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焊接前預熱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我們知道一般的重要部件的焊接、合金鋼的焊接和厚件的焊接要求焊接前預熱。
焊接前預裂搭熱的肆迅拿主要功能是:
(1) 預熱可降低焊接後的冷卻速度, 有利於消除焊縫金屬中的氫擴散, 避免氫致裂紋。同時也降低了焊縫和熱影響區的硬化程度, 提高了焊接接昌扒頭的抗裂性。
(2) 預熱可以減少焊接應力。即使是局部預熱或整體預熱也能降低焊接區焊工之間的溫差 (也稱為溫度梯度)。這樣, 一方面降低了焊接應力, 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應變率, 有利於避免焊接裂紋的發生。
(3) 預熱可以降低焊接結構的結合度, 降低接頭的結合度尤為明顯, 隨著預熱溫度的增加, 裂紋的發生率降低。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的選擇不僅與鋼和電極的化學成分有關, 而且與焊接結構、焊接方法和環境溫度的剛性有關, 因此我們應該考慮這些因素全面.另外, 預熱溫度在鋼板厚度方向均勻性和焊縫區均勻性方面, 對降低焊接應力有重要影響。局部預熱的寬度應根據焊機的受限程度確定, 一般為焊接區周圍壁厚的三倍, 不得少於150-200 毫米。如果預熱不均勻, 不僅不會降低焊接應力, 而且會出現增加焊接應力的情況。
⑵ 為什麼對某些材料焊前要預熱
對某些材料在電焊之前需要預熱的主要原因,如果不進行預熱的話,這種材料他是無法電焊牢固的,所以必須要進行預熱,才能夠讓它變得更牢固
⑶ 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的范圍、目的和方法
焊前預熱和後熱是為了降低焊縫的冷卻速度,防止接頭生成淬硬組織,產生冷裂紋。焊前預熱溫度一般在100-200度,
後熱不屬於熱處理,也是一種緩冷措施,後熱的溫度在200-300度,有的單純是為了緩冷,有的是針對消氫處理的,一定的後熱溫度,能使焊縫中氫擴散出來,不至於集聚導致裂紋。後熱保溫時間要根據工件厚度來確定,一般不會低於0.5小時的。
焊後熱處理的就多了,主要分為四種:
1低於下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消除應力退火,溫度一般在600-700之間,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殘余應力,
2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的焊後熱處理,如正火,溫度在950-1150之間,細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再如不銹鋼的固熔、穩定化處理,溫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能。尤其是抗晶間腐蝕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藝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鋼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於上轉變溫度進行處理再進行低於下轉變溫度下的熱處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轉變溫度之間進行的焊後熱處理。750-900之間,一些材料的實效強化重結晶退火等。
想詳細的了解,建議找些書看看。不好講的太詳細。
錯誤之處,大家多多批評。
⑷ 焊前預熱在管道焊接中重要嗎
重要構件的焊接、合金鋼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須 預熱。焊前預熱的主要作用如下: (1)預熱能減緩焊後的冷卻速度,有利於焊縫金屬中擴散氫的逸出, 避免產生氫致裂紋。同時也減少焊縫及熱影響區的淬硬程度,提高了 焊接接頭的抗裂性。 (2)預熱可降低焊接應力。均勻地局部預熱或整體預熱,可以減少 焊接區域被焊工件之間的溫度差(也稱為溫度梯度)。這樣,一方面 降低了焊接應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應變速率,有利於避免產生焊接裂紋。 (3)預熱可以降低焊接結構的拘束度,對降低角接接頭的拘束度尤 為明顯,隨著預熱溫度的提高,裂紋發生率下降。 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的選擇不僅與鋼材和焊條的化 學成分有關,還 與焊接結構的剛性、焊接方法、環境溫度等有關,應綜合考慮這些因 素後確定。另外,預熱溫度在鋼材板厚方向的均勻性和在焊縫區域的 均勻性,對降低焊接應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局部預熱的寬度,應根據 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況而定,一般應為焊縫區周圍各三倍壁厚,且不 得少於 150-200 毫米。如果預熱不均勻,不但不減少焊接應力,反 而會出現增大焊接應力的情況。
⑸ 鑄件焊接前為什麼要預熱
焊縫在焊接前進行預熱可延長焊縫冷卻時間,使焊縫中的擴散氫有足夠時間逸出,並可降低焊接殘余應力,從而避免冷裂紋的出現。
⑹ 鋼結構焊前預熱和焊後熱處理什麼情況下需要做
預熱:計算碳當量,碳當量在0.45到0.6之間,局部預熱或100-150度預熱,碳當量大於專0.6,必須預熱,且預熱溫屬度一般200度以上,對於碳當量小於0.45的鋼材,當厚度大於25毫米是也要預熱。這是焊接方面,在熱處理角度來講,預熱有去氫和減少熱應力的產生兩方面作用,因為之後還要去應力退火,所以不細說了。去氫就是使氫擴散或逸出,減少細微孔的數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紋產生的可能。
焊後去應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後工件的殘余應力,提高工件穩定性。焊接時會在焊接部位產生熱應力,這一步是去除殘余應力的步驟不可省略。有時也叫回火(不規范的稱呼)。
以上2種都是提高焊接質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