防皺!經驗的來說,首次拉深的話,當相對料厚(即材料厚度與下料尺寸之比)在1.5%以下或首次拉深系數小於0.6時必須用;當相對料厚在1.5-2.0%或首次拉深系數等於0.6時可用可不用(一般安全起見要用);當相對料厚在2.0%以上或首次拉深系數大於0.6時可以不用。如果是以後各次拉深的話,當相對料厚(即材料厚度與上道工序加工的工序件尺寸之比)在1%以下或首次拉深系數小於0.8時必須用;當相對料厚在1-1.5%或首次拉深系數等於0.8時可用可不用(一般安全起見要用);當相對料厚在1.5%以上或首次拉深系數大於0.8時可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