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鉛焊接設備的要求
要求必須達到一下三點:
對無鉛焊接設備有特殊要求的是無鉛迴流爐、無鉛波峰焊爐和電烙鐵。
無鉛焊接和有鉛焊接工藝的最大區別是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有鉛焊料熔點為183攝氏度,而一般無鉛焊料的熔點為217度,以此為依據,展開有無鉛焊接工藝的區別。
相對有鉛焊接設備,無鉛焊接設備材料要求耐溫度高、溫度控制精度高、功率高。
2. 焊接切割設備有哪些安全要求
焊接切割設備在運行時,空載電壓一般都在50~90V,有的甚至高達300V以上。焊接現場金屬材料的大量存在,特別是在金屬容器或金屬管道內施焊,焊接切割設備的絕緣損壞或電源線碰殼,設備外殼就會帶電。焊接作業人員如果不重視安全用電,就有可能造成觸電事故。因此,本節將系統介紹焊接切割設備的安全用電要求。
安全電壓
從保護人身安全的意義來說,可以稱人體持續接觸而不會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殘的電壓為安全電壓。但電氣安全技術所規范的安全電壓是為防止觸電事故而採用的特定電源供電的電壓系列。這一定義的內涵有三:
一是採用安全電壓可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二是安全電壓必須由特定的電源供電;
三是安全電壓有一系列的數值,各適用於一定的用電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正確選用相應額定值的安全電壓作為供電電壓,對於那些人們需要經常接觸和操作的移動式或攜帶式用電器具(如行燈、手電筒鑽等)來說,是一項防止觸電傷亡事故的重要技術措施。
3. 焊接與氣割作業安全標准
1. 焊接作業安全小知識
焊接作業安全小知識 1.焊接的安全生產常識有哪些
1.所有從事焊接工作的焊工,均因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配合必需的安全防護用品,以保證焊接生產的安全。
2.焊工在2.5~3m以上的高空作業時,應佩帶安全帶,焊接電纜線要設法綁扎於固定物體上,盡量不要背在肩上。
3.在通風條件較差的容器和艙室內進行焊接時,應派設監護人員,以便相互照顧。要盡量保持艙內通風良好,嚴禁將漏氣的割炬和焊炬帶入艙內,以防氣體爆炸或引起火災。
4.施工現場應備有防火設施,如消防栓、砂箱、滅火器等。
5.禁止在儲有易燃、易爆物的車間和場地進行焊接,假如必須在可燃物品附近進行焊接和切割時,應有相距5m以上的安全距離。
6、焊接工作結束時,應仔細檢查附近艙室和施工現場,在確認沒有火災危險時方可離開。
7、禁止有壓力、帶電的設備與容器上進行焊接。若必須焊接時,要採取充分安全措施。
8、對盛有油、氣的容器和管道,焊前應明確內部充的是什麼油或氣。對於充滿或殘留易燃、易爆的油和氣的容器是絕對不允許焊接的。
9、無論盛裝何種介質的高壓容器和管道,在高壓下不培豎仔宜進行焊補。其原因一是泄漏處補焊不上:二是高壓介纖扮質容易在補焊金屬處噴射出來傷人。
10、有電焊機和其它焊接設備的機殼,均應有良好的接地。
11、採用行燈照明時,在一般情況下,電壓不得超過36V,燈具應有安全保護罩,且應注意電線的保護。
12、遇到有人觸電時,不得赤手去接觸,應先迅速將電源切斷。如果觸電者呈昏迷狀態,應立即就地施行人工呼吸,並一直做到醫生到現場為止。
13、夏天施焊時,為了防止焊工中暑,焊工多飲茶水或清涼飲料。露天工作場所應加蓋臨時涼棚。對於自然通風不良的場所,應配置必要的機械通風設備。冬季作業時,如遇配汪雨、雪天,應採取防寒防滑措施。
14、焊工應積極協助有關職能部門,對安全工作進行檢查,清除事故隱患,杜絕事故苗頭。
2.焊接的安全生產常識有哪些
1.所有從事焊接工作的焊工,均因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配合必需的安全防護用品,以保證焊接生產的安全。
2.焊工在2.5~3m以上的高空作業時,應佩帶安全帶,焊接電纜線要設法綁扎於固定物體上,盡量不要背在肩上。3.在通風條件較差的容器和艙室內進行焊接時,應派設監護人員,以便相互照顧。
要盡量保持艙內通風良好,嚴禁將漏氣的割炬和焊炬帶入艙內,以防氣體爆炸或引起火災。4.施工現場應備有防火設施,如消防栓、砂箱、滅火器等。
5.禁止在儲有易燃、易爆物的車間和場地進行焊接,假如必須在可燃物品附近進行焊接和切割時,應有相距5m以上的安全距離。6、焊接工作結束時,應仔細檢查附近艙室和施工現場,在確認沒有火災危險時方可離開。
7、禁止有壓力、帶電的設備與容器上進行焊接。若必須焊接時,要採取充分安全措施。
8、對盛有油、氣的容器和管道,焊前應明確內部充的是什麼油或氣。對於充滿或殘留易燃、易爆的油和氣的容器是絕對不允許焊接的。
9、無論盛裝何種介質的高壓容器和管道,在高壓下不宜進行焊補。其原因一是泄漏處補焊不上:二是高壓介質容易在補焊金屬處噴射出來傷人。
10、有電焊機和其它焊接設備的機殼,均應有良好的接地。11、採用行燈照明時,在一般情況下,電壓不得超過36V,燈具應有安全保護罩,且應注意電線的保護。
12、遇到有人觸電時,不得赤手去接觸,應先迅速將電源切斷。如果觸電者呈昏迷狀態,應立即就地施行人工呼吸,並一直做到醫生到現場為止。
13、夏天施焊時,為了防止焊工中暑,焊工多飲茶水或清涼飲料。露天工作場所應加蓋臨時涼棚。
對於自然通風不良的場所,應配置必要的機械通風設備。冬季作業時,如遇雨、雪天,應採取防寒防滑措施。
14、焊工應積極協助有關職能部門,對安全工作進行檢查,清除事故隱患,杜絕事故苗頭。
3.焊工安全操作知識有哪些
1.焊工作業必須穿戴絕緣鞋、絕緣手套、防護口罩、護目面罩,清除焊渣應戴防護眼鏡;
2.作業前應該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發現漏電以及焊機電源的故障應及時由電工修理外殼必須接地線;
3.保持焊接二次迴路接線的安全性,同時保持焊鉗與把線必須絕緣良好;
4.在潮濕地點工作,應該站在絕緣物體上;在有限空間、高處作業易燃燒場所動火作業等應經過危險作業審批,加強監測、通風、預防、監護等安全措施;
5.氧氣瓶距離乙炔不小於5米,氣瓶與明火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氣瓶要避免曝曬,瓶體以及焊割工具上嚴禁沾染油脂;
6.乙炔氣瓶必須裝回火防止器;
7.點火時,焊槍口不準對人,正在燃燒的焊槍不得放在工件或者地面上;
8.嚴禁在帶壓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遵守焊割「十不焊」的規定;
9.焊割帶電設備必須先切斷電源;
10.工作棚內明火作業必須備有滅火器材,並應有專人監護;
11.更換場地移動把線時,應先切斷電源;
12.不得手持把線與連接膠管的焊槍爬梯、登高;
4.焊工安全注意事項
原發布者:二向箔在飛
電焊工作業注意事項作業前:1、電焊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非電焊工嚴禁從事電焊作業。 2、操作應穿電焊工作服、絕緣鞋、戴電焊手套、防護面罩等安全防護用品。 3、操作前應檢查焊機和工具,如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焊機外殼保護接地和焊機各種接線點等,確認安全合格方可作業。 4、在設備上進行焊接前,應先把設備的接地或接零線拆掉,焊接完後再恢復。5、進行電焊作業前,應檢查作業環境,清除危險有害因素和設置監護人員。嚴禁在易燃、易爆氣體擴散區域內、運行中的壓力管道和裝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內受力構件上焊接或切割。 當附近有其他人員和有關設施時,應採用屏護和安全間隔等,保證作業安全。6、在焊接工作場所,必須有防火設備,如消防栓、滅火器、砂箱以及裝滿水的水桶等。7、電焊作業前,必須辦理好動火作業審批手續,審批完成後方可進行作業。8、電焊作業,必須由專業電工進行接線作業,嚴禁私拉亂接。作業過程中:1、電焊作業現場周圍10米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2、雨、雪、風力六級及六級以上強風天氣不得從事室外作業。雨、雪後應清除積水、積雪後方可作業。 3、施焊地點潮濕或焊工身體出汗後而使衣服潮濕時,嚴禁靠在帶電鋼板或工作件上,焊工應在乾燥的絕緣板或膠墊上作業,人員應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板上。4、在金屬容器內、金屬結構上及其他狹小工作場所焊接時,觸電的危險性最大,必須採取專門的防護措施。如採用墊橡皮墊,戴皮手套,穿絕
5.焊接安全知識
焊接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質(同種或異種),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並用,並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質達到原子間的建和而形成永久性連接的工藝過程。
焊接過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區域,熔池冷卻凝固後便形成材料之間的連接。這一過程中,通常還需要施加壓力。
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激光、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19世紀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藝是鐵匠沿用了數百年的金屬鍛焊。
最早的現代焊接技術出現在19世紀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氣焊,稍後出現了電阻焊。20世紀早期,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對軍用器材廉價可靠的連接方法需求極大,故促進了焊接技術的發展。
今天,隨著焊接機器人在工業應用中的廣泛應用,研究人員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質,繼續開發新的焊接方法,以進一步提高焊接質量。 1.焊接過程的物理本質 焊接分類焊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同種或異種材料通過原子或分子之間的結合和擴散連接成一體的工藝過程. 促使原子和分子之間產生結合和擴散的方法是加熱或加壓,或同時加熱又加壓.2.焊接的分類 金屬的焊接,按其工藝過程的特點分有熔焊,壓焊和釺焊三大類. 熔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將工件介面加熱至熔化狀態,不加壓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熔焊時,熱源將待焊兩工件介面處迅速加熱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隨熱源向前移動,冷卻後形成連續焊縫而將兩工件連接成為一體。
在熔焊過程中,如果大氣與高溫的熔池直接接觸,大氣中的氧就會氧化金屬和各種合金元素。大氣中的氮、水蒸汽等進入熔池,還會在隨後冷卻過程中在焊縫中形成氣孔、夾渣、裂紋等缺陷,惡化焊縫的質量和性能。
為了提高焊接質量,人們研究出了各種保護方法。例如,氣體保護電弧焊就是用氬、二氧化碳等氣體隔絕大氣,以保護焊接時的電弧和熔池率;又如鋼材焊接時,在焊條葯皮中加入對氧親和力大的鈦鐵粉進行脫氧,就可以保護焊條中有益元素錳、硅等免於氧化而進入熔池,冷卻後獲得優質焊縫。
壓焊是在加壓條件下,使兩工件在固態下實現原子間結合,又稱固態焊接。常用的壓焊工藝是電阻對焊,當電流通過兩工件的連接端時,該處因電阻很大而溫度上升,當加熱至塑性狀態時,在軸向壓力作用下連接成為一體。
台式冷焊機各種壓焊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在焊接過程中施加壓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數壓焊方法如擴散焊、高頻焊、冷壓焊等都沒有熔化過程,因而沒有象熔焊那樣的有益合金元素燒損,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縫的問題,從而簡化了焊接過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衛生條件。
同時由於加熱溫度比熔焊低、加熱時間短,因而熱影響區小。許多難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壓焊焊成與母材同等強度的優質接頭。
釺焊是使用比工件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釺料,將工件和釺料加熱到高於釺料熔點、低於工件熔點的溫度,利用液態釺料潤濕工件,填充介面間隙並與工件實現原子間的相互擴散,從而實現焊接的方法。 焊接時形成的連接兩個被連接體的接縫稱為焊縫。
焊縫的兩側在焊接時會受到焊接熱作用,而發生組織和性能變化,這一區域被稱為熱影響區。焊接時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電流等不同,焊後在焊縫和熱影響區可能產生過熱、脆化、淬硬或軟化現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惡化焊接性。
這就需要調整焊接條件,焊前對焊件介面處預熱、焊時保溫和焊後熱處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質量。 另外,焊接是一個局部的迅速加熱和冷卻過程,焊接區由於受到四周工件本體的拘束而不能自由膨脹和收縮,冷卻後在焊件中便產生焊接應力和變形。
重要產品焊後都需要消除焊接應力,矯正焊接變形。 現代焊接技術已能焊出無內外缺陷的、機械性能等於甚至高於被連接體的焊縫。
被焊接體在空間的相互位置稱為焊接接頭,接頭處的強度除受焊縫質量影響外,還與其幾何形狀、尺寸、受力情況和工作條件等有關。接頭的基本形式有對接、搭接、丁字接(正交接)和角接等。
對接接頭焊縫的橫截面形狀,決定於被焊接體在焊接前的厚度和兩接邊的坡口形式。焊接較厚的鋼板時,為了焊透而在接邊處開出各種形狀的坡口,以便較容易地送入焊條或焊絲。
坡口形式有單面施焊的坡口和兩面施焊的坡口。選擇坡口形式時,除保證焊透外還應考慮施焊方便,填充金屬量少,焊接變形小和坡口加工費用低等因素。
厚度不同的兩塊鋼板對接時,為避免截面急劇變化引起嚴重的應力集中,常把較厚的板邊逐漸削薄,達到兩接邊處等厚。對接接頭的靜強度和疲勞強度比其他接頭高。
在交變、沖擊載荷下或在低溫高壓容器中工作的聯接,常優先採用對接接頭的焊接。 搭接接頭的焊前准備工作簡單,裝配方便,焊接變形和殘余應力較小,因而在工地安裝接頭和不重要的結構上時常採用。
一般來說,搭接接頭不適於在交變載荷、腐蝕介質、高溫或低溫等條件下工作。 採用丁字接頭和角接頭通常是由於結構上的需要。
丁字接頭上未焊透的角焊縫工作特點與搭接接頭的角焊縫相似。當焊縫與外力方向垂直時便成為正面角焊縫,這時焊縫表面形狀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應力集中;焊透的角焊縫受力情況與對接接頭相似。
角接頭承載能力低,一般不。
6.電焊工安全知識
焊接作業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業時,尤其是氣體切割時,由於使用壓縮空氣或氧氣流的噴射,使火星、熔珠和鐵渣四處飛濺(較大的熔珠和鐵渣能飛濺到距操作點5m以外的地方),當作業環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氣體時,就可能會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業時,對火星所及的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凈,作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亂扔焊條頭,作業結束後未認真檢查是否留有火種。 (3)氣焊、氣割的工作過程中未按規定的要求放置乙炔發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檢查焊(割)炬、橡膠管路和乙炔發生器的安全裝置。 (4)氣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氣瓶的保管充灌、運輸、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等。 (5)乙炔、氧氣等管道的制定、安裝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時發現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補燃料容器和管道時,未按要求採取相應措施。在實施置換焊補時,置換不徹底,在實施帶壓不置換焊補時壓力不夠致使外部明火導入等。
焊接作業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防範措施
(1)焊接切割作業時,將作業環境l Om范圍內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凈,應注意作業環境的地溝、下水道內有無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溝和下水道內可燃易爆物質,以免由於焊渣、金屬火星引起災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時,禁止亂扔焊條頭,對焊接切割作業下方應進行隔離,作業完畢應做到認真細致的檢查,確認無火災隱患後方可離開現場。 (3)應使用符合國家有關標准、規程要求的氣瓶,在氣瓶的貯存、運輸、使用等環節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4)對輸送可燃氣體和助燃氣體的管道應按規定安裝、使用和管理,對操作人員和檢查人員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 (5)焊補燃料容器和管道時,應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焊補方法。實施置換法時,置換應徹底,工作中應嚴格控制可燃物質的含影實施帶壓不置換法時,應按要求保持一定的電壓。工作中應嚴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強檢測,注意監護,要有安全組織措施。
7.電焊作業安全注意事宜
1、電焊工必須經過專業訓練,考試合格後並持有安全操作證方准進行獨立操作(在學徒訓練期間可逐步在師傅監護下進行操作)。
2、電焊工必須按規定穿著工作服和使用防護用品(包括絕熱手套、絕緣膠靴、面罩)工作場所壓符合安全要求。
3、工作前要詳細檢查電焊機是否正常,絕緣是否良好,電焊機的外殼,必須有良好的接地。、
4、電源線與二次線路必須完整,絕緣良好,不得用其它物件代替。嚴禁在設備、鋼纜、管道、容器以及廠房金屬結構上。
5、在禁火區與有易燃易爆可能性的部位或有毒的地方動火必須辦理手續和完備的動火許可證,經分析合格批准後方可施工。
6、焊鉗必須絕緣良好,接線要牢固且包好,避免松脫引起觸電。
7、在焊接工作場所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並應有防止焊渣飛落,引起其它危險的措施。
8、接線或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應由電工進行檢修,其它人員禁止亂動。
9、打火前應告訴輔助人員避開弧光。
10、進行一般檢修時,臨時照明行燈電壓應為36伏以下,在低窪潮濕地方或金屬容器內焊接時,其照明電壓應為12伏。
11、在容器內焊接時,需辦理《容器內作業許可證》外面必須有專人監護並有良好的通風。不得同時進行電焊和氣焊工作,如需要時必須採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12、發現觸電者應立即拉下電閘,並用木棒膠管等使其脫離電源,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在未切斷電源前,不準直接用手拉人體 *** 部分。
13、嚴禁焊接未經清洗、置換、分析合格的裝過有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管道等以及帶電帶壓設備。
14、在多人工作,多層作業或固定場所施焊時,應設防護屏障。
15、下雨天氣不準露天焊接。必要時必須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方可進行。在低窪地方和金屬容器內焊接時,除穿戴絕緣鞋、絕緣手套外,並應設有絕緣墊板。
16、在清除鐵銹、焊接時,應戴防護眼鏡。
17、移動電焊機時,應先切斷電源。
18、高處焊接(2米以上)應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和遵守高處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19、電焊機在有水易潮處應墊高於地面,露天放置應設防雨棚,夏季應設在通風處,使用時溫度不超過60℃。
20、焊接時,工件要放穩,並有防止歪倒和墜落的措施。
21、工作中斷和下班時要切斷電源,整理設備場地,收好工件,熄滅火種。
22、電焊機應有專人管理,按時檢查維護,電焊工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23、檢修轉動設備或進入設備內,必須事先辦理檢修證和進入設備作業證,聯系操作工同意後,通知電工切斷電源,採取安全措施,並按規定設專人監護方可施工。
8.焊接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操作事項 電焊作業應
易引起觸電事故
焊接過程中,因焊工要經常更換焊條和調節焊接電流,操作進要直接接觸電極和極板,而焊接電源通常是220V/380V,當電氣安全保護裝置存在故障、勞動保護用品不合格、操作者違章作業時,就可能引起觸電事故。如果在金屬容器內、管道上或潮濕的場所焊接,觸電的危險性更大。
易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由於焊接過程中會產生電弧或明火,在有易燃物品的場所作業時,極易引發火災。特別是在易燃易爆裝置區(包括坑、溝、槽等),貯存過易燃易爆介質的容器、塔、罐和管道上施焊時危險性更大。
易引起電光性眼炎由於焊接時產生強烈火的可見光和大量不可見的紫外線,對人的眼睛有很強的 *** 傷害作用,長時間直接照射會引起眼睛疼痛、畏光、流淚、怕風等,易導致眼睛結膜和角膜發炎(俗稱電光性眼炎)
具有光輻射作用焊接中產生的電弧光含有紅外線、紫外線和可見光,對人體具有輻射作用。紅外線具有熱輻射作用,在高溫環境中焊接時易導致作業人員中暑;紫外線具有光化學作用,對人的皮膚都有傷害,同時長時間照射外露的皮膚還會使皮膚脫皮,可見光長時間照射會引起眼睛視力下降。
易引起高空墜落因施工需要,電焊工要經常登高焊接作業,如果防高空墜落措施沒有做好,腳手架搭設不規范,沒有經過驗收就使用;上下交叉作業採取防物體打擊隔離措施;焊工個人安全防護意識不強,登高作業時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一旦遇到行走不慎、意外物體打擊作用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高墜事故的發生。
易引起中毒、窒息電焊工經常要進入金屬容器、設備、管道、塔、儲罐等封閉或半封閉場所施焊,如果儲運或生產過有毒有害介質及惰性氣體等,一旦工作管理不善,防護措施不到位,極易造成作業人員中毒或缺氧窒息,這種現象多發生在煉油、化工等企業。
4. 焊接技術要求 標准
1、焊接切割作業時,將作業環境10m范圍內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凈,應注意作業環境的地溝、下水道內有無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溝和下水道內可燃易爆物質,以免由於焊渣、金屬火星引起災害事故。
2、高空焊接切割時,禁止亂扔焊條頭,對焊接切割作業下方應進行隔離,作業完畢應做到認真細致的檢查,確認無火災隱患後方可離開現場。
3、應使用符合國家有關標准、規程要求的氣瓶,在氣瓶的貯存、運輸、使用等環節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4、對輸送可燃氣體和助燃氣體的管道應按規定安裝、使用和管理,對操作人員和檢查人員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
5、焊補燃料容器和管道時,應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焊補方法。實施置換法時,置換應徹底,工作中應嚴格控制可燃物質的含影實施帶壓不置換法時,應按要求保持一定的電壓。工作中應嚴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強檢測,注意監護,要有安全組織措施。
(4)焊接切割設備有什麼要求擴展閱讀
各種壓焊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在焊接過程中施加壓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數壓焊方法如擴散焊、高頻焊、冷壓焊等都沒有熔化過程,因而沒有像熔焊那樣的有益合金元素燒損,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縫的問題,從而簡化了焊接過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衛生條件。
同時由於加熱溫度比熔焊低、加熱時間短,因而熱影響區小。許多難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壓焊焊成與母材同等強度的優質接頭。
釺焊是使用比工件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釺料,將工件和釺料加熱到高於釺料熔點、低於工件熔點的溫度,利用液態釺料潤濕工件,填充介面間隙並與工件實現原子間的相互擴散,從而實現焊接的方法。
焊接時形成的連接兩個被連接體的接縫稱為焊縫。焊縫的兩側在焊接時會受到焊接熱作用,而發生組織和性能變化,這一區域被稱為熱影響區。
焊接時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電流等不同,焊後在焊縫和熱影響區可能產生過熱、脆化、淬硬或軟化現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惡化焊接性。這就需要調整焊接條件,焊前對焊件介面處預熱、焊時保溫和焊後熱處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質量。
5. 對焊接切割設備電源有哪些安全要求
焊接切割設備在運行時,空載電壓一般都在50~90V,有的甚至高達300V以上。焊接現場金屬材料的大量存在,特別是在金屬容器或金屬管道內施焊,焊接切割設備的絕緣損壞或電源線碰殼,設備外殼就會帶電。焊接作業人員如果不重視安全用電,就有可能造成觸電事故。因此,本節將系統介紹焊接切割設備的安全用電要 求。 一、安全電壓 從保護人身安全的意義來說,可以稱人體持續接觸而不會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殘的電壓為安全電壓。但電氣安全技術所規范的安全電壓是為防止觸電事故而採用的特定電源供電的電壓系列。這一定義的內涵有三:一是採用安全電壓可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二是安全電壓必須由特定的電源供電;三是安全電壓有一系列的數值,各適用於一定的用電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正確選用相應額定值的安全電壓作為供電電壓,對於那些人們需要經常接觸和操作的移動式或攜帶式用電器具(如行燈、手電筒鑽等)來說,是一項防止觸電傷亡事故的重要技術措施。 (一)安全電壓值 安全電壓值的規定是以通過人體的電流(不超過安全電流)與人體電阻的乘積為依據的,即; Us=IsR (9—16) 式中Us——安全電壓(V); Is——安全電流(A); R——人體電阻(n)。 由於安全電流與通電持續時間有很大的關系,且因人而異,而人體電阻又是非線性電阻,其阻值隨施於人體的電壓而明顯下降,而且還與皮膚干濕狀況、工作場所的環境條件(干濕、臟潔情況)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在理論上安全電壓不是個確定數值。但是,我們仍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安全電壓值做出一般性的標准規定。例如日本電氣協會技術調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的標准以及我國頒布的《低壓電路接地保護導則》都對安全電壓系列的上項值作出同樣的規定:即人體在狀態正常、手腳皮膚乾燥的情況下,在接觸電壓後有較大危險性的場所,可取安全電流Is=30mA,人體電阻Rb=1700Ω,相應的工頻安全電壓上限值Us=IsRb=0.03×1700≈50V。該導則還給出了人體浸於水中和顯著淋濕狀態下的安全電壓分別為2.5V和25V(見表9—3)。 各國對安全電壓的規定不盡相同,安全電壓等級及選用舉例如表9—4所示。表中所列安全電壓空載上限值是考慮到負荷變小或空載時安全變壓器的電壓將升高,若變壓器空載電壓超過所規定的上限值,即使其額定電壓符合規定,仍不能認為符合上述國家標准。 表9—3 不同接觸狀態下的安全電壓值 類別 接觸狀態 通過人體的容許電流 (mA) 人體電阻 (Ω) 安全電壓 (V) 第一種 人體大部分浸於水中的狀態 5 500 2.5以下 第二種 人體顯著淋濕狀態;人體一部分經常接觸到電氣裝置金屬外殼和構造物的狀態 50 500 25以下 第三種 除一二兩種狀態外的情況,對人體加有接觸電壓後危險性高的狀態 30 1700(接觸電壓為50V的人體電阻) 50以下 第四種 除一二兩種狀態以外的情況,對人體加有接觸電壓後,危險性低或無危險的情況 不規定 無限制 表9—4 安全電壓等級及選用舉例 安全電壓(交流有效值) 選用舉例 額定值(V) 空載上限值(V) 42 50 在有觸電危險的場所使用的手持式電動工具等 36 43 在礦井、多導電粉塵等場所的行燈等 24 29 可供某些具有人體可能偶然觸及的帶電體設備選用 12 15 6 8 (二)安全電壓的選用 安全電壓等級的選用必須考慮用電場所和用電器具對安全的影響。由於目前現場極少使用42V和6V這兩個電壓等級,所以,現場選用安全電壓的依據是:梵谷度不足2.5m的照明裝置、機床局部照明燈具、移動行燈、手持電動工具(如手電筒鑽)以及潮濕場所的電氣設備,其安全電壓可採用36V。凡工作地點狹窄、工作人員活動困難、周圍有大面積接地導體或金屬結構(如在金屬容器內),因而存在高度觸電危險的環境以及特別潮濕的場所,則應採用12V為安全電壓。 二、安全電流 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人體的生理反應越強烈,對人體的傷害就越大。按照人體對電流的生理反應強弱和電流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可將電流大致分為感知電流、擺脫電流和致命電流三級。感知電流是指能引起人體感覺但無危害生理反應的最小電流值;擺脫電流是指人觸電後能自主擺脫電源而無病理性危害的最大電流;致命電流是指能引起心室顫動而危及生命的最小電流。上述這幾種電流的數值與觸電對象的性別、年齡以及觸電時間等因素有關。實驗表明,當工頻電流通過人體時,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電流為1mA,擺脫電流為10mA,致命電流為50mA(通電時間在1s以上時)。在一般情況下,可取30mA為安全電流,即以30mA為人體所能忍受而無致命危險的最大電流。但在有高度觸電危險的場所,應取10mA為安全電流;而在空中或水面觸電時,考慮到人受電擊後有可能會因痙攣而摔死或淹死,則應取5mA作為安全電流。 三、對焊接切割設備電源的安全要求 (1)焊接電源的空載電壓在滿足焊接工藝要求的同時,應考慮對焊工操作安全有利。 (2)焊接電源必須有足夠的容量和單獨的控制裝置,如熔斷器或自動斷電裝置。控制裝置應能可靠的切斷設備的危險電流,並安置在操作方便的地方,周圍留有通道。 (3)焊機所有外露帶電部分必須有完好隔離防護裝置,如防護罩、絕緣隔離板等。 (4)焊機各個帶電部分之間,及其外殼對地之間必須符合絕緣標準的要求,其電阻值均不小於1MΩ。 (5)焊機的結構要合理,便於維修,各接觸點和聯接件應牢靠。 (6)電焊機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必須採用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的防護措施。 四、對焊接切割設備的保護接零 一般生產車間使用的380V低壓電網路為三相四線制,零線接地,若設備不接零線,當一相碰殼後又和人體接觸時通過人體的漏電電流Ir就會超過安全電流,但該電流又不足以切斷焊機的熔斷器,如圖9—11所示。 圖9—11 焊機不接零危險示意圖 長時間存在觸電將會造成死亡。焊機採用保護性接零後可避免人體觸電,保護性接零的原理如圖9—12所示。用導線的一端接到零線上,一旦焊機因絕緣損壞導電體接觸到外殼時,絕緣損壞的一相就與零線短路,產生強大的短路電流,使該相保險絲熔斷,外殼帶電現象立刻終止,起到了保護作用。 圖9—12 焊機保護性接零原理圖 五、對焊接切割設備的保護接地 在不接地的低壓系統中,當一相碰殼時,人體接觸帶電設備有電流Ib經過人體、電網對地絕緣電阻RT、漏電電阻形成迴路,如圖9—13所示。若電網對地絕緣很好的話,電阻RT非常大,漏電流很小,危險性不大,但是當電網絕緣性能下降時,對地電壓可能上升到危險程度。為了確保安全,採取接地措施,如圖9—14所示。 圖9—13 焊機不接地危險示意圖 圖9—14 焊機的保護性接地示意圖 六、焊接切割設備保護接零和保護接地的安全要求 (1)在低壓系統中,焊機的接地電阻尺,不得大於4Ω。 (2)焊機的接地電阻可用打入地里深度不小於1m、電阻不大於4Ω的銅棒或銅管做接地板。 (3)焊接變壓器的二次線圈與焊件相連的一端必須接零(或接地)。注意:與焊鉗相連的一端不能接零(或接地),如圖9—15、圖9—16所示。 圖9—15 焊機的正確接地和錯誤接地 圖9—16 焊機和焊件正確和錯誤的接零 (4)用於接地和接零的導線,必須滿足容量的要求,中間不得有接頭,不得裝設熔斷器,連接時必須牢固。 (5)幾台設備的接零線(或接地線),不得串聯接入零干線或接地體,應採用並聯方法接零線(或接地體)。 (6)接線時,先接零干線或接地體,後接設備外殼,拆除時相反
6. 焊接及切割作業應遵守哪些規定
1.應嚴格設置及防範禁火區,首先進行審批,然後進行切割和焊接。(在非火區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或在沒有辦理動火手續的情況下不能進行焊接和切割程序。)
2.焊接工人,特殊工人,如果沒有焊接許可證,是不允許這樣做焊割的。
3.按照焊接操作的規定,在下雨天禁止露天作業。
4.設備有電,容器有壓力,一律不能切割或焊接。(設備沒有關閉,容器沒有卸下壓力的情況下,焊割是不允許的)
5.焊接作業中應注意明火與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距離。在作業區周圍有易燃和易爆物品,這些物品尚未消除干凈不能焊接和切割。)
6.高處焊接操作,要嚴格防止火花飛濺.(焊接體的性質不清楚,火星飛到未知的情況下也不焊割。)
7.焊機、電源線、焊柄焊絲、接地線、焊鉗、面罩是關鍵。(焊接設備安全附件不完整不能焊接。)
8.有限空間作業是危險的,沒有措施,沒有監控,不能焊接和切割。(鍋爐、容器等設備無特殊監管,無保護措施不能焊接和切割。)
9.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不得小於10米,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應大於5米。
10.氧氣瓶、溶解乙炔瓶應搭設牢固,並採取防傾倒措施,或安裝在裝有橡膠輪的專用車輛上。
11.用於焊接和切割的氧氣軟管應為黑色,乙炔軟管應為紅色,且不得磨損、刺痛、老化、開裂等,不得互換,也不得由其他軟管替換。
12.電焊鉗必須有良好的絕緣和絕緣能力,手柄必須有良好的絕緣層,其重量不得超過600克。
13.禁止用壓力或電壓焊接或切割容器、罐、櫃、管道和設備。
14.不得在企業規定的禁火區內進行焊接。當需要焊接時,工件必須移動到指定的動火區或安全區。
7. 焊接及切割作業應遵守哪些規定
1.應嚴格設置及防範禁火區,首先進行審批,然後進行切割和焊接。(在非火區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或在沒有辦理動火手續的情況下不能進行焊接和切割程序。)
2.焊接工人,特殊工人,如果沒有焊接許可證,是不允許這樣做焊割的。
3.按照焊接操作的規定,在下雨天禁止露天作業。
4.設備有電,容器有壓力,一律不能切割或焊接。(設備沒有關閉,容器沒有卸下壓力的情況下,焊割是不允許的)
5.焊接作業中應注意明火與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距離。在作業區周圍有易燃和易爆物品,這些物品尚未消除干凈不能焊接和切割。)
6.高處焊接操作,要嚴格防止火花飛濺.(焊接體的性質不清楚,火星飛到未知的情況下也不焊割。)
7.焊機、電源線、焊柄焊絲、接地線、焊鉗、面罩是關鍵。(焊接設備安全附件不完整不能焊接。)
8.有限空間作業是危險的,沒有措施,沒有監控,不能焊接和切割。(鍋爐、容器等設備無特殊監管,無保護措施不能焊接和切割。)
9.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不得小於10米,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應大於5米。
10.氧氣瓶、溶解乙炔瓶應搭設牢固,並採取防傾倒措施,或安裝在裝有橡膠輪的專用車輛上。
11.用於焊接和切割的氧氣軟管應為黑色,乙炔軟管應為紅色,且不得磨損、刺痛、老化、開裂等,不得互換,也不得由其他軟管替換。
12.電焊鉗必須有良好的絕緣和絕緣能力,手柄必須有良好的絕緣層,其重量不得超過600克。
13.禁止用壓力或電壓焊接或切割容器、罐、櫃、管道和設備。
14.不得在企業規定的禁火區內進行焊接。當需要焊接時,工件必須移動到指定的動火區或安全區。
8. 氣焊、氣割的安全操作規程有什麼要求
一般規定
1、嚴格遵守一般焊工、規則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規程。
2、乙炔站應由專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運行規程。
3、工作前或乙炔站停工時間較長再工作時,必須檢查所有設備。乙炔發生器,氧化瓶及橡膠軟管的接頭,閥門及緊固件均應緊固牢靠,不準有松動、破損和漏氣現象。氧氣瓶及其附件,橡膠軟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檢查設備、附件及管路漏氣時,只准用肥皂水試驗。試驗時,周圍不準有明火,不準抽煙。嚴禁用火試驗漏氣。
5、氧氣瓶、乙炔發生器(或乙炔氣瓶)與明火間的距離應在10米以上。如條件限制也不準小於5米,並應採取隔離措施。
6、禁止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去開啟氧氣或乙炔氣閥門。
7、氣瓶設備管道凍結時,嚴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擊凍塊。氧氣閥或管道要用40℃的溫水溶化,乙炔發生器、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熱水或蒸氣加熱解凍,或用23%~30%氯化納熱水溶液解凍,保溫。
8、焊接場地應備有相應的消防器材。露天作業時應防止陽光直射在氧氣瓶或乙炔發生器上。
9、壓力容器及壓力表,安全閥,應按規定定期送交校驗和試驗。檢查、調整壓力器件及安全附件,應取出電石籃,採取措施,消除余氣後才能進行。
10、工作完畢或離開工作現場時,要擰上氣瓶的安全帽,收拾現場,把氣瓶和乙炔發生器放在指定地點。下班時應卸壓、放水、取出電石籃。
(8)焊接切割設備有什麼要求擴展閱讀
每個氣瓶必須在定期檢驗的周期內使用(三年),色標明顯,瓶帽齊全。氧氣瓶應與其它易燃氣瓶油脂和其它易燃物品分開保存,也不準同車運輸。運送貯存,使用氣瓶需有瓶帽。禁止用行車或吊車吊運氧氣瓶。
氧氣瓶附件有毛病或缺損,閥門螺桿滑絲時均應停止使用。氧氣瓶應直立著安放在固定支架上,以免跌倒發生事故。禁止使用沒有減壓器的氧氣瓶。氧氣瓶中的氧氣不允許全部用完,氣瓶的剩餘壓力應不小於0.05兆帕,並將閥門擰緊,寫上「空瓶」標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