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側抽芯機構
凡是能夠獲得側向抽芯或側向分型以及復位動作來脫出產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機構,稱為行位機構。利用成型的開模動作用,使斜撐梢與滑塊產生相對運動趨勢,使滑塊沿開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兩種運動形式,使之脫離倒勾。
(1)注塑模具包緊力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分類:
(1)手動側向分型抽芯機構
這類機構是在開模後,依靠人工將側型芯和塑件一起從模內取出,在模外將側型芯抽出,或在開模前用人工或手工工具將活動型芯取出。這類機構所對應的模具結構簡單,成本低,但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受到人力所限,
故只在特殊場合下才使用,如試制新產品,小型塑件的小批量生產中等。
(2)液動或氣動側向分型抽芯機構
這類機構是依靠液壓系統或氣壓系統提供的動力,在模具上配置專門的液壓缸和氣缸,通過活塞的往復運動進行側向分型、抽芯及復位。這類機構的特點是軸拔力大、動作靈活、不受開模過程限制,且運動平穩。
新型注塑機本身就帶有這種裝置,使用很方便。但目前一般注塑機不附有此種裝置,需另行配備氣動或液壓元器件,成本較高,故而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常在大型注塑模中使用。
Ⅱ 注塑機噸位選擇
注塑機鎖模力以鎖緊模具的最大 值表示。射出於成形空間內(cavity)的注塑材料壓作用於打開模具的方向,故須在鎖模力以下,通常材料壓須為鎖模力的 80%以下。 材料壓是成形空間單位面積的平行壓力形成成形空間投影面積之積。
成形空間的單位面積的平均壓力因射出機構而異,柱塞式約 400-500 ㎏/㎝, 螺桿式約 250-350㎏/㎝。
(1)經驗公式: 注塑機鎖模力=成形空間單位面積的平均壓力×成形空間投影面積×系數× 成品長×成品寬×註:1. 成品長、寬單位為cm;算出來的鎖模力的單位為 kg, 除以 1000 就為注射機的噸位(T)。
成形空間的投影面積為成品的投影面積,如 箱體類的成品,要將成品的四側面展開後,再去量其長與寬。
(2)計算好所需的注塑 注塑機噸位後,再根據此計算結果去選擇注射機(所選 注塑 擇的注射機噸位必須要大於此計算結果)。
但是要注意所選擇的注射機的哥林距 離與最大最小模厚,模具的最大長寬尺寸必須小於所選擇的注射機的哥林距離, 模具的高度必須在所選擇的注射機最大最小模厚之間。
根據產品的重量或注塑量選擇不同的噸位,如 30T、40T、50T、60T、80T、100T、 120T、160T、168T、268T,目前國內最大噸位有 4000T 的,噸位越大,注塑機的 螺桿直徑也就越大。
(2)注塑模具包緊力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注塑機的工作原理與打針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藉助螺桿(或柱塞)的推力,將已塑化好的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後取得製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後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注塑機操作項目:注塑機操作項目包括控制鍵盤操作、電器控制系統操作和液壓系統操作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注射過程動作、加料動作、注射壓力、注射速度、頂出型式的選擇,料筒各段溫度的監控,注射壓力和背壓壓力的調節等。
一般螺桿式注塑機的成型工藝過程是:首先將粒狀或粉狀塑料加入機筒內,並通過螺桿的旋轉和機筒外壁加熱使塑料成為熔融狀態,然後機器進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噴嘴貼緊模具的澆口道,接著向注射缸通入壓力油,使螺桿向前推進。
從而以很高的壓力和較快的速度將熔料注入溫度較低的閉合模具內,經過一定時間和壓力保持(又稱保壓)、冷卻,使其固化成型,便可開模取出製品(保壓的目的是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向模腔內補充物料,以及保證製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尺寸公差)。
注射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塑化、注射和成型。塑化是實現和保證成型製品質量的前提,而為滿足成型的要求,注射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壓力和速度。
同時,由於注射壓力很高,相應地在模腔中產生很高的壓力(模腔內的平均壓力一般在20~45MPa之間),因此必須有足夠大的合模力。由此可見,注射裝置和合模裝置是注塑機的關鍵部件。
對塑料製品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外觀質量,包括完整性、顏色、光澤等;第二是尺寸和相對位置間的准確性;第三是與用途相應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電性能等。這些質量要求又根據製品使用場合的不同,要求的尺度也不同。
製品的缺陷主要在於模具的設計、製造精度和磨損程度等方面。但事實上,塑料加工廠的技術人員往往苦於面對用工藝手段來彌補模具缺陷帶來的問題而成效不大的困難局面。
生產過程中工藝的調節是提高製品質量和產量的必要途徑。由於注塑周期本身很短,如果工藝條件掌握不好,廢品就會源源不絕。
在調整工藝時最好一次只改變一個條件,多觀察幾回,如果壓力、溫度、時間統統一起調的話,很易造成混亂和誤解,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何道理。調整工藝的措施、手段是多方面的。
此外,還應注意解決方案中的辨證關系。比如:製品出現了凹陷,有時要提高料溫,有時要降低料溫;有時要增加料量,有時要減少料量。要承認逆向措施的解決問題的可行性。
Ⅲ 塑料模具中拉料桿的作用是什麼
只有側澆口澆注系統的主流道才會用到拉料桿,其作用是將主流道內的凝料拉出主流道,以防主流道內的凝料粘定模,確保將流道、塑料模具製品留在動模一側。
而且主流道拉料桿在有推板或沒有推板的情況下也都不同,錐形頭拉料桿設計靠塑料的包緊力將主流道拉住,不如球形頭拉料桿設計和菌形拉料桿設計可靠。為了增加錐面的摩擦力,可採用小錐度,或增加錐面粗糙度,或用復式拉料桿來替代。
拉料桿的形式:
1、側澆口澆注系統分流道拉料桿就是推桿,直身,頭部只磨短(1-1.5)D,不在磨出其他形狀,拉料桿設計直徑等於分流道設計直徑,裝在推桿固定板上。
2、點澆口澆注系統分流道拉料桿設計,主要是用無頭螺釘固定在定模扳面板上,直徑根據實際確定,頭部磨成球形,作用是流道推板和定模扳打開時,將澆口凝料拉出定模扳,使澆口凝料和塑料模具製品自動切斷。
3、側澆口澆注系統注塑模具如果有推板時,則分流道必須做與凹模,拉料桿設計固定在動模板或動模板內的詳見上,直徑5毫米,頭部磨成球形。
拉料桿在塑料模具設計與製造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套注塑模具中若使用多個勾形拉料桿,拉料桿的勾形方向要一致。對於在脫模時無法做橫向移動的塑料模具製品,應避免使用勾形設計的拉料桿。
2、不論是主流道還是分流道的勾形拉料桿,必須預留一定的空間作為冷料穴。
3、在使用圓頭形的拉料桿設計時,應注意每個組件的具體尺寸。
Ⅳ 二次頂出方式在注塑模具中的應用
摘要:製品的頂出方式對塑件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二次頂出有著避免產品頂裂等優點,使得二次頂出運用越來越廣。本文介紹了二次頂出常用的結構形式、適用場合以及設計要點。為從事模具設計工作的人員更合理更經濟的選用二次頂出方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二次頂出;注塑模具;頂針板;頂針托板
一、引言
產品的頂出有機械、液壓和氣動三種方式。其中機械頂出的運用最為普遍。一般情況下,從模具中取出產品,頂出動作可一次完成。但是,由於產品的形狀特殊,或者是生產時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頂出後,產品仍然在型腔中,或者是無法自動脫落,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頂出動作。
這便是二次頂出。二次頂出能夠讓頂出流程順暢化,對於某些頂出行程需求較大的產品,利用二次頂出可以減少頂針在頂出時施加的力量,避免頂出時造成產品上的缺陷。如何設計頂出方式才能使得模具動作順暢、加工成本低廉?通過以下幾種結構形式的比較,再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可以選用最為合理的頂出方式。
二、結構形式
1.單頂針板組合的二次頂出機構(圖1)
圖 1
1.頂針板 2.頂針托板 3.頂輥 4.斜頂
5.推方桿 6.頂針 7.彈弓 8.彎銷 9.銷釘
所謂單頂針板組合,就是一般常見的單套頂針板組合(上頂針板及下頂針板各一)
1)彎銷式二次頂出:
產品分析:此產品內部倒扣較大,且倒扣上有深骨位,頂出時會吃斜頂。採用二次頂出方式,能很好解決成品頂出不良、吃斜頂等問題。產品如圖2所示:
圖 2
動作原理:第一次頂出,由頂輥3推動頂針板1和頂針托板2完成。當頂針6碰到B板時,由銷釘9固定的彎銷8轉動,同時推動推方桿5完成第二次頂出。合模時彈弓7起復位作用。
結構特點:此結構簡單,彎銷加工方便,成本較低。但彎銷靠與板的接觸面做旋轉運動,生產量大時,受力不平衡,容易出現偏差。
2)推板式二次頂出(圖3)
圖 3
1.A板 2.B板 3.推板 4.推板 5.頂針板 6.頂針托板
7.下碼模板 8.頂輥 9.推方桿 10.推方桿 11.頂針
12.墊塊 13.墊塊 14.墊塊 15.限位螺絲 16.限位螺絲
17.下模鑲件 18.下模鑲件
產品分析:該產品中間部分較高,包緊力大,頂出時易頂裂。採用推板頂出再用推方和頂針頂出的方式,能避免出現頂出不平衡所引起的頂裂。產品如圖4所示:
圖 4
動作原理:前後模開模後,頂輥8在注塑機的推動下帶動5、6號頂針板和頂針托板再推動2、3號B板和推板完成第一次頂出動作。B板2與頂針托板6由 9號推方桿連在一起。當第一次頂出到70mm時,限位螺絲16限制4號推板向前動作。3號推板繼續頂出完成產品的第二次頂出。當第二次頂出到30mm時,限位螺絲15限制6號頂針托板繼續向前運動。當頂針板5繼續頂出時,10號推方和11號頂針同時將產品最終頂出。
結構特點:此結構動作順暢,用推板做第一次頂出,頂出力大,而且受力平衡,常用於那些易變形或者包緊力大的產品的頂出。然而此結構常要二次分型或三次分型,會影響注塑周期。
2.雙頂針板組合的二次頂出機構
所謂雙頂針板組合,就是由兩套頂針板組合(上頂針板、頂針托板及下頂針板、頂針托板各一)。常用的幾種結構形式有:
1)如圖5所示:
圖 5
1.頂針板 2.頂針托板 3.頂輥 4.拉模扣 5.限位塊 6.感應開關
產品分析:產品尺寸大小為11.73×30.23×6.73(mm)。生產要求產品自動脫落。而產品單靠一次頂出,將會被斜頂卡住而無法自動脫落,故採用二次頂出結構。
動作原理:頂輥3固定在上面頂針托板上。第一次頂出,頂輥推動頂針托板,由於拉模扣4的作用,下面兩塊板一起動作,完成斜頂及頂針的第一次頂出。當拉模扣4完全分開,下面的頂針板及頂針托板失去施動力停止頂出,而上面的頂針板和頂針托板繼續完成頂針的第二次頂出。
結構特點:
由於拉模扣的力量不是很大,故存在拉不起下面兩塊板的可能性,所以大模不宜採用這種結構。它只適合用於小模。由於慣性的作用,下面兩塊板一般不會隨拉模扣的分開而馬上停止,而是再移動一點,影響合模的准確性。為防止復位誤差,B板上應加上兩到四個限位塊(如上圖限位塊5),頂住下面兩塊板。此機構的一種變形方式,適合用於大一點的模具,此結構少了一塊頂針板,成本較低。採用扣機,比拉摸扣安全耐用。如圖6:
圖 6
1.頂針板 2.頂針托板 3.HASCO扣機 4.限位塊 5.司筒針
2)如圖7所示:
圖 7
1.頂針板 2.頂針托板 3.扣機 4.連接桿 5.控制桿 6.螺絲 7.撐頭 8.哥林柱
9.下模鑲件 10.頂針 11.推方桿 12.司筒針
產品分析:此產品為玩具輪胎,材料為橡膠,大小為:Ф6.09×5.70。產品內部有4.27mm倒扣。此類產品如果採用斜頂和內行位出倒扣,其結構太復雜,而且加工困難。因塑料為軟膠,故採用強脫結構。橡膠雖是軟膠,但由於倒扣大,需有足夠的空間才能完成強脫。二次頂出便能滿足要求,保證順利出模。
動作原理:頂輥收緊在下面頂針托板上,第一次頂出時,由於扣機3把上下兩組板鎖死,四塊板將同時頂出,這時把下模鑲件9頂出B板,為產品強脫提供足夠空間。當扣機3被控制桿5擋住,上面頂針板碰到B板停止運動,第一次頂出結束。頂輥繼續推動下頂針板,完成推方桿和頂針的第二次頂出。
結構特點:此結構不同於其他結構之處在於它的頂出順序。即第二次頂出是頂下面兩塊板。因此,上下兩組板之間必須空出一段距離,此結構頂出距離長,適合較深的盒狀物的頂出,但另一方面,頂針、推方、螺絲都要加長,成本上不好考量。
3)如圖8所示:
圖 8
1.頂針板 2.頂針托板 3.頂輥鑲件 4.頂針
5.墊塊 6.扶針
產品分析:此模具為雙色模,產品沒特殊結構。採用二次頂出結構是因為需要把流道先頂出。
動作原理:頂輥鑲件3固定在上面頂針托板上,頂出時四塊板一起動作。由上面的頂針頂出流道。裝在下面頂針板上的頂針滯後,當墊塊5碰到頂針,第二次頂出才把產品頂離模肉。
結構特點:此結構採用頂針滯後結構,因此不用拉模扣或者扣機,節約成本,製作簡單。這樣的二次頂出結構,可以避免潛伏式澆口在頂出時,澆口拉離成品時將成品拉傷。當然,這種頂出方式不僅是用在澆口附近的頂出,也適合較深的盒狀物的頂出。
三、 總結
綜上所述,二次頂出的結構有兩種,即單組和雙組頂針板組合。當採用單組頂針板組合時,由於僅有單套的頂針板組合,因此啤機頂出的動作僅提供傳統的一次頂出,另一次頂出就必須配合其他的模具機構設計來進行。當採用雙組頂針板組合時,要結合模具的大小和成本,選擇適當的限位機構。
二次頂出的使用場合一般有五種,這都要根據產品的形狀結構來定。即:1、要求自動脫落產品2、容易吃斜頂的產品3、深腔型產品4、部分需強脫的產品5、雙色模
四、結束語
二次頂出結構有多種多樣,此文主要介紹常用的幾種結構。通過以上幾種結構形式原理和特點的討論,有利於指引模具設計師設計合理的二次頂出結構。靈活應用以上幾種方式,舉一反三,將能使模具結構更緊湊更合理更經濟。
Ⅳ 塑料模具收縮率
塑料熔體在模具內由熱的熔體冷卻為固態,是有收縮的;收縮產生包緊力,所以脫模時塑料件緊抱型芯。如果產品在自由狀態,這個孔的尺寸就是1mm,因為型芯撐住了,所以在模具上是1.005mm。塑料有一定的彈性伸長范圍。當從型芯上取下來後,就是你要的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