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膠怎麼使用啊和正膠有什麼區別
生膠使用:作為製造橡膠製品的母體材料。橡膠樹流出的近中性液體,加入0.05%~0.1%氨水,製成膠乳(可短時間保存)。大部分膠乳需經過加工製成干膠,就是通常說的各種天然生膠。
和正膠的區別:與正膠相比,生膠的主要特點是出球速度明顯加快,適合運動員自己主動發力。生膠的主要不足之處是摩擦力小,不容易製造旋轉。在輕打的情況下,穩定性不如正膠。
(1)生膠如何焊接擴展閱讀:
天然生膠的傳統品種主要有煙膠片,皺膠片,風干膠片,顆粒膠或標准膠。
生膠包括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主要有下列品種:常用的天然橡膠有煙片膠、標准膠;常用的合成橡膠有丁苯膠、順丁膠、丁基膠。還有少量特殊膠料使用氯丁膠、丁腈膠。
乒乓板分為直板和橫板。板由底板、兩面膠面、兩張海綿構成。膠面分為反膠、生膠、正膠、長膠。
削、搓球選手建議使用一面反膠,一面正膠。
快弧選手建議使用一面反膠,一面長膠(生膠,這里更推薦用生膠)。
弧快打發——拉弧圈球選手建議使用雙面反膠。
參考資料:網路_生膠
『貳』 如何戰勝生膠
生膠打過來的球比較怪異,不習慣的通常難以判斷旋轉。總的來說生膠是搓球不轉,擋球下沉。但對方搓球時,可基本按照上旋球來處理;對方擋球時,按照下旋球來處理。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有經驗,可看球的路線,比較飄忽為上旋球,若下沉則為下旋球,提早判斷,以作出妥當處理。
當然,生膠打的球難接,但他自己控制球難度也大。自己多加一些上下旋變化,把角度打開,很容易迫使對方主動失誤。
『叄』 生膠打法如何選擇套膠底板最好
選擇硬度或彈性較好的、底勁足的、又有一定控制能力的底板。且重量不要太重,一般內控制在容75-90克為好,太重的底板不適合使用橫打技術,它會影響擺速
追求怪異性和下沉感強的就選擇國產友誼563或者大維388C-1, 海綿厚度控制在1.5-1.8mm即可,特別是直拍選手。想提高穩定性和速度的話,可選擇外套短顆粒生膠,比如常見的TSP的20072,20622和多尼克正膠王。這幾款外套用在橫拍反手面也是很合適的,海綿軟彈,厚度在1.7-2.0mm。速度快,且具有輕微的下沉感。能拉能打,控制能力也比國產生膠要好一些,因此對於大部分初學者來說也比較容易掌握和上手。
『肆』 如何打好生膠
我個人認為,用生膠的選手,身高最好適中些,因為他屬於快攻打法,需要有一些低球突擊或者搶沖,如果你重心偏高,拉弧圈時有摩擦無所謂,但突擊時無論從你的視覺還是擊球的感覺上,用生膠可能都不是太適合,像王濤、鄧亞萍、劉國梁……都不算人高馬大型的。
膽量大的人適合打生膠,但並不是所有膽量大的人都能打好生膠。如果動作太硬,身體協調性不佳,或許還是用兩面反膠更合適。在比較快速的情況下,用反膠即使動作差點也可以把球摩擦過去,「一摩能遮幾丑」,但是生膠不一樣,動作必須自然,手形注重規范。比如饒靜文,當時我為什麼給她提出來改生膠?一個競爭對手太多,用反膠她在裡面又不是出類拔萃的,再就是看中她反手擊球的手形,壓得不是太狠,這就有利於彈擊,不容易打滑。要是小孩子反手摩擦太多、板形壓得太狠,或者有點像正手單面攻,那用生膠還有什麼意義?
『伍』 直板生膠如何彈擊主要是反手
直板反手彈擊, 一定要打來球的最高點.
握拍: 拇指一定要放開, 以手腕帶動食指和中指發力.
發力: 發力後立即收 - 就是抖碗. 爆發. 發力不要大, 要快
站位: 不要壓的太低.
直板彈擊練好了非常難練, 主要是身體結構上來講, 發力不容易自然,
庄則棟老師的彈擊是絕活, 盡管他是正膠, 用生膠的也可以參考.
供您參考.
『陸』 正膠如何打生膠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2
『柒』 如何打生膠
生膠是一種乒乓球戰術,生膠打法特色兩個方式:
1、打快,在專業運動員中常出現。以彈撥為主,靠速度打兩個大角,調動對手出現機會,正手殺。
2、打怪,在業余中常見,是靠下沉性質,往往回給對方的球是不轉的球。讓對方不適應從而創造機會或者直接得分。
在擊球階段,生膠靠的撞擊為主,摩擦為輔,撞擊就是球拍對球的作用力穿過中心,摩擦是製造一定的弧線和旋轉,讓球更加穩定,更容易上台。
乒乓球比賽規則
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場地的權力應通過選擇硬幣的正反面來決定。選對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了場地後,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3、在每發球兩次之後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10分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仍然不變,而且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捌』 生膠有什麼特點,要怎樣才能打好
生膠膠皮和普通的正貼膠皮在規格上相似,但是膠體的含膠量比正貼膠皮要大,因此顆粒比較軟,彈性相對也較大。與正膠相比,生膠的主要特點是出球速度明顯加快,適合運動員自己主動發力。擊球時,在重打的情況下,控制球的能力較好,且擊出去的球略下沉。生膠的主要不足之處是摩擦力小,不容易製造旋轉。在輕打的情況下,穩定性不如正膠,往往出現擊球打滑下網或使球產生漂浮的現象,在對攻中缺少迴旋的餘地。
進攻
從器材本身的特點和現有打法形成的過程來看,生膠打法的主要特長是積極主動進攻,尤以積極的攻打發力見長。快速的出手速度和進攻的突然性常是克制旋轉的法寶。而這種特長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冒險性,同時要求運動員具有攻打各種來球餓扎實基本功。
為了保證攻打的准確性,擊球點要在能夠發力的基礎上,離身體近一點;擊球時間以高點期最佳,錯過這一時間就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硬打就會增加無謂失誤;擊球部位要根據來球的情況,在中後部作適當的調節,如果來球上旋很強,擊打球的中上部,如果下旋較強,擊打球中後部,使作用力盡量通過球心,充分發揮生膠的擊打效果,產生一定的力量,克服球在球拍上的摩擦滑動;擊球弧線在保證球能過網的弧線高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生膠打出距離長的特點,給對手造成強有力的威脅,這樣還可以減少來回板數,使連續攻打中的失誤降到最低點。
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生膠本身缺少製造弧線的能力在攻打過程中要注意收緊腰部和腹部,協助手臂控制斜線,以增加擊球的准確性。
防守
防守是生膠打法的薄弱環節,尤其以防守第一板由下旋變上旋時的加轉弧圈球的難度最大。主要原因是生膠的膠皮較硬,顆粒對球的摩擦較小,球在板上的支撐力不夠,造成「打滑」而失誤,無法進行攻防轉換。這一致命問題,也是導致70年代到80年代初以匈牙利、南斯拉夫為代表的歐洲球隊,以加轉弧球為主要得分手段時期,生膠打法難有作為的重要原因。
在談到生膠防守的弱點時,我們不能不說一下生膠在接發球上的難度。由於相對正膠和反膠,生膠的反彈速度較快,造成穩定性較差,接發球容易影響手上對球旋轉速度的感覺,使本體感覺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在使用搓、撇、擺短等要求相對精細的接發球手段時,難度較大,造成許多人難以過接發球關而放棄使用生膠。
要擺脫生膠膠皮本身的特性造成的以上困難,在防守中首先要建立積極主動的意識和攻防轉換中力爭主動的膽量。在防守第一板加轉弧圈球時,除了擋、帶等相對保守的技術外,必須具備攻打的能力和信心,切實作到用力量克服旋轉,這是生膠打法要攀登高峰的前提技術條件。接發球時,要適當增加挑打的使用比率,減少搓擺的運用數量,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接發球的主動性,同時可以更好地發揮生膠的性能特點。其次,在生膠膠皮與海綿匹配時,要適當控制海綿的硬度,最好用稍軟一點的海綿,厚度控制在1.5-2.0毫米即可,不宜過厚,以免由於球的沖力到不了拍上,影響手上感覺。挑選底版時,最好稍硬一些,這樣,當球的沖力透過較軟和較薄的海綿時,球拍不會震手,可以充分依靠自己發力增強對球的控制。
乒乓球已經進入了大球時代。大球在旋轉和速度上均比小球有所減弱。愛實踐中,人們感到大球從對方檯面彈起後,第二弧線的旋轉減弱更為明顯,運動員防守第一板加轉湖圈球的難度普遍減小,這無疑給生膠打法解決防守問題創造了客觀條件,使生膠打法的未來的生存空間更為寬松一些。
『玖』 我是橫板反手生膠,生膠的力量如何把握,生膠是不是不吃旋轉,生膠發球轉不轉
生膠會增加弧圈旋轉力度。
『拾』 如何練習生膠
注意彈性變大了,要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