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軍事問題啊!~海軍的戰艦問題!~
第一條,海軍部隊的出現時間比坦克·早得多,當時人類的冶煉水平和工業能力無法實現使用金屬造船,第一艘全金屬戰艦的出現時間應該在19世紀中後期,而第一輛坦克的出現時間則是在20時間初。
第二條,都是鋼鐵或者其他金屬合金建造的,鋼板並不是很厚(就算是核潛艇的耐壓殼也就是幾個厘米厚),除了焊接以外也可以使用螺栓鉚接(二戰的戰艦由於當時焊接工藝不完善基本上都是鉚接)航空母艦的鋼板不一定比坦克的好,航母的鋼板是一種結構件對強度要求較高,而坦克鋼板是裝甲對硬度要求較高(其實現代坦克之所以防護性能大大強於二戰坦克,並不是鋼板好,而是因為在兩層鋼板間夾有二氧化硅陶瓷,配合使用能有效削弱穿甲彈和破甲彈的威力)
艦船的鋼板事實·上不是很厚,因為牽扯到漂浮的問題,二戰的戰列艦貌似裝甲很厚,但其實真正的裝甲面積很小,只在側舷水線附近,戰列甲板,炮塔和指揮塔附近才有厚裝甲,很多地方尤其是上層建築和側舷水面以上基本上沒有裝甲保護。。。事實上戰艦根本不怕被打上幾個窟窿(前提是窟窿別太大),因為戰艦的水密隔艙劃分非常細致,出幾個窟窿根本無傷大雅,而且海軍官兵都受過專門的損管補漏訓練也有相關裝備,小洞很快就能補好。就算補不好了,而且大量水密隔艙被破壞,戰艦的抽水灌水系統很完善,可以有效防止沉沒和傾覆
對於你的補充問題,過去甲板確實是要鋪上一層木地板的,因為過去戰艦上面人員很多,而且內部空間緊張,甲板是重要的人員移動通道,鋪上木地板一方面方便人員走動,一方面在被擊中以後也易於修復,而且碎片的殺傷力也比鋼鐵要小
2. 國產航母的特種鋼到底有多難做為什麼會這么難
航母用的特種鋼是相當難做,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製造。印度的「國產航母」之所以拖了那麼久沒造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所用的特種鋼要麼是產量不足,要麼是美俄等國家禁止出口或者少量出口。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航母上的一顆螺絲釘換一輛名車所言非虛。
3. 戰列艦裝甲厚度那麼厚,是用什麼方法焊接的
戰列艦裝甲不是焊上去的。而是「掛」、嵌「、「鉚」在船體上的。
4. 聽說希特勒二戰時計劃建造一種搭載800毫米主炮,排水量為63萬噸的巨型戰列艦,它裝備幾門幾連裝主炮
如樓上所說,就是"興登堡」級,不過我身為哈德派,也只能說這個計劃太YY了,開始的這個級別只是技術含量很高,後來發展不說800mm主炮的設計,580mm主炮已經純屬為了希特勒喜好瞎設計了
"興登堡」級計劃建造六艘,代號分別為H、J、K、L、M、N。其中,H艦、M艦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建造,J艦、N艦由不來梅的威塞爾公司建造,K艦由基爾的德意志工廠建造,L艦由威廉港船廠建造。業已命名的有「興登堡」號(Hidenburg,H39)、「魯登道夫」號(Ludendorf,H40)、「毛奇」號(Moltke,H41)、「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derGross,H42)。
「興登堡」級的頭兩艘H39和H40分別於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開工,建造過程順利出奇。但戰局的變化卻左右著船塢中的戰列艦。當「俾斯麥」號於1940年下水時,歐洲戰局已不是它開工時的樣子了。德軍挾其強大的陸空軍力,在極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大半個歐洲大陸的控制權,唯一能和德國做梗的就是孤懸在海上的英國了。可是讓希特勒哭笑不得的是,德海軍能和英國一較高下的巨型戰列艦群還在船塢里呢!
勝利來得太快、太突然了,甚至快到令德國海軍無法招架。德國海軍在准備不足的狀況下勉強參加了對挪威的入侵。雖然也得到了勝利,但是比起陸空軍的顯赫戰功,甚至是U艇的大顯神威,海軍的水面艦隊顯得顏面無光。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德國陸軍因蘇德戰爭的巨大消耗而爆缺鋼材)及「俾斯麥」號被擊沉,希特勒受到極大刺激,對德國大型水面艦艇部隊失望到了頂點。他將原定的6艘「興登堡」級戰艦建造案統統取消(同時受害的還有3艘P級戰艦,它們也被取消建造)。德國海軍從此全力生產潛艇及少量的驅逐艦
「興登堡」級於1941年8月29日同時停工。當時四艘艦的艦體建造基本完成了,正准備建造上層部分。原來已生產完成的艦炮轉為岸防炮與要塞炮之用。到了1941年末,四艘「興登堡」級又被恢復建造,因為德國情報部門得到了美國新建戰列艦擁有406毫米主炮的消息,德國沒有相抗衡的戰列艦。但幾個月後,工程又停了下來,原因是希特勒下令將「興登堡」級需要的鋼材交給陸軍,而且當時美國海軍被日本海軍打得落花流水,希特勒認為美國海軍快被日本海軍消滅了,德國不需要新戰列艦去對付美國正在建造的戰列艦。平靜了兩年後,1943年希特勒又突然要求海軍在未完成的「興登堡」級艦體的基礎上安裝480毫米主炮(當時已開始拆卻「興登堡」級艦體,准備將拆下來的鋼用於潛艇建造),隨後又下令安裝31.5英寸(800毫米)主炮。這就是H42計劃。
安裝800毫米主炮的「興登堡」級包括H42、H43、H44三艘(其實後兩艘連設計都沒有開始)。被希特勒的要求嚇得幾乎昏過去的德國海軍建造局的戰列艦專家們,在海軍將領們的幫助下,幾次三番向希特勒進言,但根本無法使希特勒放棄這個不現實的想法。經過一系列評估,最終海軍專家們認為現有的艦體安裝800毫米主炮(也是雙聯裝4座炮塔)是不可行的,必須建造新的艦體(即10萬噸的那種)。於是四艘沒完工的「興登堡」級被拆了個精光。到盟軍接收船廠時,除了巨大的、空盪盪的船塢還在外,「興登堡」級的半點殘渣都沒有剩下。
「興登堡」級全長277米,水線長266米,寬38米,吃水9.6米,滿載吃水11.2米(H44號設計尺寸為長330米,寬48米,吃水12米)。該級艦充分吸取「俾斯麥」級的成功經驗,繼續沿用了「俾斯麥」的艦體。此外依然廣泛採用焊接技術,焊接量佔90%~95%。焊接比鉚接節省了約15%左右的艦體重量,都被用於加強防護了。另外,德國鋼材在當時屬於世界一流,「興登堡」使用了比「俾斯麥」更好的高強度鋼,其抗打擊能力將「更上一層樓」。
該級艦的艦艏仍為大西洋艏,「俾斯麥」級證明,這種艦艏比較適合於北海和大西洋海域。由於艦艏易受到彈擊和水雷爆炸的損傷,因而採用了適度的外張和干舷,即使受到損傷,造成艏區進水,也能保持足夠的儲備浮力,並達到26節的航速。
對艦武器「興登堡」級一共擁有8門420毫米(16.53英寸)主炮,雙聯裝炮塔4座,A炮塔和B炮塔位於艦脆,C炮塔和D炮塔位於艦尾。每門炮備彈110發,共計880發,最大攜彈量約在1000發左右。主炮射速2~3發/分。該炮的炮管壽命為150~210發。
該炮的旋迴與俯仰都是通過液壓驅動的,可分別達到每秒2°和8°每40秒鍾可發射一個齊射。
主炮配用的炮彈主要有穿甲彈和高爆彈兩種,其中穿甲彈的威力比「俾斯麥」提高10%~15%。根據一些當年德國克虜伯公司參與火炮設計人員的戰後回憶,當時曾經對配備「興登堡」級的420毫米火炮進行過頻繁的火力測試,在各種戰列艦炮戰的距離上測試其火力,目標為垂直命中的均質鋼裝甲板。該火炮在10000米內垂直穿甲水平為550毫米,20000米為404毫米,35000米時也可以穿透215毫米,可以想一下,當時無論哪艘戰列艦都挨不過這一炮。
副炮為12座雙聯裝66倍口徑的150毫米炮,配置在上甲板兩舷,主要用於對付敵水面艦艇,緊急時刻也用於對空射擊。兩舷前部各有兩座,可直接向前方射擊,旋迴角為150°。兩舷後部也各有兩座,旋迴角為135°。其它副炮全部位於艦舷中部。全艦備彈2600發,該炮最大射速6發/分。
「興登堡」級最初是沒有魚雷發射管的,但在「俾斯麥」被擊沉後,加裝了2座6聯裝533毫米發射管。
防空火力因為德軍沒有航空母艦,戰艦大多是在沒有空中掩護之下作戰,因此特別注重防空火力,甚至連艦載的偵察機都裝備有20毫米機炮。「興登堡」級的對空防禦由重型、中型和輕型高炮組成。
重型高炮是16座雙聯105毫米SK-C/37型高炮,全部位於第一層上層建築甲板上,前後左右各裝4座。其中6座可以直接向前方空域射擊,另6座可直接向後方空域射擊,而對兩舷則各有8座可以直接對空射擊。
這型高炮比「俾斯麥」級裝備的105毫米SK-C/33有了很大提高,其最大射速達到15發/分,仰角80°時射高為12500米,迴旋角度為360°,迴旋速度8.5度/秒。
中型高炮為24座雙聯裝37毫米C83型炮,全部配置在上層建築上,可以迴旋360°,迴旋速度4度/秒。與「稗斯麥」級裝備的37毫米SK-C/30相比.前者實際射速提高到80發/分,後者理論上可以達到這個射速,事實上只有前者的一半。37毫米C83在仰角45°時最大射程為8500米,仰角85°時的射程為6800米。
輕型高炮是78座20毫米C65單聯裝炮,最大射速120發/分。其仰角45°時的射程是4900米,仰角85°時的射程是3700米,迴旋角度也是360°。
在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興登堡」級的防空火力全部是機械自動化操作(這里的自動和現在說的自動化差了十萬八千里,事實上應該稱作半自動,同時保留手動操作能力),而「俾斯麥」的防空火炮全部是手動操作的。手動的優點是在戰艦動力系統受損的情況下可以保持戰鬥力,最大缺點是反應遲鈍。與同時期的盟軍戰艦防空炮相比,手動的105毫米炮的反應速度只有英國「喬治五世」級134毫米炮的二分之一,而37炮更過分,僅僅只有40炮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俾斯麥」的防空炮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只有盟軍的1/2。這也就是那些英國老掉牙的「劍魚」能在惡劣天氣輕輕鬆鬆施放魚雷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俾斯麥」被擊沉後,德國水面艦艇特別是巡洋艦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防空火力猛增。排水量遠小於「興登堡」級的「提爾比茨」級將20毫米C65型單聯裝炮,從12座急增到78座。「興登堡」當然不甘心「屈居人下」,將37毫米炮增加到32座,同時把20毫米單聯裝防空炮換成98座4聯裝的!這意味著「興登堡」級至少擁有超過4艘「提爾比茨」號的近程防空能力。
艦載飛機方面,「興登堡」級備有6架「阿拉多196」式水上飛機,用以偵察、校射和聯絡。其中2架放置在主桅桿下的一個機庫內,4架分別放置在煙囪兩側的2個待機機庫內。飛機由煙囪和主桅的2部彈射器發射。「興登堡」還載有多達28艘小艇。
裝甲防護德國軍艦的裝甲經常是以犧牲火力來換取的,因為火力、機動力與防禦力中很難三者兼顧。德艦採用「重裝甲主義」,在以寡擊眾時會比較有利。德國艦艇設計人員認為,多一門炮不一定打得到敵軍,多一寸裝甲可以同時讓機艘敵艦的炮彈被彈開。用我們中國的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設計「興登堡」級時,德國人非常強調近程防護,不僅能抵禦敵艦炮轟,而且對魚雷也要有足夠的防護能力。
因此「興登堡」級戰列艦裝甲更是厚到了離譜的程度。上甲板用80毫米鋼裝甲加強,可防禦彈片和延緩炮彈下穿,使炮彈在穿透到裝甲板之前就爆炸,裝甲甲板保護著艦上的要害部位,厚度為120~160毫米,全長215米。兩舷的裝甲列板厚達200~400毫米,保護著機艙、鍋爐艙和彈葯艙等。指揮塔與火控部位均有厚裝甲保護,最厚處370毫米。對於易受攻擊的主炮炮塔,其正面厚度達420毫米,側面也達到了280毫米。副炮主裝甲也達到80毫米。「興登堡」級的舷側有極強的魚雷防護系統,據說設計時的標準是可以防住1枚450千克TNT裝葯的魚雷;命中2~3枚450千克裝葯魚雷仍可以繼續戰斗;命中4枚以上仍能長時間不沉。有關此種魚雷防護系統仍是個謎。許多戰列艦專家認為只是更多的水密隔倉更厚的隔倉裝甲板。但現在有最新資料披露,「興登堡」的艦舷內側與船體中心線還有縱隔壁,最重要的動力區與炮塔下部設了三重船底。
最初設計人員計劃為「興登堡」級配用大型商船上普及的電力推進動力系統。考慮到安全方面和節約燃料的因素,最後還是採用高壓渦輪蒸汽輪機。「興登堡」安裝了3台「俾斯麥」級的柯蒂斯輕型渦輪機,分別裝在3個橫向排列的水密艙內,每台驅動一部螺旋槳。發電裝置包括12台5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8台690千瓦渦輪發電機和2台460千瓦渦輪發電機,發電量一共為12440千瓦。它們分別安裝在4個艙內,首艙安裝渦輪發電機,尾艙則安裝柴油發電機。
編制人數2100名,戰時作為旗艦最多2400人。全體艦員編成12個分隊,每個分隊180~260名不等。第1~4分隊是主、副炮分隊,第5、6分隊操縱高炮,第7分隊由廚師、皮匠等生活保障人員組成,第8分隊為軍械人員,第9分隊包括信號兵、報務員等,第10~12分隊為機械人員。
關於「興登堡」級配備何種艦載雷達的資料相當少,只知道設計人員當時預計到雷達必將取代傳統的觀測裝備,為此准備替「興登堡」級安裝對空和對海雷達各一座,因此在建造「興登堡」級時,曾經在其上層建築前後端各設雷達檣桿一座。但由於德軍艦用雷達性能比較差,還是裝備了8座大型探照燈,准備在雷達失效時與敵艦大打夜戰.2.興登堡H44級戰列艦興登堡級的頭兩艘H39和H40,分別於1939年7月15日和8月15日開工,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以及德國大型水面軍艦在大西洋上的不佳表現,均於1941年8月29日停工。該級艦最初准備安裝SKC34型15.9英寸主炮(403mm),後來陸軍下士心血來潮,要求更換為16.53英寸(420mm)主炮,以對抗美國海軍的新型戰列艦。。到了1941年,更是福至心靈,竟然打算安裝31.5英寸(800mm)主炮!!!在海軍軍械局的開導下,希特勒放棄了這個不現實的想法。但是到了1943年,他又要求海軍在興登堡級艦體的基礎上,設計出安裝18.9英寸(480mm)主炮的戰列艦(H42計劃和H43計劃),
H44型(估計)
設計排水量109246噸,最大排水量141500噸。
全長345.1米,寬48米,吃水11.6米,滿載吃水為12.2米。
航程:16000海里/19節(估計)
主炮:8門530mm/L52(4座雙聯裝火炮);
副炮:12門150mm/L60(6座雙聯裝火炮);
高炮:16門105mm/L65、16門37mm/L83、24門20mm/L65;
船舷裝甲:8.7-14.9英寸(220-380mm);
甲板裝甲:上甲板1.96-3.15英寸(50-80mm),裝甲甲板3.9-7.1英寸(180-100mm);
主炮裝甲:前部20英寸(508mm),側面9.5英寸(240mm);
副炮裝甲:4英寸;
艦橋裝甲:20英寸(508mm)。
艦載機數:艦上空間可搭載6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Ar196)。2台彈射器。
乘員平日2100人/戰時最多2400人。
電子設備和興登堡H39基本相同
說白了,這級就是俾斯麥放大型,有點不負責任的放大,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個完全超越二戰世界海軍水平了,應該說,德軍在二戰時海軍水面艦艇實力是很薄弱的,俾斯麥的設計從防護來看是落後於時代的(因為多年不研製的原因),這個真的不太靠譜
63萬噸真是瞎掰了,簡單算算,按當時的技術63萬噸需要多少輪機?輪機艙至少就要300米長,全艦長度大概要600米以上,而且這個長度也只是等比擴大輪機艙船員休息區的基礎上,相當於船員70%是輪機艙工人,這船的功能快成維修船了,而且600m是朝最小估計,這樣這艘船有一半海峽過不了,近岸地區很多地方沒法通行(為了躲避礁石,船體越大躲避礁石越困難),出港進港航道限制超級多,到了岸邊也沒有足夠大的泊位和船塢,泊位相對還好處理,船塢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且這么大的船下水前修建時沒有水的浮力受力太大,很可能下不了水就被自己的重力弄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