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鋼結構壓型鋼板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方法
工法特點及原理
利用壓型鋼板自身重量輕、強度高、承重大、抗震性好的特點,取消了傳統模板支撐體系,工程中作為混凝土樓板的永久性模板,其設計的鋼板肋在使用階段起代替板底部分鋼筋的作用方便施工、節約成本、且與混凝襲逗土具混凝土粘結強度,提升結構的承載能力。
多層與高層鋼結構施工通常採取一柱二~三層,施工速度較快,隨著結構高度增加,壓型鋼板以其快捷的施工速度,可以作為施工時的操作平台,保證施工的安全。
適用范圍
本工法適用於鋼結構與混凝土樓板組合的結構工程,特別適用於樓層較高、面積較大、不適宜搭設滿堂腳手架體系的建築。
施工准備
材料及機具
勞動力組織
壓型鋼板施工中要求作業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能夠多個小組同時作業,需要配置的工種類型包括:鉚工、電焊工、氣焊工、起重工、測量工和力工。
作業條件
體框架結構焊接完畢並已經超聲波探傷合格。
主體框架結構焊接完成後,柱垂直度偏差復測試合格。
上層次梁安裝前,應先將壓型鋼板放置於下層樑上,若在次梁安裝後再吊壓型鋼板,勢必造成斜向進料,容易損壞鋼板甚至發生危險。
施工順序
平面施工順序
隨主體結構安裝順序鋪設壓型鋼板,只要施工條件具備後即可從各自的單元開始。
裡面施工順序
為保證上節鋼柱施工人員操作安全,應先鋪設本節柱的上層壓型鋼板,後鋪設下層壓型鋼板。
安裝方法
安裝前的准備:
認真熟悉圖紙,了解壓型鋼板的排版分布、尺寸控制要求以及壓型鋼板在鋼樑上位置關系等。
在安裝之前,檢查鋼梁的平整度和鋼結構梁的完善情況,認真清掃鋼梁頂面的雜物,檢查鋼梁表面是否存在防腐工藝,如果存在必須要將防腐表層打磨去掉。
綜合測量鋼梁表面的平整度,並根據壓型鋼板的排版圖及建築軸線在鋼梁表面上進行測量放線,並作好測量標記。
壓型鋼板安裝:
吊放與鋪設
壓型鋼板由指定的廠家供貨。該公司在供貨時,壓型鋼板應以安裝單元為單位成捆運至現場,每
捆壓型鋼板按照該廠提供的布置圖將壓型鋼板按照鋪裝順序疊放整齊。
壓型鋼板起吊前,需按設計施工圖核對其板型、尺寸、塊數和所在部位,確認配料無誤後,分別
隨主體結構安裝順序和進度,吊運到各施工節間成疊堆放。堆放應成條分散。壓型板在吊放於樑上時應以緩慢速度下放,切忌粗暴的吊放動作。
為保護壓型鋼板在吊運時不變形,應使用軟吊索或在鋼繩與板接觸的轉角處加膠皮或鋼板下使
用墊木,但必須捆綁牢固。謹防墊木滑移,壓型鋼板傾斜滑落傷人。對超重、超長的板應增加吊點或使用吊架等方式,防止吊裝時產生變形或折損。
壓型鋼板成捆堆置,應橫跨多根鋼梁,單跨置於兩根梁之間時,應注意兩端支承寬度,避免傾倒而造成墜落事故。
安裝壓型鋼板前,應在樑上標出壓型鋼板鋪放的位置線。鋪放壓型鋼板時,先進行粗安裝,保證其波紋對直,以便鋼筋在「波谷」內通過。板吊裝就位後,先從鋼梁己彈出的起鋪線開始,沿鋪設方向單塊就位,到控制線後應適當調整板縫。
壓型鋼板起吊示意圖:
當風速≥6m/s時禁止施工,已拆開的壓型鋼板應重新捆紮,否則,壓型鋼板很可能被大風颳起,造成安全事故或損壞壓型鋼板。
不規則面板的鋪設:根據現場鋼梁的布置情況,以鋼梁的中心線進行放線,將壓型鋼板在地面在平台上進行預拼合,然後在放出控制線,再根據壓型鋼板的的寬度進行排版、切割。
固定
壓型鋼板搭接長度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搭接,一般側向與端頭跟支承鋼梁的搭接不小於50mm,板與氏察板之間的側搭接為「公母扣合」,為防止鋼板因承重而分開,應在側搭接處用嵌扣夾固定或點焊,最大間距為900mm。詳見圖壓型鋼板固定及堵頭板施工大樣。
任何未固定的壓型鋼板可能會被大風颳起或滑落而造成事故。
壓型鋼板焊接、栓釘焊接
壓型鋼板鋪設過程中,對被壓型鋼板全部覆蓋的支撐鋼梁應在壓型板上標示鋼梁的中心線,以便於栓釘焊接能准確到位。
制定嚴格的栓釘焊接材料儲拍核賣存規定,材料要按要求妥善堆放。
焊接前嚴格檢查壓型鋼板與鋼梁之間的間隙是否控制在 1mm 之內,並且保證焊接處乾燥。
根據栓釘的直徑選擇適宜的焊接工藝參數將 6 個栓釘直接打在≥16 mm 厚的 80x 80mm 的 16Mn 鋼板上,焊縫外觀檢查合格後,試件進行30°冷彎,栓釘彎曲原軸線30°後焊接部位無裂紋則為合格。
正式大面積焊接前應先進行栓釘焊接工藝評定,根據工藝評定報告中有關的參數要求,按專人督促焊工在上班前進行試焊,並根據焊接的效果進行調整參數,經過一個階段的記錄,綜合每次調整的參數,列出表格,並對每個焊接工人逐一進行技術交底。
對於實際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引弧後先熔穿 1.2mm 鍍鋅壓型鋼板以後再與鋼梁熔為一體的穿透型栓釘,要充分考慮壓型鋼板的厚度、表面鍍鋅層以及鋼板與鋼梁之間間隙的影響,每次施工前均要在試件上放置壓型鋼板,試打調整好工藝參數後,進行施工;施工的前 10 顆釘進行 30°打彎試驗合格後進行正常施工。
鋪設後的壓型鋼板調直後,為防止從鋼梁滑脫或被大風掀起,應及時點焊牢固或用栓釘固定。壓型鋼板與支撐鋼梁之間採用點焊或塞焊, 焊點的平均最大間距為300mm,每波谷處點焊一處,焊接必須牢靠(焊接點直徑不得小於10mm);側點焊每900mm一處。
點焊固定採用手工電弧焊,用直流焊機進行點焊,如果栓釘的焊接電流過大,造成壓型鋼板燒穿而松脫,應在栓釘旁邊補充焊點。
壓型鋼板收邊做法
當壓型鋼板臨邊梁或鋪設不連續時:
板連續鋪設跨梁時:
壓型鋼板端部封口
壓型鋼板鋪設完畢,並經調整電焊到位後,為防止混凝土施工時漏漿,需要對邊角和壓型鋼板波峰處的空隙進行封堵處理。處理方式可採用配套定型堵頭或 PVC 膠帶封堵進行密封。詳圖如下:
現場切割
在壓型鋼板定位後彈出切割線,沿線切割。切割線的位置應參照樓板留洞圖和布置圖,並經核對;如錯誤切割,造成壓型鋼板的毀壞,應記錄板型與板長度,並及時通知供貨商補充;現場邊角、柱邊和補強板需下料切割。直線切割時原則上優先使用電剪和等離子氣割技術,不能採用損害母材強度的方法,嚴禁採用氧氣乙炔進行切割。
一般孔洞應盡可能留在混凝土澆築後再切割,如垂直板肋方向的預開洞有損及壓型鋼板的溝肋時,必須按規定補強。補強措施詳見圖開孔補強施工大樣。 (6)開孔補強的說明:
圓形孔徑,≤800mm ,或長方形開孔任何一向的尺寸≤800mm 者,可以先行圍模,待樓板混凝土澆築完成後,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再進行切割開孔。
開孔角隅及周邊應依照鋼筋混凝土結構開孔補強的方式,配置補強鋼筋(詳見結構設計)
當開孔直徑或任何一向的尺寸大於800mm 時,應於開孔四周添加圍梁。見圖壓型鋼板開孔≥800mm的加強措施壓型鋼板開孔≥800mm的加強措施
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措施
樹立全面質量意識,貫徹「誰生產,誰管理質量;誰施工,誰負責質量;誰操作,誰保證質量」的原則,實行工程質量崗位責任制。
技術交底制度:堅持以技術進步來保證施工質量的原則,技術部門編制有針對性的質量技術交底,指導施工作業。
構件進場檢驗制度:對於進場的壓型鋼板必須根據國家規范要求進行檢查,對不合格材料一律退場。
嚴格按排版圖進行安裝,當排版圖與安裝實物不符時及時與技術部門協商解決。
建立三檢制度。實行並堅持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並做好文字記錄。
在交工驗收之前,認真檢查安裝過程中有無遺漏情況,對施工過程中造成的撞擊變形,損壞應進行修復、校正或更換。
檢查是否存在滲漏漿等縫隙沒有封堵。
質量控制標准
壓型鋼板加工、安裝施工質量標准參照《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
壓型鋼板進場驗收主要查看其基板是否有裂紋,鍍鋅層是否有肉眼可見的裂紋、剝落、擦痕等質量缺陷。
壓型鋼板的尺寸偏差數據如下:波距偏差±2.0mm;波高偏差±1.5mm(截面高度≤70mm);側向彎曲偏差20mm(長度≤7m)。
壓型鋼板的現場加工製作允許偏差如下表:
壓型鋼板安裝應平整順直,相鄰兩塊鋼板之間的肋必須保證通線,偏差應控制在5mm之內,以保證壓型鋼板板底部完成面的美觀效果。
栓釘的外觀檢查。焊好的焊釘,在其根部周圍應有擠出的熔融金屬(擠出焊腳),但焊釘擠出焊腳的立面可不熔合,水平面可為溢流,且允許在擠出的頂面有時形成與焊釘直線成徑向或縱向的少量小收縮裂紋或缺陷。
栓釘外觀檢查的質量標准
栓釘的彎曲(敲擊)檢查。在外觀檢查合格之後,抽檢栓釘總數的1%進行彎曲檢查,用手錘敲擊栓釘頭部使其彎曲,偏離原垂直位置30°角,被檢栓釘的根部焊縫未出現裂紋和斷裂者即為合格。
凡預留錯位的廢棄孔洞必須作專門的修補處理措施。
安全措施
壓型鋼板鋪設前,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壓型鋼板的鋪設順序一般為散板、調整、鉚固,進行鋪設作業前應在鋪設壓型鋼板的下方事先鋪滿一層水平安全網。
壓型鋼板吊運重量不能過大,過程中必須專人指揮,小心操作,以免操作失誤而造成材料的損壞、變形、報廢。
壓型鋼板的堆放疊加不宜過高,應隨吊隨用,以免堆積過高而跌落傷人。
鉚固人員應及時將調整好的壓型鋼板鉚固好,要求鋪板與鉚固同步,不得漏鉚和跳板鉚固,防止因漏鉚而發生溜板現象,以防人員踩翻高空墜落。
在壓型鋼板施工過程中的電線、電纜應採用絕緣措施掛起,以免線路漏電而造成大面積觸電傷人。
所留洞口的臨邊安全防護必須及時處理,壓型鋼板鋪設後應及時封閉洞口,設護欄並註明顯標識。
在鋪設壓型鋼板時,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部位,壓型鋼板施工樓層下方禁止人員穿行。
禁止在高空拋擲任何物品,傳遞物品用繩栓牢進行傳遞,風力達到5級及雨天禁止壓型鋼板安裝作業。
安裝移動壓型鋼板時要注意風向,施工人員移動壓型鋼板時要水平移動,避免施工中壓型鋼板面迎風作業。
環保措施
壓型鋼板必須水平放置,採取臨時遮擋措施(比如鋪設油氈紙、麻袋等方式),以免產生眩光效應,影響施工人員走路、施工,避免影響周邊居民的工作及生活。加快鋼筋綁扎的速度,待鋼筋綁扎完畢後對眩光的效果會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施工時應有可靠的屏蔽措施,避免焊接電弧光外泄造成光污染。
壓型鋼板安裝過程中小心輕放,夜間施工時不得敲擊壓型鋼板,避免雜訊,減低噪音污染。
效益分析
由於壓型鋼板作為澆灌混凝土的模板,節省了大量的木模板及其支撐。這一方面節約了大量的木材,由於我國森林資源缺乏,木材價格也很高。因此對我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省卻了全部或部分模板支撐。
由於壓型鋼板非常輕便,因此堆放、運輸及安裝都非常方便,不僅節省了大量的勞力,還減少了現場工作量,改善了工人施工條件。
壓型鋼板在適用階段,因其和混凝土的組合作用,還可代替受拉鋼筋。因此減少了鋼筋的製作和安裝工作。
由於壓型鋼板作為澆築混凝土的模板直接支承於鋼樑上,而且為各種工種作業提供了寬廣的工作平台,因此澆築混凝土及其它工種均可以多層立體作業,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工期。這對規模較大的高層,超高層建築尤其具有明顯意義。
便於敷設通信、電力、採暖等管線。並且可敷設保溫、隔音、隔熱、隔震等材料,改善樓面的工作性能。與木模板相比,壓型鋼板組合樓板施工時,減小了發生火災的可能性。
工程應用實例
該工法在兗煤藍天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潔凈煤項目得到了應用,該工程中脫硫添加劑廠-粗粉車間和煤粉制備系統立磨和錘破車間為多層及高層鋼框架結構,均採用壓型鋼板組合樓板,壓型鋼板的總用量約為6000m2,單層用量平均600 m2,各層壓型鋼板鋪設周期約1天,目前壓型鋼板組合樓板均已施工完成,經現場檢查,底部壓型鋼板未見扭曲、下沉、變形的現場,鋼筋混凝土樓板未發現開裂的情況。經專項施工驗收,綜合評價,施工質量達到了設計要求,各項質量評定指標合格。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貳』 建築工程基礎鋼筋綁扎施工一般要求有哪些
1、鋼筋綁扎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基礎梁箍筋採用纏扣綁扎,板鋼筋綁扎採用八字扣滿綁,且必須保證鋼筋不移位。底板鋼筋網片下鐵的扎絲頭一律朝上,上鐵扎絲頭一律朝下。
2、基礎底板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馬凳應擺放在下層鋼筋上面,不應直接放在防水保護層上面。在馬凳上擺放定位鋼筋,在定位鋼筋上按鋼筋間距劃線,擺另一方向上鐵,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3、根據彈好的柱、暗柱、牆 *** 置線,插柱、暗柱、牆體插筋,牆體插筋從距框架柱、暗柱鋼筋一個牆豎筋間距插第一根牆體豎筋,柱、暗柱、牆體插筋全部插至板底。綁扎柱、暗柱箍筋及牆體水平筋,為防止牆柱插筋在澆築底板混凝土時移位,牆柱插筋在梁板范圍內綁扎牆體水平筋及箍筋、拉筋,要求間距≤500且不少於兩道。
鋼筋綁扎的規定,請仔細閱讀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5.4.7之1、2、3、4、5 各款及5.4.4、5.4.6、5.4.8各條。
1.鋼筋綁扎接頭宜設定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定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同一連線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及箍筋配置要求,可參照9-2-1-3條的有關規定。
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間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3.當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25%時等等
4.建築工程專案可到中國招標網檢視
您好:(1)單獨基礎系雙向受力,其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為100~200mm。沿短邊方向的受力鋼筋一般置於長邊受力鋼筋的上面。當基礎邊長B≥3000mm時(除基礎支承在樁上外),受力鋼筋的長度可減為0.9B交錯布置。 (2)現澆柱下單獨基礎的插筋直徑、根數和間距應與柱中鋼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彎鉤,放在基礎的鋼筋網上;當基礎高度較大時,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與柱中箍筋相同,基礎內設定二個。
詳細請看土木工程網::civil./shi/sgjs/1377091376207345.##1
箱形基礎的頂板、底板及牆體均應採用雙層雙向配筋。牆體的豎向和水平鋼筋直徑均不應小於10mm,間距均不應大於200mm。除上部為剪力牆外,內、外牆的牆頂處宜配置兩根直徑不小於20mm的通長構造鋼筋。
上部結構底層柱縱向鋼筋伸入箱形基礎牆體的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柱下三面或四面有箱形基礎牆的內柱,除柱四角縱向鋼筋直通到基底外,其餘鋼筋可伸入頂板底面以下40倍縱向鋼筋直徑處;
(2)外柱、與剪力牆相連的柱及其他內柱的縱向鋼筋應直通到基底。
1)接頭使用規定
2)接頭面積允許百分率
3)綁扎接頭搭接長度
鋼筋綁扎的要求: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結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鋼筋扎接頭連線區段的長度為1.3L1,L1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區段;同一連線區段內,縱向受接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還宜大於50%;當工程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此回答僅供參考,具體問題還是要以具體施工要求為准,希望能夠幫您解決問題,望採納,謝謝!
1、場地硬化、能排水、平整、無積水,要配水、電及相應的鋼筋操作機械及操作平台。一般應設雙層安全棚,特別是在塔吊范圍內時
2、鋼筋的已檢合格品與待檢品要有明顯的標識區分,最好是分割槽堆放
3、各鋼筋品種、規格要有相應的標識標牌
4、鋼筋廢料應有集中收集點
鋼結構工程緊韌體連線一般規定: 1、本章適用於鋼結構製作和安裝中的普通螺栓、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鋼網架螺栓球節點用高強度螺栓及拉鉚釘、自攻釘、射釘等緊韌體連線工程的施工。 2、構件的緊韌體連線節點和拼接接頭,應在檢驗合格後進行緊固施工。 3、經驗收合格的緊韌體連線節點與拼接接頭,應按設計檔案的規定及時進行防腐和防火塗裝。接觸腐蝕性介質的接頭應用防腐膩子等材料封閉。 4、鋼結構製作和安裝單位,應按現行國家標准《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有關規定分別進行高強度螺栓連線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試驗,其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當高強度螺栓連線節點按承壓型連線或張拉型連線進行強度設計時,可不進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數的試驗。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叄』 鋼筋綁扎有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類型:支柱鋼筋綁扎工藝,梁加固綁扎,板加固綁帶,樓梯加固綁帶和柱環綁扎。
1.柱鋼筋綁扎過程:根據圖紙所需的間距計算每根鋼筋繩圈的數量。環形肋條放置在下層的搭接接頭上,並且柱形桿被加強。在搭接長度內,搭扣不小於3搭扣應以立柱為中心。如果立柱的主肋與輕圓棒重疊,則角鉤應與模板成45°角,中間桿的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加固:框架樑上部的縱向加固應穿透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的長度延伸到中間節點,通過中心線的延伸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應使用樑上部縱肋的箍筋。捆綁。重疊處的箍筋鉤應在梁中交錯排列。環鉤為135°,直線部分為10d。如果製作箍,則單個焊縫的長度為5d。
3.板坯鋼筋綁扎:綁扎肋條時,使用卸扣或八字扣。除了兩個外肋的交叉點應該全部綁定之外,其他點可以交錯(雙向板交叉點必須全部綁定)。如果板是雙層鋼筋,則在兩層肋條之間應加鋼馬凳,以確保上鋼筋的位置。每個交叉點處都有負彎矩桿。
4,樓梯加固結扎線:根據主肋條的方向和分布肋條在設計圖紙上,繫上主肋條並繫上分布肋條,每個交叉處應綁扎。如果有樓梯梁,則系梁並首先系住肋骨。肋骨錨固在梁中。固定底板後,將梯子系在負鋼筋上。主肋,負肋的數量和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結扎:根據鐙骨的位置線已經拉出,嵌套的箍筋向上移動,從上到下捆綁,應繫上帶鉤環。箍筋垂直於主筋腱,箍筋和主筋腱的交叉點系在一起,主筋腱和鐙骨的非角部分的交叉點與梅花交織。箍筋的鉤子應沿著立柱的垂直條交錯排列並緊緊系在一起。
『肆』 建築工程中的梁鋼筋綁扎方式有哪些
鋼筋綁扎時,採用八字扣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劃鋼筋位置線→搭支架→樑上鐵鋪設、連接→套箍筋→在梁主筋上畫箍筋分檔標記→綁扎梁鋼筋→安裝保護層墊塊→驗收→板下鐵鋪設→安裝保護層墊塊→擺放馬凳→綁扎板上鐵鋼筋→調整柱、牆鋼筋→檢查驗收
梁筋入模前,把雜物清理干凈,用氣泵將模板內的木賣姿屑吹出,然後將梁鋼筋放入梁模內。
梁主筋與箍筋交點處採用套扣綁扎方法逐點散含綁扎。
綁扎完畢後,用撬棍將梁位置挑直,並每隔800mm交錯安裝塑料墊塊。
鋼筋上樓前,核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頂板梁綁扎時,受力鋼筋要求順直,箍筋平面垂直於主筋,間距均勻;
依據設計圖紙中梁筋、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板筋要錨固到梁內,然後綁扎主筋再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休息平台施工縫處必須加馬凳;
擺放頂板塑料墊塊,厚度見鋼筋保護層厚度表,按每800mm距離呈梅花型擺放,墊塊擺放好後應保證橫中掘絕、豎、斜一條線;馬凳鋼筋900mm間距一道,要求擺放均勻,整齊;
附加筋間距均勻,長度滿足圖紙要求;
頂板鋼筋綁扎完畢後,調整豎向鋼筋,並用水平定位框定位,確保鋼筋保護層正確,鋼筋不位移、不超高;
由施工隊自檢合格後,報項目部驗收,合格後再報監理驗收。驗收要求一次通過。
『伍』 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梁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陸』 鋼結構樓層板綁扎方法選用哪個圖集
1)在底板鋼筋綁扎前,先按照設計要求鋼筋間距,算出底板需用的鋼筋,根數,在墊層上放出底板鋼筋擺放的位置線,(包括地梁鋼筋位置線)和牆柱插筋位置線。
2)承台鋼筋綁扎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參照16G101-1第66-70頁安裝,綁完下層鋼筋後,按間距0.8m 左右設置鋼筋馬凳,馬凳及附加鋼筋應支設在下層鋼筋網上,不得直接落在保護層,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護層厚—上層雙向鋼筋直徑—下部鋼筋單向鋼筋直徑,樁承台採用下圖的鋼筋馬凳)間距800mm 左右設置,如下圖:
馬鐙使用14的鋼筋進行加工
2、基礎底板綁扎方法
在綁底板的同時做好底板梁的綁扎,即先先綁東西向後綁南北向的方法排列鋼筋。其接頭位置「下層鐵在跨中,上層鐵在支座」。梁板式基礎部位鋼筋接頭必須按50%錯開,要嚴格按照配料單的順序及位置准確排放基礎底板下鐵保護層為40(50)㎜,上鐵為30mm。板上、下鐵中間用馬凳鐵支起,間距800mm,馬凳高度=底板厚-上下保護層-上層雙向鋼筋直徑-下層單向鋼筋直徑。
馬鐙使用14的鋼筋進行加工
3、底板鋼筋的施工要求:鋼筋綁扎要滿扣綁扎且相鄰綁扣為「八」字扣,扣頭應向結構板內側彎入。在綁扎鋼筋前要用墨線彈出鋼筋擺放間距線,按線綁扎。上層鋼筋綁扎前要擺設好馬凳鐵,再綁上鐵。
4、本工程基礎底板(防潮板)厚度為350mm。
『柒』 如何將壓型鋼板固定在鋼筋混凝土柱上
d:鋪設壓型鋼板屋面時,相鄰兩塊板的搭接: (1).天溝安裝時,將天溝壓在雙檁條間,找正位置用自攻螺釘連接,天溝板按從高到底的坡度方向,用後一塊壓住前一塊,互相搭接,必須要能使其長;接著,再對准母肋,使母肋能扣住前一片鋼板的公肋.熟悉圖紙,請設計、甲方。 (5)壓型鋼板屋面與立面牆體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工法特點: 1,並檢查是否已完全扣緊。 c,便可在鋼板的肋條部位,提供簡易,再安放其餘的固定座一、前言。 (3).提出各種加工半成品計劃及技術。主要材質為C 型或Z 型冷軋鍍鋅型鋼。型鋼厚度,故總結我司在車站、工廠展廳等大量壓型鋼板屋面施工技術、QC 成果等成功經驗基礎上,形成壓型鋼板在屋面施工工法。 二,以免造成錯誤施工。 2,順直(具體節點詳見下圖)。 壓型鋼板屋面內天溝變形縫圖 1-1 2-2 天溝變形縫處構造 4.檁條吊裝、防腐及防銹塗料.主要用於:工業廠房,進行工程量計算、剛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②。天溝縱向坡度不應小於1%;天溝採用鍍鋅鋼板製作時,應伸入壓型板的下面,其長度不應小於200mm:在吊放壓型鋼板至屋架上准備安裝時,必須將母肋(短彎角)部分的朝向一致,依次根據相應介面安裝固定座的方向,安放在每一根支撐上:壓型鋼板與壓型鋼板連接時,採用帶防水墊圈的拉鉚釘固定,拉鉚釘的間距為250mm,搭接要工整、倉庫和各種公共建築屋面工程作裝飾防水層,編制施工機具設備需要量計劃,進行墊。計算工程量: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們對建築物裝飾要求的日益提高,壓型鋼板屋面因具有構造簡單、重量輕、施工便捷,或具有類似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的金屬屋面施工安裝工程。 2,應遵守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和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的相關規定:壓型鋼板與檁條連接時,採用帶防水墊圈的鍍鋅自攻螺釘固定:支架按設計間距、施工原理: 壓型鋼板屋面施工中。 壓型板與泛水板應放置通長密封條,用螺栓擰緊後,兩板的搭介面處應用密封材料封嚴。 (6).鋪設首張板:首先定位第一張板,根據排版圖及相應的檁條上的孔位定屋面板位置,第一張板由山牆邊靠近天溝處起裝,用鋼筋銷子調整孔位,在靠近板內一排孔上打自攻螺釘,在天溝邊上安裝橡膠泡棉堵頭,上下四周均用密封膠帶,堵頭用自攻螺釘與天溝及檁條固定。 緊固件連接 咬邊連接 咬邊連接 咬邊連接 (7).屋面板與檁條連接:相鄰一張板邊相應地壓在第一張板邊上,在每個檁條相應的板材搭接處安裝支架,支架與檁條用自攻釘固定之後,支架連接的位置相應調整。 (8).屋面扳的搭接:屋面板長度方向的搭接採用自攻螺釘連接,連接處壓密封膠條及打密封膠,防止滲漏,其接縫咬合嚴密、順直。 (9).脊瓦(屋脊蓋沿)、封檐壓型鋼板安裝:屋脊蓋沿兩側屋面板在內側用橡膠泡棉堵頭堵住,屋脊蓋沿與屋面板連接用支件.技術准備: (1):將第二行固定座。 (3).所有的板材在建築上的位置和排列需保持300mm 的模數。 (4),有無翹邊、脫模。 3.所需設備及施工人員較少。 三。如此便可順利將固定座壓下,扣合住公肋。然後用固定釘。 (5)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書面技術交底,並向現場施工人員詳細講解。 壓型鋼板在屋面施工中,應按最大頻率風向搭接,可避免刮風時冷空氣灌入室內。 ② 隱藏式連接方式,均應做泛水處理。 6.屋面板吊裝、安裝、壓頂、封檐等配套使用施工工程。 四,鍍鋅檁條則在螺栓連接處,採用自攻螺釘與檁條連接,留下完整的中間肋,按前述方式,將這片鋼板固定在一行固定座上,同時又限於成本或其它客觀原因無法調整,則必須根據偏差情況嚴重程度採取統一標高進行墊高或逐步起坡的方式消除偏差。 3。最後,將鋼板肋條壓下,切實扣住固定座。 e:施工到最後,如果所剩的空間,大於半片鋼板的寬度,則可將超過的部分裁去,必須以截短的固定座上的短彎角,扣住其公肋,固定在支撐上,最後一片完整的鋼板,在有構件的位置處進行拉線檢查,對於高低差大於8mm 以上的點進行處理。鋼結構的高低差用鋼墊或橡膠墊進行處理:膨脹螺栓、鉚釘,一一安裝在每一支撐上。如果、扭曲、邊緣是否整齊.屋面壓型板的固定方式分為緊固件連接和咬邊隱藏式連接兩種,固定座因為公肋上間歇式出現的反溝槽榫頭而無法被壓下時,可用一把橡膠棰,將這榫頭敲平.工藝流程清晰,操作簡單易行,天溝落水口安裝後,用雲石鋸在相應位置開泄水口,後將落水斗焊於其上(搭接焊)。 ① 緊固件連接: a,固定在支撐上。 d。本工法側重於彩色壓型鋼板屋面板的連接、天溝的安裝施工。 五,間距≤350mm,並在與同一根檁條或牆梁的連接不得少於3 點。固定時,手工操作力度適中:檁條與檁條之間的支撐構件,必須為高強度的鍍鋅件、質量要求。編制施工機具設備需要量計劃。 ①。倘若所余的部分比半片鋼板的寬度小,則可採用屋脊蓋板或泛水收邊板來覆蓋。這時、無積水,可以拉一條水平線來檢查鋼板下緣是否平齊、墊圈、螺帽等用於板材與板材或板材與骨架固定連接的各種設計和安裝所需的連接件必須是鍍鋅件。施工時,作好安裝准備。 b,將第二行固定座、固定。檁條必須按鋼結構塗裝規范塗刷防火.檢查軸線尺寸,鋼結構的焊接、分次吊裝。吊裝點距兩端不應大於1/3 檁條全長,檁條使用吊裝設備按柱間.檁條及系桿、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圖 1,防止形成縫隙。 b,定位後。同樣地先將中間肋對准固定座之長彎角,並補刷防腐防銹漆或鋪設SBS 等防水卷材。 壓型鋼板屋面內天溝咬邊連接圖 (2).內天溝分段安裝時。內天溝變形縫處理採用堵頭封閉埠,用凸型蓋板置於變形縫處製作安裝須工整,安放第一對固定座,並使用固定釘、平整度等。 (2)按設計或排版圖,使用緊線器拉鋼絲線測放出屋面軸線控制線的數量和位置,依據以上基準線彈出用於焊接屋面檁托的控制線。 (3)彈線完畢:將第二片鋼板,排放在第二行固定座上、自攻螺栓、墊板、採光板,依照將固定座之短彎角,扣住已安裝完畢之鋼板的公肋的方式.屋面板端部通過板上的與檁條預鑽孔相配就位和排列、安裝:屋檁條安裝時: 即隱藏(扣合)式的固定:每隻固定座只需二隻固定釘,因無同類工法相借鑒。 然後安裝第一片鋼板,先將中間肋對准固定座上的長彎角,再將母肋對准短彎角,分別在這兩道肋條上施加壓力,將中間肋及母肋扣合在固定座上:檁條及系桿拉結材料是金屬板材屋面的支撐系統、監理進行圖紙會審,領會設計意圖。 隱藏式固定施工步驟: a,然後將第一行的固定座,一一固定完畢,固定點應設在波峰上、有效地固定、厚度是否滿足設計。同時檢查有否出廠合格證及檢測報告.建築物天溝、節點、螺栓。 (4)壓型鋼板到場後進行檢查,順直、排水通暢、墨線或鋼板的側緣,當做對正的標准,使得同一行的固定座,均位在同一直線上。用一根繩索。 接著,將之固定在支撐上。固定座安放的位置。每次成捆吊至相應屋面樑上,每捆4—5 根檁條,水平平移檁條至安裝位置,檁托板與檁條採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屋面檁撐安裝、設計、施工單位的青睞,並在國內外被廣泛採用.現場准備: (1):先將第一行的固定座、有效地分別扣合住鋼板的中間肋及母肋、同一坡向內、短彎角正確,防止腐蝕;隱藏式的固定座及固定釘均亦為鍍鋅件。 ③檁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預埋件.內天溝吊裝。在鋼板上、下兩端最外側的支撐上、色澤是否均勻、尺寸。 W600型彩色鋼板屋面縱向搭接 壓型鋼板屋面緊固件連接詳圖 c:所有外露的自攻螺釘和拉鉚釘均應塗抹密封材料保護(如密封膠),並扣戴防水帽,落水斗下安裝落水管。 (2).繪制壓型鋼板排版圖,統計構件數量。 (4)如果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基層標高嚴重偏差,不宜將自攻螺釘固定的過緊或過松,採用垂直運輸設備逐塊吊裝。 (2)、適用范圍: 1,首先按施工圖將所需檁條運至安裝位置下方: (1).屋面板吊裝依據屋面面板板型、製作卡模,位置必須准確,固定牢固,施工人員用小錘將探出頭砸彎。 5.支架安裝、檁撐錨固處塗刷、油漆等工程是否完善,相互搭接處用不銹鋼焊條焊接,並結合壓型鋼板自身的特點,突出其施工便捷,自重輕、免維護的特點、削處理.安裝質量容易保證。 2,砼結構的高低差可視具體情況.緊固件、免維護等特點,受到建設,耐熱、耐腐蝕性、使用壽命長、裝備化程度高、色彩豐富
『捌』 扎鋼筋怎麼扎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