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焊接工藝 > 焊接框架圖怎麼畫

焊接框架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3-08-10 03:52:47

『壹』 solidworks的焊接結構件工程圖中,如何單獨畫出其中一個件的視圖

點擊工程視圖,這里有選擇實體的地方:
點擊「選擇實體」,跳轉到零件界面,選擇你要畫的實體,視圖就只顯示你選中的實體了。

『貳』 框架結構設計步驟是什麼

較長,建議你復制下來放電腦上慢慢看,應該能幫到你!

框架結構設計步驟及要點
1. 結構設計說明
主要是設計依據,抗震等級,人防等級,地基情況及承載力,防潮抗滲做法,活荷載值,材料等級,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選用詳圖,通用詳圖或節點,以及在施工圖中未畫出而通過說明來表達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鹼量不得超過3kg/m3等等。
2. 各層的結構布置圖,包括:
(1).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 不要採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易造成線的交叉, 宜採用水平線或垂直線的方法, 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應全樓統一編號,可減少設計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員看圖。板縫盡量為40, 此種板縫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時從房間裡面往外布板, 盡量採用寬板, 現澆板帶留在靠窗處, 現澆板帶寬最好≥200(考慮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構造上要求有整澆層時, 板縫應大於60。整澆層厚50, 配雙向φ6@250, 混凝土C20。純框架結構一般不需要加整澆層。構造柱處不得布預制板。地下車庫由於防火要求不可用預制板。框架結構不宜使用長向板,否則長向板與框架梁平行相接處易出現裂縫。建議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預制板,自動布板可能不能滿足用戶的施工圖要求,僅能滿足定義荷載傳遞路線的要求。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種尺寸或120、150、180三種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目前供貨較少)的二級鋼,直徑≥12的受力鋼筋,除吊鉤外,不得採用一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於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於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鋼筋多少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拉通筋均應按受拉搭接鋼筋。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一般可將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編為一個板號,將不相同的上部筋畫在圖上。當板的形狀不同但配筋相同時也可編為一個板號。應全樓統一編號。當考慮穿電線管時,板厚≥120,不採用薄板加墊層的做法。電的管井電線引出處的板,因電線管過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慮四層32的鋼管疊加)。宜盡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間內(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說明分布筋為φ8@200。板頂標高不同時,板的上筋應分開或傾斜通過。現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牆上的陽角)。現澆挑板陰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頂層應建議甲方採用現澆樓板,以利防水,並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及方便裝飾性挑沿的穩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應每隔10~15米設一10mm的縫,鋼筋不斷。盡量採用現澆板,不採用予制板加整澆層方案。衛生間做法可為70厚+10高差(取消墊層)。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採用非預應力板。L、T或十字形建築平面的陰角處附近的板應現澆並加厚,雙向雙排配筋,並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現澆板的配筋建議採用PMCAD軟體自動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來盡量減小筆誤。自動生成樓板配筋時建議不對鋼筋編號,因工程較大時可能編出上百個鋼筋號,查找困難,如果要編號,編號不應出房間。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值得注意的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於保守的,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樑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時採用φ10@200;否則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應注意以下幾點:1.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2.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間邊數過多或凹形板應採用有限元程序驗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計算,尤其是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裂縫和對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築, 如坡、平屋頂、櫥廁、配電間等應採用彈性計算。室內輕隔牆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牆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牆,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牆下才可以加粗鋼筋。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向雙排配筋。
(3).關於過梁布置及輕隔牆。現在框架填充牆一般為輕牆,過梁一般不採用預制混凝土過梁,而是現澆梁帶。應註明採用的輕牆的做法及圖集,如北京地區的京94SJ19,並註明過梁的補充筋。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澆。不建議採用加氣混凝土做圍護牆,裝修難做並不能用在廁所處。
(4).雨蓬、陽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注意:雨棚和陽台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台的豎板應盡量現澆,預制擋板的相交處極易裂縫。雨棚和陽台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並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牆體圈樑(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採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採用混凝土結構。挑板挑出長度大於2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較長外露挑板(包括豎板)宜配溫度筋。挑板內跨板上筋長度應大於等於挑板出挑長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載時。內挑板端部宜加小豎沿,防止清掃時灰塵落下。當頂層陽台的雨搭為無組織排水時,雨搭出挑長度應大於其下陽台出挑長度100,頂層陽台必須設雨搭。挑板配筋應有餘地,並應採用大直徑大間距鋼筋,給工人以下腳的地方,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負彎距,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當鋼筋直徑大於等於12時是難以施工的,應另加筋。
(5).樓梯布置。採用X型斜線表示樓梯間,並註明樓梯間另詳。盡量用板式樓梯,方便設計及施工,也較美觀。
(6).板頂標高。可在圖名下說明大多數的板厚及板頂標高,廚廁及其它特殊處在其房間上另外標明。
(7).梁布置及其編號,也可按層編號,如L-1-XX,1指1層,XX為梁的編號。柱布置及編號。
(8).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僅有正彎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後澆的板宜用虛線表示其范圍,並註明用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築。未澆築前應採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躍層樓梯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不宜加梁,應採用有限元程序計算板的內力和配筋。板適當加厚, 洞邊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氣孔位置及詳圖。
(10).在平面圖上不能表達清楚的細節要加剖面,可在建築牆體剖面做法的基礎上,對應畫結構詳圖。
3. 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柱下擴展基礎寬度較寬(大於4米)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採用柱下條基。並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時,可做一大厚板將其跨過。
(3).混凝土基礎下應做墊層。當有防水層時,應考慮防水層厚度。
(4).建築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於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以利於防水。每隔30~40米設一後澆帶,並註明兩個月後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設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尤其是在周圍有建築時有用),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區格中間挖空墊聚苯來調整高低層的不均勻沉降。
(5).地下室外牆為混凝土時,相應的樓層處梁和基礎梁可取消。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築物基礎不宜深於周圍已有基礎。如深於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於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築的破壞。建築層數相差較大時,應在層數較低的基礎方格中心的區域內墊焦碴來調整基底附加應力。
(8).獨立基礎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與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條基。柱下條形基礎的底板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兩根柱的柱下條基的荷載重心和基礎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礎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階形,或調整挑梁兩端的出挑長度。
(9).採用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於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面積不大的獨立基礎宜採用錐型基礎,方便施工。
(10).獨立基礎的拉梁宜通長配筋,其下應墊焦碴。拉梁頂標高宜較高,否則底層牆體過高。
(11).底層內隔牆一般不用做基礎,可將地面的混凝土墊層局部加厚。
(12).考慮到一般建築沉降為鍋底形、結構的整體彎曲和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協同作用,頂、底板鋼筋應拉通(多層的負筋可截斷1/2或1/3),且縱向基礎梁的底筋也應拉通。
(13).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沉降觀測點。
(14).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於C30,一是沒用,二是容易出現裂縫。
(15).可用JCCAD軟體自動生成基礎布置和基礎詳圖。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生成的基礎詳圖名為JCXT?.T。
(16).基礎底面積不應因地震附加力而過分加大,否則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規情況下反而沉降差異較大,本末倒置。
請參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礎規程。
4. 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
(1).溝蓋板在遇到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註明暖溝兩側牆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洞口大於400時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於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
(6).暖溝一般做成1200寬,1000的在維修時偏小。
5. 樓梯詳圖: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築入口處。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於20,以免易摔跤
(3).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於600。幼兒園樓梯踏步宜120高。
(4).樓梯折板、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折梁還應加附加箍筋
(5).樓梯的建築做法一般與樓面做法不同,注意樓梯板標高與樓面板的銜接。
(6).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於4米時,應採用1/10的計算系數,並上下配筋相同;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採用1/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並且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於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台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並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當板式樓梯跨度大於5米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註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當休息平台板為懸挑板時,其內部的樓梯梯段板負筋應大於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長度也應大於平台板筋。
(9).樓層處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應與樓層板統一考慮配筋,主要是板的負筋。
6. 梁詳圖:
(1).樑上有次梁處(包括挑梁端部)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採用附加箍筋。樑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結構設計總說明處畫一節點,有次梁處兩側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載較大處詳施工圖。
(2).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當梁底距外窗頂尺寸較小時,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頂。外部框架梁盡量做成外皮與柱外皮齊平。梁也可偏出柱邊一較小尺寸。梁與柱的偏心可大於1/4柱寬,並宜小於1/3柱寬。
(3).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還應加附加箍筋
(4).樑上有次梁時,應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則應考慮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構造抗扭縱筋和箍筋。(此條是從彈性計算角度出發)。當採用現澆板時,抗扭問題並不嚴重。
(5).原則上樑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於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並與梁的斷面相應。箍筋按規定在梁端頭加密。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斷面的連續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縱筋均應採用同直徑的,盡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與框架梁相交或彈性支承在牆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
(7).考慮抗扭的梁,縱筋間距不應大於300和梁寬,即要求加腰筋,並且縱筋和腰筋錨入支座內La。箍筋要求同抗震設防時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牆時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每個都不一樣,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於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對於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壓鋼筋以減小撓度。挑梁配筋應留有餘地。
(10).樑上開洞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生沖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
(11).梁凈高大於500時,宜加腰筋,間距200,否則易出現垂直裂縫。
(12).挑梁出挑長度小於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或按深梁構造配筋。
(13).盡量避免長高比小於4的短梁,採用時箍筋應全梁加密,樑上筋通長,梁縱筋不宜過大。
(14).扁梁寬度不必過大,只要鋼筋能正常擺下及受剪滿足即可。因為在撓度計算時,梁寬對剛度影響不大,加寬一倍,撓度減小20%左右。相對來講,增大鋼筋更經濟,鋼筋加大一倍,撓度減小60%左右,同時梁的上筋應大部分通長布置,以減小混凝土徐變對撓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於下筋,撓度減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寬可取到柱寬的兩倍。扁梁的箍筋應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邊。
(16).當一寬框架梁托兩排間距較小的柱時,可加一剛性挑梁,兩個柱支承在剛性挑梁的端頭。
(17).梁寬大於350時,應採用四肢箍。
7. 柱詳圖:
(1).地上為圓柱時,地下部分應改為方柱,方便施工。圓柱縱筋根數最少為8根,箍筋用螺旋箍,並註明端部應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應使用井字箍,並按規范加密。角柱、樓梯間柱應增大縱筋並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兒園不宜用方柱。
(2).原則上柱的縱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宜大於200。
(3).柱內埋管,由於梁的縱筋錨入柱內,一般情況下僅在柱的四角才有條件埋設較粗的管。管截面面積占柱截面4%以下時,可不必驗算。柱內不得穿暖氣管。
(4).柱斷面不宜小於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於C25,否則梁縱筋錨入柱內的水平段不容易滿足0.45La的要求,不滿足時應加橫筋。異型柱結構,梁縱筋一排根數不宜過多,柱端部縱筋不宜過密,否則節點混凝土澆築困難。當有部分矩形柱部分異型柱時,應注意異型柱的剛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應盡量採用高強度混凝土來滿足軸壓比的限制,減小斷面尺寸。
(6).盡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應全高加密,短柱縱筋不宜過大。
(7).考慮到豎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軸壓比及配筋宜留有餘地。
(8).獨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層處)有挑梁時,挑梁長度應有限制。
在用PKPM軟體計算樑柱時,應盡量採用TAT或SATWE三維軟體。相對平面框架PK來講,第一,計算結果更接近實際受力狀態,如地震力或風力是按抗側移剛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樓面從屬面積,還如從框架柱出挑的梁和從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發生下沉變形,內力重分布,從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將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維軟體整體計算,不必生成單榀框架,再人工歸並,可整樓歸並。第三,TAT或SATWE還可以進行井式梁的計算,由於PKPM軟體計算梁時僅按矩形計算,而井式梁的斷面較小,有可能超筋,此時可取出彎距再按T型梁補充計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繪制施工圖時,較大直徑的鋼筋連接宜用機械連接取代焊接,造價相差不大,但機械連接可靠並易於檢查。機械連接接頭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斷的鋼筋不大於50%,接頭位置應錯開70d。
8. 重點注意或設計原則:
(1).抗震驗算時不同的樓蓋及布置(整體性)決定了採用剛性、剛柔、柔性理論計算。抗震驗算時應特別注意場地土類別。8度超過5層有條件時,盡量加剪力牆,可大大改善結構的抗震性能。框架結構應設計成雙向樑柱剛接體系,但也允許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樑上。應加強垂直地震作用的設計,從震害分析,規范給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顯不足。
(2).雨蓬不得從填充牆內出挑。大跨度雨蓬、陽台等處梁應考慮抗扭。考慮抗扭時,扭矩為梁中心線處板的負彎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級宜相差一級。
(4).由於某些原因造成梁或過梁等截面較大時,應驗算構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樓電梯間不得採用磚混結構。
(6).框架結構中的電梯井壁宜採用粘土磚砌築,但不能採用磚牆承重。應採用每層的梁承托每層的牆體重量。梯井四角加構造柱,層高較高時宜在門洞上方位置加圈樑。因樓電梯間位置較偏,梯井採用混凝土牆時剛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牆,對梯井和整體結構都十分不利。
(7).建築長度宜滿足伸縮縫要求,否則應採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長配筋,改善保溫,鋪設架空層,加後澆帶等。
(8).柱子軸壓比宜滿足規范要求。
(9).當採用井字梁時,梁的自重大於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計。周邊一般加大截面的邊梁。
(10).過街樓處的樑上筋應通長,按偏拉構件設計。
(11).電線管集中穿板處,板應驗算抗剪強度或開洞形成管井。電線管豎向穿梁處應驗算梁的抗剪強度。
(12).構件不得向電梯井內伸出, 否則應驗算是否能裝下。電梯井處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驗算水箱下、電梯機房及設備下結構強度。水箱不得與主體結構做在一起。
(14).當地下水位很高時,暖溝應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溝,暖氣管通過防水套管進入室內暖溝。有地下室時,混凝土應抗滲,等級S6或S8,混凝土等級應大於等於C25,混凝土內應摻入膨脹劑。混凝土外牆應註明水平施工縫做法,一般加金屬止水片,較薄的混凝土牆做企口較難。
(15).採用扁梁時,應注意驗算變形。
(16).突出屋面的樓電梯間的柱為梁托柱時應向下延伸一層,不宜直接錨入頂層梁內,並且托樑上鐵應適當拉通。錯層部位應採取加強措施。女兒牆內加構造柱,頂部加壓頂。出入口處的女兒牆不管多高,均加構造柱,並應加密。錯層處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層板均錨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壓力時基礎沉降並不同。
(18).應避免將大梁穿過較大房間,在住宅中嚴禁梁穿房間。
(19).當建築布局很不規則時,結構設計應根據建築布局做出合理的結構布置,並採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如建築方案為兩端較大體量的建築中間用很小的結構相連時(啞鈴狀),此時中間很小的結構的板應按偏拉和偏壓考慮。板厚應加厚,並雙層配筋。
(20).較大跨度的挑梁下柱子內跨梁傳來的荷載將大於梁荷載的一半。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頂層支座後水平段即可滿足錨固要求時,因鋼筋上部均為保護層,應適當增大錨固長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9.常用輕隔牆(加氣塊或陶粒)自重(含雙面抹灰):150牆:1.66,200牆:1.98,250牆:2.30,300牆:2.62 KN/M2。泰柏板:1.10 KN/M2。
10.關於降水問題:當有地下水時,應在圖紙上註明採取降水措施,並採取措施防止周圍建築及構築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開裂及下沉),及何時才能停止降水(通過抗浮計算決定)。
11. 進行框架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下設計規范:建築結構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並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築法規。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築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
12. 關於繪圖:
(1).一般鋼筋粗線寬度為.45, 距邊界線1,圓點直徑為.6。
(2).應注意牆身剖面、連梁剖面、牆出挑梁的水平筋位置。
(3).注意一、二級鋼是否加彎鉤,二級鋼的斷點一般不加45度直鉤,除非不能表達清楚。
(4).字高應為2.5,3.5,5,7,10,14, 高寬比:0.8。在圖面中,一般英文字高取2.5或3.5, 漢字取3.5或5,在說明處多用7。當多個數字一樣時,個數在前,如11X280=3080。

『叄』 鋼結構焊接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鋼結構平面圖怎麼畫

【摘 要】隨著現代建築工業的飛速發展,在加工鋼結構工件的過程中,由於存在外形尺寸較大、形狀多樣、焊縫多、焊接位置不對稱等因素,在加工過程中,常出現多種焊接問題,影響產品的質量。本文對焊接中局部變形和裂紋的原因和預防措施進行分析,並對鋼結構焊接檢驗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字】鋼結構;焊接;變形;裂紋;檢驗
一、焊接中的局部變形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1、產生原因
(1)加工件的剛性小或不均勻,焊後收縮,變性不一致。(2)加工件本身焊縫布置不均,導致收縮不均勻,焊縫多的部位收縮大、變形也大。(3)加工人員操作不當,未對稱分層、分段、間斷施焊,焊接電流、速度、方向不一致,造成加工件變形的不一致。(4)焊接時咬肉過大,引起焊接應力集中和過量變形。(5)焊接放置不平,應力集中釋放時引起變形。
2、預防措施
(1)設計時盡量使工件各部分剛度和焊縫均勻布置,對稱設置焊縫減少交叉和密集焊縫。(2)制定合理的焊接順序,以減少變形。如先焊主焊縫後焊次要焊縫,先焊對稱部位的焊縫後焊非對稱焊縫,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後焊收縮量小的焊縫,先焊對接焊縫後焊角焊縫。(3)對尺寸大焊縫多的工件,採用分段、分層、間斷施焊,並控制電流、速度、方向一致。(4)手工焊接較長焊縫時, 應採用分段進行間斷焊接法, 由工件的中間向兩頭退焊,焊接時人員應對稱分散布置,避免由於熱量集中引起變形。(5)大型工件如形狀不對稱,應將小部件組焊矯正完變形後,在進行裝配焊接,以減少整體變形。(6)工件焊接時應經常翻動,使變形互相抵消。(7)對於焊後易產生角變形的零部件,應在焊前進行預變形處理,如鋼板v形坡口對接,在焊接前應將介面適當墊高,這樣可使焊後變平。(8)通過外焊加固件增大工件的剛性來限制焊接變形,加固件的位置應設在收縮應力的反面。
3、處理方法
對已變形的工件,如變形不大,可採用火烤矯正。如變形較大,採用邊烤邊用千斤頂頂的方法矯正。
二、鋼結構焊接裂紋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1、熱裂紋
熱裂紋是指高溫下所產生的裂紋,又稱高溫裂紋或結晶裂紋,通常產生在焊縫內信旁晌部,有時也可能出現在熱影響區,表現形式有:縱向裂紋、橫向裂紋、根部裂紋、弧坑裂紋和熱影響區裂紋。其產生原因是由於焊接熔池在結晶過程中存在著偏析現象,低熔點共晶和雜質在結晶過程中以液態間層形式存在從而形成偏析,凝固以後強度也較低,當焊接應力足夠大時,就會將液態間層或剛凝固不久的固態金屬拉開形成裂紋。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點共晶和雜質,當焊接拉應力足夠大時,也會被拉開。總之,熱裂紋的產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學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針對其產生原因,其預防措施如下:
(1)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條、焊絲、焊劑和保護氣體)中易偏析元素和有害雜質的含量,特別應控制硫、磷的含量和降低含碳 ,一般用於焊接的鋼材中硫的含量不應大於0.045%,磷的含量不應大於0.055%;另外鋼材含碳量越離,焊接性能越差,一般焊縫中碳的含量控制在0.10%以下時,熱裂紋敏感性可大大降低。(2)調整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改善焊縫組織,細化焊縫品粒,以提高其塑性,減少或分散偏析程度,控制低熔點共品的有害影響。(3)採用鹼性焊條或啟物焊劑,以降低焊縫中的雜質含攝,改善結晶時的偏析程度。(4)適當提高焊縫的形狀系數,採用多層多道焊接方法,避免中心線偏析,可防止中心線裂紋。(5)採用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方向,採用較小的焊接線能超,整體預熱和錘擊法,收弧時填滿弧坑等工藝措施。
2、冷裂紋
冷裂紋一般是指焊縫在冷卻過程中溫度降到馬氏體轉變溫度范圍內(300—200℃以下)產生的,可以在焊接後立即出現,也可以在焊接以後的較長時間才發生,故也稱為延遲裂滑鋒紋。其形成的基本條件有3個:焊接接頭形成淬硬組織;擴散氫的存在和濃集;存在著較大的焊接拉伸應力。其預防措施主要有:
(1)選擇合理的焊接規范和線能 ,改善焊縫及熱影響區組織狀態,如焊前預熱、控制層問溫度、焊後緩冷或後熱等以加快氫分子逸出。(2)採用鹼性焊條或焊劑,以降低焊縫中的擴散氧含量。(3)焊條和焊劑在使用前應嚴格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烘乾(低氫焊條300℃~350℃保溫1h;酸性焊條100℃~l50℃保溫1h;焊劑200℃~250。C保溫2h),認真清理坡口和焊絲,去除油污、水分和銹斑等臟物,以減少氫的來源。(4)焊後及時進行熱處理.一是進行退火處理,以消除內應力,使淬火組織回火,改善其韌性;二是進行消氫處理,使氫從焊接接頭中充分逸出。(5)提高鋼材質量,減少鋼材中的層狀夾雜物。(6)採取可降低焊接應力的各種工藝措施。
三、鋼結構焊接檢驗中的相關問題
1、焊縫等級、檢驗等級、評定等級的區別與聯系
要求進行內部質量探傷的焊縫,按質量等級分一級和二級,稱一級焊縫和二級焊縫,此即為焊縫等級。
檢驗等級系指檢驗檢測達到的精度,即檢測儀器與檢測方法結合而得到的檢測結果的精確程度。超聲波探傷採用GB/T11345—1989標准按檢測等級由低到高分為A、B、C三個級別,射線探傷採用GB/T3323—1987標准按檢測等級由低到高分為A、AB、B三個級別,它們分別規定了手工超聲波探傷的檢測方法、探測面、檢測范圍和允許缺陷當量(dB值)以及射線探傷所要達到的靈敏度(透照厚度與像質計的關系)。
評定級別是指探傷人員在檢出缺陷後依據標准對缺陷測量進而確定的焊縫內部質量級別。具體來說,超聲波探傷指對波高在測長線與判廢線之間(Ⅱ區)缺陷測長後,依標准GB/T11345—1989表6進行缺陷定級;射線探傷是指測量底片上缺陷指示長度和大小,依標准GB/T3323—1987表6、表7、表9、表10並綜合評級(見該標准16.1~16.4),這一條是每一個探傷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
2、超標缺陷處理與復探、擴探
GB 50205《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只規定了檢測方法、檢測比例和合格級別,對於缺陷的處理沒有明確要求。參照JG 181《建築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和其他行業焊接檢驗標准規范的要求,對於檢出的缺陷可作如下處理:
(1)檢測出的不允許缺陷必須返修,返修後按同種檢測方法檢測合格後方認為該焊縫合格。
(2)對要求抽查檢驗的焊縫,發現不允許缺陷後,應在被檢測區域兩端整條焊縫長度的各10%且不小於200mm(長度允許時)的區域擴檢。
A)若在擴檢區域未發現超標缺陷,應認為該焊縫合格。B)若在擴檢區域發現超標缺陷,則該條焊縫全檢。
(3)對於現場安裝要求抽查檢驗的焊縫,發現不允許缺陷後,按下述原則擴檢;
A)增加該類型同一焊工焊接的兩條焊縫檢測,若此兩條擴檢焊縫未發現超標缺陷,應認為該批焊縫合格。B)若此兩條擴檢焊縫發現超標缺陷,則每一條含超標缺陷的焊縫按上述原則再各抽檢兩條焊縫。C)若再次抽檢的焊縫未發現超標缺陷,應認為該批焊縫合格。D)若再次抽檢的焊縫仍發現有超標缺陷,則該焊工焊接的該類型焊縫全檢。同時,可協商適當增加其餘焊縫檢測比例。
參考文獻
[1]田錫唐.焊接結構.機械工業出版社,1982
[2]黃文哲.焊接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
[3]白雲.鋼結構.鋼結構》編輯部,2003.2
[4]田錫唐.火焰成形研究論文集.哈爾濱工業大學,1980

『肆』 用proe怎麼畫用鋼材焊接的結構圖

proe也有鋼架和焊接模塊的~
efx鋼架設計版視頻參權考
http://proe.blog.163.com/blog/static/174594657201171392227170/

『伍』 怎麼快速用CAD畫出鋼結構圖、怎麼看懂剛結構圖。

建議不要心急,畫圖也是個精細活,先要學習鋼結構的基本表示方式,比如H型鋼、槽鋼等的畫法,焊接的表示等等;其次需要學習怎麼用CAD繪圖,這部可以直接用你需要繪制的圖紙進行學習,耐心畫完一張或幾張圖紙之後你應該就可以看明白圖紙了。最快也需要一周左右吧。。。

『陸』 結構工程師:結構施工圖的繪制方法

施工圖是工程師的「語言」, 是設計者設計意圖的體現,也是施工、監理、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結構施工圖在整個設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從事。

對結構施工圖的基本要求是:圖面清楚整潔、標注齊全、構造合理、符合國家制圖標准及行業規范,能很好地表達設計意圖,並與計算書一致。

通過結構施工圖的繪制,應掌握各種結構構件工程圖表的表達方法,會應用繪圖工具手工繪圖、修改(刮圖)和校正,同時能運用常用軟體通過計算機繪圖和出圖。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配筋圖的表示方法有三種:

一、詳圖法。它通過平、立、剖面圖將各構件(梁、柱、牆等)的結構尺寸、配筋規格等「逼真」地表示出來。用詳圖法繪圖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樑柱表法。它採用表格填寫方法將結構構件的結構尺寸和配筋規格用數字元號表達。

此法比「詳圖法」要簡單方便得多,手工繪圖時,深受設計人員的歡迎。其不足之處是:同類構件的許多數據需多次填寫,容易出現錯漏,圖紙數量多。

三、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以下簡稱「平法」)。

它把結構構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鋼筋規格在構件的平面位置用數字和符號直接表示,再與相應的「結構設計總說明」和梁、柱、牆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平法的優點是圖面簡潔、清楚、直觀性強,圖紙數量陵沒芹少,設計和施工人員都很歡迎。

為了保證按平法設計的結構施工圖實現全國統一,建設部已將平法的制圖規則納入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詳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GJBT-518 00G101)(以下簡稱《平法規則》)。

「詳圖法」能加強繪圖基本功的訓練:「樑柱表法」目前還在廣泛應用;而「平法」則代表了一種發展方向。畢業設計時宜在掌握各種方法的基礎上有所側重。

結構施工圖繪制的具察早體內容

基本內容

一、 圖紙 目錄

全部 圖紙 都應在「 圖紙 目錄」上列出,「 圖紙 目錄」的圖號是「G-0」。

結構施工圖的「圖別」為「結施」。「圖號」排列的原則是:從整體到局部,按施工順序從下到上。例如,「結構總說明」的圖號為「G-1」(G表示「結施」),以後依尺畢次為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基礎及基礎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層結構平面、各種大樣圖、樓梯表、柱表、梁大樣及梁表。

按平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又分為牆柱定點陣圖、各類結構構件的平法施工圖(模板圖,板、梁、柱、剪力牆配筋圖等,特殊情況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圖),並應和相應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此時應按基礎、柱、剪力牆、梁、板、樓梯及其它構件的順序排列。

二、結構總說明

「結構總說明」是統一描述該項工程有關結構方面共性問題的 圖紙 ,其編制原則是提示性的。設計者僅需打「√」,表明為本工程設計採用的項目,並在說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繪圖筆填上需要的內容。

必要時,對某些說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鋼筋混凝土樑上的構造柱,鋼筋錨入梁內長度及鋼筋搭接長度均可按實際設計修改;單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大直徑或減少間距等等;圖中通過說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 「K8」 「K10」 、「K12」依次表示直徑為6、8、10、12而間距均為200mm的配筋。

有剪力牆的高層建築宜採用「(高層)結構說明」。

三、樁基礎統一說明及大樣

人工挖孔(沖、鑽孔)灌注樁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一般都有統一說明及大樣。與結構總說明不同的是,圖中用「×」表示不適用於本設計的內容,對採用的內容不必打「√」,同時應在空格處填上需要的內容。

樁表中的「單樁承載力設計值」是樁基礎驗收時單樁承載力試驗的依據,宜取100kN的倍數。

確定「設計樁頂標高」時,應考慮樁台(樁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頂標高、地基梁與樁檯面間的預留空間、樁頂嵌入樁台的深度等因素。

圖中的「不另設樁台的樁頂大樣」,其「設計樁頂標高」應在施工縫處,大樣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擴大的樁台,應增加端部環向加勁箍及構造鋼筋網,註明配筋量等。

四、基礎及基礎梁平面

⒈ 基礎平面與基礎梁平面可合並為一圖,比例可用1:100;大樣圖可用1:60或1:50;基礎說明可用6號仿宋字體。

基礎梁用雙細實線表示,梁寬要按比例畫。首層內、外牆及第一跑樓梯的相應位置下均應布置基礎梁:「地骨」一般只用於跨度小、高度不到頂的內部隔牆(如廁位隔牆);按抗震設計時,一般要沿軸線在相鄰基礎間布置基礎梁。

⒉ 尺寸標注

尺寸線通常分為總尺寸線、柱網尺寸線、構件定位尺寸線三類。構件定位尺寸應盡量靠近要表示的構件,位於平面中部及遠端的構件應另加標注。

總尺寸及柱網尺寸、軸線符號、注寫方向、圓圈大小均要符合制圖標準的規定。要注意區分主軸線和輔助軸線,凡出現在基礎平面上的豎向構件的定位軸線才能編為主軸線。

邊柱、角柱及梯間兩側的柱,一般以其外邊緣定位,中間柱以底層柱中定位,剪力牆以牆中或不收級一側定位,變形縫以縫兩側的雙柱或牆柱凈距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層間的樓梯平台如用樑上起柱(LZ)支承,要標出小柱的定位尺寸。

基礎梁的邊梁按外邊緣定位,中間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須採用主軸線。

基礎以中心定位。樁台的中心一般與柱中重合,對聯合樁台則應使樁群的重心與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同一類型樁台應選一個標出樁的相對位置。

各種受力構件(梁、柱、剪力牆等)宜在圖中構件旁註上截面尺寸。同一編號的構件可只注其中一個構件的尺寸。

⒊ 基礎大樣應畫出剖面、平面、配筋圖,內容詳盡至滿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圖中,要正確表示雙向配筋的相對位置關系,一般應將彎矩較大的一向放在外層。對於方形樁台,為免施工時放錯,應使雙向配筋量相等。

⒋ 基礎說明應包括:

⑴ 結構總說明和樁基礎統一說明中沒有提及的基礎做法;

⑵ 樁檯面標高、樁頂設計標高、樁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 柱與軸線、基礎梁與軸線以及基礎與柱的位置關系;

⑷ 與基礎定位有關的柱、剪力牆的截面尺寸;

⑸ 構件編號說明等。

結構圖中的文字說明應盡量簡短,文法要簡要、准確、清楚,敘述的內容應為該圖中極少數的特殊情況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量情況。

五、各層結構平面

結構平面圖有兩種劃分方法:按「樑柱表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可分為模板圖和板配筋圖(當結構平面不太復雜時可合並為一圖);按「平法」繪圖時,各層結構平面需分為牆柱定點陣圖、各類結構構件的平法施工圖(模板圖、板配筋圖以及梁、柱、剪力牆、地下室側壁配筋圖等)。

各層的「模板圖」及「板配筋圖」可按本節所述方法繪制。

⒈ 尺寸線標註:通常分為結構平面總尺寸線、柱網尺寸線、構件定位尺寸線及細部尺寸線等。標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 平面圖中梁、柱、剪力牆等構件的畫法:原則是從板面以上剖開往下看,看得見的構件邊線用細實線,看不見的用虛線。剖到的承重結構斷面應塗黑色。

凡與梁板整體連接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如窗頂裝飾線、花池、水溝、屋面女兒牆等,必須在結構圖中表示。構件大樣圖應加索引。

對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廁、孔洞等),要用陰影方法表示,並在圖紙背面用紅色鉛筆在陰影部分輕塗。如有凹板,應標出其相對標高及板號。

樓梯間在樓層處的平台梁板應歸入樓層結構平面之內。對梯段板及層間平台,應用交叉細實線表示,並寫上「梯間」字樣。

⒊ 繪圖順序:一般按底筋、麵筋、配筋量、負筋長度、板號標志、板號、框架梁號、次梁號、剪力牆號、柱號的順序進行。

板底、面鋼筋均用粗實線表示,宜畫在板的1/3處。文字用繪圖針筆書寫,字體大小要均勻(可用數字模板),當受到位置限制時,可跨越梁線書寫,以能看清為准。所有直線段都不應徒手繪制。

雙向板及單向板應採用表示傳力方向的符號加板號表示。

在板號下中應標出板厚。當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時,可只標出特殊的板厚,其餘在本圖內用文字說明。

在各層模板圖中,應標出全部構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牆、柱)的編號,不得以對稱性等為由漏標。

過梁(GL)應編注於過梁之上的樓層平面中。

樑上起柱(LZ),要標出小柱的定位尺寸,說明其做法。

⒋ 底筋的畫法

結構平面圖中,同一板號的板可只畫一塊板的底筋(應盡量注於圖面左下角首先出現的板塊),其餘的應標出板號。

底筋一般不需註明長度。繪圖時應注意彎鉤方向,且彎鉤應伸入支座。

對常用的配筋如φ6@200、φ8@200、φ10@200等可用簡記法表示,與結構總說明配合使用。

分布筋只在結構總說明中註明,圖中不畫出。

⒌ 負筋的畫法

同一種板號組合的支座負筋只需畫一次。如某塊板的支座另一邊是兩塊小板時,則只按其中較大的板配置負筋。

板的跨中不出現負彎矩時,負筋從支座邊可伸至板的L0/3(活載大於三倍恆載)、L0/4(活載不大於三倍恆載)、或L0/5(端支座)。L0為相鄰兩跨中較大的凈跨度。雙向板兩個受力方向支座負筋的長度均取短向跨度的1/4.鋼筋長度應加上樑寬並取50mm的倍數。板的跨中有可能出現負彎矩時,板面負筋宜採用直通鋼筋。

負筋對稱布置時,可採用無尺寸線標注,負筋的總長度直接注寫在鋼筋下面;負筋非對稱布置時,可在梁兩邊分別標注負筋的長度(長度從梁中計起);端跨的負筋無尺寸線時直接標注的是總長度;以上鋼筋長度均不包括直彎鉤長。

板厚較大的懸臂板筋和直通負鋼筋,均應加設支撐鋼筋,並在圖中註明。

⒍ 其他

對平面圖中難以畫清楚的內容,如凹廁部分樓板、局部飄出、孔洞構造等,可用引出線標注,或加剖面索引、用大樣圖表示。

板面標高有變化時,應標出其相對標高。

砌體隔牆下的板內加筋以粗直線表示(鋼筋端部不必示出彎鉤),並且註明定位尺寸。

詳圖法施工圖

一、框架梁、柱配筋圖

⒈ 框架大樣圖可用1:40比例繪制。 各柱柱中、懸臂梁根部、框架梁兩端及跨中各作一個剖面,均用1:20比例繪制。

⒉ 完整標出框架的構件尺寸及定位尺寸,並用一度尺寸線標明層高、柱高、梁頂標高。

⒊ 柱的縱向鋼筋

縱向鋼筋用粗實線表示。Ⅰ級鋼筋的切斷點要畫彎鉤;Ⅱ級鋼筋的切斷點用短斜線標出,並斜向鋼筋一方;鋼筋如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接點或焊點用圓點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實線表示。

⑴ 柱的縱筋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時,應標出接點位置;當採用搭接連接時,要標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長度(取50mm的倍數,以下同);柱縱筋需要分批接駁時,應標出每次接駁的位置。

⑵ 柱中插筋及切斷鋼筋的錨固長度LaE,可採用文字說明的方法註明。

⑶ 頂層柱頂柱筋及梁筋的錨固做法,應在圖上有所表示。

⑷ 柱的剖面大樣中各類縱筋和箍筋要分別標注,並標明剖面尺寸。

⒋ 柱的箍筋

⑴ 柱箍筋加密區范圍以及加密區、非加密區、節點核芯區的箍筋做法應在圖上註明;

⑵ 箍筋按規定需採用復合箍筋時,應在柱剖面旁邊用示意圖表示復合箍筋的做法,並注意箍筋末端彎鉤的畫法。

⒌ 梁的縱向鋼筋

⑴ 懸臂梁負筋,應與框架梁邊跨的負筋一起考慮,繪圖時可根據需要進行調配,以免支座鋼筋過密。

⑵ 梁縱筋由於構造原因不能伸入鄰跨時,可將部分鋼筋向下或向上錨入柱內,繪圖時可根據需要調整配筋。

⑶ 梁的支座負筋分批切斷時,在圖中應分批標明切斷點位置。為便於區分鋼筋,詳圖中宜加上鋼筋編號。

⑷ 抗震設計時框架梁的貫通鋼筋,當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度對接焊接長時,應標出接點位置;當採用兩端與支座負鋼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長時,應在圖紙上註明搭接位置及長度。

除貫通筋外,有時尚需增加架立筋以滿足箍筋肢距的需要,此時應將貫通筋與架立筋分別標出。

⑸ 梁端底筋及麵筋錨入柱內的錨固長度LaE,可採用文字說明的方法。

⒍ 梁的吊筋

梁側有集中荷載(次梁)作用時,應標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並畫出吊筋的大樣。

⒎ 梁的箍筋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加密區及非加密區的箍筋做法應在圖上註明;

⒏ 梁的腰筋

梁的腰筋為按構造配置時,長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計算(抗扭或側向抗彎)而設置的腰筋,其錨入柱內的長度為LaE,繪圖時須注意其區別。

⒐ 梁剖面大樣

梁剖面大樣中各類縱筋和箍筋要分別標注,並標明剖面尺寸。

採用復合箍筋時,應在剖面旁邊用示意圖表示復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應注意箍筋末端彎鉤的畫法。

二、剪力牆配筋圖

⒈ 剪力牆配筋平面圖及剖面圖的比例可與框架大樣圖相同。連梁因為鋼筋通長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連梁可只作一個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⒉ 用一度尺寸線標明層高及連梁高,註上連梁頂的標高。標明剪力牆的定位軸線、開口尺寸、各片牆的厚度、寬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對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電梯井、門洞等),要用陰影方法表示,並在圖紙背面用紅色鉛筆在陰影部分輕塗。

⒊ 剪力牆的鋼筋

⑴ 剪力牆各種鋼筋的用量應在平面及剖面圖中適當表示。當豎向鋼筋沿高度減少時,要標出考慮錨固長度後縱筋的切斷位置。

⑵ 連梁的底筋、麵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結筋的數量及構造要求,應在圖上表達清楚。

鋼筋均用粗實線表示。Ⅰ級鋼筋的切斷點畫彎鉤,Ⅱ級鋼筋畫短斜線。

⒋ 剪力牆的水平鋼筋與豎向鋼筋的關系、拉結筋的做法、鋼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鋼筋轉角構造、頂層豎筋與屋面板的錨固、牆與柱之連接等構造做法,應在施工圖中或在(高層)結構說明中表達清楚。

三、樓梯配筋圖

樓梯配筋圖可結合建築施工圖,在其樓梯剖面大樣圖預留的位置直接繪出。

梁大樣及梁表梁表也有多種形式,應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梁表。填表前應與圖對應搞清各符號含義。下面以圖10-2為例說明梁表的填寫方法。

⒈ 梁號應由基礎梁開始往上按施工順序逐層填寫,同一層先填框架梁再填次梁、梯梁;當幾層框架梁(如三至五層的第3號框架梁)相同時,「梁號」可表示為「3~5KL3」等;連續梁的「分號」可只填跨號(如-1,-2,-P等)。

⒉ 基礎梁及獨立梁的梁頂標高一定要填寫。基礎梁的梁頂標高一般可取室內設計標高以下50mm;外牆下的基礎梁,尚應使梁底低於室外地面設計標高,以免外牆面因沉降不同出現開裂現象。

⒊ 截面型式及截面尺寸應按梁表中的梁截面型式填寫。必要時,可對其作出修改或補充。

⒋ 梁的跨度一般按軸線距離填寫(單位:毫米),支座寬則從軸線計起,懸臂跨應填寫端部尺寸h1等。

⒌ 梁表中①②號筋必須逐跨填寫,不得使用相同號「``」。梁的底筋如分排放置時,應用二、三或「上、下」註明;①②號筋不標注S1、S2長度時,按梁表說明第7條的規定執行,應在該條文處填寫錨固長度為40d(不少於LaE),d為鋼筋直徑。

⒍ 在某一梁跨內所填的⑧及⑨號鋼筋如無註明「左」或「右」時,是指該跨右端支座(按分跨編號循序而言)的鋼筋,填寫時應特別注意。

⒎ 梁表說明第8條中,⑤號筋與⑦、⑨號筋的搭接長度宜改為40倍⑤號筋直徑(不少於受拉搭接長度),以滿足作為貫通筋的要求。

⒏ ⑦號筋的C5及La長度,可取50mm的倍數;⑨號筋如分排放置,要用二、三或「上、下」註明;④⑤號筋的截面積應不少於⑦或⑨號筋截面積的1/4;⑩號筋等的C1長度,不宜少於C2的1.5倍,伸至內跨應不少於 Ln/3.⒐ 通長鋼筋應註明「通長」字樣並說明允許搭接的部位;如採用④號連通筋,除首跨C1及末跨C2需填寫外,其餘均用「連通」或「* 」號表示。

⒑ 懸臂跨⑩號或支座的⑦、⑨號鋼筋互相搭接而不需要④⑤號筋時,宜用斜線將該項劃去,以方便檢查有否遺漏。

⒒ 箍筋要註明端部及跨中的范圍;如為抗扭箍,要在旁邊註明「(抗扭)」。

⒓ 次梁作用處,除2根吊筋外,每側宜再加3到4個密箍;懸臂端集中力處,宜再加4個密箍;密箍直徑與該梁段其它箍筋相同,間距為50mm.

⒔ 腰筋為一排時,不必寫排數。

三、樓梯表

目前流行有多種式樣的樓梯表,其表達方式、符號不盡統一,但其填寫方法都相似。

⒈ 梯板號:應由首層(或地下室)第一跑開始按施工順序由下往上進行編號。折板式樓梯的上、下跑梯板由於類型不同,不能用同一編號。編號時應結合樓梯間剖面大樣進行。

⒉ 梯板的跨度、厚度、踏步尺寸等,應按大樣圖對應填寫,單位為毫米。

⒊ 梯板的負筋長度:在所選樓梯表的大樣中,應留意標注的負筋長度是水平投影還是與梯板方向平行的長度。

⒋ 當梯板底筋要在彎折處分開錨固時,底筋應分段填寫,並標注錨固長度;彎折處的負筋長度應加長,見2.4.1節。

⒌ 首段梯板應支承於基礎梁或地下室底板,不應採用天然地基基礎。如梯表提供的大樣圖不符合要求,可作修改或另繪大樣。

⒍ 梯表說明中,應填寫混凝土強度等級;梯板的分布筋宜改為φ8@250;梯扶手下應另加2φ12.

按平法設計的配筋圖,應與相應的「梁、柱、剪力牆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配合使用。各類構件的構造通用圖及說明都是簡明敘述構件配筋的標注方法,再以必要的附圖展示構造要求。目前已有多種與平法或「原點陣圖示法」配套使用的「通用圖及說明」,選用時應與國家標准《平法規則》相符合。並在各類構造通用圖說明的空格處填上需要的內容。

柱平法施工圖

柱平法施工圖有列表注寫和截面注寫兩種方式。柱在不同標准層截面多次變化時,可用列表注寫方式,否則宜用截面注寫方式。

在平法施工圖中,應在圖紙上註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層的結構層樓(地)面標高、結構層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並在圖中用粗線表示出該平法施工圖要表達的柱或牆、梁,(實際圖紙粗線只畫其中一項)。

結構層樓面標高是指將建築圖中的各層地面和樓面標高值扣除建築面層及墊層厚度後的標高,結構層號應與建築樓層號對應一致。

⒈ 列表注寫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或幾個截面標注幾何參數代號(反映截面對軸線的偏心情況),用簡明的柱表注寫柱號、柱段起止標高、幾何尺寸(含截面對軸線的偏心情況)與配筋數值,並配以各種柱截面形狀及箍筋類型圖。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礎頂面標高)往上以變截面位置或配筋改變處為界分段注寫,具體注寫方法詳見《平法規則》。

⒉ 截面注寫方式:在分標准層繪制的柱平面布置圖的柱截面上,分別在同一編號的柱中選擇一個截面,直接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數值。

⑴ 在柱定點陣圖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繪制柱截面配筋圖,在其編號後再注寫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狀標注所需數值)、角筋、中部縱筋及箍筋。

⑵ 柱的豎筋數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畫在大樣圖上,並集中標注在大樣旁邊。

⑶ 當柱縱筋採用同一直徑時,可標注全部鋼筋;當縱筋採用兩種直徑時,需將角筋和各邊中部筋的具體數值分開標注;當柱採用對稱配筋時,可僅在一側注寫腹筋。

⑷ 必要時,可在一個柱平面布置圖上用小括弧「( )」和尖括弧「 >」區分和表達各不同標准層的注寫數值。

⑸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僅分段截面與軸線的關系不同時,可將其編為同一柱號。但此時應在未畫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寫該截面與軸線關系的具體尺寸。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也有列表注寫和截面注寫兩種方式。剪力牆在不同標准層截面多次變化時,可用列表注寫方式,否則宜用截面注寫方式。

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可採取適當比例單獨繪制,也可與柱或梁平面圖合並繪制。當剪力牆較復雜或採用截面注寫方式時,應按標准層分別繪制。

在剪力牆平法施工圖中,也應採用表格或其他方式註明各結構層的樓面標高、結構層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對於軸線未居中的剪力牆(包括端柱),應標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⒈ 列表注寫方式:把剪力牆視為由牆柱、牆身和牆梁三類構件組成,對應於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的編號,分別在剪力牆柱表、剪力牆身表和剪力牆梁表中注寫幾何尺寸與配筋數值,並配以各種構件的截面圖。在各種構件的表格中,應自構件根部(基礎頂面標高)往上以變截面位置或配筋改變處為界分段注寫,詳見《平法規則》。

⒉ 截面注寫方式:在分標准層繪制的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直接在牆柱、牆身、牆樑上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數值。下面以圖10-5為例說明其表達方法:

⑴ 選用適當比例原位放大繪制剪力牆平面布置圖。對各牆柱、牆身、牆梁分別編號(編號方法可見第一章)。

⑵ 從相同編號的牆柱中選擇一個截面,標注截面尺寸、全部縱筋及箍筋的具體數值(注寫要求與平法柱相同)。

⑶ 從相同編號的牆身中選擇一道牆身,按牆身編號、牆厚尺寸,水平分布筋、豎向分布筋和拉筋的順序注寫具體數值。

⑷ 從相同編號的牆梁中選擇一根牆梁,依次引注牆梁編號、截面尺寸 、箍筋、上部縱筋、下部縱筋和牆梁頂面標高高差。牆梁頂面標高高差,是指相對於牆梁所在結構層樓面標高的高差值,高於者為正值,低於者為負值,無高差時不注。

⑸ 必要時,可在一個剪力牆平面布置圖上用小括弧「( )」和尖括弧「 >」區分和表達各不同標准層的注寫數值。

⑹ 如若干牆柱(或牆身)的截面尺寸與配筋均相同,僅截面與軸線的關系不同時,可將其編為同一牆柱(或牆身)號。

⑺ 當在連梁中配交叉斜筋時,應繪制交叉斜筋的構造詳圖,並註明設置交叉斜筋的連梁編號。

『柒』 求單層活動房鋼架結構設計圖紙和板房安裝說明!越詳細越好!最好是把從開始焊接鋼架結構到安裝板房所有過

首先是焊接主體框架,四邊各一個立柱,中間以三米一跨加一根立柱,當然也可以是二米一根,

立柱頂連接起來,看你是多高的房子,如果是2.8米那麼中間加一道就可以了。這樣牆的框架就出來了,頂子上如果是一坡出水,那麼根據跨度來焊檁條,一般是一米一根檁條。如果是二坡出水那就要焊人字梁了。從圖片中可以看出。

安裝彩鋼板就簡單了,先安牆板,再安裝頂板,全部用自攻螺絲固定。最後就是裝飾工程了。

如打銀角,包邊等等。

『捌』 工字梁焊接結構怎麼設計!

按規范走啊

閱讀全文

與焊接框架圖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和銅哪個更吸熱 瀏覽:273
200w蕊片如何焊接 瀏覽:351
鋼筋擠壓連接技術有什麼和什麼區別 瀏覽:890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鋼鐵長城 瀏覽:241
75鋼管理論重量是多少 瀏覽:362
兩用電焊機燒不銹鋼是什麼氣 瀏覽:931
直銷市政護欄需要多少錢 瀏覽:406
氧焊混合閥管斷了 瀏覽:169
鋼板什麼切割切面最平 瀏覽:326
鋼材復合板是指什麼 瀏覽:818
網紅麵包模具哪裡買 瀏覽:935
鋼材索氏體怎麼做 瀏覽:508
工藝管道焊接管台如何計算工作量 瀏覽:681
藤椅鋼管彎了怎麼恢復 瀏覽:829
ysl方管206號色 瀏覽:429
東吳證券三方存管銀行有哪些 瀏覽:167
取鋼板多久康復治療 瀏覽:273
經常用水清洗的鋼板用什麼漆 瀏覽:959
鋁合金成品變形縫多少錢 瀏覽:253
數控模具平底刀怎麼磨好看又耐用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