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保焊焊縫外表質量要求有哪些
二保焊的電流電壓調節順口溜:
焊接在焊接電流一定時,送絲速度越快則焊接深度越小,焊接電壓越大則焊接深度也越小;在電流一定情況下,電壓和送絲速度應反向調節。若焊絲是ф1、2;則電壓為18V,送絲速度為60CM/MIN,一般調機只動電壓。
二保焊焊縫外表質量要求:
1、焊縫應過渡光順,不能突變<90°過渡角度。
2、焊縫直線度,任何部位在≤100mm內直線度≤升昌2mm。
3、角焊縫K值公差為褲知物件板厚≤4mm時0.9K0≤K≤K0+1;物件板厚>4mm時0.9K0≤K≤K0+2。(K0為設計焊腳尺寸)。
4、焊縫高低差在長度25mm,其高低差應≤1.5mm。
5、焊縫不允許低於工件表面及裂縫和尚未熔合的缺陷存在。
6、焊縫咬邊:當板厚≤6mm,d≤0.3mm局部,d<0.5mm;當板厚>6mm,d≤0.5mm(d為咬邊深度)。
7、全部焊接缺陷吵純扒允許進行修補,修補後應打磨光順。
8、多道焊縫表面堆疊相交處下凹深度應≤1mm。
9、部件物材為鑄鋼件時,焊後必須經550℃退火處理,以消除應力。
『貳』 焊接質量規范
焊縫的技術質量標准
1、焊縫外觀技術質量標准。焊縫魚鱗焊波光滑美觀,焊縫高低、寬窄一致。焊縫金屬向母材金屬應圓滑過渡。焊縫不允許存在咬邊、焊瘤、弧坑、表面氣孔、表面裂紋等缺陷。
2、焊縫內部技術質量標准。電驗武,道焊縫的質量標准(JB928-67)規定分為五級。一級焊縫內,缺陷最少,質量最高。二、三、四級焊縫內部缺陷依次增多,質量依次降低。缺陷數量超過四級者為五級焊縫。各個焊縫的射線探傷要求應達到哪一級是由產量設計部門規定的。
3、焊縫氣密性質量要求。承受氣壓和液壓的焊件,必須某進行氣密性試驗。常用氣密性試驗的方法中有煤油試驗、氣壓試驗和水壓試驗等。至於選用哪一種試驗方法和質量標准,應根據焊件的用途和技術要求來決定。
4、焊金相質量要求。金相質量是指焊接接頭金相組織的變化、夾渣、焊透情況和顯微裂紋、晶粒大小等。其採用的標准和等級要求,由工件技術文件具體規定之。
5、焊縫金屬及焊接接頭機減性能質量標准。機械性能是鑒定產品及焊縫金屬質量的重要指標。機被性能的試驗方法,可參見JB303~62標准。一般要進行抗拉、沖擊、抗剪、扭轉、硬度、疲勞及彎曲等試驗。一般低碳鋼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應不低於母材金屬,彎曲角應在120°以上。
6、焊縫的化學成分質量要求。它是焊接原量的綜合檢驗內容之一。其採用的標准和等級要求按工件技術文件的具體規定。
『叄』 在焊接過程中如何使焊縫達到焊接的質量標准
焊縫外觀:焊縫外形均勻,焊道與焊道、焊道與基本金屬之間平滑,焊渣和飛濺物清除干凈。
焊接:也稱作熔接、鎔接,是一種以加熱、高溫或者高壓的方式接合金屬或其他熱塑性材料如塑料的製造工藝及技術。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它是適合各種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壓力。
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屬於各種金屬材料和部分金屬材料的加工。
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適合於各種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適合於不同金屬或異類材料的焊接加工。
現代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激光、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
『肆』 焊接質量檢驗標准
焊接質量檢驗標准:
1、焊接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應檢查質量證明書及烘焙記錄。
2、焊工必須經考核合格,檢查焊工相應施焊條件的合格證及考核日期。
3、一級和二級焊縫必須經探傷檢驗,並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檢驗焊縫探傷報告。
4、焊縫表面一級和二級焊縫不得有裂余型紋、焊瘤、燒穿友毀坦、弧坑等缺陷。二級焊好桐縫不得有表面氣孔夾渣、弧坑、裂紋、電焊擦傷等缺陷,且一級焊縫不得有咬邊,未焊滿等缺陷。
5、焊縫外觀:焊縫外形均勻,焊道與
『伍』 焊接焊縫要求
技術要求:
1、焊接時焊縫要求平滑,不得有氣孔夾渣等焊接缺陷,發現缺陷及時修補。焊縫高度一般與鋼板接近,採用斷續焊時,焊縫長度及間隔應均勻一致。
2、製作件要求密封連續焊接時,要求焊縫處不得出現氣孔沙眼現象。
3、焊接時要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母材(焊件)的厚度。不同厚度的母材(焊件)焊接時,焊縫高度不能小於最薄母材(焊件)厚度。
焊接通過下列三種途徑達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熱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接合,必要時可加入熔填物輔助,它是適合各種金屬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壓力。
2、壓焊——焊接過程必須對焊件施加壓力,屬於各種金屬材料和部分金屬材料的加工。
3、釺焊——採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做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母材,填充接頭間隙,並與母材互相擴散實現鏈接焊件。適合於各種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適合於不同金屬或異類材料的焊接加工。
(5)在焊接過程中如何使焊縫達到質量標准擴展閱讀:
焊接原理:
1 預熱
預熱能降低焊後冷卻速度,有利於降低中碳鋼熱影響區的最高硬度,防止產生冷裂紋,這是焊接中碳鋼的主要工藝措施。預熱還能改善接頭塑性,減小焊後殘余應力。
通常,35和45鋼的預熱溫度為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剛度很大,裂紋傾向大時,可將預熱溫度提高至250~400℃。
若焊件太大,整體預熱有困難時,可進行局部預熱,局部預熱的加熱范圍為焊口兩側各150~200mm。
2 焊條條件:許可時優先選用酸性焊條。
3 坡口形式:將焊件盡量開成U形坡口式進行焊接。如果是鑄件缺陷,鏟挖出的坡口外形應圓滑,其目的是減少母材熔入焊縫金屬中的比例,以降低焊縫中的含碳量,防止裂紋產生。
4 工藝參數:由於母材熔化到第一層焊縫金屬中的比例最高達30%左右,所以第一層焊縫焊接時,應盡量採用小電流、慢焊接速度,以減小母材的熔深,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灼傷(電流過大時母材被燒傷)。
5 熱處理:焊後應在200-350℃下保溫2-6小時,進一步減緩冷卻速度,增加塑性、韌性,並減小淬硬傾向,消除接頭內的擴散氫。所以,焊接時不能在過冷的環境或雨中進行。
焊後最好對焊件立即進行消除應力熱處理,特別是對於大厚度焊件、高剛性結構件以及嚴厲條件下(動載荷或沖擊載荷)工作的焊件更應如此。焊後消除應力的回火溫度為600~650℃,保溫1-2h,然後隨爐冷卻。
『陸』 為了保證焊縫質量,需要什麼措施
焊接從母材和焊條熔化到熔池的形成、停留、結晶,其過程發生了許多的冶金化學反應,這樣就影響了焊縫的化學成分、組織、力學性能(強度、硬度、韌性和疲勞極限) 、物理和化學性能,因此,焊縫的質量好壞關繫到焊件的質量好壞,會影響到焊件的使用性能。所以我們應該對如何提高焊縫的質量進行分析。
一、熔焊冶金機理
1. 氧化
熔池的體積很小,受電弧加熱升溫很快,溫度可達2000 ℃或更高。在高溫下氧氣發生分解,成為氧原子,這樣,其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容易與金屬和碳發生氧化反應,形成大量的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方程式如下:
Fe + O = FeO Mn + O = MnO
Si + 2O = SiO2 2Cr + 3O = Cr2O3
C + O = CO
這樣,Fe 、Mn、Si 、C 等元素大量燒損,使焊縫金屬含氧量增加,焊縫力學性能大大下降(如低溫沖擊韌性明顯下降,引起冷脆,使得焊件在低溫條件下的安全性降低) 。當焊縫凝固冷卻後,FeO 轉變為Fe3O4 ,它使焊縫金屬的屈服極限、沖擊韌度、疲勞極限。SiO2 、MnO 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上浮,則成為夾雜物。CO如果沒有析出,則成為焊縫中氣孔。這些夾雜物和氣孔都會降低焊縫的性能。焊接高碳鋼和鑄鐵時容易發生CO 氣孔;焊接灰口鑄鐵時,由於碳、硅的燒損,冷卻快,焊縫會成為硬脆的白口組織。
2. 熔池吸氣
(1) 吸氮。由於受到高溫的影響,氮氣也要發生分解,形成氮原子,溶於液態金屬中,在冷卻過程中要發生相變(奧氏體轉變為鐵素體) ,氮在固溶體中的溶解度發生突降,最後以Fe4N 析出,由於Fe4N 呈片狀夾雜物,雖然使得焊縫金屬的硬度增高,但塑性下降。
(2) 吸氫。焊接接頭表面附著的油、鐵銹所含水分、焊條葯皮中配用的有機物等,經高溫分解產生氫,氫以原子的形式被液態金屬所吸收。當溫度降低時,過飽和的氫將從液態金屬中析出,成為氣孔。當焊縫凝固至室溫時,過飽和氫原子擴散到微孔中結合成氫
分子。在微孔中氫的壓力逐漸增大,使焊縫產生裂紋。高碳鋼和合金鋼容易產生氫裂。
3. 焊接應力
由於焊縫不能自由收縮而引起焊接應力,焊接應力可以引起變形,降低結構的承載能力,引發焊接裂紋,甚至造成結構脆斷。
二、提高焊縫質量措施
為了保證焊接質量,在焊接過程中,通常採取下列措施:
1.脫氧及摻合金。為了補償燒損的合金,提高焊縫的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在焊條葯皮中加入錳鐵合金等進行脫氧、脫硫、脫磷、去氫、滲合金等,從而保證焊縫的性能。
Mn + FeO = MnO + Fe Si + 2FeO = SiO2 + 2Fe
MnO + FeS = MnS + FeO CaO + FeS = CaS + FeO
2Fe3P + 5FeO = P2O5 + 11Fe
生成的MnS、CaS、硅酸鹽MnO. SiO2 和穩定的復合物(CaO) 3&8226;P2O5 不溶於金屬,進入焊渣,最終被清理掉。
2. 焊前進行清理。對坡口以及焊縫兩側的油、銹及其它雜物進行清理;對焊條、焊劑進行烘乾,可降低吸氫現象。
3. 合理的焊接順序和焊接方向。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以保證焊縫能夠自由收縮;拼板時,先焊錯開的短焊縫,後焊通直的長焊縫。另外,焊前預熱、焊後錘擊焊縫金屬,使之延伸,可以減少焊接應力。
4. 形成保護氣氛( 如CO2 、氬氣等) ,限制空氣侵入。
5. 控制電弧長度。因為電弧越長, 侵入的氧越多。
61. 對於重要的焊接結構,若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不能滿足要求時,可採取焊後熱處理(退火、回火、淬火) 改善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同時也可以消除或減少焊接應力。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提高焊縫的質量,同時也使得焊件的質量得到保證。
首先要確定母材的焊接方式,其次是看出現焊接不良的幾率,如果普通422不可以,那就選用別的焊條,以及預熱,用氣焊槍就可以局部預熱,並可進行焊後熱處理進行應力消除,振動時效和超聲沖擊處理效果也不錯,尤其超聲沖擊,應力消除率可大100%,就是投入大點,估計要15W左右吧!!!
『柒』 焊接質量的檢驗方法有哪些 檢測各種焊縫的質量的.
一 外觀檢驗
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是否有缺陷,如咬邊、燒穿、未焊透及裂紋等,並檢查焊縫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二 密封性檢驗
容器或壓力容器如鍋爐、管道等要進行焊縫的密封性試驗.密封性試驗有水壓試驗、氣壓試驗和煤油試驗幾種.
1水壓試驗 水壓試驗用來檢查焊縫的密封性,是焊接容器中用得最多的一種密封性檢驗方法.
2氣壓試驗 氣壓試驗比水壓試驗更靈敏迅速,多用於檢查低壓容器及管道的密封性.將壓縮空氣通入容器內,焊縫表面塗抹肥皂水,如果肥皂泡顯現,即為缺陷所在.
3煤油試驗 在焊縫的一面塗抹白色塗料,待乾燥後再在另一面塗煤油,若焊縫中有細微裂紋或穿透性氣孔等缺陷,煤油會滲透過去,在塗料一面呈現明顯油斑,顯現出缺陷位置.
三 焊縫內部缺陷的無損檢測
1 滲透檢驗 滲透檢驗是利用帶有熒光染料或紅色染料的滲透劑的滲透作用,顯示缺陷痕跡的無損檢驗法,常用的有熒光探傷和著色探傷.將擦洗干凈的焊件表面噴塗滲透性良好的紅色著色劑,待滲透到焊縫表面的缺陷內,將焊件表面擦凈.再塗上一層白色顯示液,待乾燥後,滲入到焊件缺陷中的著色劑由於毛細作用被白色顯示劑所吸附,在表面呈現出缺陷的紅色痕跡.滲透檢驗可用於任何錶面光潔的材料.
2 磁粉檢驗 磁粉檢驗是將焊件在強磁場中磁化,使磁力線通過焊縫,遇到焊縫表面或接近表面處的缺陷時,產生漏磁而吸引撒在焊縫表面的磁性氧化鐵粉.根據鐵粉被吸附的痕跡就能判斷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磁粉檢驗僅適用於檢驗鐵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處的缺陷.
3 射線檢驗 射線檢驗有X射線和Y射線檢驗兩種.當射線透過被檢驗的焊縫時,如有缺陷,則通過缺陷處的射線衰減程度較小,因此在焊縫背面的底片上感光較強,底片沖洗後,會在缺陷部位顯示出黑色斑點或條紋.X射線照射時間短、速度快,但設備復雜、費用大,穿透能力較Y射線小,被檢測焊件厚度應小於30mm.而Y射線檢驗設備輕便、操作簡單,穿透能力強,能照投300mm的鋼板.透照時不需要電源,野外作業方便.但檢測小於50mm以下焊縫時,靈敏度不高.
4 超聲波檢查 超聲波檢驗是利用超聲波能在金屬內部傳播,並在遇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原理來檢驗焊縫內部缺陷的.當超聲波通過探頭從焊件表面進入內部,遇到缺陷和焊件底面時,發生反射,由探頭接收後在屏幕上顯示出脈沖波形.根據波形即可判斷是否有缺陷和缺陷位置.但不能判斷缺陷的類型和大小.由於探頭與檢測件之間存在反射面,因此超聲波檢查時應在焊件表面塗抹耦合劑.
『捌』 焊接質量的檢驗方法有哪些
焊接質量檢驗不僅包括對焊接構件的檢驗,對其焊接過程的檢驗也由其重要。下面就從焊前檢查,焊中檢查,焊後檢查這三方面詳細說明。
一、焊前檢查
焊接前的准備工作主要從人員的配置,機械裝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環境,焊接過程的檢驗這六個方面進行控制。
(1)焊工資格審查
人員的配置主要從焊工資格檢查這方面進行控制。主要檢查焊工資格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所具有的焊接資格證書工種是否與實際從事的工種相適應。
(2)焊接設備檢查
焊接設備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焊接設備的型號,電源極性是否與焊接工藝相吻合,焊接過程中所用到的焊炬,電纜,氣管,以及其他焊接輔助設備,安全防護設備等是否准備齊全。
(3)原材料檢查
焊接材料的質量對焊接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焊接材料的檢查主要包括對焊接母材,焊條,焊劑,保護氣體,電極等進行質量控制。檢查這些原材料是否與合格證和國家標准相符合,檢查期包裝是否有損壞,質量是否過期等。
(4)焊接方法檢查
常用的焊接方法有電弧焊,(其中電弧焊包括焊條電弧焊,埋弧焊,鎢極氣體保護焊等),電阻焊,釺焊等。焊接方法是直接影響焊接質量的重要因素,根據焊接工藝要求選擇合適的焊接方法是保證焊接質量的重要手段。
(5)焊接環境檢查
焊接環境對焊接質量的影響也不容小視,焊接場所可能會遭遇環境溫度,濕度,風雨等不利因素。檢查是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出現下列情況必須停止焊接作業:採用電弧焊焊接工件時,風速≥8m/s;氣體保護焊焊接時風速不大於2m/s;相對濕度不超過90%;採用低氫焊條電弧焊時風速不大於5m/s;下雨或下雪。
(6)焊接過程檢查
為了保證焊接能夠正確按照焊接工藝指導書的焊接參數進行焊接,經常需要增加焊接過程的質量檢查程序。焊接過程質量檢查通常由專職或兼職質量檢驗員進行,從焊接准備工作開始,對人員配備,焊接設備,焊接材料,焊接環境,焊接方法,等各方面進行檢查、監控。
二、焊接過程中檢查
(1)焊接缺陷
尤其是採用多層焊焊接時,檢查每層焊縫間是否存在裂紋,氣孔,夾渣等缺陷,是否及時處理缺陷。
(2)焊接工藝
焊接過程是否嚴格按照焊接工藝指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包括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規范、焊接變形及溫度控制等方面進行檢查。
(3)焊接設備
在焊接過程中,焊接設備必須運行正常,例如焊接過程中的冷卻裝置,送絲機構等。
三、焊後質量檢查
(1)外觀檢查
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對焊縫表面咬邊、夾渣、氣孔、裂紋等檢查,這些缺陷採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就可以觀察。2、尺寸缺陷檢查,例如焊縫余高、焊瘤、凹陷、錯口等,需採用焊接檢驗尺進行測量。3、焊件變形量檢查。
(2)緻密性試驗檢查
常用的緻密性試驗檢驗方法有液體盛裝試漏、氣密性實驗、氨氣試驗、煤油試漏、氦氣試驗、真空箱試驗。1、液體盛裝試漏試驗主要用於檢查非承壓容器、管道、設備。2、氣密性試驗原理是:在密閉容器內,利用遠低於容器工作壓力的壓縮空氣,在焊縫外側塗上肥皂水,當通入壓縮空氣時,由於容器內外存在壓力差,肥皂水處會有氣泡出現。
(3)強度試驗檢查
強度試驗檢查分為液壓強度試驗和氣壓強度試驗兩種,其中液壓強度試驗常以水為介質進行,對試驗壓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25~1.5倍。
(8)在焊接過程中如何使焊縫達到質量標准擴展閱讀
常用的射線無損檢測方法有:
1、射線探傷檢驗方法。射線探傷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射線源發出的射線穿透焊縫,在膠片上感光,焊縫的缺陷的影像便顯示出來。
2、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超聲波探傷與射線探傷相比較,具有一定優勢,例如,靈敏度高、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等,最主要對人體無傷害。但是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顯示缺線不夠直觀,對探傷人員的技術和經驗要求比較高。
3、滲透探傷檢驗方法。滲透探傷法的主要檢驗原理是藉助顏料或熒光粉滲透液塗敷在被檢焊縫表面,使其滲透到開口缺陷中,清理掉多餘滲透液,乾燥後施加顯色劑,從而觀察缺陷痕跡。
4、磁性探傷檢驗方法。磁性探傷檢驗方法和滲透探傷檢驗方法都是焊件表面質量檢驗方法的一種,主要用於檢查表面及附近表面缺陷。以上所述的外觀檢查、緻密性檢查、無損探傷檢查都屬於對焊接構件非破壞性檢驗,其中焊接檢驗包括破壞性和非破壞性檢驗兩種方式。針對於破壞性檢驗又可以劃分為力學性能檢驗、化學分析及實驗、金相檢驗、焊接性檢驗和其他檢驗等幾種方式。
『玖』 確保厚板焊接質量的常見措施和辦法有哪些
1 厚板焊接工藝
由於材料為低合金結構鋼,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淬硬傾向大,焊接性差,焊縫中極易出現裂紋,因此厚板焊接是本工程的一大難題,為防止焊接缺陷的產生,除遵循上述「焊接通則」要求外,特製定如下工藝措施:
(1)焊接材料
①選擇強度、塑性、韌性相同的焊接材料,並且焊前要進行工藝評定試驗,合格後方可正式焊接,焊接材料選擇低氫型焊接材料。
②CO2氣體保護焊:選用葯芯焊絲E71T-1或ER50-6。
CO2氣體:CO2含量(V/V)不得低於99.9%,水蒸氣與乙醇總含量(m/m)不得高於0.005%,並不得檢出液態水。
③手工電弧焊時:選用焊條為E50型, 焊接材料烘乾溫度如下所示:
(2)焊前預熱
①為減少內應力,防止裂紋,改善焊縫性能,母材焊接前必須預熱。
②預熱最低溫度:
③T型接頭應比對接接頭的預熱溫度高25-50℃。
④操作地點環境溫度低於常溫時(高於0℃)應提高預熱溫度為15-25℃。
⑤預熱方法
採用電加熱和火焰加熱兩種方式,火焰加熱僅用於個別部位且電加熱不宜施工之處,並應注意均勻加熱。電加熱預熱溫度由熱電儀自動控制,火焰加熱用測溫筆在離焊縫中心75mm的地方測溫,測溫點應選取加熱區的背面。
(3)工藝參數選擇
為提高過熱區的塑性、韌性,採取小線能量進行焊接。根據焊接工藝評定結果,選用科學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
(4)焊接過程採取的措施
①由於後層對前層有消氫作用,並能改善前層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組織,採用多層多道焊,每一焊道完工後應將焊渣清除干凈並仔細檢查和清除缺陷後再進行下一層的焊接。
②每層焊縫始終端應相互錯開50mm左右。
③層間溫度必須保持與預熱溫度一致。
④每道焊縫一次施焊中途不可中斷。
⑤焊接過程中採用邊振邊焊技術或錘擊消除焊接應力。
在邊焊邊振過程中,可以延遲焊縫組織結晶,使焊縫中的H等有害雜質有更充足的時間逸出,從而降低焊縫金屬含氫量及雜質偏析,減少裂紋及層狀撕裂趨向;可使焊縫晶粒更加細化,提高焊接接頭塑性和韌性,從而大大提高焊接接頭的機械性能;焊縫金屬在振動狀態下結晶,可降低焊接應力,提高焊縫抗層狀撕裂及抗疲勞能力。
⑥焊接過程要注意每道焊縫的寬深比大於1.1。
(5)採取合理的焊接順序及坡口形式可降低焊縫內應力:
厚板接料盡量採取對稱的X型坡口,並且對稱焊接。
(6)後熱:
後熱不僅有利於氫的逸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殘余應力,適當改善焊縫的組織,降低淬硬性,因此焊後立即將焊縫加熱至200-250℃,並且保溫時間不得小於1小時。
(7)外觀質量控制:
焊縫加強高及過渡角的圓滑過渡可適當提高接頭的疲勞強度,因此:
①對焊縫內部質量在焊後24小時按規定進行無損檢測。
②對焊縫的外表面要進行磁粉探傷。
對焊縫外觀進行打磨處理,不得出現加強高過高、焊縫咬邊等缺陷。
(8)厚板焊接防止層狀撕裂的措施
板厚方向承受焊接拉應力的板材端頭伸出接頭焊縫區;
工藝措施:
採用氣體保護焊施焊,並匹配葯芯焊絲。
消氫處理:
消氫處理的加熱溫度應為200-250℃,保溫時間應依據工件板厚按每25mm板厚不小於0.5h、且總保溫時間不得小於1h確定。達到保溫時間後應緩冷至常溫。
消氫處理的加熱和保溫方法按上述方法中規定執行。
採用邊振動邊焊接工藝:
在邊焊邊振過程中,可以延遲焊縫組織結晶,使焊縫中的H等有害雜質有更充足的時間逸出,從而降低焊縫金屬焊量及雜質偏析,減少裂紋及層狀撕裂趨向;可使焊縫晶粒更加細化,提高焊接接頭塑性和韌性,從而大大提高焊接接頭的機械性能;焊縫金屬在振動狀態下結晶,可降低焊接應力,提高焊縫抗層狀撕裂及抗疲勞能力。
2 厚板焊接t8/5值及焊接規范控制
(1)厚板焊接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焊接過程中,焊縫熱影響區由於冷卻速度較快,在結晶過程中最容易形成粗晶粒馬氏體組織,從而使焊接時鋼材變脆,產生冷裂紋的傾向增大。因此在厚板焊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t8/5。即控制焊縫熱影響區尤其是焊縫熔合線處,從800℃冷卻到500℃的時間,即t8/5值。
(2)t8/5過於短暫時,焊縫熔合線處硬度過高,易出現淬硬裂紋;t8/5過長,則熔合線處的臨界轉變溫度會升高,降低沖擊韌性值,對低合金鋼,材質的組織發生變化。出現這兩種情況,皆直接影向焊接結頭的質量。
(3)對於手工電弧焊,焊接速度的控制:在工藝上規定不同直徑的焊條所焊接的長度,規定焊工按此執行,從而確保焊接速度,其它控制採用電焊機控制,從而達到控制焊接線能量的輸入,達到控制厚板焊接質量之目的。
3 厚板加熱方法
厚板焊接預熱,是工藝上必須採取的工藝措施,對於本工程鋼結構焊接施工採用電加熱板預加熱的方法。加熱時應力求均勻,預熱范圍為坡口兩側至少2t,且不小於100mm
寬,測溫點應在離電弧經過前的焊接點各方向不小於75mm處;預熱溫度宜在焊件反面測量。
經研究表明產生氫致裂紋要以下四項基本先決條件:
(1)敏感的微觀組織(硬度是敏感度的一個粗略的指標)
(2)適當的擴散氫含量
(3)合適的拘束度
(4)適宜的溫度
其中一項或幾項是處於支配地位的,但這四項條件都必須具備才會產生氫致裂紋。防止氫致裂紋的實用方法就是預熱,就是設法控制這些因素中的一項或幾項。
一般來說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預估預熱溫度。根據大量的裂紋試驗,提出一種基於熱影響區臨界值,就可消除氫致裂紋的危險。被認可的臨界硬度可能是氫含量的函數。另一種預估預熱溫度的方法是基於控制氫。為弄清低溫時的冷卻速度即300℃~100℃之間的冷卻速度的作用,已經通過高約束度下坡口焊縫試驗確立了臨界冷卻速度,化學成份以及氫含量之間的關系。
通過上述的理論分析,經實踐試驗證明對於板厚不小於36mm的鋼板預熱溫度達到120℃即可,對於t=60~70mm的鋼板預熱溫度需達到150℃。
4 層間溫度控制
(1)厚板為防止出現裂紋採取加熱預熱後,在焊接過程中應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焊縫層間溫度控制措施。如果層間溫度不控制,焊縫區域會出現多次熱應變,造成的殘余應力對焊縫質量不利,因此在焊接過程中,層間溫度必須嚴格控制。
(2)層間溫度一般控制在200℃~250℃之間。為了保持該溫度,厚板在焊接時,要求一次焊接連續作業完成。
(3)當構件較長(L>10米)時,在焊接過程中,厚板冷卻速度較快,因此在焊接過程中一直保持預加熱溫度,防止焊接後的急速冷卻造成的層間溫度的下降,焊接時還可採取焊後立即蓋上保溫板,防止焊接區域溫度過快冷卻。
『拾』 怎麼控制焊接質量
怎麼控制焊接質量:
1:焊前控制、焊接過程中的控制、焊後控制。
2:焊前控制包括:焊材選擇、工藝評定、焊材管理、組對質量、設備管理等。
3:焊接過程中控制:溫度、濕度、風速、雨雪、嚴格執行工藝紀律等。
4:焊後控制:焊後檢驗、熱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