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注塑時打不開怎麼解決
看你描述的產品感覺你這個典型的拔模斜度放得不夠
由於受到高壓塑料熔體力的作用,模腔會膨脹而模芯會收縮,即所謂鋼的彈性變形,因此,一旦注塑壓力建立了,模腔的空間比注塑開始時的就要大些。
如果塑料製品的收縮量比模腔和模芯的彈性變數大,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小的話,製品就會被夾緊在模腔和模芯之間。如果注塑壓力較高,模腔壁太弱,製品壁厚又較小,從而製品的實際收縮就很小,這種情形下,夾緊就會發生。
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在薄壁容器的側壁幾乎或沒有脫模斜度的情況下那就糟透了。注塑機沒有足夠的力打開模具。所需的開模力是製品的摩擦系數(塑料與鋼材之間)與擠壓力(來自於彈性變形的模腔作用域塑料上的力)的乘積。
解決方法我覺得一個是加大脫模斜度,一個是加大產品壁厚,在一個是解決兩者之間的摩擦系數(拋光)
B. 注塑機進料口為什麼會堵塞
注塑機進料口原因:
1,料嘴彎曲或損壞,跟換料嘴或料嘴拋光。
2,射嘴溫度低,升高射嘴溫度。最好設置成開環。
3,背壓過低,適當調高背壓。
料嘴頂住進料口,做注射動作擠出來,注意安全,不行的話,就用以下方法:
1、用細長銅棒頂住堵料敲出。
2、用細鋼絲加熱後插入堵料中,冷後,再夾鋼絲,把堵料帶出來。
3、不好弄的話就把模具拆下來。試以上兩方法,不行的話,把澆道部件拆下來加熱清潔。
C. 注塑成型過程中常見的20種缺陷和解決辦法~越多越好~注塑機工作出現的問題也算~
塑件不足方面:
1、塑料供給不足,溫度低,注射量不夠。
2、注射壓力小,注射時間短,保壓時間短。
3、注射速度大快或太慢。
4、噴嘴溫度低,堵塞或孔徑過小,料桶溫度低。
尺寸不穩定:
1、成型條件(溫度、壓力、時間)不穩定,成型周期不一致。
2、注塑機性能不良或塑化不勻。
3、機器電器或液壓系統不穩定。
有氣泡:
1、料溫過高,加熱時間過長。
2、注射壓力小。
3、注射速度過快。
塌坑或凹痕:
1、料溫高,模具溫度高,冷卻時間短。
2、注射壓カ小,速度慢。
3、注射及保壓時間短。
4、加料量不夠,供料不足,余料不夠。
(3)注塑模具孔堵住了怎麼辦擴展閱讀:
注塑成型工藝:
1、填充。時間從模具閉合開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約95%為止。理論上,填充時間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成型時間(或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
2、保壓階段。持續施加壓力,壓實熔體,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補償塑料的收縮行為。在保壓過程中,由於模腔中已經填滿塑料,背壓較高。在保壓壓實過程中,注塑機螺桿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動,塑料的流動速度也較為緩慢,這時的流動稱作保壓流動。
由於在保壓階段,塑料受模壁冷卻固化加快,熔體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內的阻力很大。在保壓的後期,材料密度持續增大,塑件也逐漸成型,保壓階段要一直持續到澆口固化封口為止,此時保壓階段的模腔壓力達到最高值。
3、冷卻階段。因為成型塑料製品只有冷卻固化到一定剛性,脫模後才能避免塑料製品因受到外力而產生變形。由於冷卻時間占整個成型周期約70%~80%,因此設計良好的冷卻系統可以大幅縮短成型時間,提高注塑生產率,降低成本。
設計不當的冷卻系統會使成型時間拉長,增加成本;冷卻不均勻更會進一步造成塑料製品的翹曲變形。
4、脫模是一個注塑成型循環中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製品已經冷固成型,但脫模還是對製品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脫模方式不當,可能會導致產品在脫模時受力不均,頂出時引起產品變形等缺陷。
脫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頂桿脫模和脫料板脫模。設計模具時要根據產品的結構特點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以保證產品質量。
D. 注塑模具模芯上的一個孔需要堵住怎麼辦
用帶密封圈的堵頭堵或者直接氬弧焊。如果是產品區的話氬弧焊了在打平拋一下,或者堵頭堵了在塞上比洞大10絲的紫銅棒敲到底,然後打平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