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不锈钢201压死边裂纹解决方法,谢谢!
目前没有见过更好的办法,201强度、硬度均高于3第列的,不适合压死边。
唯一办法就是采用多次折、压,采取中间退火消除冷做硬化(试折、压在开裂前增加退火工序)。
B. 不锈钢拉伸件为什么会翘边圆片拉伸成圆柱状,压边处切掉后,此边由于应力的作用会往外翘,怎么解决
不锈钢拉伸应力消除最好是退火,退火可用退火机和退火炉,退火机可以局部退火,而退火炉则是整体退火。如果只是消除应力局部退火就可以。
不进行应力消除会造成不锈钢体破裂,整体报废,退火后能降低产品不良率
C. 201不锈钢板拍死边开裂什么原因
根据你上图的参复数不锈钢内镍制的含量过低,造成板料韧性不够,而含硫过多,造成板料会脆,所以死拍所折角度会造成开裂。
以下是201标准参数
(C) 碳:≤0.15
(Si) 硅:≤0.75
(Mn) 锰:5.5~7.50
(Cr) 铬:13.50~15.0
(N) 氮:≤0.25
(P) 磷:≤0.060
(S) 硫:≤0.030
(Ni) 镍: 3.50-5.50%
(Cu) 铜: 半铜 0.8%
高铜 1.5%
见GB/T 20878-2007
对比你上图的参数,正是决定板料是否折弯开裂的两个元素,镍过低,硫却过高,所以成本率会相对低。
D. 不锈钢冷轧时,边部为什么会经常爆裂
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轧制叫做冷轧,一般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边部开裂分析可参考如下:
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形变强化)使材料的屈服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导致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在材料轧制过程中,材料经受着剧烈变形,边侧是变形最严重的区域,极其容易因为材料表层与内部变形不均匀造成撕裂(一般讲,锻造及轧制及挤压等塑性成型过程,心部的材料流动小,表面材料流动大,而塑性则因为加工硬化而变差,当这种变形不均匀产生的应力达到抗拉强度时裂纹就产生。)
E. 奥氏体304不锈钢生锈原因
在整体上,我们把耐空气,水汽等弱性腐蚀介质同时还能够防止生锈吧钢种成为不锈钢,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锈钢的运用极其广泛,随着不锈钢种类的不断增多,各种各样类型的不锈钢也不断出现,奥氏体不锈钢,作为市场上常见而且被广泛使用的不锈钢,所具有的高韧性还有易切削性,被广泛运用于工业还有装饰,食品医疗等领域,然而,是不是不锈钢就真的不会生锈呢?近年来奥氏体作为一种常见的不锈钢,它也会生锈,那么,它生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吗呢?
生锈原因
304不锈钢材料出现生锈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氯离子
氯离子广泛存在,比如食盐/汗迹/海水/海风/土壤等等。不锈钢在氯离子存在下的环境中,腐蚀很快,甚至超过普通的低碳钢。所以对不锈钢的使用环境有要求,而且需要经常擦拭,除去灰尘,保持清洁干燥。(这样就可以给他定个“使用不当”。)美国有一个例子:某企业用一橡木容器盛装某含氯离子的溶液,该容器已使用近百余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划更换,因橡木材料不够现代,采用不锈钢更换后16天容器因腐蚀泄漏。
2.固溶处理
合金元素没有溶入基体,致使基体组织合金含量低,抗蚀性能差。
3.晶间腐蚀
这种不含钛和铌的材料有晶间腐蚀的倾向。加入钛和铌,再配以稳定处理,可以减少晶间腐蚀。在空气中或化学腐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一种高合金钢,不锈钢是具有美观的表面和耐腐蚀性能好,不必经过镀色等表面处理,而发挥不锈钢所固有的表面性能,使用于多方面的钢铁的一种,通常称为不锈钢。代表性能的有13铬钢,18-8铬镍钢等高合金钢。从金相学角度分析,因为不锈钢含有铬而使表面形成很薄的铬膜,这个膜隔离开与钢内侵入的氧气起耐腐蚀的作用。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2%以上的铬。用于需要焊接的场合。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中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导致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晶间腐蚀。(焊接侵蚀)
4.表面现象
表面痕现象是指304不锈钢深加工或者加工产品研磨后,在产品表面发生线装或者点状凹点痕缺陷。
原因:表面、模具表面有异物,压边垫表面有伤疤。
对策:在加工之前去除异物,伤疤,还可以通过充分研磨去除桔皮。
桔皮现象是指304不锈钢成型品在研磨或者其他情况下,表面产生象桔皮一样的形状的现象。
原因:研磨不充分,加工越大桔皮越严重,原材料晶粒粗大,热处理软化。
对策:深加工产品充分研磨,选择适合的热处理条件,控制原材料的晶粒度。
我们都知道,很多东西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化学实验的反应也让我们对一种物品发生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不意外,无论是哪种不锈钢,我们都不能保证它会永远的不生锈,由于不同的不锈钢加工材质的不同,我们无法断定在使用的某一天,材质里面的某些元素会和外界的物品发生反应而生锈,所以,它有可能会因为氯离子还有固溶处理等等的因素而生锈,这些就需要我们对生锈原因进行探讨了解,如果你家的奥氏体不锈钢生锈了,上面可能有一种就是生锈的原因。
F. 不锈钢产品冲压后出现翘曲变形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处理
冲压变形的原因可能是弹性压板的压力有点小,可以加大弹性压料板的压力。
G. 304不锈钢材料出现生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保存环境太潮湿或不锈钢材料表面保护层被破坏掉了或者镍含量不足
H. 不锈钢收口
一般来说,装修收口的方法主要有压边、留缝、碰接、榫接等方法。这些方法应该根据设计的风格、装修的档次、材料的性质、构件的形式进行选择。
一、压边收口法
压边收口法就是用相邻两种材料或构件中的一种遮盖在另一种材料或构件之上以达到收口目的。是装修收口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不同饰面材料之间以及不同结构之间的收口均可采用此方法,压边收口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选用易于在施工现场加工或处理的饰面作为遮盖饰面,使施工缝更加严密,也节省人工。当收口材料不宜加工处理、收口缝难以做到密实时,需要使用嵌缝胶对收口缝进行处理。
2.不会位移的遮盖可能位移的。在装修施工中,饰面常常因变形而需留有一定的伸缩空间,避免挤爆或是拉裂装饰面。这些部位采用压边法收口,给下层可能变形的饰面留一定的伸缩空间。可以避免收口缝产生变形。
3.用特制的装饰构件遮盖需要收口的饰面,这是最常见的收口方式,简化了饰面在收口位置的处理,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装饰线进行收口时,除了使用粘接剂固定外,还应尽量使用螺丝、钉子等进行加固。如果因为饰面的要求不能使用螺丝、钉子等加固时,应想办法增大饰线与饰面的接触面积。或者采用暗榫来进行固定。
二、留缝收口法
留缝收口法是在相邻的材料或构件之间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进行收口。这种收口方法有两种情况:
1.质地较硬的材料收口。质地较硬、规格较大的材料,例如石材、玻璃等,收口方式通常采用留缝收口。材料规格较小时,使用留缝收口可以使饰面显得整齐美观,但是会增加施工的人工。是否留缝一般由设计师的设计要求和风格决定。如果材料规格误差较大时,可适当留缝避免累计误差。收口缝的大小根据材料的尺寸确定,施工完毕后用水泥膏等进行勾缝处理。
2.还有一种留缝收口是由建筑师的设计风格决定的,主要用来分隔不同的构件,或者分隔不同的建筑部位。
三、碰接收口法
碰接收口法在木饰面材料的收口中使用较多,其做法通常是将木构件的碰接边刨成一定角度的斜角,然后彼此搭接。木饰面碰接收口一般出现在大面积的木饰面、阳角木饰面等搭接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碰口的部位一般使用胶水等粘接剂进行固定,强度不高;而木材容易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产生变形,在碰口的位置容易产生翘曲空鼓变形。当发生翘曲空鼓变形时,可以用针筒将胶水注入空鼓的部位,然后压平、固定牢固。
四、榫接收口法
榫接收口法一般用在厚度较大的木饰面板或是实木材料的收口中,具有一定的强度,不仅是收口的一种方法,还是木作施工连接的一种方法。一般只用在具有特殊要求的部位,例如木板的拼接。
不同的收口方法既是一种工艺,同时也是一种设计风格。因此,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装修风格以及装修材质进行选择。
I. 不锈钢冲压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冲压工艺是通过模具对工件板材毛坯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方法。冲压拉伸工艺应结合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方案。
不锈钢冲压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表面划痕形成的原因
不锈钢冲压件表面出现划痕主要是由于工件和模具表面存在相对移动,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致使坯料与模具局部表面直接产生摩擦,加之坯料的变形热使坯料及金属屑熔敷在模具表面上,使工件表面擦伤产生划痕。
二、工件破裂产生的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的冷作硬化指数高,在变形时会发生相变诱发马氏体相。马氏体相较脆因此容易发生开裂。另外在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诱发的马氏体含量也将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高,引起的残余应力也越大,在过程中也就越易开裂。
三、冲模磨损太快的原因
模具间隙偏小、凸凹模具的对中性不好,模座和模具导向组件及转塔镶套精度不足等原因会造成模具磨损。另外,同一模具连续长时间冲压造成冲头过热,以及多次局部冲切,如步冲、冲角或剪切时侧向力会使冲头偏向一边,造成模具磨损严重。
四、模具发生带料的原因
模具刃口的锋利程度、模具的入模量及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等因素,均会导致模具发生带料问题。另外,如果使用非专用冲压油,由于油品氧化造成起胶、粘度增大等问题也会出现带料。
五、冲压油品质量的原因
不锈钢冲压油的选用极为重要,使用废机油、菜籽油、再生油等非专用油品会严重影响工件的质量。性能良好的冲压拉伸油含有硫氯复合型添加剂,在保证极压性能的同时,避免工件出现硬化、变形、毛刺、破裂等问题。同时为了工件成品的易清洗性,应尽量选用低粘度的冲压拉伸油。
J. 3乘3不锈钢压边什么意思
3×3不锈钢压边:两边宽为30(毫米)L型材
3×3方管:30(毫米)*30(毫米)空心材
一般应该用毫米为单位,还有材厚度没列出
广告一般尺寸较大,所以以厘米为单位。