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樣卸注塑機料筒螺桿.裡面有金屬東西卡在裡面了,怎麼弄
注塑機料筒螺桿拆卸方法:
1、把料筒溫度升至適當溫度.(依停機時生產材質所需溫度)
2、加上清洗料(如PP料),再把料筒內所有料射空(含PP料).並保持料筒溫度
3、拆前首先應將模具拆除,開模到最大,調模到最大,可將螺桿從開模區取出(首選方式)。
4、如果座台退到最大行程還是不能取出螺桿與料筒,可以鬆掉座台定位螺絲,也可偏移射台如圖1所示
(圖1)
5、螺桿松退至最後.
6、拆掉射座上蓋或射出防護罩.
7、關總電源.
8、拆下射嘴及法蘭上的發熱圈和感溫線.
9、拆下螺桿尾部固定螺絲、拆去半環、做螺桿退分離固定軸、拆下固定螺絲、撥出平鍵(如圖2所示)。
(圖2)
10、拆去射咀、擰出固定螺絲,並取下法蘭(如圖3所示)
(圖3)
11、把螺桿向料筒前端移推出螺桿頭用活動扳手扳住螺桿尾部,用專用扳手扳下螺桿頭(注意:螺桿頭為左旋螺紋.)
12、向前移螺桿(取一段外徑略小於螺桿的鐵棒,放置螺桿尾端面與射台後板之間用射出動作頂)取出整根螺桿,備註:如果只是換螺桿組件現在就可以裝回螺桿按反向步驟;如要換料筒再繼續下面步驟。
13、將料筒尾部鎖緊螺母敲松擰出來。(此處料筒與與機器連接固定方式不一樣,拆裝方法就不一樣,拆裝時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⑵ 注塑機上模或下模裝卸五要素是
一. 目的:
高效率高質量完成轉模作業,減小停機時間。
二. 適用范圍:
適用於上、下模人員的規范操作和維護。
三. 上、下模作業程序內容:
1. 准備:在模具裝上注塑機以前,應進行檢驗,以便及時發現質量問題,進行修模避免裝上機後又拆下來,當模具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分開檢查時,要注意方向記號,以免合模時搞錯。
a. 查看模具的現狀:模具代號、模具是否保養良好、是否屬於可以上機生產的模具,水咀等配件是否齊全等;檢查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調校;
b. 准備上模配套工具,如內六角扳手,吊環以及配套夾模墊鐵、壓板、螺釘等;
c. 准備配套冷卻系統,如模溫機、水管等;
d. 將所需模具及配套件運送到機台附近,准備停機上模。
2. 下模作業:
a. 在下模時,須將高壓鎖模取消;關閉模具,卸下冷卻水管;
b. 打開模具,檢查模具內是否有水份,清潔後,噴好防銹油,關閉模具,停馬達;
c. 吊環鎖緊並用吊機勾住;松開動模板固定螺絲,然後再松開定模板固定螺絲;
d. 開動馬達,設定慢速,小心使活動鎖模板後退;
e. 小心用吊機吊走模具,放在指定地點並作好防塵措施,貼上標識,標識模具狀態和防銹措施、日期。
f. 關閉馬達、總電源;運水閥,清潔機台。
3. 上模作業:
a. 檢查電源;冷卻水;料筒溫度是否正常;核對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
b. 檢查頂針位與注塑機頂針位置是否統一;
c. 根據生產資料設定工藝參數;啟動馬達,設定慢速及調低鎖模壓力;
d. 根據模具厚度,調整活動鎖模板位置,使模具放入兩板之間;若有側向分型機構的模具,滑塊宜安裝在水平位置,即活動塊是左右移動。
e. 吊起模具約1-1.5米,清潔好模具四周及注塑機內鎖模板平面;
f. 將模具放在兩板之間,在開始鎖模時取消高壓鎖模;
g. 調整模具使料嘴與射嘴對中;當模具定位圈裝入注塑機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後,用極慢的速度閉模,使動模板將模具輕輕壓緊,然後上壓板,壓板上一定要裝上墊片,模腳每側必須至少各裝壓板2塊,上壓板時,必須注意將調節螺釘的高度調至與模腳同高,即壓板要平。如果壓板是斜的,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壓板側面不可接觸模具,以免摩擦損壞模具。 螺絲應靠近模腳側,否則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螺絲擰入注塑機模板的深度應大於螺絲的直徑,最好1.2至1.5倍直徑。
h. 模具緊固後,使慢慢啟模,直到動模板停止後退,調校模具開模行程(行程能使塑件及料道取下);
i. 較正頂桿頂出距,頂桿的位置應調節至模具上的頂出板和動模底板之間尚留有不小於5毫米的間隙,以防止損壞模具,而又能頂出製件。
j. 閉模松緊度的調節,松緊度適中,既防止溢邊,又保證腔適當排氣;對於要求模溫的模具,應在模具提升模溫後,再校閉模松緊度。注意:高壓鎖模速度不宜過快,不要超過20%,鎖模高壓在保證不溢邊的同時盡量低,以保護模具。
k. 接通模具冷卻水,接通冷卻水後,應檢查其是否暢通、漏水;清潔模具油漬、水漬;待料筒溫度達至成型後,按《注塑機操作規程》作業。
四. 上、下模過程的注意事項|:
a. 安全性:在上、下模過程中,其他人員如清洗機筒之類亦在同時進行,因此要互相協調配合。
b. 時間性:要盡量減少停機時間,即縮短真正的上、下模作業時間。
c. 效果:要按《上下模作業程序》作業,以防發生不必要的事故,並且要注意作業質量,如料嘴與射嘴的對中,固定螺絲的緊固,冷卻運水的運行都要准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