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單片機原理圖中排阻如何連接
這個原理圖中的pz1這種畫法是錯誤的,畫圖人的本意是要在P0口加一個排電阻做上拉電阻,想法是對的,但畫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排阻是9個腳,1個公共腳接VCC,其餘8個腳接P0口。可圖中畫成了17個腳,如果是9個腳,那是導線穿過排電阻,這種畫也是錯的。
㈡ 單片機最小系統焊接教程
單片機最小系統主要由電源、復位、振盪電路以及擴展部分等部分組成。
對於一個完整的電子設計來講,首要問題就是為整個系統提供電源供電模塊,電源模塊的穩定可靠是系統平穩運行的前提和基礎。51單片機雖然使用時間最早、應用范圍最廣,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個和典型的問題就是相比其他系列的單片機,51單片機更容易受到干擾而出現程序跑飛的現象,克服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為單片機系統配置一個穩定可靠的電源供電模塊。
此最小系統中的電源供電模塊的電源可以通過計算機的USB口供給,也可使用外部穩定的5V電源供電模塊供給。電源電路中接入了電源指示LED,圖中R11為LED的限流電阻。S1 為電源開關。
單片機的置位和復位,都是為了把電路初始化到一個確定的狀態,一般來說,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是把一個例如狀態機初始化到空狀態,而在單片機內部,復位的時候單片機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儲設備裝入廠商預設的一個值。
單片機復位電路原理是在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上外接電阻和電容,實現上電復位。當復位電平持續兩個機器周期以上時復位有效。復位電平的持續時間必須大於單片機的兩個機器周期。具體數值可以由RC電路計算出時間常數。
復位電路由按鍵復位和上電復位兩部分組成。
(1)上電復位:STC89系列單片及為高電平復位,通常在復位引腳RST上連接一個電容到VCC,再連接一個電阻到GND,由此形成一個RC充放 電迴路保證單片機在上電時RST腳上有足夠時間的高電平進行復位,隨後回歸到低電平進入正常工作狀態,這個電阻和電容的典型值為10K和10uF。
(2)按鍵復位:按鍵復位就是在復位電容上並聯一個開關,當開關按下時電容被放電、RST也被拉到高電平,而且由於電容的充電,會保持一段時間的高電平來使單片機復位。
單片機系統里都有晶振,在單片機系統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體振盪器,他結合單片機內部電路產生單片機所需的時鍾頻率,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鍾頻率越高,那麼單片機運行速度就越快,單片接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鍾頻率。
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高級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還可以由外加電壓在一定范圍內調整頻率,稱為壓控振盪器(VCO)。晶振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盪。
單片機晶振的作用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時鍾信號。通常一個系統共用一個晶振,便於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訊系統的基頻和射頻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過電子調整頻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與鎖相環電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統所需的時鍾頻率。如果不同子系統需要不同頻率的時鍾信號,可以用與同一個晶振相連的不同鎖相環來提供。
㈢ 九腳排阻連到單片機上電自動復位電路中應該如何焊接
上電復位一般用一個單體電阻就可以了。
如果用9腳排阻的話,其中靠近一側的引腳是公共引腳,一般標注有小圓點,公共引腳與其它任意一個引腳構成一個電阻。
如果找不到公共引腳的標注,可以用萬用表的電阻檔分別量一下最左邊的兩個引腳和最右邊兩個引腳的電阻,阻值呈兩倍關系,阻值小的一側是公共引腳。
㈣ 排阻是怎麼於單片機接並且接排阻的單片機口還要接一個IC。說下詳細點的!
單片機中P0口的上拉電阻,排阻中除一腳接電源外任一兩腳間的阻值相同.當然電源腳到其他腳阻值也相同,相當於很多阻值相同的電阻一端並聯在一起另一端接不同的P0口.因為在很多時候單片機不能輸出高電平.
㈤ 單片機如何與排阻連接
先找出排阻的公共端。公共端在排阻標有小白點的一側。也可以用萬用表電阻檔測量一下,任意選擇一端,測量該端與其餘引腳的電阻,若個引腳的電阻相等,該端為公共端,否則,另一端為公共端。公共端連接單片機電源,其它引腳分別連接單片機IO口。具體焊接方法與焊接普通電阻一樣,只是引腳多一點而已。可先焊接兩端,定位後,再焊接中間引腳。元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